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范文大全 说说签名 说说名字 说说短句 说说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方案 >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6篇) >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6篇)

下载文档docx

大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把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中班教案实例,希望能给大提供一些教学思路。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一

1了解一些动植物正在灭绝或已经灭绝了。

2、认识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了解一种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提出我们保护性的建议。

4、认识到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认识我国一些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会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课前做的资料收集。

一、引入

:你们知道地球上已经灭绝或正面临灭绝的动植物吗?

把你们了解到的况向其他同学介绍。(教师补充介绍:19世纪,朱鹮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由于战争和环境破坏,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认为朱鹮已经灭绝了。直到1981年,人们在陕西秦岭重新发现7只朱鹮,经过20多年的努力,朱鹮现存248只。)

二、探究过程

1、认识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请学生说出上图中珍稀动植物的名称,说一说这些珍稀动植物的`情况。

(2)请学生介绍其他珍稀动植物的情况,也可以介绍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3)教师要做好相应准备,进行必要的补充介绍。

2、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

(1)自主选题,可以选珍稀动植物,也可以选本地有特色的动植物。

(2)交流调查活动计划。

(3)调查活动安排课后进行。

3、小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二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倾听周围的声音。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三

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

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四

1、进一步增强对植物和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

2、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猫、鸽、龟、青蛙、鱼、蜻蜓等动物的图片。学生准备各小组的观察记录。

教、学法观察、讨论、交流

1、引入

(1)回顾已往观察过的动物。

(2)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2、分小组对`选定的一种动物进行班级交流,适时展示收集到的图片或文资料。

(1)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2)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

(4)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怎样吃物?它也排泄废物吗?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五

1、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认识一些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特点。

2、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当地的野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和保护情况。

3、增强对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护意识。

知道一些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的特点。

让学生意识到对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护。

活动册、红树林、丹顶鹤、藏羚羊等野生生物的`图片或影视资料、当地野生生物的相关资料。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哪些野生的动物或植物?”

“动物园的老虎算野生动物吗?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受人干扰少的生物才算野生生物。”

二、探究过程

1、介绍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1)了解《野生动物保_》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定。

(2)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

(包括红树林、丹顶鹤、藏羚羊等野生生物。红树林并不是红颜色的树林,它是一种稀有的木本植物,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作为当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木本植物,红树林起到海岸森林脊梁的作用。红树林是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食物链转换,它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3)写出保护野生生物的理由

(4)小组交流。

2、调查当地的野生生物。

讨论野生生物当前的保护状况及在野生生物的保护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小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六

温度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温度计、气预报等等,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分享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模板给大家参考!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5、教师小结。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3)。

(1)上午10时(2)中午12时(3)下午2时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七

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

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

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出示课件小茶壶):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

小茶壶是有几部分组成的?

(壶盖、壶身、壶嘴、壶把)

2、(出示课件):这只小的身体是由哪几部

分组成的?

(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

3、师:那么,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

(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

二、课中体验,探索求知: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

2、学生谈观察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课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去户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1)观察前要想好观察什么,观察时要认真、细致。

(2)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要按一定的顺序,别忘了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注意保护好植物。

2、教师出示实物:辣椒的植株,让学生观察,提醒学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完整的植物,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组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问题:

(1)植物的身体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

(2)指说各个部分。

(3)小组讨论植物身体的构成。

都由根、茎、叶、、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板书)

5、师: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成员,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这六部分构成的呢?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7、汇报结果。

8、教师小结:常见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时间可同时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别出现,不能同时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不开花、不结果。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观察。

(教师出示苔藓、蕨类植物图片)

苔藓植物有两个器官,分别是:茎,叶。

蕨类植物有三个器官,分别是:根,茎,叶。 藻类植物有一个器官,无根,茎,叶的分化。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

9、今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身体结构,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交流)

的家具都离不开植物,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课后拓展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1、植物的身体

根 茎 叶 花 果实种子 第四课时 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1、 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 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

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八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二、探究与实践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九

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子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

2.生字词小黑板;

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巴金的资料。

收信的感受

对回信的歉意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让生命开花

寄予深厚的期望

第一课时

一. 揭题,审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课题。

2. 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

3. 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 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 齐读生字词。

6. 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 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2.小结:一(1)二(2——5)三(6)

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

1. 齐读课题。

2. 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 指名正音。

4. 齐读。

5. 指名回答。

6. 指名补充。

7. 尝试听写。

8. 齐读。

9. 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14.指名回答并补充。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二.指导精读

三.小结

第三课时

进行课堂练习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

(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组织交流搜集的有关巴金爷爷的知识。

3.现场采访:(1)你认为这一小节哪儿写得好?可以谈谈你的感受吗?

