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个人简历需要注重结构和内容的合理安排,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与岗位的匹配度。以下是一些范本作品的摘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启迪。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一1.整理复习学过的方位词。 (1)学生小组交流学过的方位词。 (2)学生汇报交流。 学过的方位词有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3)请大家观察所在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方位词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2.梳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位置: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3.梳理用方向加距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准确位置的步骤: (1)选定参照点(原点),建立直角坐标。 (2)确定方向和角度。 (3)确定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 4.课件出示教材99页情境图。 (1)学生探究确定百鸟园位置的方法。 (2)小组汇报。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二第十一册106页例8 1、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税收问题。 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计算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打过出租车吗?付钱之后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主动向的士司机要发票了吗? 有人人打车要发票,有的人不要,谁能说说要发票有什么好处?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纳税,你们想了解有关税收的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营业税的理解与应用 1、现在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算一笔帐。 出示:“一辆出租车每天的营业额大约是600元,按国家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5%是谁的5%?(板书营业额)国家按一定的百分率来收税,这个百分率称作税率。 题目要求每天要交多少的税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600×5%=30(元) 600,5%,30各表示什么? 出示教师调查的数据和推算的结果。(720万元) 720÷20=36(所) 看到这些数据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3、昨天王老师到麦当劳宁海路店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 “麦当劳宁海路店十一月份交5%的营业税9.2万元,该店十一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三、个人所得税的理解与应用 刚才讲的都是营业税,其实税的种类是很多的。 “起征点1600元”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1600元是? 王老师交完税以后实际只能拿到多少钱呢? 2、“王老师的先生月工资不到2100元,11月份他交了22.5元的个人所得税,他三月份实际拿了多少元的工资?” 四、巩固练习 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没有问题的话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师:依法纳税人人有责,依法纳税从我做起, 六、提高练习 (较复杂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略) 七、课外延伸 计算父母上个月的个人所得税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三昨天在城一小执教了公开课《圆的认识》,这次公开课的主题是“学会学习”。说实话,对于学会学习,我不是很清楚具体的要求,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还是沿用了我一贯的设计分格。由于是借班上课,不熟悉孩子的上课习惯,所以课后的感觉只能算是基本实现了我最初的设想。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表达以下一些想法: 1.开放。可能是在实验小学近20年的教学经历,遇到的孩子整体水平较高,所以我的设计比较开放,不拘泥于教材的条条框框以及对应的练习,而是把相关的东西都糅合、重组,再以我熟悉的表达方式加以呈现。学生的前置作业,没有标准答案;各素材的学习,不同的人可以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在不同的画圆方法中,各有侧重地介绍了圆的特征,加强了数学表象与本质的联系,在开放中走向深刻。 2.联系。我习惯把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放到整个大的知识框架中,用联系的方法去认识,在比较中既准确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又巧妙地巩固了旧知,这样的学习效果比较科学,有利于学生真正的掌握。 3.严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特别是在一些术语的描述方面。尽管学生对于“圆”不陌生,但用数学化的词语来描述时,往往会词不达意的,对此,我是很重视的,所以利用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另一方面,我注重透过现象研究本质,追求思维的深刻性。比如用圆规画圆有什么困难?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层层剖析。这样的例子还有几处。努力实现数学的严谨性。 4.美观。自认为我的课件很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素材的原型贴近学生熟悉的事物,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轻松地明白其所以然;力求使素材的形象美观,这样对学生的视觉有一定的冲击力,有利于他的记忆与保持。同时,可以使课堂呈现一种和谐、愉悦的效果。 5.化的利用素材。一般老师都会在黑板上示范画圆,而我这节课用的是一个剪下来的圆。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清楚地在圆上找到半径、直径、圆心以及特征;又可以反过来后继续学习折的方法;甚至在后面讲到车轮的时候,又起到了一个实物演示的作用。可谓是用心良苦。还有用电脑画圆,里面也涉及到了多个知识点,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节约了时间,在有效的前提下争取高效。 王婆卖瓜,汗颜!突然又想到了“别针现象”,哈哈,不舍得舍就不舍了。 课后,再结合“学会学习”看这节课,个人感觉还是较好地实现了其初衷的。 “学会学习”的前提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如果说,形式很花哨了,但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或是没有完全完成学习的任务时,“学会学习”就成为了一句空话。我想,至少这节课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做得还是可以的。 学会学习应关注的非智力心理因素,虽然由于借班上课,缺少默契,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还是蛮舒服地上完了这节课。教学的事不能立竿见影,但至少这节课应该能给他们留下比平常课更多的影响。 至于有老师提出“盖子不一定要圆”一说,我当时没有说明,其实这曾经是微软公司一道很的面试题。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教的更多是数学的普遍现象,而不应钻进死角。 至于有老师提出的“下要保底”一说,我更是放心,至少我教的班级差生不会比别人多吧。 当然,这节课确实是有缺憾的地方。用上课时感受来讲,我还是缺少让课堂“飞扬”的魅力。可能投入得还不够多,在学生面前应更自信甚至是张扬些,学生才能更放得开些。我设想如果是我以前的学生,这样的一节课应该是更有童趣,更活泼,更富有想象力与思维深度。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方面要继续认真钻研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提高煽动课堂气氛的能力,让自己的课堂日益成熟。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预习书18页内容,尝试回答书上的问题 2、找一找其中的变量,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有怎样的关系? 3、仔细看书,看看哪些关系能够用式子表示? 