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班语言糖果雨教案篇一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ppt课件一手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 1、这是一家什么店? 2、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蜘蛛和糖果店》(让幼儿说说自己爱吃的糖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1、咪咪来买糖,蜘蛛出示咪咪的买糖记录。 2、东东来买糖,咪咪出示东东的买糖记录。 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要买什么糖? 3、羊羊来买糖,咪咪出示羊羊的买糖记录。 提问:羊羊买过几种糖?他来过店里5次,怎么只买了4种糖?这次羊羊要买什么糖?(幼儿操作记录表) 小结:要观察和多了解客人,把客人来的次数和买的名称记录下来,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猜测出这个客人可能喜欢会吃什么糖?(从生活中的故事出发,以绘本为主线,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边看边推理,边预测边验证,训练孩子通过观察到进行推理到验证预测的思维能力)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最受欢迎呢? 2、出示"糖果一周销售记录表"和"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 小结: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很快找到了最受欢迎的糖果,阿姨非常感谢蜘蛛的帮忙,平常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帮助身边的朋友和爸爸妈妈,来统计看看他们喜欢的东西。 四、活动结束 课程介绍: 它的画面有的湿漉漉有的暖洋洋,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惟妙惟肖,有的穿越时空直抵心灵有的精确严谨干脆是照片。它讲故事,只看图也让幼小的心灵感悟到世界的和美丽。 怎么让孩子知道统计和概率归纳了生活?还有平面和立体、收集和刯、分类和排序、整体和部分、加加和减减,这些充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浅的最好玩的最实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都完美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让孩子在感动的同时也打开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班语言糖果雨教案篇二出示“糖果云”图片,提醒幼儿观察:天空中,飘过来一朵神奇的大云朵,里面藏着许多的雨宝宝,猜猜大云朵会下什么样的雨呢?欣赏故事——《糖果雨》(提醒幼儿认真的听故事,糖果云宝宝在看着大家呢) 。 1、原来天上下了一场什么雨?引出故事题目《糖果雨》。 2、孩子发现奇怪的雨后是怎么做的?他们又是怎么喊的? 3、这些糖果都有哪些颜色?是什么味道? 4、唤起幼儿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吃过的糖果。 “你吃过糖果吗?都吃过那些口味的糖果?” 5、故事里的人们喜欢糖果雨吗?他们在做什么?随机抛出问题: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去装糖果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魔术师,我想让天上下一场……”的句型大胆想象讲述,例如:饼干雨、巧克力雨、冰淇淋雨、花雨等。 2.给予想象奇特、构思合理、表述清楚的幼儿鼓掌肯定。 1.刚才,小朋友当了一回魔术师,让天上下了许多神奇的雨,真好玩,真有趣!糖果云宝宝看着我们小一班的孩子表现的挺好的,决定给我们一点奖励,让我们班每个宝宝的小嘴巴都能吃到香香的、甜甜的糖果,让我们的小嘴巴变得甜甜蜜蜜的。——下糖果雨(播放音乐) 2.找一找,说一说。地上都有哪些糖果?如果喜欢的话,就来捡一颗你喜欢的糖果吧!(关注幼儿的活动情绪及捡糖果的情况,提醒幼儿注意轻轻捡拾,防止发生碰撞或争抢的情况。) 请幼儿品尝糖果并描述品尝到的糖果的甜蜜味道。引导幼儿也为老师义务服务一次,为老师剥糖果吃,教师用诚恳的态度向这些友善的宝贝表示感谢与赞赏,积累幼儿“关心、体贴他人”的情感经验! 小班语言糖果雨教案篇三1、学习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分类。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1、幼儿自带1—2颗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糖果。 2、大小盘子若干。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糖果大聚会。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的形状、颜色、介绍后将糖果放在盘子里。 2、说说糖果。 (二)送糖果回家,认识标记。 3、学习按形状标记进行分类。教师出示有形状标记的篮子:谁来试试把糖果分类? 教师:怎么知道把圆形糖果放这个篮子里呢?(贴有圆形标记的篮子) (三)分一分糖果—————分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 幼儿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边分边说:“xx糖果送你回xx家里。 区域活动:将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练习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进行分类的技能,并能边说边分。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幼儿科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班语言糖果雨教案篇四1.学习包糖果的技能。 2.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 1.猜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出示一盘糖“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糖) “小朋友吃过糖吗?好吃吗?” “娃娃也想吃糖,我们来给它们做糖吧。我们一起来包糖果。” 2.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包糖果。 两手拿住纸的两条花边,反面朝上放好,橡皮泥摆放在纸的中间,将纸的前后两边分别往里折,包住橡皮泥,左右两头的纸分别收拢并扭转一下,糖果就好了。 (目标1) 3、交代要求,开始操作。 (目标2) (1)在操作时,提醒用正确的方法。 (2)包好一颗糖果后,还可以包另一颗糖,比比谁包得又多又好。 4.展示糖果 “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包得又多又好看。” 表扬那些在活动中认真的小朋友。 将糖果送到娃娃家去,给娃娃吃。 