(2)你认为可以怎么读出这种感受来呢?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4.阅读相关小节,相机出示思考题:

(1) 第一小节反映了巴金爷爷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 从两个“多么”可以看出什么来?这样的感情还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5.仔细阅读第三小节,边读边体会巴金爷爷的感受,并且思考以下问题:

(1) 巴金爷爷说他写作的秘诀是什么?

(2) 他对于自己的一生有着什么样的评价?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4) 对于巴金爷爷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谈谈对于你有什么启发吗?

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巴金爷爷的话吧。

7.齐读这一节。

8.提问:(1)“让我们的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

(2)巴金爷爷是怎么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的?

(3)对于这一段话你还有什么疑问?

(4)从这一段话中,你们对于巴金爷爷有什么样的认识?

(5)如果让你选一句巴金爷爷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

9.齐读全文。

1.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3)写出课后句子的含义。

1.布置课堂练习。

(一) 听写:

(二) 近义词:

爱惜( )真诚( )宽广( ) 1.指名交流。

1.听写。

2.听读,评议。

3.交流资料。

1.指名上台朗读。

2.现场回答。

3.指名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思考。

5.小组讨论。

6.指名回答。7.指名补充。

8.仔细阅读第三小节,边读边体会思考。

9.小组交流感受。

10.指名回答补充。

11.指名读。

12.评议。

13.齐读这一节。

14.同桌交流。

15.小组讨论。

16.指名说。

17.指名补充。

18.齐读。

1.指名交流。

1.完成课堂练习。

(四)反义词:

真诚( )珍惜( )奉献( )

(五)造句:

1. 多么……多么……

2. 不是……而是……

(六)说说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2.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十

本学期在人们的忙碌中转瞬即逝,本学期我们四年级语文组在学校教导处及数学教研组的领导下、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地成长起来。现将备课组的工作总结如下:

1、制定详尽的备课组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

开学初,我们三位老师共同讨论,制定了相对详尽的教学计划,按照计划,全组要求上下课时不超过3课时,这就保证了测试的统一性和研讨的一致性。而且,大家认为优秀的资料一定要做到资源共享,教育过程要真正做到无私。组内老师经常沟通、交流,基本上做到了统一教学进度,开学初也统一了资料。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们积极参加区教研活动,不错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积极参加校内教研组的活动,认真准备校级公开课,更重要的是上完课后的相互评课,在评课中,充分肯定授课教师的优点,并诚恳地指出不足,从而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高的提升。备课组内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教者的辛勤付出,也是同组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每将讲一课后,备课组长都组织大家及时评课总结与反思。大家充分肯定优点成绩的同时,更客观地指出缺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也反映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反思,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在整个听课评课的过程中,课的优劣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什么,有了怎样的提高。正是由于彼此的真诚,坦诚地面对,我们才在交流中不断走向教学的成熟

3、坚持集体备课,积极开展活动。

虽然组内成员只有三个,但我们每周都进行集体备课,加强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认真利用好这一集体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合作功效,群起竭力。在集体备课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改进意见,交流成功经验,最后,教者结合自己的自身特点与学生实际,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诠释和演绎,大胆构建灵活、民主、生动、开放的课堂探究模式。这样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有效地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更好的开展研究课作好铺垫。

4、加强考后的质量分析,缩小班级差距。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班级与班级之间也难免存在差异。在每次单元检测之后,我们都会认真总结考试情况。包括分析试卷的难易度,认真统计考试的分数,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等,特别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去发现好的或者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当然一切分析与总结都是为了最终的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考试中的不足,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每周教研的活动中,我组教师有效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边摸索边学习,讨论、交流成了我们每天工作的一部分。每位老师都精心地准备和查找了与教学有关的文章或课例进行学习,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喜怒哀乐进行探讨,对于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认真学习,读懂每一段话,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每一个生字,为了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后精心准备教学。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标点符号。

2、根据自己对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体验,个性感情朗读课文,

3、明白在生活中,做人要诚实,不说谎话,同时体会父亲为了教育孩子, 以身作则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情朗读 课文。

教学难点:

父亲步行18里的目的和课文揭示的道理。

课时分配:

二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代本课教学任务。

交代任务:文中的父亲是用步行十八里的方式教育儿子,下面,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好课文。

过渡:下面,把书翻到80页,默读课文,把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画下来并把自己的体会,在对应的文字旁做适当的标注。(板书:揣摩人物心理)

二、抓描写父亲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朗读重点句子。

第一处:我把车开到和父亲约好的地方,看见父亲很有耐性地..等候着。

1、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很有耐性地等候”。

2、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很有耐 性地等候”?请你联系书中语句回答。

(1)联系第一段“我已经迟到两个小时!”

