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前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条理和系统。通过查看以下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很多问题或许能够得到解答。 荷花淀高三语文教案一、说教材(30分)。 《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现代小说。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高一年级学习现代文,主要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高二学生在此基础上则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培养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能力,后一单元的重点则是欣赏小说的主题、结构和人物。这里体现了知识结构循序渐进、能力培养不断加深的逻辑顺序。 2、教学目标(5分)。 这个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根据这个目标和本文的特点,设订三个教学目标: 2)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3)学习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三个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还有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依据(10分)。 教学重点: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的依据: 小说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本单元的重点就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形象,她们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而作者主要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她们的,因此,我把这个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依据: 在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孙犁作为“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独具艺术魅力。《荷花淀》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枪战为中心事件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各知识点简析(5分)。 色彩。 2)、 一、说教法: 1、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7分)。 1)朗读法: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对话中潜藏的深层含义,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并且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练习法:学以致用,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和其他教学手段(3分)。 《荷花淀》是一篇意境优美、语言请丽的诗化了的小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特色,本课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通过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播放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审美享受的境界,同时运用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inter网上去浏览有关孙犁的生平、创作特色,《荷花淀》的评价、关于“诗体小说”等知识,然后在进行信息的筛选,从中选择有效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成powerpoint,用于课堂交流。这样将会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让学生感觉到自主学习、资源共享的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说学法(10分)。 1、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依据(5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每个人终身不断地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决不是学习的终点。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本课主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5分)。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40分)。 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老师再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教学目标,作为预期的学生行为变化,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简单明了地揭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让他们把学习目标指向掌握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本文没有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等,而是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来描写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因此,通过品味人物的对话,让学生把握作品人物形象。 文章精彩的对话有好几处,老师通过精讲“话别”这一段,然后通过练习法,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 “话别”这一段,先分角色朗读,然后让学生来评价他们读得如何,是否把人物的语气,人物的感情读出来了。通过讨论评价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然后再播放视频,让学生看教学电视片中演员的对话,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集体朗读(女生扮水生嫂,男生扮水生,老师读旁白)。 关于“探夫”前的一段对话,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法来揣摩。先播放视频,然后让学生选择每一句话对应的人物的性格,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其他的对话则由学生课后去品味。 在对语言的品味的基础上由学生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总结出本文人物描写的手法。 五)、品味鉴赏,把握特征。 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这个特征主要通过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来把握。 1、对于“月夜编席”的描写。 老师读完后,学生凭记忆回忆描写的景物,然后补充完整第3小节中抽掉的有关景物描写的修饰性的词语和比喻性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两者不同的艺术效果,然后体会这段文字的意境。然后播放有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于这段描写的理解。 通过分析,得出文章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选择了优美的景物,运用了富有韵味的语言,创设了优美的意境。即景物美、语言美、意境美,使孙犁的小说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描写清新雅丽,婉约流畅,富有诗歌的韵致。 2、学生分析“伏击前的景物描写” 学生根据前一段的分析,然后分小组讨论这一段是如何体现景物美、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启发学生可通过抽掉修饰性的词语和更换景物的喻体来加深理解。 3、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分析,让学生概括诗体小说的特征,并且介绍“白洋淀派”,让学生充分体会“诗体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地位。 六)总结课文,加深理解。 通过总结,了解《荷花淀》独特的艺术魅力,巩固本文所设定的目标。 七)、课外练笔,能力迁移。 从孙犁的另一篇小说《风云初记》中选出一段人物对话和一段景物描写,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能力去鉴赏,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荷花语文教案1、复习生字,能正确认读“荷花、莲蓬、饱胀、仿佛、衣裳、舞蹈、蜻蜓、清香、碧绿、挨挨挤挤、翩翩起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课件、荷花录像。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块儿去公园游览,看到了一池的荷花,闻到了它的清香,荷花很美,人人都喜爱她,想把它的样子描绘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荷花的。 二、复习生字 [课件演示:本课词语“荷花……翩翩起舞] 1、指名读 2、齐读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b这一段除了写荷花以外还写了什么?板书:荷叶[课件演示:荷花、荷叶图] c品读第二自然段。