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科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小编精选了一些高三教案范文,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 小班数学猴子上学啦教案反思篇一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学习分辨音乐的上行和下行,能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和下树的动作。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猴子玩耍、爬上树和滑下树等灵巧、顽皮的样子。 3.乐意参与动作创编活动,有做与众不同的动作的意识。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重点: 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能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和下树的动作。 活动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猴子玩耍、爬上树和滑下树等灵巧、顽皮的样子。 活动准备: 1.猴子图片一幅。 2.幼儿用书《猴子爬树》。 活动过程: 一、快慢游戏,感受乐曲旋律。 1.进行“快慢游戏”。 2.“当你听到的音乐是很慢的,请你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拍拍小手。当你听到的音乐是很快的时候请你双手握拳在胸前旋转。” 三、观察幼儿用书《猴子爬树》画面,学习用动作表现猴子爬树 1.师:小猴是怎么爬树的?(幼儿学做动作)是一下子爬上去的.吗?它先在哪里?(树底下)最后爬到哪里?(树顶上) 2.教师哼唱乐曲上行部分,幼儿练习有节奏地爬树。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猴子在树上玩耍的动作。 师:小猴爬上树后会玩些什么呢?会做什么动作?(反馈个别有的的经典动作,指导全体幼儿一起模仿练习。) 4.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猴子滑下树,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表现。 师:小猴是怎么从树顶上滑下来的?(很快地从树上滑下来) 四、将猴子的动作与音乐匹配,听音乐做动作 1.教师分别弹奏三段音乐,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的动作,尝试把音乐和动作相匹配。 师:这段音乐是怎么样的?感觉小猴子在干什么? 2.教师分别哼唱三段音乐,指导幼儿练习有节奏地做猴子爬上树、玩耍、下树、睡觉休息的动作,教师用体态动作提示幼儿将动作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过渡:刚刚,我们和小猴一起听着音乐玩了猴子爬树的游戏。现在,我们把猴子爬上树、摘果子、下树的游戏连起来,听着音乐玩一玩吧。这一次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3.幼儿跟随音乐合拍地做猴子爬树的动作。在动作转换时,根据幼儿动作掌握的情况,用语言或动作提示幼儿。 4.教师鼓励幼儿自编有创意的猴子玩耍动作,带领全体幼儿模仿练习,表现出猴子灵巧、顽皮的样子。 师:除了这样下树,还能怎样下树呢? 5.再次练习动作。 师:让我们赶紧下树,把果子分给好朋友吃吧。 五、合作游戏,体验游戏快乐。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更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两两合作,一位当小猴,一位当大树,一起听着音乐来玩一玩。 六、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做动作1-2遍,然后听音乐模仿猴子的动作走出教室。 师:我们一起学着小猴子的动作到外面去爬树吧! 教学反思: 进行了学习活动“猴子爬树”,感觉班级里的小朋友对这个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能愉快的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的有趣;他们能仔细地观看木偶的表演,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动作表演和创编活动,体验表现的乐趣。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他们会使用一些好听的词句,如:可爱、活泼等来形容小猴子,而老师也积极回应,用“小猴子听到他们的话愉快地跳起舞来”的话语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老师用集体练习与个别演示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听音乐做动作。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班级里的幼儿每一个都参与到活动中,学地很开心。 小班数学猴子上学啦教案反思篇二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活动延伸 在计算角内提供许多1与许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小猫捉鱼。 小班数学猴子上学啦教案反思篇三【活动目标】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练习:在图画里找数字 2、课件-乐趣练习:找数字 3、课件-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激发幼儿找数字的兴趣。 1、乐趣图片-在图画里找数字 小朋友,这几张图片非常有趣,仔细看看,在图画里能找到什么呢? *在树林里能找到数字1。 *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水的图画里能找到数字2, *海鸥在大海上飞翔的图画中能找到数字3. 2、乐趣练习找数字 (1)你能看出来,这张图片上每个格子里有几双鞋吗? 