小班语言糖果雨教案篇五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分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反思、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准备小棒(每人20根),圆片(每人5个),分小棒记录表格(每组1张),豆子(同桌1袋),游戏记录表(每人1份) 教师准备分糖果记录表若干,,圆片20个,彩笔,磁扣,小棒 把学生平均分组,每组4人,如有剩余,独立成组。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乐乐家来了几位小朋友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 板书课题:分糖果 请随老师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应该能够发现一共有5个小朋友和一些糖果。 师:想帮助乐乐分糖果,还应该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产生糖果总数的需要,再告诉学生一共有20块糖果。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是20块糖,问一下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是现场数出来的,要表扬数的快、数的准。也可能是提前预习得知的,要表扬预习的好习惯。)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想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如果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可随时解决或放入问题银行,随机处理。如果和平均分有关,也可以顺势引出主要问题。 如果提出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同时板书问题,并接着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想到实际分一分、算一算等。教师引导学生要动手实际分一分。 师:可是没有糖果,怎么分呢? 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经验,会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师:用学具代替糖果,同学们真有办法!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统一一下,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请快速准备好学具,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2。活动中分一分。 学生独立分一分,教师走入其中,了解学生活动参与情况,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为后面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预测:由于有前两节课的基础,多数学生会一次分完。可能会有个别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与不同方法的孩子做简单交流。让先完成的孩子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也可以让他们帮帮未完成的孩子。 3.活动后说一说。 (1)示范记录。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你的方法? 请一名多次分完的孩子到前面做展示准备,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请同学们仔细看,注意听,认真想,看看这个方法和你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看看你能不能看得懂,听明白。 出示分糖果记录表格,先让学生认识一下。第一排表示的是5个小朋友,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数,中间应该填上每次分的小棒根数。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块糖。 现在请这名同学边介绍边在展台上进行操作,(教师引导汇报的学生有序表达,如:第一次,给每个小朋友几根小棒,共分了几根,还剩下几根,第二次,……最后,把各次分到的小棒根数加起来,就知道每人分了几根小棒。)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记录,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 学生简单回复。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分的过程,或者再摆一摆,然后把你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学生打开书,边摆边做记录。教师巡视,个别帮助,关注不同方法的学生是否是在记录自己分的过程,为下面的多种方法交流做好准备。适时,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到板前填表(做展示用的大表格)。 预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分法一: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11111 第二次11111 第三次11111 第四次11111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二: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22222 第二次22222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三: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22222 第二次11111 第三次11111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分法四: 小朋友1小朋友2小朋友3小朋友4小朋友5 第一次44444 每个小朋友分4块糖。 ……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生介绍,师评价:你的表达真不错!一定是边分边思考了。 师:看另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不一样?你能看懂吗?来介绍一下。 请生介绍,师评:你能仔细观察,会动脑思考,更敢于表达,这个方法也属于你了! 对于第四种分法,也就是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是一次恰好分完,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如乘法口诀)?如果是后者,应加以赞赏,评价:你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来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在于分的次数不同,而相同之处在于总数相同,人数相同,所以结果相同。还有,每次分给5个小朋友的是同样多的。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 师:现在的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教师拿出一包小棒,提出问题:要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呢? 