荷花优质课教案设计 l、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划记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我喜欢: (1)“荷叶挨挨挤挤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读懂了:荷叶的形状像一个个大大的盘子,圆圆的;我读懂了:荷叶的颜色像玉一样,碧绿碧绿的;我还知道了:荷叶的数量很多,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板书:挨挨挤挤――同学们,你们看,这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就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二人读、齐读) 我喜欢: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课件演示:荷叶中冒出来的白荷花] a.谈体会: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吗?(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很好)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伸)c.那为什么作者不用刚才大家说的“长”字或“伸”字呢?(因为这里用“冒”字更形象更生动)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呢?e.生想象、反馈。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我喜欢: (3)“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段话写的是荷花的什么?(姿态)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a.看了刚才的画面,谁来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b.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荷花的美和可爱吗?)c.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 d理解、感悟第三段。 过渡语:荷花池里的荷花美吗?(美)那作者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1、自由的读第三自然段。2、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又是谁呢?)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很美,而且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3、表演朗读二、三自然段。 e巧读四、五段。 l、说感受,听录音,体会情感。 站在这如画的荷花池边,你们有什么感受? 荷花的语文教案1、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想象描写。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1、重点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特点描写部分。 2、体会想象部分中出现的景象及其动态美的叙述。 教具准备:放大的一张荷花图或cai课件 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荷花盛开时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教师揭示课题:16。荷花 1、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看图。 2、引导学生从局部观察。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图上的荷花的呢? 2、学生自学,勾画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初读课文。 2、综合学生的回答,围绕“闻——看——想”这一顺序组织教学。 (1)学习1自然段。 a、指名朗读。 b、“一......就......”这个词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 c、哪一个词表达了“我”去荷花池看荷花的迫切心情?(赶紧) (2)学习2、3自然段。 默读课文并讨论: a、“我”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b、作者着重观察描写了荷花的哪部分? c、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叶子呢?他们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d、作者描写荷花时,抓住了哪三种不同的样子来写?请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e、在2自然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把荷花写“活”了? f、面对满池美丽的荷花,作者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看出? g、为什么说“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呢? 讲述:课文前三段描写了荷花的香、多、美。 指导朗读。 (3)学习4、5自然段。 a、从哪些词看出是作者的想象? b、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时候,面前起了什么变化? c、我仿佛变成了荷花以后,蜻蜓和小鱼有什么表示? d、让学生合理想象 e、默读4自然段,看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意思? 小结:这两段写作者被荷花的美景陶醉了,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到现实中来。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荷花语文教案1、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的神奇力量,产生美好的情感。 3、积累语言。 明白“我”被荷花美景所陶醉而产生的想象,理解那种心情。 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品读感悟 课件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谈话激情 (师:孩子们,现在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是白花盛开的季节,你知道有哪些花儿都竟相开放了?而炎炎夏日里盛开的荷花你见过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公园欣赏欣赏那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吧!) 2、课件激情 打开荷花图课件,学生看荷花图,师描述荷花池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快速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花的美? 三、品读感悟、体验情感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听朗读录音,一边听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荷叶姿态、荷花姿态的句子。 你喜欢写荷叶还是写荷花的句子?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此段) (1)荷叶: a、这句话把荷叶比成什么? 绿、大、圆是一片荷叶的特点,当我们放眼望去,这一池的荷叶又给人什么感觉呢?理解“挨挨挤挤”。 b、读写荷叶的句子。(读出荷叶的美) (2)荷花: a、荷叶很美,荷花更美,荷花是什么样的?一共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 b、重点理解“冒”: 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完成填空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3、指导学生朗读2自然段,读中感悟荷花的美。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都有哪些姿势呢? 2、为什么说这是一幅活的画呢?这位画家是到底是谁呢? 结合2自然段中“挨挨挤挤”、“冒”、“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语来理解,感受荷花的竞相开放勃勃生机和活力) 小结:这一池荷花不仅美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3.感情朗读二、三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朗读录音,想象一池荷花的美。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部分内容,你喜欢哪句话就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还可以演一演。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师相机指导。 (1)第一句话: a、在这句话里,理解“仿佛”一词。 b、作者为什么会穿着雪白的衣裳,因为荷花是白色的,用“雪白”这个词还能表现荷花的美。 c、那么这句话该怎样读呢?大家练一练 (“仿佛”“雪白”这几个词应读得重些,语调很轻柔,感情充沛,让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 (2)第2、3、4句话: 通过分析字型、表演理解“翩翩起舞”一词,感受作者随荷花舞动的美。 指导朗读2、3、4句话。 (3)最后两句话: 想象:蜻蜓、小鱼都告诉你什么了?还会有那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师: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荷花:“荷花!。” 五、品读诗句,回味情感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课外延伸,迁移情感 学了《荷花》一文,孩子们也写写自己春天里看到的美丽的花儿吧!可以用“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作为开头写一段话。仔细地去观察,大胆地去表达吧,相信你们一定行! 板书设计: 叶美 / 21 荷 花 花美 一幅活画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一、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三、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睹荷花的风采。