在如今的生活里,有一种让人揪心的现象正在蔓延,那就是所谓的“新型不孝”。很多父母浑然不知,甚至因为子女在外事业有成而倍感自豪。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 60%的年轻人在大城市工作,每年回家陪伴父母的时间不足 10 天。还有数据表明,约 70%的老人表示他们更希望子女能多陪伴,而不是单纯给予物质。对于一些已到人生暮年的老人而言,最凄凉的大概就是,明明自己不是孤寡老人,却不得不被迫成为空巢老人。操劳半生养大的孩子,自己久病的时候却看不见身影。人老了才渐渐明白,没钱没车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付出全部的亲人,却还不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靠谱。白岩松说过一段很残酷,却很现实的话:“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比如:李阿姨家的女儿,据说在国外深造后留在了当地工作,收入颇丰。李阿姨每次和邻里聊天,都要把女儿的成就挂在嘴边:“我女儿在国外那可是风生水起,生活好着呢!”可实际上,女儿一年到头也打不了几个电话回家,李阿姨生病了都只能自己拖着病体去医院。比如:比如老人受伤了,要求儿子把自己送去医院,但就坐在炕上不下来的儿子。比如:还有因为父亲不肯给自己遗产,就把父亲送进精神病院的儿子。这些案例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冷漠自私的儿子,孤独无助的父亲,构成了一个冰冷的家庭。这真的是可怕的世界,最亲的人有可能比陌生人还可怕。为人父母,无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也没有自己养出一个“白眼狼”更令自己痛心。但这就是社会现实:晚年最残酷的莫过于,子女的孝心是有前提条件。如果可以为他们提供价值,或金钱上的帮助,或生活上的支持,还能指使自己孩子为自己做事,还能指望自己孩子照顾自己,还能让那屈指可数的孝顺偶尔浮现。如若不能,那你们就是“老不死的”,是令他们厌恶的存在。令人惋惜的是,许多父母并未意识到“新型不孝”的存在,反而沉浸在子女事业有成的喜悦中。并且还一如既往的付出,甚至是掏出自己的养老钱付出。可想而知,这样的父母往往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想象中的“养儿防老”成为了笑话,自己的晚年还要继续工作维持生活。二、 “新型不孝”不是子女的故意为之,也不是父母的过度索取。 当然了,社会中大部分还是普普通通的亲子关系,父母认真养育,孩子认真孝顺。只是有时候,社会的压力让自己无能为力。所以说,“新型不孝”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是个体家庭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课题。只有当子女的责任意识与父母的合理期望达到平衡,当社会的价值导向回归到亲情的本质,我们才能真正遏制这种不良现象的蔓延,让家庭成为每一个人心灵的温暖港湾。为人子女,请不要对父母太苛刻,永远不要辜负父母的养育;为人父母,也不要对孩子太高要求,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我们不能让“新型不孝”这种现象继续蔓延,不能让父母的笑容背后藏着无尽的泪水,不能让子女的成功变成亲情的荒漠。就需要父母子女,都保持良心的同时,多体谅对方的不容易。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希望大家明白,“你付出的孝道,在未来某一天,也会一点一滴的回到你身上。相反,你的冷漠和自私,也会一点一滴的回报在自己身上。” 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父母不仅需要物质上的照顾,更需要情感上的关怀。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与父母相处,打电话关心和问候,也总比不闻不问好。陪伴是最好的孝顺,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降临在自己身上。作为父母,首先要为自己留好这三条后路,拥有对抗未知的底气。让自己兜里有钱,让自己身体无病,让自己心里无事。再就是不管到了多少岁,都要打理好当下的生活。比如,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认知、学会享受生活、尽自己所能处理好家庭关系 等等。趁现在腿脚还能动弹,还能自己做主,就赶紧为未来做好准备,提前给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是聪明人的做法。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