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教案是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设计的一种教学计划。看看下面这个中班教案范文,你会有更多关于中班教学的思考。 小班语言小鸟教案及反思篇一1、学习朗诵儿歌,丰富相应的词语如"见面"、"碰一碰"、"飞"。 3、愿意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表演。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1、教师用指偶:小鸟、小蝴蝶、小蜗牛、小蚂蚁等(改为:小狗、小兔、小鱼和小乌龟图片)。 2、幼儿用指偶:小鸟指偶人手2只。(改为:即教师用的2个小鸟指偶)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儿歌中的角色。 1、认识小鸟指偶。 教师:这是谁呀?它会干什么? (二)教师借助指偶,示范朗诵儿歌。 1、教师边演示指偶边朗诵、表演《小小鸟》。 2、讲到"一只小小鸟"时,教师出示套在左手食指上的小鸟纸偶。 3、讲到"两只小小鸟"时,教师出示套在右手食指上的小鸟纸偶。 4、讲到"见面点点头"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纸偶上下摆动做点头状。 教师:小鸟什么时候点点头的?(强化并重复"见面点点头") 5、讲到"你亲亲我,我亲亲你"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指偶靠在一起,做亲昵状。 6、讲到"碰一碰,碰一碰,飞走了"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指偶先轻轻地相互碰,然后左右分开做飞动的动作。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1、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2、师幼用接念的方式朗诵儿歌。 3、幼儿在左右手的食指上套上小鸟指偶,边念儿歌边表演。 4、每个幼儿找一个同伴分别扮演小鸟,边念儿歌边表演。 (四)教师启发幼儿仿编儿歌。 1、教师:除了小小鸟会高兴地见面,还有哪个小动物会高兴地见面? 3、幼儿与同伴再次扮演角色,边念仿编的儿歌边表演。(改为: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1、区角活动:将材料投放到语言区,区角游戏时继续讲述儿歌。 2、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合作,边念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我们的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本次活动语言教学活动《小小鸟》中我就很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小小鸟》是一首儿歌,它韵律简单,动态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是直观形象思维,结合他们的发展水平,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学习儿歌之后的仿编。为了让孩子对儿歌感兴趣,很快的学会儿歌,在活动的一开始,就出示了纸偶。要让孩子们学会儿歌,就要让孩子们愿意张口说。给手指带上小小的纸偶,手指的活动带动了图片的灵动,孩子们看到很是喜欢,在我第一次朗读儿歌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开始在跟着我一起说了,甚至有的孩子还自发的`用自己的两个食指来做小鸟,来学习儿歌。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一个小小的纸偶,让孩子们主动的去探究和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愿意说。在孩子们学会了儿歌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想想,除了小鸟会见面,还会有谁见面呢?"听到整个问题,孩子们很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大象会见面,有的说:老虎也会见面等。孩子们说的都是大型动物。虽然他们说的和预设目标中的不一样,但是我并没有对他们说"不可以!"我就问:"哪会不会有一些小小的动物也会见面呢?"孩子们就说有小乌龟、有小兔、有小鱼。我继续问到:"那天上飞的还会有谁见面呢?"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说有蝴蝶、蜻蜓等。在这样大家一起说、敢说的情况下,就有了这样的儿歌: "一只小白兔,两只小白兔,见面点点头。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跳走了。""一只小乌龟,两只小乌龟,见面点点头。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爬走了。"放手给孩子,相信孩子,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尽情的说、大胆的说,我们也会收获更多! 《小小鸟》是小班的一节语言课。由于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于是,我想出了用手指游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为此,我特别自制了2个指偶——小鸟,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便出示指偶“小鸟”,让小朋友与小鸟打招呼、问好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再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了一只小小鸟,提问:“两只小小鸟碰到了一起会干什么呢?”