板书课题:荷花(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与荷花打个招呼。 2、再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句,把课文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领读)。 (3)提出难写的生字进行生生交流。 3、指名分节读课,及时纠正学生读中的错误。 三、再读课文后,学习第一节。 1、生默读后,师问:课文中描写的荷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 2、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指名读)。 3、是什么吸引了作者?(板书:清香)。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教师引入:荷花不仅香气怡人,而且美丽动人。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预设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 预设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说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预设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3、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目睹荷花的风采,我想你们对荷花的赞美会更真诚,感受会更深刻。 5、(配乐)生齐读第二段。 6、让我们把这么美妙的文字记在心中,让我们把荷花的美刻在心里。(生试背这一段)。 7、这段写了荷花的什么?(板书:色彩、形状)。 六、学习第5段。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就像后面听课的`老师一样,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荷花也会有不同的姿势吧,(学生思考)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板书: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板书:大自然)。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七、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引入:荷花以高雅的美震撼了我们,以高尚的品质陶冶了我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了我们,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让学生提写下要赞美的语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录描写荷花的好词好句。 3、做一张有关荷花的简报。 荷花语文教案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挨挨挤挤、清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增强对荷花的感情认识。 2.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记忆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1.欣赏美丽的荷花时,体会自然的神奇美妙。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更深入地了解美丽的荷花。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蓬、胀”,平舌音“姿、随”,翘舌音“势”和多音字“挨”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止”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胀:小店新开张,诚信卖蚊帐。这天肚子胀,出货忘记账。 仿:小芳把纱纺,作坊受采访。勤劳人效仿,志坚不彷徨。 佛:开水要煮沸,贝雕费用贵。潮急心怫然,仿佛大风吹。 瓣:言语来争辩,有点细分辨。种瓜花瓣香,丝线扎小辫。 随:小隋进部队,父母紧跟随。一去二三年,抢险伤骨髓。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蓬”的“艹”要盖住“逢”。 “胀”左窄右宽,“长”的撇捺相呼应。 “裂”上下要写得紧凑。 “资”上下均分,下面是个“贝”。 “仿”左窄右宽,右边“方”要写得自然舒展。 “佛”的“弓”要写得稍扁一些。 “蹈”左上“口”小而方正,右部首笔是平撇。 “止”长竖在竖中线上,底横长,托住上面。 易错提示: “蓬”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列:裂(裂开)—烈(热烈)—冽(凛冽)。 次:姿(姿态)—瓷(陶瓷)—咨(咨询)—资(投资)。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夏日的清晨去公园赏荷花。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部分(2、3):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 第三部分(4、5):写“我”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学习第1自然段。 (1)清晨的荷花是怎样的?从第1自然段中的什么地方能体会到? 明确:从“一……就……”能体会到荷花的清香之浓郁。想象一下清晨公园的美景,荷花宛若明珠点缀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2)清晨到公园玩的“我”心情怎样? 明确:高兴、惊喜、迫切……。 (3)从字里行间,可以了解到“我”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从“清早”“一……就……”“赶紧”“往……跑”等词句,不难看出,“我”是个爱花的人,非常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4)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开端。不见花容,先闻其香,从侧面烘托了荷花之多、花香之浓。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作者未见荷花,先闻花香。既然花香都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那么所见之荷花一定更加有魅力了。下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欣赏荷花。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一、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三、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睹荷花的风采。板书课题:荷花(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与荷花打个招呼。 2、再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句,把课文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领读)。 (3)提出难写的生字进行生生交流。 3、指名分节读课,及时纠正学生读中的错误。 三、再读课文后,学习第一节。 1、生默读后,师问:课文中描写的荷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 2、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指名读)。 3、是什么吸引了作者?(板书:清香)。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教师引入:荷花不仅香气怡人,而且美丽动人。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预设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 预设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xxxxxxxxxxxx地冒出来。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说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xxxxxxxxxxxxx。”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把内容写得具体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感悟。激发想象。培养语感。 (三)情感态度。 通过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人自然的感情。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摘自《语文课程标准》。 身边的自然风光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份资料。杭州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四季的花卉为杭州西湖更增添了一份美。西湖的荷花更是杭州的一个代表。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有《荷花》这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时正好恰是五六月份,是西湖荷花的开花期。故以次为契机,在课堂教学之后,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尝试着让孩子了解荷花,走进荷花,并且学习一些关于荷花的名诗名篇,进一步感受祖国厚实的文化底蕴。这样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身边语文的乐趣。。 学生在学习课文《荷花》时,就会主动上网收集资料,但是我们在上课时发现孩子们的资料五花八门。在他们看来,手头上收集到了一大堆资料就已经沾沾自喜,收集完后就算了。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让孩子利用起自己手头的资料,并且来拓展资料。因此,这次活动课的着眼点在于对资料的理解、运用,而不是对资料的收集。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荷花,走进荷花,知道与荷花相关的一些古诗文,了解名诗名篇。 2、在活动中培养语文能力: (1)尝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观察、倾听的习惯。 