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措施是我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整改措施的案例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小学科学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为创设浓郁科学教育氛围,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的大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情感,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感受生活离不开科技创新,体验科技活动过程的快乐,提高科学素养。 体验创新成长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改变世界 1、面向全体,重在参与。积极宣传科普知识,增强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2、以渗透为引导,以活动开展为强化推进,形成科技教育长效机制。 3、以身边的事物为出发点,突出科技创新,突出动手实践,积极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扩大普及面。 xx年11月 第一阶段(11月1日——11月5日)启动宣传阶段 1、制定科技节方案(责任部门:德艺处) 2、11月5日利用升旗仪式召开动员大会(责任部门:大队部) 第二阶段(11月6日——11月28日)活动开展阶段 第三阶段(11月29日——30日)活动总结表彰阶段 1、搭建“摩天大楼” 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座“摩天大楼”,越高越好。 材料:1米长木条2根。 工具:剪刀一把、直尺1把、铅笔1支、裁剪刀1把、细胶带1卷、胶水1支、纸、橡皮(工具自带) 制作要求: b、自行设计结构和形状; c、制作时间20分钟,测试时间为1分钟。 评分规则:测试时,选手将作品直立在测试区域(室外,有风),要求结构稳定,维持在10秒钟以上不倒;测量“大厦“的高度,以2个团队的合计高度排出名次。各班推选两个团队(每个团队3人,男女搭配)参赛。 比赛时间:透明教室 比赛地点:11月19日中午12:00 负责人: 评委老师: 奖项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摄影摄像:钱威 2、科普知识竞赛 每班选派5名学生组成代表队,进行科普知识的必答、抢答。以5名学生的总成绩排定名次。 比赛时间:11月20日中午12:00 比赛地点:电脑房 负责人: 评委老师: 奖项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摄影摄像:钱威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设计意图: 物体的上抛、下落现象是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经常遇见的,如何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问题,我选择和设计了“物体的上抛、下落”活动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主动获得物体上抛、下落的经验。在制作玩具的同时,为了让不同水平幼儿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发展,我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自制玩具,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的: 1.感知不同质量的物体上抛、下落的不同现象,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2.激发幼儿自制玩具的兴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塑料袋、沙包、纸张、夹子若干 2.难度不同的半成品材料,降落伞范样 活动过程: 一、操作、探索 1.探索塑料袋与沙包上抛的不同现象 2.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说出易抛与不易抛的物体 3.探索纸与夹子上抛不同现象 4.探索纸与夹子从同样高度下落的不同现象 5.探索怎样使纸能快一点落下的方法 6.留下余兴:让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慢一些 二、幼儿自制玩具 1.讨论:怎样能使夹子下落的速度减漫 2.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自己制作玩具 3.幼儿制作玩具,教师个别指导 三、玩玩具,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1、第一个环节没有让幼儿充分体验物体都是下落的,示范的时候关于如何抛和最终结果这两个指令不明确。这个环节只作为初步感知,不应该占活动的大部分时间。 2、第二个环节比较时,应让幼儿在五中材料中随意选择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五种比较则很难有明确结果,也浪费时间。在幼儿操作之前我引导幼儿应该在同一高度松手来比较,但是幼儿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都这么做,有的根本没有两两比较就凭感觉写结果,幼儿较乱,应该让幼儿上来分享他是怎么比较的,也可以让幼儿将下落的过程画下来。 3、材料选择:用纸来做实验每次都受空气阻力会导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状不固定。应选用重量相同形状不同、形状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来比较,这样更加能控制变量,要先从幼儿最易认同的经验来探究。材料投放的时候应随着环节的递进一步步投放,不应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学活动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学会怎样探究,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 5、第三环节应该让幼儿操作之后再得出结论,挑战幼儿原有经验。 小学科学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区里的文件精神,开展我校小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比赛。过程中教师加强计划与指导,让活动取得实效与长效。 六年级学生(自愿报名或教师推荐) (一)第一阶段:校级活动开展 1、初赛:10月20日12:10集中实验室2各班代表参赛选拔。 2、复赛:11月7日12:10集中实验室2候选人复赛。 (二)第二阶段:区级活动开展 7名代表于20xx年11月15日(星期六)早上8:00集中比赛地点(另行通知)报到抽签。 