板书问题“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这个活动要在小组内进行,一会儿大家边分,各小组要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根,还剩根。 介绍表格:这个表格的记录方法与刚才的表格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行写什么(姓名),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姓,或干脆用字母a、b、c、数字1、2、3等来代替。再看下面,这一行怎么这么高?(当分的次数多时,可以把这个格子继续分,接着往下写) 现在请各小组进行分工(操作员负责分,记录员负责记录,检查员负责检查,汇报员做好汇报准备)。 (2)组内商定方法。 师:分好工,再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请组长拿出50根小棒和记录表,动手分一分,认真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和协助,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提醒学生不要把学具弄到地上,操作员等各负其职。请先完成的小组再次核对每次分的数量及最后结果,并做好汇报准备。对于不是四人一组的小组,要特别关照。 4。汇报交流。 请各小组将表格上交,教师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板贴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 分法一: 姓名 第一次1111 第二次5555 第三次5555 第四次1111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二: 姓名 第一次5555 第二次5555 第三次2222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三: 姓名 第一次10101010 第二次1111 第三次1111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分法四: 姓名 第一次10101010 第二次2222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12根,还剩2根。 …… 师:请各组汇报员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和对表格的观察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说清每次每人分了几根,已经分掉多少根,剩下多少根,第二次,……,共分了几次,每人一共分到多少根。并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对于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要追问他们的想法,你们是怎么想的?再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说一说,第一次分掉了几根,还剩几根?追问:怎么算得这样快?引导学生体会到,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4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4个10就是40,还剩10根。这样能够很快算出分掉的和剩余的根数,计算快捷,简便,而且分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5、比较反思。 对于学生的比较和反思,及时评价:你们能虚心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方法,多么难得的学习态度呀! 师:尽管我们仍然是分法不同,但结果还是一致的。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四位小朋友,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由于班级人数的不确定,可能不会正好平均分成四人小组,那么最后处理特殊的一个小组。如果是小于4人的,可以与4人小组一样,先用较大的计数单位——10来试试,再继续分。如果是大于4人的,尤其是6人小组,正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让学生体验“试商”。第一次分10根,不够分,说明每人分多了。再调小些,每人分9根,还是多。直到每人分8根,分掉48根,剩余2根。 师小结:看来,对于大数目的平均分,要根据总数和份数各是多少,第一次可以用10来试试,尽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也就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平均分的任务了。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1、明确游戏规则。 先让学生自读游戏规则,然后请一生与教师合作进行,并做记录,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抓豆子游戏记录表: 抓了几粒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得分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2、学生组内活动。 每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记一记,比一比。 每人一张记录表,同桌轮流进行,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帮助进行。如告诉学生“抓一把”,要随意去抓。根据活动进行情况,可适当改变游戏规则,但强调在活动中,游戏规则必须统一。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我抓的是……粒,可以平均分成……份,得……分等。表扬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孩子。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的,问一问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说出是想抓确定的粒数,应该在批评的同时,表扬这个孩子肯动脑筋,发现了快速致胜的窍门。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如果前面的活动用时过多,课上时间已经不够,可以把这个游戏活动放在课下与家长进行,做好记录,下节课上再交流。)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都做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小班语言糖果雨教案篇六1、学会6个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一起学习,感受神奇的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感受神奇的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 挂图、生字卡片。 二课时。 1、能够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雨是怎么的?