学生——(1)收集关于荷花的资料。 (2)阅读收集到的资料,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用一、两句自己的话写下来。 (3)针对自己收集到的某一方面资料,出几道题,准备考考同学。 教师——(1)将有关资料放入课件,便于点击呈现。 (2)学习有关荷花的资料,准备与学生共同交流。 其实荷花,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花卉,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来,荷花就被文人墨客所咏叹,留下了许多关于荷花的名诗名篇。你们也学习了不少关于荷花的好诗句,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游戏:看一幅图,猜诗句。 一、知识问答:(教师出题,学生回答并说理由)15分钟。 1、选择:荷花是一种水生还是陆生花卉?——(水生)。 2、补充上句:“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西湖六月中。 3、藕是荷花的根?——(x地下茎)。 地下埋着甜脆的藕茎,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 4、看图猜诗:说理由,齐读,背诵。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你在西湖边看到这样的景色吗?你有什么感受? 5、请你说出“濯清涟而不妖”的上句。——出淤泥而不染。 出自哪里?——周敦颐《爱莲说》齐读,背诵。 6、看图猜诗:说理由,齐读,背诵。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7、猜出处:“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临江仙》欧阳修。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10、猜谜:说理由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荷花。 二、知识运用:15分钟。 教师归类、板书(种类、外形、作用、品质……)。 2、根据你自己感兴趣的这一块来分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介绍:新课标第一网。 (1)以前不知道的,通过交流知道的知识。——个体新知。 (2)介绍自己交流的这一块的基本知识(重点的知识)——小整体介绍。 三、为荷花做广告10分钟。 1、现在正好是六月份,西湖的荷花开的正好。杭州有许多观赏荷花的好地方。但是如果是外地人,他不知道杭州西湖的荷花那么多,那么美,他就丧失了这么好的观赏机会,杭州也失去了一个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时机。就像龙井茶一样,人们一提到龙井就会想到杭州。是不是我们也替杭州的荷花来打一打品牌,做一做广告,请各方来宾前来欣赏。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赞美一下荷花,来做个广告。 2、学生写。四人组交流。汇报、讲评、反馈。 活动后续:。 1、去西湖边,向父母或朋友介绍荷花。 2、继续了解在杭州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花卉和植物(桂花、柳树……)。 3、以后,当学生学习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时,也应该有意识地自己去寻找一些相关资料来做补充学习。如:五年级,学习《我盼春天的荠菜》,若对荠菜感兴趣,会自己上网去查找资料来阅读、整理、学习。 学习资料:。 荷花的外形(基本知识): 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荷花生于碧波之中,花开于炎夏之时。叶似碧玉盘,叶面深绿色,粗糙,在放大镜下可见叶面满布短小钝刺,刺间有一层蜡质白粉,这是荷叶的自我保护装置。当雨水落在叶面上时,立即凝聚成大小的水珠,可随风滚动而不致透湿叶片。茎似绿翠柱,中通外直。花大叶丽,如出水芙蓉,清香远溢。荷花花期6至9月,盛花期长达3个月之久。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花后又托出一盘珍珠般的、营养丰富莲子,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地下埋着甜脆的藕茎,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1987年荷花入选全国评选的“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荷花古称菡萏、芙蕖,亦名莲花、水芙蓉、水芝,被誉为“花中君子”、“瑶池仙子”,雅号“静客”。 荷花的种类。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一)食用类: 1、藕莲。 植株高大,根茎粗壮,生势强健,不开花或少开花,以食用根状茎为主。 2、子莲。 根状茎不发达,细而质劣,分枝多,花以单瓣为主,开花多,结实率高, 莲子大,以食用莲子为主。 (二)观赏类:称为花莲,根状茎细而软,品质差,茎和叶均较小,但开花多, 花型复杂,花色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根据重瓣性、花色及株型等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瓣型。 2、复瓣型。 3、重瓣型。 4、佛座型。 花瓣增加极多,常200枚以上,不结实。 5、重台型。 雌蕊的心皮亦花瓣化,突出花之上成重台状。 6、多花型。 又称千瓣莲,是荷花的珍品。一个花蕾内包含两个以上的花心,是由变态的花托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心发育而成。花开放时外瓣层层谢落,内层碎瓣(即雄蕊变态的小花瓣)不断增生,并旋转成两个花心或多个茶心。外观双花心者。"并蒂莲",三花心者称"品字莲",四花心者称"四面莲"或"田字莲",多花心的称"五子莲"或"绣球莲",均不结实。另有一种并蒂现象,即荷花的花芽在分化过程中,受到某种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分成两个分生中心,进而发育成两个双胞胎的花蕾,于是在一支花茎上并开两朵花,结一对莲蓬。这是偶然现象,并非品种特征,但民间视为吉祥信物,称为"瑞莲"。 7、碗莲。 凡植于口径26厘米的缸内,株高约33厘米,立叶直径不超过24厘米,花径12厘米以内的小型品种称为碗莲。 荷花的作用。 荷花全身皆宝,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它的地下茎——莲藕和种子——莲子是美味的食品,营养价值也高。由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是老人、婴幼儿、病后体弱者的滋补食品,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又有益血、开胃、调中的功效。甚至荷叶也可作食品,由荷叶、江米煮成的荷叶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别具一番风味。 六、七月间采收含苞未放的花蕾或开放的花,阴干之后就是中药材荷花。它苦甘温,无毒,入心肝二经,可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治疗跌损呕血、天泡湿疮等症。 若采集荷叶,用水洗净,剪去蒂及边缘,切丝晒干,就是中药材荷叶。它消暑利湿,升发清阳,还用于治疗慢性子宫炎、赤白带下、夜尿等症。 荷叶蒂可清暑祛湿、和血安胎,治疗血痢、泄泻、妊娠胎动不安。 荷梗则清热利暑、通气行水,治疗暑湿胸闷、泄泻、痢疾、淋病等。 莲藕性味甘寒,入心脾胃三经。据《本草经疏》记载:“藕,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故主消散瘀血……。熟者甘温,能健脾开胃,养血补心,故主补五脏……。” 藕节主治血证,可止血散瘀,常用以治疗咳血、吐血、皿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等症。 莲蓬壳即中药莲房,性味苦涩温,炒后研末,外敷可治疗乳裂;若烧成炭后研末,用香油调匀,敷患处,可治疗黄水疮。 莲须即荷花的雄蕊,具有清心益肾的作用,可固精气、乌须发、悦颜色。 莲子除供食用外,还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莲子可养心、益肾、补脾、涩肠,治疗夜寐多梦、淋浊、久痢、虚泻等症。莲子经霜老热带有灰黑色果壳者称为石莲子,能止呕开胃,常用于治疗噤口痢。 莲子的胚芽即中药莲子心,性味苦寒,可清心除热、止血、涩精。现代医学研究,它还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降压的机理是释放组织胺,使外周血管扩张,其次与神经因素也有关。 荷花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描写荷花的古诗文。 1、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4、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 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 西施原住苧萝村。 5、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6、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7、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 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 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 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 畔有堕钗横。 8、咏荷——答罗清和兄。 (1)素甘淡泊羞平庸,不慕牡丹不自封。阶前数尽千千荷,无不出自淤泥中。 (2)芙蓉出水清无泥,莲藕入池浊有根。物同境异皆修为,道法不一慧悟生。 9、荷塘月色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三年级语文教案:黑板上出示了以前学生易错的词语并加以分析,个别进行范写。最后一排词语是“莲蓬、仿佛、蜻蜓”,让学生寻找其中规律:它们是由相同偏旁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根据规律再搜索有相同规律的词语。这是课堂作业本的第一题作业,要求学生再写出六个这样的词语,我在做的时候,觉得想了很久,还去翻书了。所以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并把学生找到的词语板书,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 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2、3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找出描写荷花的句子用符号表示出来。 