以小学教科版《科学》课本为基础,不拘泥于教材,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个实验(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记录等)。 初赛选拔12名学生每天中午集中实验室进行培训指导,培训内容如下。 周次内容地点 10月21日制定计划实验室1 10月22日认识实验室里常见的各类器材实验室1 10月23日电路组装及画电路图光的研究活动实验室1 10月24日比较材料的沉浮、柔韧性、硬度、吸水性等实验室1 10月27日设计多个不同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各种性质实验室1 10月28日水结冰的探究活动,了解水和温度的关系实验室1 10月29日磁铁各种磁性的探究活动摩擦力的研究活动实验室1 10月30日物质溶解的探究活动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设计实验室1 10月31日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研究实验室1 11月3日岩石特点及岩石风化实验室1 11月5日观察、解剖植物的种子、花、果实实验室1 11月6日观察植物并设计实验来研究植物根、茎、叶的作用实验室1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大班科学活动:恐龙世界 一、活动设计意图 我班赵大川从家里带来两只恐龙,孩子们围在一起,有的用手摸,有的问赵大川:“这是什么龙?”赵大川见小朋友们这么喜欢非常得意,他告诉小朋友这两只恐龙一只叫霸王龙,另一只叫剑龙,这两只恐龙是夜光的,晚上关上灯后它还会发光……幼儿对探究恐龙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第二天,杜彰昕、范傲、潘艺彤、孙程飞带来了恐龙的模型、图书、图片等,老师也搜集了一些vcd片、卡片等,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一)体验观察、交流的愉悦,初步形成关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 (三)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和习性以及自然与人的依存关系。 三、活动准备 充分挖掘各种可利用资源如家庭、社区等,搜集恐龙的活动资料、信息。 四、活动过程 (一)开办恐龙俱乐部。 请幼儿设计恐龙俱乐部展区,将搜集到的有关恐龙的图片、图书、模型、玩具等进行展览,启发幼儿讨论怎样摆放展区,便于其他人参观,讨论中幼儿得出两种摆放方法:一是按资料的种类摆放;二是按恐龙的种类(食草和食肉恐龙)摆放。 幼儿自由的观察,与同伴交流自己是怎样搜集到这些资料的,并把自己了解的恐龙情况讲给同伴听,体验交流的快感。 (二)举行恐龙研究会。 2、恐龙趣味谈。请幼儿讲述自己知道的有关恐龙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3、恐龙之最。观看幼儿带来的恐龙之最vcd片。 4、讨论:恐龙为什么不见了?启发幼儿可以与生活环境的改变相联系等。 5、听故事《恐龙为什么会灭绝》,通过故事使 幼儿初步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三)表征:我喜欢的恐龙。 2、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如橡皮泥、纸浆、各种纸壳、彩笔、油画棒等,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引导幼儿互相合作。画玩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评、交流。 五、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搜集有关恐龙的信息,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带到幼儿园与老师小朋友一起分享。 2、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合作制作立体恐龙。可利用铁丝、大纸箱、挂历纸、废报纸、木棒等材料进行制作。 3、思考:恐龙灭绝的原因还有哪些? 小学科学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1、通过顶不同形状的纸板和木棍,感受物体有重心;通过用作图方法寻找物体重心并用实践检验的过程,理解物体重心的存在是有规律的。 2、通过亲手制作和调试重心玩具的过程,体验重心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遇事观察思考的习惯,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材料:学生准备硬纸板1块、图钉1枚、螺丝帽1个、线1段、制作平衡玩具用的材料若干。 2、工具:学生准备剪刀、铅笔、尺子、砂纸。 两课时 1、找一找:重心在哪里? 通过顶方形、圆形及任意形状的纸板,感受物体重心的存在;用作图法寻找不规则纸板的重心,并成功地顶起不规则形状的纸板,从而加深对物体重心的理解。通过顶不同形状的木棍,在理解纸板重心的基础上,感受立体物的重心特点。 2、做一做:“平衡玩具” 利用前述活动得到的“只要使支撑物支撑在物体的重心处,物体就会平衡”的道理,动手制作平衡玩具,将已经掌握的关于重心的知识用于技术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理解。 2、巧用小棍做游戏 “创造力人皆有之,创造力可以培养”,是创造学的的基本原理。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思维的规律和技巧,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方案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方案怎么写?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文章,是关于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方案,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和水之间的关系,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教师:红色的饱和糖水、透明水。 幼儿:抹布人一块 第一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第二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 第三次操作:红色的饱和糖水(每组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普通的红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导入,幼儿猜测。 2、教师实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慢慢的将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能不能变成两层? 二、幼儿尝试探索实验。 1、试一试。 