小结:大家看这句的符号是感叹号,看出在我的眼中,2个小时的时间真的很长。

(2)还可联系5段。父亲已经知道我没有去按时取车的情况下,“耐心地等待”。

3、这真是一位有耐心的父亲。在这样长的时间,在知道孩子已经犯了错误的情况下,父亲仍然在有耐性地等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读出父亲的耐心。

4、在这一段中还有对父亲的描写吗?

第二处:“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当时看我的眼神..。”

1、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看了我一眼?

2、学生可联系前文回答。

3、这句话的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小结:父亲在耐心地等待,但等来的结果却是——孩子的谎言。 4、此时,父亲的眼神里会包含着什么样的情绪?(责怪、痛心、不理解、难过、气愤)

5、谁愿意读这一句,把此时父亲复杂的心理,读出来。

6、请同学们把书平放桌面,一同看大屏幕:下面把我们分析过的语句连起来读读,再一次感受一下父亲的心理变化。 总结学习方法:从知道孩子犯错误,还在耐心地等待,到发现孩子说谎时,那复杂的眼神,我们共同捕捉到了父亲心理的变化,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感受到的?(板书: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接下来,我们也按着这样的方法学习课文。

7、接着汇报描写父亲的语句。

第三处:”杰森,你觉得自己有必要向我说谎吗?这让我很失望” 板书(失望)

2、可是,请你再读一读父亲的话,哪个符号和你想像的不同,你又能看出什么?(体会父亲虽然生气但还在压抑心中的愤怒。)

3、父亲此时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试一试。 指读2人后,(指导“很失望”的读法)全班读。

小结:瞧,通过一个小小标点符号,我们也能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板书:标点)

4、接下来,接着汇报描写父亲的语句。

第四处:父亲又看了我一眼,“你没来的时候,我已经打电话到保养厂,问他们车子有没有问题,他们告诉我你还没有去拿车。”

1、父亲又看了我一眼?这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看的我?

2、在前面,父亲已经直接指出“你觉得有必要向我说谎吗”?儿子为什么还这样说?(觉得理亏,硬着头皮坚持)

3、儿子的话,应该怎样读?(简单指导)

4、这时,父亲看我的这一眼,又包含了怎样的情绪?(瞧不起、责备、埋怨)

5、带着这样的情绪,来读父亲的话。

6、3-5段是父子俩的对话部分,下面请男生读父亲的话,女生读“我”的话,一同来体会一下两个人的复杂心理。

7、接着汇报。

第五处:父亲很专注地听我解释,却压抑不住内心的伤悲。

1、 这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对父亲的描写。

2、 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儿子此时的心情,那就是——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到底指什么?看大屏幕。

3、 “我不该---”句子练习(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罪恶感。

第六处:父亲的话。(第七段)

1、找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七段,其他同学看它写了几层意思?

3、(痛心、绝望、内疚)每个汇报的同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这段话。

4、同学们的理解有所不同,下面就带着你自己的感受一齐读这一段。

小结:父亲此时的感受近乎于绝望,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让16岁的儿子不肯跟自己说实话,他把儿子做错的所有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他要走回去,他要走多远呢——18里路。18里对于你们来讲是个抽象的数字,没关系,老师帮你们把它换成你们熟悉的米,他要走9000米,如果再把它换成我们更加熟悉的操场的一圈200米跑道,他要走上45圈。如果把它按儿子每小时5里行车速度的话,他要走上近4个小时。

1、在这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父亲一直是怎样?

三、教学最后两个自然段,揭示道理。

“父亲身心遭受这种折磨,这是我有生以来碰到的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

1、从哪里看出来的。(沮丧、痛苦)

2、根据今天你所读到的,你觉得令我沮丧和痛苦的究竟是什么? (既心疼父亲,又对自己行为的自责,还有面对父亲的这份执着不知道用什么来制止。不知该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

3、此时,儿子的心情是多么的复杂,让我们一同再读这一句,把我的 感受读出来。

小结:其实,父亲这样做,既是在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在心灵上进行反省,这样做比责骂更有说服力!

