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年级教学过程中,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精心设计的二年级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回答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除数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本节课的复习中,在引导学生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运算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投影仪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 板书:派车 二、探索新知 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 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 (1)可以怎样派车?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 (1)派4辆面包车; (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 (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 (5)派9辆小汽车。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三、巩固练习 第9页“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28、一根木头长8米,要锯成2米长的一段,可以锯成()段,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分钟。 29、一道除法题,除数是6。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4。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 30、一个四位数的密码,它的大小载4000与5000之间,百位上的数字是6;十位上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它们两个的和是8,这个密码是()。 31、用一个水盆向一个空的水桶里倒水。如果倒进3盆水,连桶共重7千克;如果倒进5盆水,连桶共重11千克。一盆水()千克,一个水桶()千克。 34、有19位战士来到一条河边准备过河,可是河边只有一只小船,小船一次最多坐4人。想一想,小船至少要运()次,才能将战士全部运过河。 35、把15只鸽子分别装进5个笼子李,想一想,怎样装才能使每个笼子里的数目都不相同?请把鸽子数填在方格里。 36、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李老师买了3副象棋和3副跳棋,共付27元钱。按钱数算,一副象棋可以换2副跳棋。小朋友,你知道买一副跳棋要()钱。 37、小东从第一棵树走到第五棵树用了24秒。如果他从第一棵树走到第十棵树,一共要()秒。 38、用一根绳子量井深,把绳子的一端放入井低,井外还有4米,把绳子对折,用同样的方法量,井外还有1米。这口井深()米。 39、小灵把10个棋子在桌子上摆成了三角形形状。请你移动3个棋子,使三角形颠倒过来,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试试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一、情境创设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二、问题探究 1. 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 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 3+35+5+58+8+8+8+8+8+89+9+9+9+9+9。 4+4+4+4+4+……+4。 15个。 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 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 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二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通过果园丰收,小朋友们在果园帮助收南瓜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出示表格及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 预设:28 + 34 + 22 = 提出问题:这是三个数连加的问题,要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连加计算应该注意什么呢? 预设: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1 ”。 预设:连加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设计意图:利用尝试练习、合作交流、比较算法等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体会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2.连减。 出示问题:共用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好和计算过程。 提出问题,在计算连减算式时,你发现了什么?(可提示学生找运算顺序。) 预设:连减和连加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预设: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84-(40 + 26) 提出问题:这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连加的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知识迁移,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1.列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2.看谁算的对。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同时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计算连加、连减,在计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说说怎样算的?(可以多种算法)。 3、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学例1. 先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棒、圆片演示算法,学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笔算。(合理即可)。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练习,学生汇报结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异同。 学生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4、完成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及算法。 5、完成练习三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资料。 1、数据收集整理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认读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在图形中找规律。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经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本事。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明白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明白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资料为学生供给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构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本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本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能够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我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本事,又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迁移本事,还能够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本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培养学生的观察、确定及动手操作本事;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本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本事;提高学生的计算本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本事;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本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本事。 学生情景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仅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学资料课时备注 第一周3、3---3、7一、数据收集整理(3)3。 第二周3、10---3、14二、表内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4。 第三周3、17---3、21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 第四周3、24---3、28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4。 第五周3、31--4、4单元测试。 3、图形的运动(6)。 第六周4、7--4、11三、图形的运动。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4、14---4、18三、图形的运动。 表内除法(二)(10)4。 第八周4、21---4、25四、表内除法(二)4。 第九周4、28--4、30四、表内除法(二)。 4、混合运算(5)4。 第十一周5、5---5、9。 5、混合运算。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5、12--5、16六、有余数的除法(6)。 第十三周5、19---5、23六、有余数的除法。 6、万以内的认识(10)。 第十四周5、26---5、30七、万以内的认识4。 第十五周6、2---6、6七、万以内的认识3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6、9---6、13七、万以内的认识。 7、克和千克(2)4。 第十七周6、16---6、20九、数学广角——推理(3)4。 第十八周6、23---6、27十、总复习(4)4。 第十九周6、30---7、4期末考试。 二年级数学教案2.在进行探索,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三:应用。 亮亮第二聪聪第三。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生说时,师板书。 7×6=42六七四十二。 7×7=49七七四十九。 作 2、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正确计算7以内的乘法。 