教师: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神奇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2、讨论: 教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 教师:为什么你们没有成功呢?(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出示神秘的添加物“糖”,幼儿再次进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师:因为老师的水里加了一种的东西,而你们的水里没有,是什么呢?(糖) 教师:老师的水里加了糖,可是你们看到糖了吗?糖去哪了? 总结:糖都溶解在了水里,所以我们看不见。 2、幼儿进行探索实验。 教师:这一次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教师:孩子们,这次你成功了吗? @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 @没有成功。为什么加了糖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讨论) 总结: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红色的饱和糖水。幼儿进行探索。 1、出示饱和的红色水,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红色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老师的水很粘稠。 2、幼儿实验。 教师:让我们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变得粘稠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1)教师:这次成功了吗? (2)教师:为什么加了糖红色的水会沉下去呢?(幼儿讨论) 小结: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溶解在水里,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红色的水里放了糖能变成两层。如果放入盐会发生什么 呢?如果在透明的水里放入糖又会发生什么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吧!最后,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和用途,知道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2、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并知道使用它们的安全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小型取暖用具到幼儿园。 2、教师另准备一些取暖用具图片,如古老的炭盆、暖手炉、热水袋、火炉,现代的油汀、空调、电热毯等。 3、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各种取暖用具” 活动过程: 1、让幼儿介绍自己带的取暖用具,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冬天冷吗?怎样做才会感到暖和呢?”(锻炼、穿厚衣服、取暖等) (2)“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带来的取暖用具介绍给大家,说说它叫什么,怎么用,再请你用给大家看看。”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是用不同的方法发热的,有不同的用法。 (1)“你们带来的取暖用具是怎样发热的?请小朋友们为大家介绍。 (2)出示幼儿没有说到的取暖用具,”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取暖用具,你们认识它们吗?” (3)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如何发热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取暖用具是如何发热取暖的:炭盆用木炭取暖;火炉、火炕用煤取暖;油汀、空调、电暖气、电暖风、暖手炉、电热毯是用电取暖;热水袋用热水取暖。 (4)请幼儿按照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进行功能分类。 好,刚刚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取暖用具发热的方法,现在我们给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分个类,看看哪些取暖用具是用电发热的,哪些是不用电的。把用电的这一类称为电器类。不用电的这一类称为非电器类。我们一起来给这些取暖用具找找家吧! (5)讨论取暖用具的优缺点。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取暖用具,你觉得哪个取暖用具好,为什么? 油汀、空调可以给很多人用,但比较浪费电,热水袋携带方便,可以灵活使用,但只能一个人用。炉子、火炕的缺点是不卫生,但经济实用等。 3、知道取暖用具的正确用法,注意使用时的安全。讨论:使用这些取暖用具需要注意什么?空调,电暖气要注意别触电。火炉和水暖气要注意防火等。引导幼儿多锻炼、多运动,才是最安全取暖方法。 4、古代人和外国人的取暖方式刚刚我们小朋友知道我们现代人的取暖工具,那你们知道我们古代人是如何取暖的吗?那你们知道外国人是如何取暖的吗?延伸活动:冬天里,各种动物的取暖方法。 教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多次讨论取暖用具的名称和发热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同伴哪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让幼儿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比教师告诉幼儿更能让他们接受,我设计了分类的环节,将这些取暖用具按用电和不用电进行分类,加深幼儿对取暖用具发热方法的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活动目标: 1.对镜子感兴趣,乐意探索利用两面镜子看清自己后脑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活动准备:镜子40面、水果贴绒20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今天,我给中一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呀?(出示镜子) 2.照镜子请你照照镜子,你觉得镜子里的你漂亮吗?什么地方最漂亮? 3.小结刚才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镜子的本领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师再让你们来玩一次照镜子的游戏,这一次请你从镜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脑勺。