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关于庐山有两首诗特别出名,一首是《望庐山瀑布》写于725年,另一首是《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于760年,他人生的最后两年。 两首诗横跨了35年,也横跨了李白荡气回肠的一生。 第一次来庐山那年,他只有25岁,仗剑出蜀,辞亲远游,一袭白衣,沿着长江水路潇洒东行。 那时他有梦,世界崭新,惊喜与惊险就一线之隔,当他一路奔波。疲惫不堪只想休息的时候,庐山瀑布就这样闯进了他的眼睛。山峰高耸,云烟聚散,人却一如尘埃。在观望中,诗篇便自然长成。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短短28字将庐山瀑布的壮丽和雄奇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一个人从未曾登临庐山,也早早地在脑海里植入了一条浩荡奔腾、如九天银河垂落凡间的壮观瀑布。 “三千尺”、“落九天”,诗语浪漫,想象飞扬,也只有谪仙人的笔墨,才有这般风姿。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首诗作于公元760年,时值安史之乱,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的次年。这一番境遇自是在李白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磨难。 此时的李白,思想转变,对于政治和时局自然毫无兴趣,不再想出来做官,于是更加寄情于大自然山水之间。就由长江黄鹤楼顺流而下,再次来到江西九江庐山。 这次是李白最后一次见庐山,他那时已经是60岁,人生迟暮,历尽磨难。 在这首诗中,李白用他那浪漫手法,把庐山绝景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逃离现实的神仙生活的向往。 从一开始的自诩“楚狂人”,到诗末的云端遥望神仙,并约好在天上见面等等,无一不展现出他心中的浪漫情怀。 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 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 旭日初升,满天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 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 没有回忆,只有山水。从前看山看水,只觉得巍峨。高不可攀,当事过境迁,再仔细回想,山不过是山,水不过是水,这就是李白的境界。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