3、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难点。 关键重点:正确计算7以内的乘法.。难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关键: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及教具准备口诀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问题情境。 1、师:谁知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请你给大家讲一讲. 2、师:大家看书,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干什么呢? 二、自主探索。 1.师:在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2.师:现在请大家帮小矮人解决这个问题。 3.全班交流学生的不同算法。 师:请你把你计算的结果和方法给大家说一说? 明确7×3和3×7都用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 4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交流时教师重点说一说每个算式运用的口诀. 请一名学生给大家讲故事,师简单介绍。 生:在吃饭.。生:白雪公主在拿盘子等。 生:小矮人问: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生自主探索,师巡视。 生:求3个7是多少?算式是:3×7=21口诀是三七二十一。 生:7×3=21口诀是三七二十一。 生:一共有多少汉堡?2×7=14和7×2=14。 口诀是二七十四。 生:一共有多少根薯条?7×7=49。 口诀是七七四十九。 生:一用有多少个鸡块? 4×7=287×4=28。 口诀是四七二十八。 生:一共有几杯牛奶? 1×7=77×1=7。 口诀是一七得七。 课 堂 练 习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师:大家真棒,解决了那么多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用乘法计算。请大家先观察图,蓝灵鼠要我们帮他解决什么问题?交流所观察到的信息,再独立解答,进行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我出一句口诀,同学们说出用这句口诀能算出的两个算式。 师:现在请大家完成书中的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师:先计算出答案,再把结果按大小排序。 4.练一练第4题。 师:现在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 四、问题讨论。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生:一个大桶能装三瓶水。 生:一瓶能装七杯水。 生:1个大桶能装多少杯? 师:那么1个大桶能装多少杯?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也可以画画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 3×7=21口诀:三七二十一。 7×3=21口诀:三七二十一。 7×7=49口诀:七七四十九。 2×7=14口诀:二七十四。 4×7=28口诀:四七二十八。 1×7=7口诀:一七得七。 因为1大桶水=3个水瓶的水,1个水瓶的水=7个水杯的水, 所以1个大桶能装21杯水。 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1.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想:六()四十二。 48÷6=想:六()四十八。 二年级数学教案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实物投影。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1、使学生理解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 2、使学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1/10。 通过讨论,再一次加深对0.1、0.01、0.001之间的进率认识,加强学生十进制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导入阶段: 1、用小数表示数射线中的分数(p18/2)。 我们已经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中心阶段: 利用导入阶段的数射线。 (一)出示p18图1:提出疑问。 学生讨论汇总。 10个0.1是——“零点拾” 10个0.1是1。 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 0.1就是1/10,10个1/10就是10/10,也就是“1” 出示p18图2,引导学生理解。 出示,提出下一个问题。 学生讨论汇总。 11个0.1就是10个0.1再加上1个0.1,就是1、1。 (三)出示p18图3,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生看图,同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练习阶段。 1、p18试一试。 [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帮助学习困难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年级数学教案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的方法的多样化,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xx年11月15日。 1、使学生亲自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小刀、粉笔、铅笔、三角尺。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 1、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长短短的物体,这些物体是长还是短都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比较。下面我们就共同探究如何统一测量标准。 2、;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 (1)、讨论怎样用实物测量数学课本的宽。 (2)、小组合作,量粉笔、铅笔和三角尺的宽。 3、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 4、用同一物品做标准去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 (三)、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p2的做一做第一、二题。 同学们亲自量过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测量同一物体,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用同一物品做标准测量不同的物体等不同测量方法得知,要知道物体的长与短必须用同一物品做标准去量。 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长与宽。 长宽长与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长度单位,且初步会用不同的测量工具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在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老师,气氛比较活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二年级数学教案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一、创境激疑 1、用竖式计算。 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二、互动解疑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全班进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4=3盘……2个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4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4”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盘放4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2”表示3盘共12个4×3=12。“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5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6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启思导疑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 “试一试”。 2、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1、2、3、4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 二年级数学教案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二年级数学教案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基本上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学习内容。 分辨上下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课件、动物玩具若干、小架子(上、下两层)、苹果树挂图一幅。 听故事,然后多媒体出示相应图片并提问。 小狗和小熊玩了一天后回屋休息,小狗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狗还是不听,最后小熊只好艰难地爬上了上铺。 a、小狗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最后睡在了哪里?(上铺)。 1.认读上下。教师领读上下,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2.认识上下。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上下,如;宿舍的上下床、家里的鞋柜和冰箱、教室里的黑板和红旗、自己的.头和脚、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小花小草等。 二年级数学教案教材呈现了风车、旋转、小飞机和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他们运动的共同点。 对于旋转,学生在生活中看过,学生并不能用数学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述,但是能够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的基础上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理解旋转。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能区别平移和旋转。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旋转的特点,拓展空间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实际中的旋转的现象,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知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掌握旋转的特点。 利用旋转的特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 第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与教学达成。 1.通过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出可以旋转的陀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明确学习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学移现象,那谁能说说平移的特点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学生回答:1、平移的特点是沿着直的路线移动。 