你们知道后脑勺在哪里吗?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脑勺。好,现在我们轻轻地拿好镜子玩一玩。(幼儿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体交流) (3)小结:从这面镜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 5.第二次操作 (1)呆会儿老师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好朋友,相互合作,用两面镜子试一试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幼儿操作) (2)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交流) (3)小结: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戏的形式) (1)好,老师手上有许多的水果,等会儿老师再给你们每人一面镜子,请你自己用两面镜子来帮忙,看看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幼儿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儿回答) 7.延伸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受和比较物体的粗细,理解粗细是具有相对性。 2、尝试给5个以内物体按粗细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筷子、木棒、铅笔、彩笔、记号笔、蜡笔。 2、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粗细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1、观察实物,区别粗细。 (1)教师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哪根粗,哪根细。 (2)分别出示铅笔、蜡笔和记号笔,幼儿比较粗细。 (3)出示三支笔让幼儿比较最粗和最细。 教师小结:判断哪一种物体是粗还是细,一定要通过两样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才能区别它们的粗细。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细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戏"奇妙的口袋"。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支水彩笔,请幼儿从口袋里摸一样比水彩笔更粗的物品,每个幼儿一次摸出一样的物品。 3、幼儿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细的。 教师小结:手臂细,大腿粗;小腿细,大腿粗;手指头细,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细等。 4、尝试用5种以内的物体按正逆顺序排序。 (1)出示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引导幼儿用吸管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出来。(教师巡回检查) (2)教师出示4个粗细不同的纸筒,请个别幼儿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集体检验) (3)发操作材料,让幼儿把5棵树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教师巡回检查) (4)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儿排对,教师给予鼓励。 5、教师小结:在给物体排序时,如果是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如果是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就要把最细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这样就能准确的排出物体的粗细。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小球站稳了(中班科学)。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教育目标: 一,能够认识我们身边的蔬菜有哪些。 二,能分清楚蔬菜和水果的区别。 三,了解蔬菜对我们的作用,爱上吃蔬菜。 教学准备: 各种蔬菜的卡片,一些常见的真实的蔬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今天早上吃了些什么呀!哦,包子啊,还有吗?嗯,有的小朋友吃的是面条。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看见面条或者包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啊!哦,有肉还有呢?嗯有面条还有呢?嗯还有菜是吧!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自己,吃过的这些菜吗? 二,引入蔬菜 朋友们,苹果宝宝是蔬菜一家的吗? 哦,有的小朋友说对啦,苹果宝宝不是蔬菜一家的,它是属于水果一家的。 三,蔬菜做游戏 晚安,小朋友们真棒,我们现在认识了这么多蔬菜宝宝,现在让我们跟蔬菜宝宝一起来玩一玩游戏吧! 捉迷藏游戏。你画我猜游戏。比比看游戏。 四,分辨蔬菜和水果 哎呀,现在蔬菜宝宝玩累了,小朋友们帮我们送蔬菜宝宝回家好不好?以,看看前面那个是哪个宝宝呀!哎呀,这不是香蕉宝宝吗?还有西瓜宝宝。 看来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是迷路了呀,小朋友们,我们把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也送回家吧,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的家是哪一个呢! 哎,有的小朋友把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也送回了蔬菜家。哎呀,蔬菜家的爸爸妈妈,不让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进来呢!看来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不是蔬菜一家的,那么西瓜宝宝和香蕉宝宝是哪个家的呢!哦,是水果一家。 除了西瓜,宝宝,香蕉宝宝还有我们之前说过的苹果宝宝,那么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宝宝是水果一家的呢!哦,哎呀,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 好了,现在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看看老师给大家变出什么东西来? 五,出示真实的蔬菜 当当等,小朋友们睁开小眼睛,看看老师,这里是什么呀!有没有小朋友认识啊!