看似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不是描写荷花的,其实依然会有学生找错的。当然,设计这个简单的练习,还在于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完整,不是找到一句两句就万事大吉了。 2.读读描写荷花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内容一: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出来可以换哪个词?为什么不用长出来、钻出来而用冒出来? 荷花冒出来之后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给学生一个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的平台。 内容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学生感悟之时,板书荷花开放的三种形态: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花骨朵儿。并让学生在书上把板书的内容圈出来。三种形态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尤其对一些后进学生,给他们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如果都只是说说而已,一部分学生肯定是云里雾里。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张老师非常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你们猜猜为什么?因为句子写出荷叶的数量、颜色、形状。(这也是课堂作业本的练习) 数量多:挨挨挤挤、一个个 颜色:碧绿 形状:大圆盘 第三自然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一课时的练习既有对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不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当堂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1和3(1),整体感觉效果比较好,而且减轻了学生负担。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1、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裂开姿势 仿佛随风舞蹈停止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它主要讲荷花散发出清香。正是闻到这股怡人的清香,作者才迫不及待地想早一点见到荷花。那么,就让我们跟作者一道去看荷花吧! 1、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指导: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以强调荷花的不同长势。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 (2)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与第1自然段“闻到一阵清香”相照应。花开了才散发清香,才能吸引“我”去观看。 (3)这段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荷叶的颜色、形状,突出了荷叶又大又绿又圆的特点。 (4)第二句话中“挨挨挤挤”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表现出荷叶密密层层的样子,体现了荷花勃勃的生命力。 (5)第三句话中“冒”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通过这个“冒”字,我们仿佛看到白荷花像极欲挣脱束缚的顽皮的孩子,是那么有活力。 (6)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明确: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荷花初开、全开、未开的三种姿态,既突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 排比是一种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来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传神。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运用排比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2、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重读“一大幅”“了不起”等词语,突出喜爱、赞美的感情。 (2)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每一朵花都有一种姿势,写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突出了荷花的美。 (3)第3自然段中的画家是指谁?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明确:这里的“画家”是指大自然。作者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这样说表达了作者对千姿百态的荷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予生物以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一大幅如此美妙的活的画。 3、学习第4、5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出作者享受其中、忘我陶醉的心境。 明确: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3)闭上眼睛,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师配乐朗诵第4自然段)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我”怎么会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明确:因为“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4、回顾全文,思考:全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明确:全文主要从闻到荷花的香味,看到荷花的姿态、颜色,想象荷花舞蹈的动态这三个方面来写荷花的。尤其是对荷花半开、全开、还是花骨朵儿这三种姿态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明确:示例: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有的排桌椅,大家都干得很卖力。 (2)课文学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喜爱之情? 明确: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语言的积累。可以画一幅荷花图,并配上一首自己写的小诗来赞美荷花。也可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 2、总结。 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荷花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呢!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略 三年级语文教案:1、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裂开姿势 仿佛随风舞蹈停止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它主要讲荷花散发出清香。正是闻到这股怡人的清香,作者才迫不及待地想早一点见到荷花。那么,就让我们跟作者一道去看荷花吧! 1、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指导: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以强调荷花的不同长势。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 (2)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与第1自然段“闻到一阵清香”相照应。花开了才散发清香,才能吸引“我”去观看。 (3)这段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荷叶的颜色、形状,突出了荷叶又大又绿又圆的特点。 (4)第二句话中“挨挨挤挤”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表现出荷叶密密层层的样子,体现了荷花勃勃的生命力。 (5)第三句话中“冒”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通过这个“冒”字,我们仿佛看到白荷花像极欲挣脱束缚的顽皮的孩子,是那么有活力。 (6)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明确: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荷花初开、全开、未开的三种姿态,既突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 排比是一种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来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传神。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运用排比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2、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重读“一大幅”“了不起”等词语,突出喜爱、赞美的感情。 (2)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每一朵花都有一种姿势,写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突出了荷花的美。 (3)第3自然段中的画家是指谁?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明确:这里的“画家”是指大自然。