在我的精心提问下幼儿的“话闸“一下被打开了,都争先恐后的回答。在这样活跃的气氛中我强调幼儿要养成说话先举手的好习惯,在我的提醒下幼儿都能举起小手,等待着老师的提问。在最后环节中我坚持鼓励幼儿创编儿歌,在进行这一环节中我有所顾虑,生怕幼儿不会创编,可是结果往往是在我想象之外的,通过本次的活动使我深深感受到小班的孩子已经具有简单的创编能力。 小班语言小鸟教案及反思篇二1、愿意用小手表现各种动作。 2、通过儿歌,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礼貌。 小熊娃娃手偶一只、儿歌《小小手》 一、出示小熊娃娃教师演示小熊用小手做出动作问: 1、看小熊会用小手做什么? 2、说说小熊用小手做了什么,你会做吗? 二、模仿小熊请大家学小熊做做动作,并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三、儿歌游戏:小小手1、欣赏儿歌2、学念儿歌3、大家四散站立,边念儿歌边找朋友,念到"要拉许多好朋友"时,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面对面或围成圆圈,与好朋友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儿歌结束后再去找新朋友,游戏重新开始。 四、说说、做做小手还会做哪些动作 五、活动延伸: 看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用手做哪些动作和事情。请你也来学一学。 《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要拉许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欢迎,欢迎"拍拍手,"谢谢,谢谢"握握手,"再见,再见"摆摆手。 孩子们通过学念儿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领,了解了原来自己的`小手这么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从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尝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小班语言小鸟教案及反思篇三设计意图: 进入小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同伴感情,愿意和熟悉的好朋友打招呼、拥抱亲近、一起活动。歌曲《两只小小鸟》生动地表现了两只小鸟在一起的亲密友好,就好像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一定会引起小班孩子的共鸣。通过玩手指游戏的方法学唱这首歌曲,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快地熟悉记忆歌词。在游戏化的学习中,孩子们先个体再结伴地学唱,然后把手指游戏的的经验迁移到全身的动作表演,进行两两结伴的歌表演,并在歌表演的环节中启发幼儿尝试用身体不同部位和同伴相碰,进一步提高了歌曲表演的趣味,也增进了同伴间友好情绪的表达。在活动最后部分,还设计了一个听辨不同音区旋律表现高、低音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使用合适的动作表现自己所听出的高音和低音,以发展幼儿的音乐素质。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作为同一次活动中结束时的高潮部分,也可以作为延伸活动在第二次活动时再继续进行。此外,还可以让幼儿把“小鸟”的形象替换成别的动物,进行仿编歌词的延伸活动。因此,这首短小的歌曲虽然旋律、歌词都比较简单,但通过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学习,相信可以让小班幼儿在各自不同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通过玩手指游戏记忆歌词,唱出歌曲亲切、俏皮的情绪。 2、愿意结伴演唱、表演、进行“碰一碰”的身体接触,增进同伴间的友好感情。 3、尝试听辨在高、低音区出现的简短旋律,用合适的动作进行匹配。活动准备:两只小鸟的指偶;自录的歌曲音乐cd,cd机。活动过程: (一) 玩手指游戏,熟悉歌词 1、 教师在食指上套上两只小鸟的指偶,按歌曲节奏朗诵歌词,并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2、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玩手指游戏,边玩边按歌曲节奏熟悉、朗诵歌词。 3、 幼儿尝试与身旁的同伴一人出一个手指,玩“两只小小鸟”的游戏。 (二) 歌曲学唱及表演 1、 教师边玩手指游戏边范唱歌曲。 2、 幼儿自己边玩边进行学唱。 3、 与同伴一起边玩手指游戏边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唱出歌曲亲切、俏皮的情绪。 4、 迁移手指游戏的经验,到场地中间,两两结伴进行表演唱。 5、 尝试在唱到“碰一碰”的地方,用身体不同部分和同伴相碰,感受结伴表演的快乐。 (三) 延伸游戏: 1、 引导幼儿说一说:“小鸟飞走了,会飞到哪些地方呢?”(如飞到高高的树上;飞到地上吃果子) 2、 3、 再次进行表演唱,在歌曲结束的地方,教师随意加入一句高音或低音区的旋律,幼儿进行听辨并用合适的动作进行表现。 附:歌曲 两只小小鸟 1=c2/4 1313│10│3453│10│53│123│2030│2—│ 一只小小鸟, 两只小小 鸟, 见 面点点头、点 点 头。313│ 50│6 65│30│533│422│3020│1—‖ 你 亲亲我,我 亲亲你, 碰一碰、碰一碰,飞 走 了。 小班语言小鸟教案及反思篇四1、学习童谣,感受数字童谣的特点。 2、尝试正确使用量词,并根据童谣中动物发出的声音进行创编,体验创编童谣的乐趣。