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教案的编写不仅是一种教学组织的工作,也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呈现,通过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教案篇一三维目标: 1、通过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 2.复习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32页例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师:笔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结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几题进行验算。小结验算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教学第32页例2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数学问题。 上层和下层共有几本? 上层比下层多几本? 上层和中层共有几本? 上层比中层少几本? 上、中、下共有几本? 下层比中层少几本? 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先估算,再笔算。讲评订正。 四、练习八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讲评:你是怎样想的? 3、师:还剩下这些鸡蛋对吗?怎样验证?学生进行验算。 4、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五、全课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教案篇二练习目的: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练习过程: 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二、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三、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四、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教案篇三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三)教学安排:5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教案篇四练习目标: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个人加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不管是不是有余数,只要是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 现在老师有12个羽毛球,我要分 给5个同学,那么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刚好分完,如果不能,那么每人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解决第1题)生做完后老师实际分分,验证学生的答案。 先请学生读第2题,然后让学生用 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写出算式,并把结填在书上。最后说说为什么选择那种装法。 先读第3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独立做,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第4题,也可以留在课后独立做。 师出示:35÷8=4---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5里面有4个8还多3个。也就是4×8+3就能得到35。 也就是说除数×商再加余数就能得到被除数。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验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结果。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完成第5题。学生先试着做,老师提示这道题目是平均分的。帮助学生理解彩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5边形的周长,一部分是剩余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教案篇五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教案篇六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三、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五、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难)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教案篇七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8×3=24 或7×3=21 或6×3=184×3=12 5×3=15 18+18=36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教案篇八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体积及容积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2.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 1.我们已经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我们已经学过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容积和体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5题。 让学生先分别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集体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16、17题。 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求“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分析后逐题解答。 3.做练习四的第18题 求第1个问题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求“需要多少泥土”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再分析的基础上逐题解答。 三、本节课总结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四的第19题。 五、指导解答思考题。 学生尝试解答。 六、阅读“你知道吗”内容。 教学反思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