幼儿观察后说出 1双,2双,3双,4双。 (2)请你在这张图片上找出数字1,2,3,4。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字。 1、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1)在我们的生活中,周围到处都有数字,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 (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告诉小朋友吧。 (3)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启发幼儿扩散思维,寻找更多的数字 (2)幼儿讲述身边发现的数字。 三、最喜欢的数字 (请几位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2、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手里都拿了几个气球呀,一定要仔细看呀! (看完后,幼儿相互交流) 四、结束 [] 小班数学猴子上学啦教案反思篇四活动说明: “小被子要经常晒一晒”是新教材中的一个生活内容,前段时间给孩子们讲了故事“香香的被子”之后,“晒被子”一度成为孩子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有的孩子还将这一内容在角色游戏中体现了出来。于是,我也趁热打铁,把这个孩子们感兴趣的场景迁移到了本次数学活动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马上进入“角色”,思维也活跃起来。借助于对动物基本食性有所了解的已有经验,他们很快猜出了小动物被子上的图案,继而很顺利的完成了第一环节按颜色对应的要求。 在第二环节,对应的要求被提升的到了两个维度:既要颜色对应又要数量对应。借助于有趣的场景和便于操作的材料,孩子们完成得也比较顺利。一直到第三环节,由于又转换了新的场景,孩子们始终十分投入,完成得也较好。 对于本次活动中教学具的设计,我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既要能较好的营造出游戏场景,又要能便于幼儿的操作,还采用不同的形式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夹夹子、粘贴、整齐摆放),也对提升幼儿思维起到了推动作用。 活动目标: 1、在帮小动物晒被子的情境中尝试按颜色和数量(4以内)进行对应匹配。 2、初步知道晒被子的好处。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有晒被子的经验,以及对动物的习性有简单了解。 2、材料准备: (1)教师演示用ppt课件。 (2)展板:一面为草地背景挂有供幼儿“晒被子”的夹子,展板上方有1—4的数字标记;另一面为4幢房子背景,每间房上分别有小动物(狗、鸡、兔、猫)标记,房内各有4张标有数字1—4的小床。 (3)操作材料:画有不同数量的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图案的“小被子”若干。(分别为肉骨头图案的黄色被子、小青虫图案的红色被子、胡萝卜图案的蓝色被子、小鱼图案的绿色被子,图案数量分别为1—4。)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入主题。 播放课件第一页,太阳升起来。 1、春天到了,红红的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会来干什么? 点击课件第一页,小动物出现。 2、哦,原来他们想趁着好天气,把自己的被子晒一晒。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晒被子吗? 3、一共来了几个小动物?是谁呀?他们的被子是什么颜色的? 播放课件第二页,小狗拿着被子出现。 4、小狗的被子真好看,(黄色)上面有什么图案?(肉骨头)原来小动物被子上的图案都是他们最喜欢吃的食物。猜猜小狗把被子晒在哪条绳子上呢?播放课件第三页。 依次播放课件第四——第九页。 二、帮小动物晒被子。 播放课件第十页,太阳出现。 2、(出示第一面展板)这是绿绿的'草地,这是晒被子的夹子,夹子真漂亮,有些什么颜色呀?(红、黄、蓝、绿)我们可以把红被子夹在红颜色的夹子上,把黄被子夹在黄颜色的夹子上。 3、这里一共有4块草地,每块草地上还有一个数字标记,你们认识这些数字吗?(认读数字) 4、师示范晒被子。 4、幼儿分散晒被子,师随机指导。(看清楚可以晒在几号草地?用什么颜色的夹子?) 5、集体检验并纠错。 三、给小动物送被子。 点击课件第十页,太阳下山。 1、太阳下山了,我们该收被子了,收好被子,我们再帮小动物把被子送回家好吗? 2、(出示第二面展板)看看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幼儿辨认房子上的动物标记,如,小狗。)应该把什么样的被子送到小狗家?(有肉骨头图案的被子。) 3、师示范取一条肉骨头图案的被子:小狗家有好几张小床,我这条被子应该放到哪张小床上去呢?为什么?(引导幼儿数数有几根肉骨头?如是4,就送到标有数字4的小床上。) 4、让我们一起来把所有的被子都送到小动物家里好吗?送的时候要看清楚哦:先看看被子上的图案是什么?想想应该送到哪个小动物的家?再数数图案有几个?把被子送到标有相同数字的小床上。 5、幼儿分散操作,师随机指导。 6、集体检验并纠错。 7、还有一张床是空的(是数字5),想想这上面的被子会是什么样的? 小班数学猴子上学啦教案反思篇五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敲门声(含课件) 设计思路: 本活动源自主题活动“小兔乖乖”,随着主题的开展,我们班幼儿对于小兔乖乖的故事非常喜欢也非常熟悉,在语言方面他们也能熟悉故事中的对话与人物,因此,我思考:能不能将小班的数活动结合一定的情境展开?翻阅小班《学习活动》第44页的“敲门声”这一教案,研读《指南》对于幼儿的数学活动提出的明确目标:“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我感觉,可以根据我们班幼儿对数概念的把握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在目标1上,我把数的认识定位在了“4以内”,整个环节也都是贯穿在故事的情境中开展。 一、教案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尝试4以内的听觉数数。 