作者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这样说表达了作者对千姿百态的荷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予生物以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一大幅如此美妙的活的画。 3、学习第4、5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出作者享受其中、忘我陶醉的心境。 明确: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3)闭上眼睛,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师配乐朗诵第4自然段)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我”怎么会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明确:因为“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4、回顾全文,思考:全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明确:全文主要从闻到荷花的香味,看到荷花的姿态、颜色,想象荷花舞蹈的动态这三个方面来写荷花的。尤其是对荷花半开、全开、还是花骨朵儿这三种姿态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明确:示例: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有的排桌椅,大家都干得很卖力。 (2)课文学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喜爱之情? 明确: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语言的积累。可以画一幅荷花图,并配上一首自己写的小诗来赞美荷花。也可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 2、总结。 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荷花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呢!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教案-《荷花淀》执教:程少堂(深圳市教研室)。 时间:2002年4月11日14:40——13:40。 地点:深圳中学。 班级:高一(11)班。 记录、整理:邹玲(翠园中学)。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生:我认为中国人久别重逢或再次见面时一定会哭得唏哩哗啦的,认为这是挺难过的感觉。如果是美国人再次见面时首先会拥抱,然后再互相询问一番;在离别时绝对不会拖泥带水,说走就走。感觉美国人比较豁达,但中国人就比较含蓄。 生:thankyou! 师:但是你要是在中国大街上,比如在深圳大街上,你看见一个小姐很漂亮,你要是走上前去对他说:“小姐,你很漂亮!”往往会有两种反应:要是碰到胆子大一点的,她可能会反手给你一耳光;如果是文雅一点的小姐,会怎么样呢?(学生说:跑了)不是跑。她会对你说:“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叫警察的!”(笑声)在奥斯卡发奖大会上,美国的演员,也是女演员,她拿到金像奖后说:“我是最好的!”台下掌声雷动。但是在中国有一个演员,曾经说过“我是最好的中国演员”,是谁呀?(有学生回答:刘晓庆)这句话被骂了20年,还在骂。这是为什么呢?文化不同。有些话在美国可以说,在中国不能说。 生:(众说纷纭,说沙僧,孙悟空的都有。)。 师:我女儿跟你一样也是说:“孙悟空”,我说,不是;她说:“猪八戒”,我说,还不是;她说:“是沙僧哪?”我说,很可能是他。她问为什么,我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我也说不清楚。我解释说:中国文化是讲究共性的文化,太个性化的人,哪怕你能力再强,不受欢迎。你说这种文化是不是不好?不能那么讲。讲究共性的文化有它的好处,讲究个性的文化也有它的好处。 那么,我们看孙犁的小说。孙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当然算不上伟大的作家,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影响非常大,五六十年代曾经有一个流派叫荷花淀派。中国的文学青年及文学界都很喜欢他的作品,觉得很雅,艺术品位很高。但是,很多在中国学习的西方留学生,不喜欢孙犁的小说,甚至觉得他描写的细节不可思议。 我也曾经调查过一个学校,问高二的学生,问他们学过《荷花淀》没有?他们说学过。问他们喜不喜欢?他们说:“不喜欢。”问为什么,他们说,老师讲《药》的时候就是买药、吃药、什么药什么药;讲《项链》就是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讲《荷花淀》,就是夫妻话别,送夫出征、助夫杀敌什么什么,老师还在上面读呢。有句话,丈夫和妻子分别的时候说:“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他说他们觉得很搞笑,我说有什么好笑的?他说:“男人都走了,女人还怎么生产?”(哄堂)我说这个小孩儿有点调皮哟!但他的语文还不错,他知道“生产”有两个意思。我说你们不喜欢还有一个原因:你们对中国文化不了解,有时代的隔膜。所以我说,我今天就跟大家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讲《荷花淀》,我教给大家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读《荷花淀》,乃至来读其他的文化色彩、民族色彩很浓郁的小说,我今天最主要的目的就在这里。 (老师板书:“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 师:中国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种文化,是世界几大文明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所以随便说这种文化不好,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我们刚才说了,孙犁的小说,西方人说读不懂或者不喜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中国文化不了解。 这篇小说,从情节来看,没有很复杂的情节,人物也不是很多,也没有很多悬念,但是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作品。在2000年即上个世纪末《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长篇中篇放在一起)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铁是钢铁的铁,木是木头的木。写的是土地改革时期的一个铁匠和一个木匠。大家有兴趣,课外去买来看看,书店有卖。一个作家被选两篇作品在“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这是很不容易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课题,“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我们以前用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眼光读得比较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通过什么什么描写,刻画了什么什么人物,反映了什么什么现实,歌颂了什么什么主义或精神,鞭笞了什么什么丑恶现象等等;或者说,情节是怎么怎么样,人物形象是怎么怎么样等等。这些东西也是要的,但是我们今天将用另外一种眼光,把这些东西融合进去,在文化的视野的关照之下,来读这篇小说。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在以后读小说的时候,也要学会用这样一种眼光来读小说,既要钻进小说读小说,同时要跳出小说读小说。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第1段到第3段写自然风光的部分,齐读一下。“月亮升起来”,预备读。 生:齐读1~3段。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读得很好。因为我听了很多公开课,有的是著名特级老师上的,同学们都不肯读,叫读读不起来。深圳中学的同学是深圳最好的同学,读得很好。下面我请个朗读能力好的同学读一读第1段。昨天我了解了一下,有位叫张晶的同学读得不错。张晶,你来读一下第1段,老师用的教学参开资料,已经印给了大家,上面说这篇小说有诗情画意,是诗化小说。张晶,把诗的味道读出来。 (张晶音质柔美、充满深情地读第1段)。 老师:你的朗诵水平很高。你是哪里人啊? 张晶:祖籍天津,也算是深圳人吧。 师:但稍快了一点,如果你节奏稍慢一点,那就更好了。你再读一遍。 (张晶放慢节奏,充满深情地又读了一遍。听课师生鼓掌)。 师:很好很好!听说前几年龙岗区教研员钱老师的女儿从深中考到北京广播学院去了。你的素质很好,可以考广播学院,当播音员或主持人。(笑声)。 下面同学们再自由地朗读1~3自然段,你们什么都不要思考,仔细体会一下它的韵味。不是说像诗一样的美吗?你们仔细品味它怎么样像诗,怎么样美。 生:(自由朗读)。 师:好的,大部分同学读完了。昨天晚上,我在家把第一段编排了一下。不是说孙犁的语言像诗吗?我一个字也没有加,把它编排成诗的样子。(老师放投影,第1段被改写成了诗歌)张晶啊,你带领大家读一下,领读。 张晶:(带学生逐句读诗)。 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 师:孙犁的这篇小说开头是非常有名的,我读了大学以后还不知道它怎么好,别人说好,我也跟着说好,我怕我不说好,别人说我没水平。(笑声)后来慢慢慢慢的读多了,才知道它好在哪里。它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纯粹是白描,像铅笔画的素描,但有内在的诗情和韵味,要慢慢地品味,要多读才能体会,所以我就不讲它,你们多读它。有人说,前面这些景物描写没有必要写它,我认为是要的,不能不要的。这个等一下再说。这三段里集中写的什么东西呢?我认为写的是两个大的问题。 (老师板书:“人与环境(风光)”)。 写的什么呢?一个是人——水生嫂,再一个是自然风光,写的很美。我想写这种美的用意何在?有什么特点?读了半天以后,请大家简单地说一下。哪位同学?首先说他的用意何在?抗日战争这么严酷,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作家这么写是不是违反现实的呢?如果不是违反现实的,他的用意何在?哪位同学说一下?你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不想交流就不交流,自愿,不想交流,就思考一下。好,这位同学,你报一下姓名。 生:王一杰。我觉得作者把景色写得这么美好,突然让我联想起艾青的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 师:(充满激情地衔接)“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嘿,很好! 