5、课文也告诉了我们——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说过谎。

总结:

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让诚实、守信成为你的美德,伴你成长一生。

作业:

写一篇《步行18里》读后感。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十二

这篇短文选自《新序》一书,讲述了战国时代楚国孙叔敖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5句话,分2部分,第1句话为第1部分,讲述了孙叔敖在外游玩时把一条有两个头的怪蛇杀死了。第2-5句话为第2部分,讲述了孙叔敖回家后哭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把事情告诉了母亲。第2部分主要写了孙叔敖和母亲之间的对话,从他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

3、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4、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通过读文,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语境中指代内容或对象是不同的。

2、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1、老师: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浏览注释,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孙叔敖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名字

书空“敖”的左边部分(注意“竖”和“撇”是两笔)

师:有谁了解他呢?

组织交流

师补充: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国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大官。

师:今天我读的这篇古文是讲述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2、齐读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板书课题:*30孙叔敖杀两头蛇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交流

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产生了哪些疑惑呢?

预设一:孙叔敖为什么要杀两头蛇?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

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体验真诚(板书)。

2.你对真诚是怎样理解的?揭示课题:步行18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画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3.根据预习,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4.全班交流:自主解决生字。

5.交流其他预习内容,质疑。

三、再读课文:

1.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四、布置作业,小结:

熟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兼 歉 谎 罪 吾 抑 谅 闷 均 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

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

1.昨天我们学习了《步行18里》这篇课文,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继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

1.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父子的三次对话,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并找出这三次对话,分别体会父子的心情。

找到后,和小组同学共同体会。(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重点体会,例如:

“一阵罪恶感涌上我的心头,我支支吾吾承认自己去了电影院,告诉他我迟到的真正原因。”

“父亲身心遭受这种折磨,这是我有生以来碰到的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全文,点出中心。

3.指导朗读:

父亲的语言真诚、严肃,并带有深深的自责,朗读时,语速稍慢,略带低沉,把父亲的那种深深自责读出来。

四、小结:生活中诚信最重要的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我 父亲

撒谎 步行回家

讲诚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和文中的人物对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

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轮读字卡,并组词:兼歉谎罪吾抑谅闷均沮

2.这节课继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活动:

1.活动一:和文中的人物对话:

我想对杰森说……我想对文中的父亲说……

我想对自己说……我想对朋友说……

我想对(爸爸妈说……

小组交流你想说的内容,教师指导:

可以说我的看法;我对人物的评价;我想提出的建议;我的体会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

2.活动二:积累关于诚信的名言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春秋》孔子

• 对待儿童应该诚实。要善于告诉他们:我们做父亲的,有些东西现在还不懂,你们,孩子们,你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知道一切。

——【苏联】高尔基

联系课文,生活实际体会名言。

试着背诵。

四、小结:谈谈你要怎么做。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我的看法 我对人物的评价

我想说的话

我想提出的建议 我的体会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十四

1.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

3.学习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预计学生能够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学习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制作简易的弹簧称。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不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形状的影响。不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不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不能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不知道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不会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能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不知道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不会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能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能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会制作简易的弹簧称。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溶于水与不溶于水的调味品、食品,知道什么叫溶解。

2通过自护探索实验能描述实验发现,知道如何加快溶解速度。

3.体验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溶解的含义。

活动难点:自主操作探索食品的溶水性与不溶水性。

经验准备:幼儿对常见调味品、食品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准备:盐、糖、蜂蜜、食用油、透明塑料杯若干,搅拌棒若干,装有食盐和油的大碗,纸巾。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1.逐一介绍食盐、糖、蜂蜜,食用油。

2.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问题引导:能否食用?盐什么味道?糖和蜂蜜是什么味道?

如果把这些放水里会发生什么?猜一猜。

二:幼儿自主探索实验。

1.实验:溶于水

每位幼儿将一勺盐放入自己面前的1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

提问:盐去哪了?(融解了)教师解释溶解的科学原理。

观察:还有一点盐溶解得慢,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加快溶解速度?(搅拌)

2.实验:不溶于水

每位幼儿将一勺油放入自己面前的2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

提问:油在哪?为什么浮在水面?(不溶于水)

三:幼儿观察教师实验。

1.教师将一勺糖放入水中,请幼儿观察变化,引导幼儿说“糖溶于水”。

2.区分油与蜂蜜。

教师帮助幼儿区分油与蜂蜜。颜色、

教师将一勺蜂蜜放入水中,观察蜂蜜有什么变化?(溶解慢)请幼儿搅拌,观察现象,引导幼儿说“蜂蜜溶于水”。

提问:如果搅拌油,油会溶于水吗?猜一猜。

请幼儿自主探索搅拌自己面前的2号杯。说一说实验结果。

四:活动小结。

1.幼儿讲述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

2.教师提炼幼儿的实验发现,给予正确的科学道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篇十六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1.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预计学生能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不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能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 1: 不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层次 2: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猜你喜欢
相关方案
推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