2、大小、方向都是不变的。 以学生喜欢去的游乐园引入。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让数学课堂真正的由枯燥变得活泼起来。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 出示情境图。(摩天轮、旋转小飞机等游乐项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运动的物体,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要用你的手势把这些项目运动的样子模仿出来。 2.揭示旋转运动。 出示主题图。 问:这些运动还是平移现象吗? 师:为什么? 师:观察这些游乐项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师:怎么转的呢? 师:对,都是围着中心转动, 师:这是什么现象?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旋转现象。 小结: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大小、形状不变。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 3.联系生活。 (1)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请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这些旋转运动。 (2)用你的肢体语言做旋转现象。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用手势把这些项目运动的样子模仿出来。 生答:不是平移。 生:平移是物体在移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本身、方向上不发生改变。 生:都是转动的。 生:围着一个地方转。 生讨论交流。 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扇叶的转动。 旋转门的转动。 钟面上的针在转动。 生伸手一起模仿,体会旋转现象。 指名做。 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出示图片。 2.完成教材p31页做一做。 用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学生拿出课前剪下教材p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协作(生开始做有困难,师和生合作制作、示范),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 提问: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也可以设计一个不同的陀螺,看看能转出什么美丽的图案? 3.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利用一片花瓣,通过旋转,制作出一朵美丽的花。 指名回答。 生动手设计制作,展示。 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典型的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进行判断,既加深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又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解读、描述生活中常见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今天的课堂你感兴趣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小组内谈谈你最感兴趣的地方。 1.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旋转的是()。 2.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时间。 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 旋转现象:鈡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摩天轮……。 二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填一填”、“说一说”及“练一练”第1-4题,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5×85×55×36×29×5。 3×42×84×57×2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并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看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初步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猜想和验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计算公式,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过程,用公式解决有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策略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因数学的自觉性。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1、方程 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确定位置 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的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数对描述实际情景中的物体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 3、公倍数和公因数 重,难点: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认识分数 重点:理解单位1,分数单位及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应用。 难点:单位1,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5、找规律 重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难点:是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6、分数的基本性质 重点: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难点:熟练,正确地进行约分,通分,分数大小的比较。 7、统计 重点: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难点:能对复式统计折线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 8、分数加法和减法 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9、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倒过来推想策略的合理解题步骤。 10、圆 重点:认识圆的特征,会画指定大小的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推导。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4名,女生26名。学生的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是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习往往浅尝辄止,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同学凤毛麟角。有几名学生虽然有着聪明的脑袋,却总是不能安心于学习,作业常常草草了事,反而不如一些个虽然思维反应慢,但踏实学习的学生。另外,有些同学虽然看似很努力,但是由于思维较慢,基础较差,成绩总是提不高。问题最严重的还有作业经常拖拉,缺乏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想使本班的学习成绩更上层楼,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师生在今后不断努力。 1、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上课力求以最浅显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要学,乐学,愿学。 2、课后加紧对中差生的辅导工作,拟采用一对一,教师从中作指导。作业当天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加强家校联系,借助家长的力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着手,加强基础训练,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一方程3/8 2 一方程5/8 3 二确定位置3/3 机动2 4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5/6 5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1/6四认识分数4/10 6 四认识分数5/10 7 四认识分数1/10五找规律3/3机动1 8 六分数的基本性质5/10 9 期中考试 10 放假 11 六分数的基本性质5/10 12 七统计3/3机动2 13 八分数加减法5/5 14 九解决问题的策略3/3十圆2/10 15 十圆5/10 16 十圆3/10整理复习 17 整理复习 18 期末考试 二年级数学教案2.提高100以内加、减运算的技能; 3.加深对加减法数量关系的理解;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类整理等数学意识。 1.模拟“百货店”一角,巧设购物环境。 教师把毛巾、肥皂、牙膏、巧克力、奶糖、钢笔、铅笔、书包、练习本等商品放置在桌面上,每件商品的旁边都放上由学生制作的价格标签,并挂上“欢迎到百货店购物”的字样。上课前,让同学们看一看。 2.化静为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其观察能力。 首先,教师利用电教平台出示如下一组文具、日用品及其价格: 3.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各自独立思考后,纷纷举手作答: 生1:用10元钱可以买到1支钢笔、1支圆珠笔和1盒巧克力。 生2:用10元钱可以买到2本练习本、1支圆珠笔和1盒奶糖。 生3:用1元钱可以买到4条毛巾和2块肥皂。 至此,教师不急于作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4.每组选派代表到“百货店”按各自需要自由选购。 经过各个小组的热烈讨论,每个小组拟定选购方案若干个,然后派代表按各自的购物方案到“百货店”选购文具或日用品。 5.巧设问题,激发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问购物代表:“你们拿10元钱选购到哪些文具呀?”“你们拿10元钱选购到哪些商品呀?”……各组代表积极地发言,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了。 6.采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发挥同学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采取了学生自我评价、合作评价、教师评价等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巧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巧选文具的活动、巧评合作得出的结果。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口、脑、手并用和求异思维的激发,使学生懂得:用同样多的钱,可以按需要购物,按价格大小巧安排,做到合理消费。这对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