生:(深受鼓舞)我觉得孙犁把这个土地写得这么美好,就会让人觉得这么美好的土地会有谁不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理所当然会对她有很深的感情。(老师插话:地灵人杰)我觉得这应该是所有抗日战士战斗的动力之所在。 师:嗨!说得好,说得非常好!(充满激情地)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山河如此多娇,岂容日寇践踏蹂躏?就是这个用意嘛!她说得太好了,所以作家一点都不是违反现实,所以这几段不能不要! 那么,在这里,我再提个问题,这里写到这么美丽的环境,其中有水生嫂,这里人和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对高一的同学来说,深了一点。(学生议论纷纷)好,你说。 生1:和谐。 生2:融洽。 张晶:我觉得好象有很多种,有一种就是互相渗透,给人的感觉。它这里好象那种环境,很甜美,然后在里面也很平静的感觉;有时候我觉得这个女人很中国情调。还有,看张爱玲的文章中,说一个女孩子在那个社会,她说如果哪个人会来找她,她可能身体已经深深地嵌在她处的这个环境中,拔也拔不出来了。感觉环境应该是渗透吧,不只是人影响环境,这个环境会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气氛。. 师:这个张晶太优秀了!(笑声)我觉得一般的中学生答不出来。她说这几段写人和环境之间是渗透关系,渗透关系在中国古典哲学里面叫什么呢?(板书: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是什么呢?“天”是自然,“合一”就是她刚才说的渗透关系,她没有说到这个词,但意思说出来了。人和自然之间呢,有很复杂的关系,但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刚才大家讲的融合渗透的关系,一种是对抗的关系。高尔基的《海燕》,哪位同学记得?来,给我背几句。(学生杂言背诵)海燕是俄国革命者的象征,它是写人的,谁来背?背一句也行,不会背乱背一句也可以好。(笑声)好,你来背。 生:我只记得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笑声)。 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在孙犁的小说中喊是喊不出来的。那个海燕和乌云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抗对立关系。在传统的中国文学当中,典型的中国意境当中,一般来说,不出现这种意境,而是强调一种融合的关系,在人和自然之间。月亮升起来,他写的月白风清。我改一改,我随便改的,我这么改:“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忽然一声炸雷,女人慌慌张张跑到屋子里”,(笑声)或者这样,写女人很坚强也可以:“一声炸雷,几个雨点敲打在女人的脖子上,女人仍然在屋檐下编着她的席子,席子在闪电的照耀下就像刺向日本鬼子胸膛的刺刀。”(哄堂)孙犁的小说民族色彩浓郁,他不喜欢写那种和大自然急剧对立的环境,他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这种风格。所以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人和大自然间是什么关系呢?就是同学们讲的和谐。(老师板书: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现在西方还在学中国这个特点,包括成立环保局。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是大自然的产儿,所以,污染了大自然,糟踏了大自然,就是污染糟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污染糟踏了人类自己。 生:送别。 生1(主动站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学生鼓掌,笑声)。 生:(齐答)《在水一方》。 师:《在水一方》的电视剧主题歌,琼瑶是根据《蒹葭》这个意境来改编的,有两句,我会唱,唱给你们听听。我唱得不好。(老师深情唱道:“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学生高兴,鼓掌,欢呼)。 (充满激情的)从《诗经》到琼瑶,芦花在中国文化当中象征着爱情。芦花的圣洁,芦花的凄幽,在芦花荡,发生了多少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在这篇小说中,孙犁写了芦花荡,荷花淀,通过飘落在、跳动在女人怀中的洁白的苇眉子,飘落在发际之间的芦花,我们可以看见,它交织了多少当时中华民族的妇女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对正义战争的支持,一一凝成了一曲回肠荡气的战火中的爱情。 我们这一部分用的时间是比较多了。 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那么,我们再看,这篇小说写了很多人,写了很多人际关系。那么,写了哪些人际关系呢?这个问题很简单。我来说。写了父子关系。水生回来说:“爹哪去了?”“爹已经睡了。”写了父子关系吧,写了夫妻关系吧,还写了那些女人之间的关系吧,也写了男人和男人即战士和战士之间的关系,对不对?也写了那些战士和他们妻子之间的关系。但是,我现在要同学们具体地通过语言的品味,来说一说这篇小说写人和人之间关系有什么特点。各种人和人之间关系有一个共性,我们要用具体地说。大家先看教材,看对话。 (学生翻阅教材)。 生:少了一种夫妻之间的关怀,还有她对丈夫一种挂心的感觉。 师:比较焦急,是吧?所以她先把一种状态问出来,然后再问“你”怎么样。如果不要“你”呢——“怎么样?”“怎么了?”啊,张晶说挺陌生的,好象不是很亲切。这位同学说硬了一点,这样说比较温柔,而且比较急切,这个你们自己体会一下。大家去问老师问题的时候,有两种问法。“老师,请问这个问题,我不大懂。”这是一种问法,这比较好。还有一种问法是:“这个问题我不大懂,老师。”这也可以,强调的是问题。但是不能说:“这个问题我不大懂。”行不行?不大好。 再往下看,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我有两种改法,丈夫要上前线去了,我这么改,女人说(撒娇地):“不嘛,你不要走嘛!”(笑声)这样可不可以?(学生答:不可以)那为什么不可以?那是个什么形象?小女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是现代概念,过去是不明大义。 我再改一改,女人这么说(耍泼地):“行啊!你走,我搬回我妈妈家!”(笑声)可不可以?也不可以呀,耍泼也不行。 接下来我们再改一句:“女人鼻子有些酸,但是她并没有哭。”我把它这么改:“女人的泪水直往下淌,她咬了咬牙。”可不可以?(笑声)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学生说:忍!)忍,也是对的。孔子在编《诗经》时说了句话:“乐而不淫,哀而不——(学生齐答:“伤”)。”对,还是深中的同学知道。“乐而不淫”是“富贵不能淫”的“淫”,这里意思是乐而不过度,哀伤的时候也不过度,在这个地方也是一样的,主要是表现觉悟了的中华民族的女性的精神状态。 生(齐答):玉碎, 师:不为——。 生(齐答):瓦全。 师:宁可站着死, 生(齐答):不可跪着生! 师:对了,说得很好!我再改一句,第3页,“全庄的男女老少出来给他送行”,改成“大部分人出来给他送行”行不行?全庄人出来说明什么?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历来如此。虽说中国人内部打,(笑声)但一旦有外敌打进来,我们是全力以赴,神州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生:和谐的关系。 师:还是和谐。(老师板书:和谐)。 (老师板书:人和自我之间(心灵)的关系)。 生(齐答):看不出。 师:怎么看不出?举个例子说说看,在课文中找个例子证明一下。在课文中,看出她们有点舍不得,但还比较乐观。 生:第3页,最后一段,“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 师:还有很多例子,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列举了吧。有痛苦,也有孤独,但是不是那种呼天抢地的苦。我不知道你们看电影电视时怎么样,我看电视,比较喜欢那种大悲大苦时欲哭无泪,我最不喜欢那种电视里一个人很痛苦的时候,大风大雨,在闪电之中跑啊跑啊,在天地间大喊:“天哪………”我觉得他不怎么痛苦,他还喊得出来。最大的痛苦是他喊不出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中国人对待自己内心痛苦,有一种特殊的方式,中华民族强调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华民族很会调节自己内心世界和情绪,很会找到心理平衡,他们很乐观的——小小日本帝国主义奈我何?八年打不走打十六年。(笑声)那么,我们实际上已经讲了,人和内心的关系,也是和谐。 我们再穿插说一个例子。这里面讲女人去找她们的丈夫的对话,有的比较忸怩,有的比较坦率,有的找借口,说是婆婆叫的,实际是她自己想看丈夫,很正常的,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丈夫走了妻子都不思念,那就不正常了,那就糟糕了,那丈夫就不消打仗了,那日本鬼子来了,来了就让他来吧!(笑声)正是由于日本鬼子破坏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才把他们赶走。但这些女人说的很含蓄,包括水生和他的妻子之间。为什么要含蓄?含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我举个例子大家看一下。 (老师放投影:“世上狮子爱麒麟,阿哥阿妹结同心。哪个先上黄泉路,望乡台上喊三声。”)。 师:一个民歌。“世上狮子爱麒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美的动物,比喻小伙子追求漂亮姑娘。“阿哥阿妹结同心”就是俩人很好啦,“同心”就是要好,很可能已经同居了;“哪个先上黄泉路,望乡台上喊三声”,这表示海枯石烂永不变心嘛。我把它改一改。我把这四句改成:“我们两个下决心,马上登记去结婚。结婚以后不变心,哪个变心不是人。”(整个过程中听课师生笑声不断,全场沸腾)意思一样,味道呢,味道差些。是不是?含蓄、蕴藉,有味道,这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追求。含蓄也是适中和谐。 好,那么我们大家再往黑板上看一看。我们通过这一篇小说的研读,大致上带领大家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和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强调的也是和谐;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它也强调要注意调节,心理平和,没有大悲大喜。所以中国古典戏剧都是大团圆的结局比较多。悲剧,真正的悲剧,比较少见,即使是像《窦娥冤》那种悲剧,最后六月愿天下大雪,把那个坏人惩罚一下子。像《哈姆雷特》那样的西方那种悲剧是很少见的。