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每人一个贴绒动物(小鸟、喜鹊、麻雀、青蛙、鸭子、蛤蟆、小猪、河马、小马、毛驴等)。 2、与童谣内容有关的一定数量的动物卡片一套。 1、感受童谣内容。 (1)自由地向同伴介绍自选的贴绒小动物,并用声音或动作表示动物的主要特征。 (2)集体讨论各种动物的叫声或走路的动作。 2、学习童谣。 (1)根据动物的数量顺序学习童谣,正确使用量词。 (2)出示娃娃的图片,学习童谣最后两句。 (3)幼儿边做动作边念童谣。 3、尝试根据童谣中动物发出的声音进行创编,正确使用量词。 将各种动物卡片放在语言区,供幼儿练习说不同的`量词和创编童谣。 附:一只小鸟叫喳喳 一只小鸟叫喳喳, 两只青蛙叫呱呱; 三只小猪哼呀呀, 四匹小马呱哒哒; 五个娃娃笑哈哈, 分吃一个大西瓜。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语言小鸟教案及反思篇五1.学习朗诵儿歌,丰富相应的词语如"见面"、"碰一碰"、"飞"。 2.通过玩手指游戏和结伴表演,感知、理解和表达儿歌的内容。 3.愿意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表演。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用指偶:小鸟、小蝴蝶、小蜗牛、小蚂蚁等(改为:小狗、小兔、小鱼和小乌龟图片)。 2.幼儿用指偶:小鸟指偶人手2只。(改为:即教师用的2个小鸟指偶)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儿歌中的角色。 1.认识小鸟指偶。 教师:这是谁呀?它会干什么? (二)教师借助指偶,示范朗诵儿歌。 1.教师边演示指偶边朗诵、表演《小小鸟》。 2.讲到"一只小小鸟"时,教师出示套在左手食指上的小鸟纸偶。 3.讲到"两只小小鸟"时,教师出示套在右手食指上的小鸟纸偶。 4.讲到"见面点点头"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纸偶上下摆动做点头状。 教师:小鸟什么时候点点头的?(强化并重复"见面点点头")5.讲到"你亲亲我,我亲亲你"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指偶靠在一起,做亲昵状。 6.讲到"碰一碰,碰一碰,飞走了"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指偶先轻轻地相互碰,然后左右分开做飞动的动作。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1.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2.师幼用接念的方式朗诵儿歌。 3.幼儿在左右手的食指上套上小鸟指偶,边念儿歌边表演。 4.每个幼儿找一个同伴分别扮演小鸟,边念儿歌边表演。 (四)教师启发幼儿仿编儿歌。 1.教师:除了小小鸟会高兴地见面,还有哪个小动物会高兴地见面? 2.如果幼儿说出的动物是教师已准备好的手指指偶,教师就表演指偶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诵仿编的儿歌(改为:按照幼儿说出的动物,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诵仿编的儿歌)。在这一过程中,提示幼儿说准动词。如:"碰一碰、碰一碰,爬走了。""碰一碰、碰一碰,跑走了。"……3.幼儿与同伴再次扮演角色,边念仿编的儿歌边表演。(改为: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将材料投放到语言区,区角游戏时继续讲述儿歌。 2.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合作,边念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我们的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本次活动语言教学活动《小小鸟》中我就很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小小鸟》是一首儿歌,它韵律简单,动态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是直观形象思维,结合他们的发展水平,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学习儿歌之后的仿编。为了让孩子对儿歌感兴趣,很快的学会儿歌,在活动的一开始,就出示了纸偶。要让孩子们学会儿歌,就要让孩子们愿意张口说。给手指带上小小的纸偶,手指的活动带动了图片的灵动,孩子们看到很是喜欢,在我第一次朗读儿歌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开始在跟着我一起说了,甚至有的孩子还自发的用自己的两个食指来做小鸟,来学习儿歌。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一个小小的纸偶,让孩子们主动的去探究和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愿意说。在孩子们学会了儿歌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想想,除了小鸟会见面,还会有谁见面呢?"听到整个问题,孩子们很热烈的讨论。有的说:会见面,有的说:老虎也会见面等。孩子们说的都是大型动物。虽然他们说的和预设目标中的不一样,但是我并没有对他们说"不可以!"我就问:"哪会不会有一些小小的动物也会见面呢?"孩子们就说有小乌龟、有小兔、有小鱼。我继续问到:"那天上飞的还会有谁见面呢?"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说有蝴蝶、蜻蜓等。在这样大家一起说、敢说的情况下,就有了这样的儿歌: "一只小白兔,两只小白兔,见面点点头。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跳走了。""