偶是大白菜,还有西红柿,小朋友们,真聪明。 六,结束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小学科学跨学科活动设计方案在素质教育方针指导下,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科学奥秘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工作,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激励科学创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游戏中学习科学。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科学素养。3.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时间:课外活动时间2.地点:科学实验室。 选取较简单的实验,准备好实验材料,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实验过程,真正经历科学学习过程。 1.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老师可减少不必要活动前准备,多让学生自己进行准备,选取最适合的实验材料进行活动,提高活动效益。 2.活动时老师要作适当讲解,进行必要规范的演示,学生分组要团结合作。 3.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以保证学生实验成功率达到100%。 4、注意注重安全教育,对较危险的实验应多强调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格规范操作。 5、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多动脑,大胆地创新。引领学生实验胆大心细,在活动中满足孩子童真的天性和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1.自愿参加,注重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2.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有秩序,有热情。 3.自觉维护科学实验室的整洁环境。 1、火山喷发 2、吸尘器工作原理 3、鸡蛋吸针 4、吹不起来的气球 5、蜡烛喷泉 6.神秘的信件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目标: 1、知道白开水是儿童的饮品。 2、鼓励幼儿多喝白开水,促进身体健康。 3、初步学习设计和制作表格的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电脑、搜集短片(世界各地、生命之源―水)图片、粘贴版、纸、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短片世界各地 师:你们看到短片中各地区和各民族的人们都喜欢喝什么饮品 幼:蒙古人―奶茶,藏族―青稞酒、酥油茶,西方人―咖啡、可乐、啤酒,东方人―茶 师:你们最喜欢喝什么? 幼:果汁、可乐、雪碧、杏仁露、椰汁、茶、牛奶、豆浆、酸奶…… 游戏:阳光饮料站“幼儿自取图片进行分类摆放,师生共同统计出饮品人数,贴在粘贴板上” (二)白开水,益处大 师:户外活动和剧烈活动后会出很多汗,应该喝什么? 幼:喝白开水 师:让幼儿了解为什么喝白开水?请幼儿再次欣赏短片:“生命之源―水” 教师小结 a:白开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b:能帮助人身体进行代谢 c:白开水也是一种营养素 儿歌“多喝水好处多” (三)引导幼儿制作饮水表格 1、游戏“阳光饮料站”第一次游戏统计人数与第二次游戏统计人数进行对比 2、对比人数表贴在粘贴板上(喝白开水人数居多) 3、幼儿设计并制作饮水记录表格 4、鼓励幼儿日常多喝白开水促进身体健康 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方案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和水之间的关系,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师:红色的饱和糖水、透明水。 幼儿:抹布人一块 第一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第二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 第三次操作:红色的饱和糖水(每组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普通的红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 一、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导入,幼儿猜测。 2、教师实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慢慢的将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能不能变成两层? 二、幼儿尝试探索实验。 1、试一试。 教师: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神奇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2、讨论: 教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 教师:为什么你们没有成功呢?(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出示神秘的添加物“糖”,幼儿再次进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师:因为老师的水里加了一种的东西,而你们的水里没有,是什么呢?(糖) 教师:老师的水里加了糖,可是你们看到糖了吗?糖去哪了? 总结:糖都溶解在了水里,所以我们看不见。 2、幼儿进行探索实验。 教师:这一次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教师:孩子们,这次你成功了吗? @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 @没有成功。为什么加了糖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讨论) 总结: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红色的饱和糖水。幼儿进行探索。 1、出示饱和的红色水,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红色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老师的水很粘稠。 2、幼儿实验。 教师:让我们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变得粘稠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1)教师:这次成功了吗? (2)教师:为什么加了糖红色的水会沉下去呢?