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想象下糖果雨时会是怎么样的奇妙的'情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2、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参与。 3、检查反馈学习情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用多种形式抽读。 4、游戏巩固:吃糖果 出示挂图,天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糖果,每颗糖果上都写有一个生字,读准了字音,就能得到一颗糖果。指名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1、自由读全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小组挑战赛: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朗诵给小组成员听。 (2)全班交流朗诵。学生选择喜欢的合作读书的方式进行展示,生评议。不太好的地方再指名范读,练读或纠误。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观察 (2)讨论 (3)汇报 3、生提出难写的字,师范写。 4、生描绘,练习。 5、作业展评。 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抽读。 1、(1)指导朗读课文1、2自然段。 (2)生读课文第2句,师出示挂图,展示天上下冰雹的情景,体会糖果雨来的急,出乎意料。学生在读。 (3)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通过读文,借助挂图,理解“五光十色”。 (4)再读第二句,表达惊喜、兴奋的心情。那会是什么呢? (5)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课文3—6自然段。 (1)大家发现天上下起了糖果雨,是怎么做的呢?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 (2)小组交流,找到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3)师示范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如果这片云落到了我们这里,你会希望下的是什么雨呢?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观察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3、师示范写,学生描红练习。 小班语言糖果雨教案篇七糖果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的记忆是甜蜜而美好的,收集漂亮的糖纸更是一些孩子的业余爱好。《包糖果》这一课题易于唤起学生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是一节绘画和手工练习相结合的设计应用课,课堂上的美术活动紧紧围绕着让儿童大胆地涂画出好看的糖纸,动脑筋包扎出不同式样的糖果来进行设计,体现了综合性美术活动的特点。 这个课题是在前一课学生进行随意涂画练习的基础上安排的,和上一课的随意涂画不同的是,本课是向学生进行设计意识渗透的练习,具有比较强的目的性。虽然以六七岁孩子的理解能力,在这里还不能明确地讲解设计概念,也不能讲解复杂的设计知识,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把自己喜欢的花纹、图案等画在纸上,涂画出一张漂亮的糖纸,并包扎糖果。这样,学生在“画”和游戏中就能不知不觉地实践了设计。以趣味性活动为开端涉入设计,应用到学习领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泼有趣的美术活动之中,他们会逐渐品味设计的含义,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1、练习涂画糖纸,包扎糖果。 2、熟悉绘画工具,培养儿童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糖果(师备) 生备:小石块、玻璃球等小型块状物,手工剪刀、小木棍等。 师出示带来的糖果,请学生观察。 说一说:这种糖果是什么样的?糖纸在形状和色彩花纹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包扎的? 想一想:如果你去买糖果,你会挑什么样的?为什么? 共同欣赏示范作品。 1、糖纸: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哪些图案?你觉得他设计的怎样? 2、糖果:这些糖果是什么形状的?用到了哪些材料?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糖果? 讨论:要完成本课作业应该按怎样的次序? 1、自己准备包一个什么样的糖果?用多大的纸? 2、剪裁:根据自己的设想剪裁出糖纸的形状。 3、涂画:涂上喜欢的图案和色彩。 4、包扎:包扎出不同样式的糖果。(提示:你做出怎样的糖果才会让大家抢着来购买?) 1、把学生的糖果集中在一起,轮流扮演买者和卖者。 买者选己喜欢的糖果,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2、以“我有一颗甜甜的糖果”为题,创编小故事或小诗歌。 小班语言糖果雨教案篇八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分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反思、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准备小棒(每人20根),圆片(每人5个),分小棒记录表格(每组1张),豆子(同桌1袋),游戏记录表(每人1份) 教师准备分糖果记录表若干,,圆片20个,彩笔,磁扣,小棒 把学生平均分组,每组4人,如有剩余,独立成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乐乐家来了几位小朋友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 板书课题:分糖果 请随老师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应该能够发现一共有5个小朋友和一些糖果。 师:想帮助乐乐分糖果,还应该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产生糖果总数的需要,再告诉学生一共有20块糖果。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是20块糖,问一下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是现场数出来的,要表扬数的快、数的准。也可能是提前预习得知的,要表扬预习的好习惯。)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想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 “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如果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可随时解决或放入问题银行,随机处理。如果和平均分有关,也可以顺势引出主要问题。 