这个,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案-《荷花淀》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四、重点探讨。 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示: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会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只有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4.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l)介绍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2)学生回答“思考与练习”一。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3)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 1.课后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2.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对话的个性化。试围绕谈理想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 板书: 课文检测题。 一、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三、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注:以上练习中括号里和横线的文字是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一、图文欣赏,入情入境。 谜语导入: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 (一听猜谜语,学生们都兴致盎然)。 师:荷花是圣洁美丽的象征,古代就有诗赞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课件出示课题)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一起去欣赏荷花的千姿百态,领略荷花的婀娜风采。(欣赏配乐朗诵以及荷花图片)。 谈话分享:刚才看见同学们一面用心听一面仔细看,面露微笑,似乎被什么东西所感染,陶醉了。大家说说自己的心情感受。 二、切入主题,析文赏句。 师:是啊,多美的荷花啊,我们的眼前好像就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画。叶圣陶爷爷看到荷花时,也有和我们同样的感受。他在文章中写到(出示文字):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大幅活的画。 1.在这一句话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的确是一幅色彩鲜艳,令人赏心悦目的画。我们来找一找,荷花池里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水蓝......)。 2.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荷花、荷叶)。 3.先看看,荷叶是什么样的。(理解挨挨挤挤,在这个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4.荷花就是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为什么要说荷花冒出来?(课件演示:一朵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以及前文对荷叶的描写来理解:冒,说明荷花竞相开放,有生命力旺盛之意。 5.说话练习:那这些荷花都冒出来,仿佛。 6.一朵朵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了,每一朵的姿态都不一样,每一朵都有自己的风采。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姿态的荷花?读一读课文,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用什么表情和动作来表现最合适。(小组内互相检查帮助)。 7.荷花除了这三种姿态,还有别的姿态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教师出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自己看到的荷花姿态写下来,进行课堂小练笔。)。 8.师:是啊,这碧绿的大圆盘似的荷叶,衬着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荷花,实在是人间美景,难怪叶圣陶爷爷要把这荷花池比作一幅画。可是,为什么又要说是一幅活的画呢?(作者循着香气而来,当风吹过时,荷叶飘动,荷花摇摆,这幅画就活了......)这么一幅活的画到底是哪位神秘的画家的作品?(大自然)。 教师小结: 对,只有大自然这位神奇伟大的画家才能孕育出这样的奇观妙景,才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丰富生动。你们喜欢这幅画吗?老师也喜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 三、融情于景,人、文、花三物合一。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看着这些美丽的荷花,老师也陶醉了,我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在阳光里舞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荷花,和着音乐,一起翩翩起舞,好不好?(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请学生上台朗读表演。(自由练习—个人表演-集体表演)。 2.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也仿佛是荷花了,大家一起闭上眼睛想一想,除了蜻蜓和小鱼,还有那些小动物会来问候我们呢?他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想好了的举手,没有想好闭上眼睛好好想. 我看你们呀,也像叶圣陶爷爷一样,看着看着,读着读着,都以为自己变成了荷花,忘记了自己在课堂上了。老师这儿还有很多很美丽的荷花图片,想不想看?下节课见。 第二课时。 一、理清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先是闻到了(荷花的清香),然后顺着香气来到了(荷花池边),看着这么美丽的荷花,就把自己也想象成了(荷花),还在阳光里(翩翩起舞)。我们都被这美景所陶醉,都被这篇优美的文章所陶醉,让我们一起带着愉快的心情,和着音乐朗读课文,再次领略荷花的风采。 二、扩展练习,看图说话写画。 1.欣赏图片,给图片取名,或者说一段话,把它写下来。 2.读一读美词佳句,赏图析文、析词。 3.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或者写读后感。 三、抄写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荷花》三年级语文教案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挂图: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3课时。 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慰情)。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卖)。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汁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出: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黑板上出示了以前学生易错的词语并加以分析,个别进行范写。最后一排词语是“莲蓬、仿佛、蜻蜓”,让学生寻找其中规律:它们是由相同偏旁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根据规律再搜索有相同规律的词语。这是课堂作业本的第一题作业,要求学生再写出六个这样的词语,我在做的时候,觉得想了很久,还去翻书了。所以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并把学生找到的词语板书,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 第一课时的重点放在2、3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找出描写荷花的句子用符号表示出来。 看似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不是描写荷花的,其实依然会有学生找错的。当然,设计这个简单的练习,还在于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完整,不是找到一句两句就万事大吉了。 2、读读描写荷花的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内容一: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出来可以换哪个词?为什么不用长出来、钻出来而用冒出来? 荷花冒出来之后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给学生一个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的平台。 内容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学生感悟之时,板书荷花开放的三种形态: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花骨朵儿。并让学生在书上把板书的内容圈出来。三种形态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尤其对一些后进学生,给他们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如果都只是说说而已,一部分学生肯定是云里雾里。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张老师非常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你们猜猜为什么?因为句子写出荷叶的数量、颜色、形状。(这也是课堂作业本的练习) 数量多:挨挨挤挤、一个个 颜色:碧绿 形状:大圆盘 第三自然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上一篇:社工周活动方案(实用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