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教学设计篇一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彩笔、课件、统计表。 一、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 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出示p94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图表) 这两张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看一看,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2、探索解决问题: 那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设法表示男、女生的套中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的说明问题) 如果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起来的确就很容易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试试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先求男生的。 a、通过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多补少,为学生提供感性基础。 b、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一般方法。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 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了吗? 3、交流 问题解决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表意见。(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些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中,男生的平均数是7个,这7个就说明了男生套圈的一般情况,我们也用它来和女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但这7个是不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不是) 二、想想做做 1:让学生根据要求操作,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独立练习。 3: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什么意思?(所有的队员身高如果变得同样高的的话,是160厘米,说明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有的超过160厘米)。 4: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信息的能力。 教学后记: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亮点,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培养学生开展数学小辩论,学生们言词犀利,我眉开眼笑。 统计教学设计篇二[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难点 :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设计思路: 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个系统的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多媒体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 (多媒体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 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统计教学设计篇三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和140页的第11题。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 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引导学生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9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 .完成教材第129 、130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 6. 完成教材第140页的第11题。 (三)思维训练 下面是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xx年1月 119 174 143 95 115 173 163 xx年1月 查阅xx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统计教学设计篇四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二年级上册93~9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以夏天的海边为背景,创设了游泳、海滩游戏和大海中的船等情境,把分类统计的学习与海边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目的是通过统计游泳的人数,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通过统计“海滩游戏的人数和海里船的只数”巩固统计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分类比较和简单的统计,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及用一个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综合运用分类和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看到在海滩上玩的这些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板书:“捡贝壳、打球、堆沙、男、女、一共”等并及时解决,为后面的统计提供条件。) [评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探究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感知分类统计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怎样能让大家清楚的看出捡贝壳、打球、堆沙、男、女、一共各有多少人呢?(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想不想自己统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统计表,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格进行统计。(提示不会写的字可以看黑板,也可以加拼音。) 谈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统计的?这样统计能让大家知道什么?想好了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准备班内交流。 [评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有利于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班内交流,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谈话:你是怎样统计的?通过你的统计表能让大家知道什么?和他们一样的举手,谁的方法跟他们不一样?哪不一样?(根据学生展示三种方法,及时填写“性别、项目、人数”等栏目。) 3、总结反思,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性。 谈话:按照项目来统计能让大家知道捡贝壳、打球、堆沙、一共的各有多少人;按照性别进行统能让大家知道男、女、一共各有多少人。这样统计不仅知道男、女各多少人,还能知道各种项目各有多少人,这种统计方法就叫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想一想,分类统计时一般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步骤:分一分,记一记。)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统计船的只数。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2)独立统计,解决问题。 谈话:先自己选择表格进行统计,再把统计结果和小组内同学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3)班内交流,加深认识。 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统计的?这样统计能让大家知道什么?还有不一样的吗?(引导学生明确,按大小分能让大家知道大、中、小和一共各有多少只;按……。) 2、统计游泳的人数。 (1)独立思考。 谈话:同学们,要统计游泳的人数,你打算怎么分类统计?想一想,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2)班内交流。 谈话: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分类统计? 3、统计身边的事情。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分类统计有什么好处? 统计教学设计篇五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第四册第114-11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经历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4、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统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用具: 统计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合作探索、操作感悟。 (一)教学例1(活动一: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收集、整理数据。 (1)观察情境图。师:谁飞来了?(分层出示蜻蜓、蝴蝶、蚂蚁、蜜蜂) (2)收集整理数据。 师:老师想知道这些小昆虫各有多少只?可以怎么办?(数数) 师提示:在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数,千万别数重了,也别数漏了。最后在填在这个表中。孩子们,能做到吗?(生填写统计表,汇报) 2、探求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小昆虫的数量填入了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统计图)。 师:那你们会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小昆虫的数量吗?(生说,师涂) 师:这里一个小格表示多少只小昆虫?(一只) 师:如果没有小格,只有直条,那你还能根据直条看出小昆虫的只数吗?(不能) 出示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师:现在了?说说怎么看出的? 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 (2)学生讨论,从统计图上看到些什么? 师:孩子们,前面只有直条时我们看不出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后来老师加了什么就能看出小昆虫的只数了?和你的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分别介绍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把标有数字和单位的这条竖线叫纵轴,用来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数量。 而横着的叫横轴,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种类。 今天我们统计的有(生说)呀,老师忘了画小蜜蜂的了,孩子们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吗? (学生涂出小蜜蜂的统计直条,在全班展示交流,评评谁画的好。) (4)让学生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 (5)教师总结。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根据照片收集了小昆虫的数量,填写了统计表,并制成了漂亮的统计图,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直观的看出谁多谁少,你们真能干。 (二)教学例2(活动二:读懂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 2引导学生添加条形统计图的种类。 师:小猴子也把它制成了条形统计图,(出示)这个条形统计图有点不对?差了什么?(生观察,回答,师根据回答补充完整) 4、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师引导生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强调直观性。 5、总结。 三、自主练习、拓展延伸。 (活动三:应用实践活动)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补充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展示)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吗? (生提问题,并回答) (活动四:感受生活中的条形统)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条形统计图,你们在那儿见到过? 师:老师也收集的一些,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生欣赏) 师:孩子们,这些条形统计图美吗?以后老师也会教你们制作这么美的条形统计图,相信你们会制得更美的。 四、全课总结,快乐评价。 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统计教学设计篇六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 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能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北京市气温统计图 问:(1)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一幅条形统计图包含哪些内容? (4)条形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 二、引导探索,建构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明:能同时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 2、师:红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 问:你还知道些什么? 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比较统计图、表,思考问题: (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4)你从图上还知道些什么? 4、归纳: 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评价? 三、巩固拓展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 生先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总结如何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一练” (1)观察图:说说污染指数的含义和每个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2)讨论:说说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为什么?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多媒体出示) 五、课外延伸,感知应用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几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上一篇:创建文明学校倡议书(通用11篇)
下一篇:最新委托进口协议书(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