如果提出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同时板书问题,并接着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想到实际分一分、算一算等。教师引导学生要动手实际分一分。 师:可是没有糖果,怎么分呢? 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经验,会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师:用学具代替糖果,同学们真有办法!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统一一下,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请快速准备好学具,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2.活动中分一分。 学生独立分一分,教师走入其中,了解学生活动参与情况,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为后面的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预测:由于有前两节课的基础,多数学生会一次分完。可能会有个别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与不同方法的孩子做简单交流。让先完成的孩子和同桌说一说分的过程,也可以让他们帮帮未完成的孩子。 3.活动后说一说。 (1)示范记录。 谁愿意第一个来展示你的方法? 请一名多次分完的孩子到前面做展示准备,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请同学们仔细看,注意听,认真想,看看这个方法和你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看看你能不能看得懂,听明白。 这时,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出示分糖果记录表格,先让学生认识一下。第一排表示的是5个小朋友,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数,中间应该填上每次分的小棒根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 块糖。 现在请这名同学边介绍边在展台上进行操作,(教师引导汇报的学生有序表达,如:第一次,给每个小朋友几根小棒,共分了几根,还剩下几根,第二次,……最后,把各次分到的小棒根数加起来,就知道每人分了几根小棒。)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记录,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 学生简单回复。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分的过程,或者再摆一摆,然后把你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学生打开书,边摆边做记录。教师巡视,个别帮助,关注不同方法的学生是否是在记录自己分的过程,为下面的多种方法交流做好准备。适时,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到板前填表(做展示用的大表格)。 预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分法一: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二: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三: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分法四: 每个小朋友分 4 块糖。 ……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生介绍,师评价:你的表达真不错!一定是边分边思考了。 师:看另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不一样?你能看懂吗?来介绍一下。 请生介绍,师评:你能仔细观察,会动脑思考,更敢于表达,这个方法也属于你了! 对于第四种分法,也就是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是一次恰好分完,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如乘法口诀)?如果是后者,应加以赞赏,评价:你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来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在于分的次数不同,而相同之处在于总数相同,人数相同,所以结果相同。还有,每次分给5个小朋友的是同样多的。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 师:现在的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板书问题“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 2.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这个活动要在小组内进行,一会儿大家边分,各小组要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根,还剩 根。 介绍表格:这个表格的记录方法与刚才的表格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行写什么(姓名),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姓,或干脆用字母a、b、c、数字1、2、3等来代替。再看下面,这一行怎么这么高?(当分的次数多时,可以把这个格子继续分,接着往下写) 现在请各小组进行分工(操作员负责分,记录员负责记录,检查员负责检查,汇报员做好汇报准备)。 (2)组内商定方法。 师:分好工,再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请组长拿出50根小棒和记录表,动手分一分,认真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和协助,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提醒学生不要把学具弄到地上,操作员等各负其职。请先完成的小组再次核对每次分的数量及最后结果,并做好汇报准备。对于不是四人一组的小组,要特别关照。 4.汇报交流。 请各小组将表格上交,教师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板贴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 分法一: 姓名 第一次 1 1 1 1 第二次 5 5 5 5 第三次 5 5 5 5 第四次 1 1 1 1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二: 姓名 第一次 5 5 5 5 第二次 5 5 5 5 第三次 2 2 2 2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三: 姓名 第一次 10 10 10 10 第二次 1 1 1 1 第三次 1 1 1 1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分法四: 姓名 第一次 10 10 10 10 第二次 2 2 2 2 第三次 第四次 每个小朋友分到 12 根,还剩 2 根。 …… 师:请各组汇报员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和对表格的观察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说清每次每人分了几根,已经分掉多少根,剩下多少根,第二次,……,共分了几次,每人一共分到多少根。并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且余数小于份数。 对于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要追问他们的想法,你们是怎么想的?再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说一说,第一次分掉了几根,还剩几根?追问:怎么算得这样快?引导学生体会到,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4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4个10就是40,还剩10根。这样能够很快算出分掉的和剩余的根数,计算快捷,简便,而且分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5、比较反思。 对于学生的比较和反思,及时评价:你们能虚心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方法,多么难得的学习态度呀! 师:尽管我们仍然是分法不同,但结果还是一致的。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四位小朋友,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由于班级人数的不确定,可能不会正好平均分成四人小组,那么最后处理特殊的一个小组。如果是小于4人的,可以与4人小组一样,先用较大的计数单位——10来试试,再继续分。如果是大于4人的,尤其是6人小组,正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让学生体验“试商”。第一次分10根,不够分,说明每人分多了。再调小些,每人分9根,还是多。直到每人分8根,分掉48根,剩余2根。 师小结:看来,对于大数目的平均分,要根据总数和份数各是多少,第一次可以用10来试试,尽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也就能够快捷准确地完成平均分的任务了。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1、明确游戏规则。 先让学生自读游戏规则,然后请一生与教师合作进行,并做记录,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抓豆子游戏记录表: 抓了几粒 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得分 第一局 第二局 第三局 2、学生组内活动。 每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记一记,比一比。 每人一张记录表,同桌轮流进行,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帮助进行。如告诉学生“抓一把”,要随意去抓。根据活动进行情况,可适当改变游戏规则,但强调在活动中,游戏规则必须统一。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我抓的是……粒,可以平均分成……份,得……分等。表扬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孩子。如果发现有“违规”操作的,问一问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说出是想抓确定的粒数,应该在批评的同时,表扬这个孩子肯动脑筋,发现了快速致胜的窍门。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如果前面的活动用时过多,课上时间已经不够,可以把这个游戏活动放在课下与家长进行,做好记录,下节课上再交流。)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都做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小班语言糖果雨教案篇九小班的孩子对糖果非常喜欢,现在生活中糖果多种多样,使糖纸也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对糖果纸非常感兴趣,对于生活中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利用到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通过幼儿的观察、尝试、参与,相互合作,大胆创作自己的作品,引发包糖果的兴趣,孩子们感受了糖纸的色彩美,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懂得说话要有礼貌。 1、初步感受糖果的多样性,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2、尝试包纸和拧纸,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重点是包纸和拧纸。 1、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糖果的糖纸(如果收集的糖纸数量不多,可加上部分皱纹纸)。 2、小彩泥块、珠子、圆形短棒等。 3、教师准备不同味道的真糖果,如棒棒糖、巧克力糖、奶糖、水果糖、软糖、硬糖等。 4、教师用废旧纸盒做好的“小熊糖果屋”一个。 1、出示玩具小熊,以“小熊糖果店缺货”情景导入,激起幼儿包糖果的欲望。 2、请幼儿自选几张喜欢的糖纸,观察糖纸的色彩、形状、花纹,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3、鼓励幼儿为小熊包糖果,练习包、拧的技能。 (1)说一说:糖果是怎样包起来的? (2)试一试:幼儿自由探索包糖果的方法。(出示材料:糖纸、各色小彩泥或珠子)我们可以把小彩泥和珠子当做糖果,来给糖果穿上好看的衣服吧!一定要“穿好”,不要露出“小肚皮”呀! (3)教师结合幼儿探索情况,重点示范包、拧的操作技巧,也可请会包的小朋友介绍一下他是怎样包的。 在幼儿包糖果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幼儿,用来包糖果的小彩泥和珠子决不能塞到嘴巴、耳朵或鼻子中去,一定要注意安全。 (4)再次鼓励幼儿包糖果。(能力较强的幼儿也可用小彩泥做出各种形状的糖块后再包糖果) 4、展示幼儿包的糖果。 让幼儿数一数自己动手包了几粒糖果?(把包好的糖果一起放置在大篮子中。) 5、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将包好的糖果送给小熊,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引导幼儿说:“小熊,我们给你送糖果来了。”小熊说:“谢谢大家。”幼儿说:“不用谢,再见!”) 6、引导、鼓励幼儿品尝老师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糖果,并用糖纸打扮糖果小屋。 请幼儿不要把糖纸扔掉,要用这些漂亮的糖纸一起来打扮糖果小屋,师幼共同把打扮好的“糖果小店”贴到墙壁上,幼儿与老师一起欣赏漂亮的“糖果小店”,体验共同布置“糖果小店”的乐趣。 在手工区提供各种材料(彩泥、糖纸、皱纹纸等),激起幼儿做糖果的欲望,让幼儿做棒棒糖、巧克力等各种糖果,并练习包糖果。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