二、课堂展示 活动一: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1、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 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 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 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 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4、 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三、反馈与检测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 正方形周长 边长 购卖数量 总价 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3、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五教科书8788页。 1、知识技能: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探索规律的方法 如何将规律字母化,也就是如何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 一张很长的纸条和一根绳子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法、讨论法 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哪些数学规律? 1、出示乘法表 师:我们的乘法表中也有很多的规律,先请你们填完这个乘法表, 你们会填吗?(师指导怎样填),生做在书66页上 填表完后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规律?和同学说说汇报展示 2、找规律,填一填。 师:比一比看谁在两分钟内做得最多? (1)2,4,6,8,_____,12,14, (2)1,3,5,7,_____,11, (3)8,11,14,17,_____,23,26, (4)1,8,27,64,_____,216, (5)1,4,9,16,25,_____,49, (6)3,6,9,12,_____,18,21, (7)1,3,6,10,15,_____,28, (8)6,1,8,3,10,5,12,7,(),(),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说明填的理由和依据。 师:填什么数?为什么? 师:象这样的数列你认为一般有哪些规律? 展示生活中数学规律,与同学分享(课件) 师:如果不是数列而是图形你还会观察它们的排列规律吗? 1、六(2)班同学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按下面的规律在教室里挂上气球。 第20个汽球是什么颜色的?第48个呢?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六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荐刘翔、姚明情况的统计表),把刚才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较出结果吗?(可以,但比较困难。)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各班统计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根据本班统计情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根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情况来继续绘制我们刚才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1)直条图少数字的;(2)画的直条不够规范的;(3)比较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二、合作互动,共同探究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时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老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加锻炼而感到十分高兴!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才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项目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七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页。 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请学生想象后回答自己的想法。 2、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3、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4、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5、找一找: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1、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2、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找一找下面的物体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4、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5、下面图形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6、想一想,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 7、看图算出箱子的长、宽和高。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八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 本单元通过对圆的研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教材注重实践和探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圆的曲线特征,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及对称性,介绍圆周率的历史,应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圆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直观认识了圆,学习了直线图形及其面积的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圆 圆的认识(一)(2课时) 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圆的认识(二)(1课时) 探究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体会圆的对称性 欣赏与设计(1课时) 欣赏由圆组成的美丽图案;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圆周率的历史(1课时) 阅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 圆的周长(2课时) 圆的面积(一)(1课时) 圆的面积的意义;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圆的面积(二)(1课时) 体会圆的半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借助周围的圆形物体画圆和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公式的应用。能正确地计算圆及圆形物体的周长与面积。 4.能利用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采用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2.经历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思想方法,体现了符号化思想。 3.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采用割补、拼组等方法,体现了转化和极限思想。 4.经历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明确运用转化的方法可以将新知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利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体会圆周率的发展历史。 3.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1.理解圆的特征及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1.理解圆的周长及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