(幼儿讨论) 小结: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溶解在水里,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红色的水里放了糖能变成两层。如果放入盐会发生什么 呢?如果在透明的水里放入糖又会发生什么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吧!最后,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近一段时问,来园的孩子越来越少,有的家庭甚至不再送幼儿来,我向家长和孩子们询问不来园的原因,他们告诉我怕感染甲流。看到长们对甲型流感的认识抱有恐慌的态度并影响着身边的孩子,我设计“关于预防甲流”的系列活动,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家长和孩们客观地认识甲流,减少对甲流的恐慌,并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好主动预防甲流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关注甲型流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知道预防甲流和自我保的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让幼儿园里的伙伴和家长了解甲流的防方法,感受、体验关心他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关于甲流的新闻视频(自制)、各类色彩笔、宣传纸、照相机、涝六步法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新闻播报”,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看了刚才的新闻,你想说些什么? 幼儿:甲型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如果得了要马上去医院治疗。 幼儿:小朋友得了甲流不能再上幼儿园,要不会传染更多的小朋友 幼儿:甲流会发烧、流鼻涕、咳嗽。 幼儿:甲型流感可以传染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人还可以再传绐多身边的人,所以得了甲流的人不要到外边玩,要不会传染更多的人。 幼儿:小朋友到商场买玩具,如果看到流鼻涕、咳嗽的人动了自喜欢的玩具,千万不能再去摸这个玩具,要不会被传染的。 幼儿:妈妈总说,吃药、吃药,要不会得甲流,得了甲流就要打针很疼。 幼儿:妈妈总说,洗手、洗手,手脏了会得甲流。 幼儿:和好朋友玩的时间少了,大家因为怕得甲流都不出来玩了。 教师小结:甲型流感是一种传染病,如果小朋友发现自己和别人在身体上出现不适的症状:如发烧、咳嗽、流涕,就千万不要再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应该马上到医院治疗,这样既不会延误病情也不会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2、讨论:预防甲流的好方法。 幼儿:小朋友不能到人多的地方玩。 幼儿:如果看到生病的人就离他远一点。 幼儿:在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 幼儿:吃东西前和大小便后要认真洗手。 幼儿:打喷嚏时用手捂上嘴和鼻子。 幼儿:将吐出的痰用卫生纸包上扔到垃圾桶里。 幼儿:吃预防甲流的药。 幼儿:多喝水,多吃菜,不挑食。 幼儿:经常去操场运动,如踢球、跳绳、打羽毛球。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让大家了解预防甲流的方法,感受助人为乐的自豪感。 教师:刚刚我们知道了许多预防甲流的好方法,你们想把这些好方法讲给谁听? 幼儿:我要讲给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听。 幼儿:我要讲给哥哥姐姐听。 幼儿:我要讲给弟弟妹妹听。 教师:我们怎样让他们知道预防甲流的这些方法呢? 幼儿:我们教弟弟妹妹正确的洗手方法,告诉他们如果用这些方法洗手,就不会得甲流。 教师:弟弟妹妹这么小,教一次要是不会怎么办? 幼儿:那我们天天去教他们洗手。 幼儿:我们给弟弟妹妹画张正确洗手的画,让他们自己看着画洗手 幼儿:如果他们看不懂你们画的画怎么办? 幼儿:老师你把我们洗手时正确的方法照下来,给弟弟妹妹做成照片,把照片送给他们,让他们的老师把照片贴在盥洗间,弟弟妹妹洗手时,一看照片就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去洗手了。 教师:这个方法真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幼儿:我们用画画把我们知道的关于甲流的预防知识都送给幼儿的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 教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幼儿:我们给自己的妈妈爸爸写个纸条,告诉他们预防甲流的方法。 教师:这个方法真好,如果让更多的人知道就更好了。 幼儿:我们把写好的信多印些送给幼儿园所有的家长,让他们看我们的信后告诉自己的孩子有哪些预防甲流的好方法。 教师:你们的这些方法真的很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完成这些好方法吧。 活动延伸: 幼儿绘制甲流预防卡,和老师一起拍摄洗手照片等。 个人反思: 甲型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刚开始大家对它的关注不是很强,后来由于甲流的传播越来越广,得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家长、老师社会群体对甲流的看法逐渐恐慌起来,这种恐慌直接影响了身边的孩子们。孩子们受家长情绪、行为的影响,对此病也有了自己的认识,有的幼儿受自己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敢出门游戏、不敢上幼儿园。针对孩子们的各种表现及当前的社会现实,我们开展了“关于预防甲流”的多种活动,孩子们在对甲流预防有较深的认识和一定的经验后,知道了甲流是可以提前预防的。此次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预防甲流知识,并通过运用这些知识、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活动还进行了关心、关爱的情感教育,通过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帮助身边的人去预防疾病,孩子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着助人为乐的快乐和自豪感。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思路清晰,将培养目标与当今的社会形势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活动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体验,能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活动采用电教的手段,利用影像等形式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参与积极并能主动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促进了幼儿语言及思维能力的提高。 