一只小乌龟,两只小乌龟,见面点点头。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爬走了。"放手给孩子,相信孩子,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尽情的说、大胆的说,我们也会收获更多! 《小小鸟》是小班的一节语言课。由于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于是,我想出了用手指游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为此,我特别自制了2个指偶――小鸟,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便出示指偶“小鸟”,让小朋友与小鸟打招呼、问好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再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了一只小小鸟,提问:“两只小小鸟碰到了一起会干什么呢?”在我的精心提问下幼儿的“话闸“一下被打开了,都争先恐后的回答。在这样活跃的气氛中我强调幼儿要养成说话先举手的好习惯,在我的提醒下幼儿都能举起小手,等待着老师的提问。在最后环节中我坚持鼓励幼儿创编儿歌,在进行这一环节中我有所顾虑,生怕幼儿不会创编,可是结果往往是在我想象之外的,通过本次的活动使我深深感受到小班的孩子已经具有简单的创编能力。 小班语言小鸟教案及反思篇六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乐意和老师一起讲故事,有初步的想象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自制大图书flash课件。 一、出示制作大书的封面,引导幼儿猜测,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鸟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会发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1、出示小鸟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2、提问:请你猜一猜小鸟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二、教师逐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想象。 1、出示图书(有一条小鸟),讲述:一天,一条好饿的小鸟飞来飞去,在树林里散步。 以小鸟的口吻说:“我好饿好饿啊!我可以吃点什么东西呢?”老师学小鸟飞来飞去的去找东西吃。 2、翻书:讲述:好饿的小鸟飞来飞去在翱翔。小鸟发现了什么?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是怎样的苹果?(圆圆的、大大的、红红的……)你猜猜好饿的小鸟会怎样呢?(幼儿自由想象说一说) 3、翻开吃下苹果的小鸟的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苹果哪儿去了呢?谁来指一指(请幼儿来指一指画面)说一说苹果去哪了?小鸟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自由说一说) 4、翻书:讲述:第二天,好饿的小鸟飞来飞去在翱翔,它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香蕉?你猜猜好饿的小鸟会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说一说) 5、翻开吃下香蕉的小鸟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香蕉到哪儿去了?小蛇的肚子像什么?(幼儿自由说一说) 7、翻开吃下葡萄的小蛇图片:啊呜,咕嘟,啊―真好吃。葡萄到哪儿去了?小蛇的肚子像什么?(幼儿自由说一说) 8、翻书:讲述:第四天,好饿的小鸟飞来飞去在翱翔,你们看它发现了什么? 讲述:好饿的小鸟惊喜地找到了一个带刺的菠萝……你们猜猜好饿的小鸟会怎样? 9、翻书:啊呜,咕嘟,啊―真好吃。好饿的小鸟果然吃下了菠萝,身体变成什么样? 11、翻开吃了大树的小鸟图片(小鸟的样子基本上看不太清楚了),小鸟到哪儿去了?(请幼儿来指指,小鸟的尾巴呢?头呢?)结满红苹果的树呢?小鸟变成了一棵树。 12、讲述:“啊――真好吃。”好饿的小鸟再也不饿了,擦擦嘴扭来扭去地走了。 13、回忆: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小鸟都吃到了什么东西?小鸟是怎样走的?我们来学一学吧,小鸟吃下东西什么声音?我们来学一学。 三、看课件“好饿的小鸟”,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 播放教学课件“好饿的小鸟”,让幼儿体会故事的幽默,教师边看边讲述,重复性话语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 整个活动在选材上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幼儿很喜欢故事内容,在大书阅读时更是采取了丰富的形式,如先猜后验证、带着疑问看下页等,把幼儿的兴趣完全都激发出来,最后环节的创新阅读,更是让幼儿体验了一番创造的乐趣,让幼儿在互动、自主的阅读背景下,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有些细节方面还需要深究,特别是对于每一页讲述时,侧重点过多,导致活动有些累赘。 小班语言小鸟教案及反思篇七1.充满兴趣的欣赏儿歌,感受儿歌的'趣味和朋友间的友好。 2.能听懂儿歌内容,乐于跟读儿歌,愿意在多样化的游戏中表现儿歌。 3.尝试仿编儿歌,积极愉快地与同伴一起玩见面打招呼的游戏。 欣赏、理解、表现儿歌。 仿编儿歌。 1.认识一些常见动物。 2.教学课件《小小鸟》;师幼人手两只小鸟手偶。 