2、体验扮演角色玩游戏的快乐,建立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案准备: 1、ppt 2、小鼓、小棒 3、1—4的数点卡 三、教案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目的:回忆小兔乖乖的故事,能够用数字一一对应介绍小兔) ppt1: 1、它们是谁啊?兔妈妈有几个乖乖?叫什么名字? 2、小结:一个兔妈妈和三个小兔乖乖,一个叫红眼睛,一个叫长耳朵,还有一个叫短尾巴。 二、看看听听,尝试数数(目的:运用看、听的感官,尝试4以内数数) (一)特别的约定(听觉数数) 2、敲了几下门?(如果幼儿没听清,可以再听一遍) 3、一起数一数,到底是几下?(出示四个圆点的'数点卡) 小结:兔妈妈回来会敲4下门,如果敲的不对,就……(逐渐慢慢引导幼儿说出游戏规则) (二)小兔玩游戏(看看数数) 过渡语:兔妈妈出发了,看看三个小兔乖乖在家做什么呢?(放动画) 重点提问: (1)小兔乖乖们在家做什么呢? (2)小兔乖乖们在家里做游戏啦,短尾巴小兔玩翻跟头的游戏,我们一起数数她翻了几个跟头?1个跟头(根据幼儿说出的数字作记录) (3)红眼睛玩转圈圈的游戏,一共转了几圈?转了2圈(根据幼儿说出的数字作记录) (4)长耳朵玩跳一跳的游戏,一共跳了几下?跳了3下(根据幼儿说出的数字作记录) (三)妈妈回来了,回忆敲门次数。(巩固听觉数数) 过渡语:嘘,听,好像有人在敲门噢。 (1)是不是妈妈呢?妈妈说会敲几下门? (2)播放声音,幼儿判断是不是与兔妈妈约定的敲门声次数一样。 4、兔妈妈回来了,按约定的敲门次数敲门,小兔把门打开。 三、游戏“敲门”,巩固数数(目的: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巩固数数) 1、一起共同确定兔妈妈敲门的次数。出示数字2的数点卡:现在我是兔妈妈,这次我们约定敲……下门,如果我敲对了,兔宝宝给我开门哦!(游戏) 2、请2到3名幼儿扮演兔妈妈,其他幼儿扮作小兔,教师给兔妈妈出示不同的点数卡,兔妈妈按点子数敲击小鼓。与事先商量的敲门次数相同时,小兔立即开门!现在谁来做兔妈妈呢?(请一名幼儿做兔妈妈),教师出示数点卡,这次敲几下门?(根据时间请2-3名幼儿做兔妈妈来敲击小鼓玩游戏) 引导语: 1、如果敲对了,说:妈妈回来了,我就把门开! 2、如果敲错了,说:你不是我们的妈妈,不开不开就不开! 结束语:我的小兔乖乖们,真聪明,会保护自己了!兔妈妈要奖励你们,等会带你们下去玩哦! 玩游戏:蹲一蹲 小班数学猴子上学啦教案反思篇六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 小班数学猴子上学啦教案反思篇七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五彩石头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小班数学猴子上学啦教案反思篇八【活动设计】 小班幼儿在已认识一些几何图形和颜色后,在生活中常会遇到根据物体特征分类的问题,本次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游戏和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习将自己感知、归纳、总结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红、黄、蓝、绿色和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初步掌握图形分类的方法。 2、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和对数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色的垫子各一张。 2、不同颜色的图形片及幼儿操作分类卡片人手一套。 3、师演示卡片。 【活动过程】 一、逛超市(区分颜色、图形) 1、游戏“颜色的家” 在地上用红、黄、蓝、绿色垫子布置成各种颜色的“家”,幼儿边念儿歌边绕各种颜色的“家”走大圈。 听到师问:“x颜色的家在哪里?”幼儿回答:“x颜色的家在这里。”并围在x颜色的“家”周围。 2、游戏“看谁找得快又对” (1)我说你拿:幼儿人手一筐不同颜色的图形片,师说:“请找出红色圆形片。”幼儿就从筐中找出相应的图形片。 (2)我拿你说:幼儿说出师手中所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图形片。 二、小小理货员(学习图形分类的方法) 1、师出示演示卡片,引导幼儿说出货架上的'标记。 2、遮住黄、蓝、绿色,只显示几何图形和红色,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第一横排的第一格应摆放什么样的饼干?(红色的圆形饼干)为什么?在此基础上找出第一横排的第二格、第三格应摆放的饼干。 3、出示第二横排黄色标记,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找出第二横排的第一格、第三格应摆什么样的饼干,为什么。 4、出示完整的演示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找出第三横排的第四格应摆什么样的饼干,为什么。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所选择的饼干要与货架上的颜色及形状标记相对应。 三、整理货架。 1、交代操作要求: 每个幼儿手里都有一个饼干架和一筐饼干,请你们帮助好又多的阿姨完成这个任务。摆放时要看清货架上的图形和颜色标记,并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摆放。 摆放好后,要告诉好又多的阿姨每一块饼干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2、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提供形状数量不同的分类货架。(三种图形和五种图形) 3、幼儿摆放时,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学习掌握分类的方法。 4、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并针对具体问题再强化分类方法与要求。 【活动延伸】 在益智区投放图形分类操作实物:颜色、形状不一的积木。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