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俗曾以“二十四番风信”归纳春季物候规律,春分节气,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苏轼有诗云:“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春分前后,桃花和杏花将开未开,虽然争春,但是红白两色的海棠花,在这个时节里,开得更为热热闹闹。 海棠花美丽妖娆,既大方,又羞涩,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诗人最为钟爱的花种。 正值春分时节,海棠花开春意浓,我们一起欣赏,诗词里的海棠花。 海棠花开春意浓《海棠坞》 【宋.杨万里】 细雨初怜湿翠裳,新晴特地试红妆。 无人会得东风意,春色都将付海棠。 下过小雨之后,海棠的嫩叶更是青翠欲滴,待到太阳出来,那鲜艳的海棠花就一朵一朵地开放了。 有谁懂得东风的用意呢?造物主是最公平的,无论是谁都会有在春天的舞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现在百花凋零,就到了海棠花占尽春光的时候了。 海棠春睡唐玄宗登沉香亭,召见杨贵妃,此时太真方才睡起,侍儿扶起娇无力,情状妩媚动人,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从此便有了“海棠春睡”这一典故。 一场春雨后,水珠盈盈,海棠微垂,恰似一低头的温柔,娇艳欲滴。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此诗意境极佳。袅袅东风吹动着海棠花,花朵泛出美丽的光华,在弥漫花香的大雾中,朦胧的月光照耀在曲折的回廊上。只恐夜色已深,海棠花也会像人一样睡去,因此赶忙点燃蜡烛,照耀着美丽红艳的海棠花。 “只恐夜深花睡去”用的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典故,而苏轼持烛“照红妆”,将“夜深花睡”的海棠写出了神来之笔。 苏轼还写过一首打趣张先的七言绝句: 《戏赠张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此“海棠”句用以调侃八十岁的张先老牛吃嫩草,依然要娶一个十八岁的青春貌美女子。结束句堪称点睛之笔,既形象,又贴切。 梨花色白,比喻白头老翁张先恰到好处;海棠红艳,形容娇艳欲滴的年轻女子别有一番神韵。一句话把个老夫配少妻的情景图描绘得惟妙惟肖。 《海棠美人图》 【明·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明代的“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海棠春睡”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画,并题诗《海棠美人图》。 春天已去,海棠花仍美得醉人,可爱的蝴蝶和蜜蜂在花前不停地翻飞起舞。从今以后,满腹心事将对谁说呢?只能把自己的心思寄托于海棠花之上。 一朵海棠花,一部《红楼梦》秦可卿房中有一幅《海棠春睡图》,宝玉因此梦入太虚幻境,开启了红楼大幕;后来“海棠诗社”中,众人所作《咏白海棠》亦预示着女儿们的性格命运,因此有了“海棠春睡日,红楼梦醒时”的谶语。 1、冰清玉洁似黛玉 《咏白海棠》 【清·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这是林黛玉的一首,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份。“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沾染不得一点俗世的尘埃,质本洁来还洁去,像极了自己的清绝出尘。 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亦有梅花的馨香。“月窟仙人”却是她最终命运的终结者,满腹心事无从寄,只好在西风落叶里,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2、含蓄知性如宝钗 《咏白海棠》 【清.曹雪芹】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此诗借薛宝钗之手写出来,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书中的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宝钗出自名门,是个知性的冷美人,但她又情商高、识大体,无深爱之物,爱也只爱一点点,她关上门,守着一颗少女心,“不语婷婷日又昏”,沉默不语,只为等待。 3、简单纯粹最湘云 《咏白海棠》 【清.曹雪芹】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在湘云看来,海棠花姿潇洒,可以像蘅芷一样长在阶上,也可如藤萝薜荔一般缠绕门墙;可生在墙角,也可种在盆中,只要简单纯粹、心思澄明,无论置于什么环境,都能笑靥如花。 与黛玉的半遮半掩、宝钗的闭门自守相比,湘云是大大方方的,一出场便满堂生辉,一句“史大姑娘来了”,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明丽。 海棠没有梅花高洁,不比兰花幽雅,更比不上牡丹富贵,最难得的,是它的简单与纯粹,这份与世无争的清欢。犹如史湘云,史府的风雨炎凉,没能暗淡得了她的笑容;贾府的人情冷暖,未能挫伤她的明朗。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