1.找找说说,导入活动。 (1).幼儿找找:找个朋友,跟音乐试试找朋友的游戏。 (2).提问:你刚才和朋友见面是怎样打招呼玩游戏的? (3).边小结边出示小鸟手偶:小小鸟见面会怎么样打招呼玩游戏呢? 2.听听看看,欣赏、理解儿歌。 (1).教师边演示手偶边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提问:两只小鸟见面是怎样打招呼玩游戏的?它们做了什么? (3).结合教学课件,引导幼儿梳理儿歌内容。 3.说说玩玩,学习跟读儿歌。 (1).请幼儿将手变成小小鸟,边游戏边跟读儿歌。 (2).请幼儿戴上指偶"小小鸟",边玩游戏边跟读儿歌。 (3).请幼儿将自己变成小小鸟,边玩游戏边跟读儿歌。 4.想想说说,访编儿歌。 (1).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动物特点,仿编儿歌。 (2).师幼边仿编儿歌一起游戏。 5.在《小小鸟》的歌声中结束活动。 小班语言小鸟教案及反思篇八1.学习朗诵儿歌,丰富相应的词语如“见面”、“碰一碰”、“飞”。 2.通过玩手指游戏和结伴表演,感知、理解和表达儿歌的内容。 3.愿意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表演。 1.教师用指偶:小鸟、小蝴蝶、小蜗牛、小蚂蚁等(改为:小狗、小兔、小鱼和小乌龟图片)。 2.幼儿用指偶:小鸟指偶人手2只。(改为:即教师用的2个小鸟指偶)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儿歌中的角色。 1.认识小鸟指偶。 教师:这是谁呀?它会干什么? (二)教师借助指偶,示范朗诵儿歌。 1.教师边演示指偶边朗诵、表演《小小鸟》。 2.讲到“一只小小鸟”时,教师出示套在左手食指上的小鸟纸偶。 3.讲到“两只小小鸟”时,教师出示套在右手食指上的.小鸟纸偶。 4.讲到“见面点点头”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纸偶上下摆动做点头状。 教师:小鸟什么时候点点头的?(强化并重复“见面点点头”) 5.讲到“你亲亲我,我亲亲你”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指偶靠在一起,做亲昵状。 6.讲到“碰一碰,碰一碰,飞走了”时,教师左右手指上的指偶先轻轻地相互碰,然后左右分开做飞动的动作。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1.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2.师幼用接念的方式朗诵儿歌。 3.幼儿在左右手的食指上套上小鸟指偶,边念儿歌边表演。 4.每个幼儿找一个同伴分别扮演小鸟,边念儿歌边表演。 (四)教师启发幼儿仿编儿歌。 1.教师:除了小小鸟会高兴地见面,还有哪个小动物会高兴地见面? 3.幼儿与同伴再次扮演角色,边念仿编的儿歌边表演。(改为: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将材料投放到语言区,区角游戏时继续讲述儿歌。 2.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和幼儿一起合作,边念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我们的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本次活动语言教学活动《小小鸟》中我就很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小小鸟》是一首儿歌,它韵律简单,动态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是直观形象思维,结合他们的发展水平,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学习儿歌之后的仿编。为了让孩子对儿歌感兴趣,很快的学会儿歌,在活动的一开始,就出示了纸偶。要让孩子们学会儿歌,就要让孩子们愿意张口说。给手指带上小小的纸偶,手指的活动带动了图片的灵动,孩子们看到很是喜欢,在我第一次朗读儿歌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开始在跟着我一起说了,甚至有的孩子还自发的用自己的两个食指来做小鸟,来学习儿歌。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一个小小的纸偶,让孩子们主动的去探究和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愿意说。 在孩子们学会了儿歌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想想,除了小鸟会见面,还会有谁见面呢?”听到整个问题,孩子们很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大象会见面,有的说:老虎也会见面等。孩子们说的都是大型动物。虽然他们说的和预设目标中的不一样,但是我并没有对他们说“不可以!”我就问:“哪会不会有一些小小的动物也会见面呢?”孩子们就说有小乌龟、有小兔、有小鱼。我继续问到:“那天上飞的还会有谁见面呢?”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说有蝴蝶、蜻蜓等。在这样大家一起说、敢说的情况下,就有了这样的儿歌: “一只小白兔,两只小白兔,见面点点头。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跳走了。”“一只小乌龟,两只小乌龟,见面点点头。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爬走了。”放手给孩子,相信孩子,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尽情的说、大胆的说,我们也会收获更多!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