3、建议老师更多地引导幼儿将学到的方法与其实际行为相结合,在生活中不断坚持自己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并用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 综合评析: 1、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结合,选择了幼儿关心且需要帮助幼儿解决的问题,因此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而且教师能够把幼儿的社会性活动内容带出班级,引导幼儿带着关爱、关心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的情感走进幼儿园的整个大群体,给予幼儿关爱别人、帮助他人的广阔空间,使社会性教育生活化、社会化、情感化。 2、活动的操作性、参与性强。活动采用的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特点,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使其能够直观感受身边的事件,并在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氛围中培养了幼儿的成就感。 3、小组合作反思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活动后要给予教师充分思考与讨论的空间,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点到,还要引导教师一步步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与规律,如就教师提出的:“怎样更加有效又快捷地帮助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掌握预防甲流的正确方法”这一问题,可以层层深入地进行思考:教师在这一环节希望幼儿对什么产生情感体验?幼儿可能会产生什么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在这个社会性活动中的意义何在?是什么原因使幼儿的情感体验不够充分?如何调整使幼儿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这样多方面的剖析才能使教师学会反思,学会正确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幼儿园健康领域活动设计方案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设计:瓶儿响叮当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操作、记录等方式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2.能用自己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 3.通过瓶中吹气球,体验科学探究的有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材料:气球两个;一样大小的矿泉水瓶2个(其中1号瓶子上没有洞,2号瓶子上有洞);装有纸屑的碗;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来玩吹气球游戏吧,比比谁的气球吹得最大。并且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吹的`。 小结:原来要用嘴巴紧紧贴住气球用力吹,才能将气球吹得大大的。 二、观察比较,大胆猜想。 1.观察比较瓶子的不同 2.幼儿猜想,教师进行记录。 三、操作记录,比较结果。 (一)出示记录表,提出操作任务。 1.提出任务。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1号瓶子宝宝可以把气球吹大,有的觉得2号,那现在调皮的小气球想请你们帮忙,让它到瓶子里面去玩,请你们试一试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2.介绍记录表。 3.提出要求:a:吹完以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 b:操作完把气球和瓶子放回托盘,并且将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二)幼儿操作并保留操作结果。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将吹好的气球拧紧在用夹子夹紧。 (三)借助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你觉得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大,并且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录的。 小结:我们都看到了瓶底有洞的2号瓶子容易把气球吹大,1号瓶子比较不容易把气球吹大。 四、游戏迁移:会跳舞的纸屑。 1.师:为什么瓶子上有洞气球就容易吹起来,瓶子上没有洞气球就不容易吹起来呢?老师不仅给你们准备了气球,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纸屑,请你们拿着瓶子对着纸屑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2.幼儿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哪个小朋友来和大家讲讲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 4.个别幼儿验证操作,幼儿交流原因。 五、教师提炼,总结经验。 师:原来在我们的瓶子中有许多空气,当我们吹有洞的瓶子中的气球时候,瓶子中的空气被挤压从洞里跑了出来,气球就越来越大,要是瓶子没有洞,空气就没有地方跑,气球就吹不起来了。 活动延伸: 今天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瓶子里的空气,那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空气呢?你们可以再去找一找,记得把结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方案1、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和用途,知道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2、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并知道使用它们的安全方法。 1、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小型取暖用具到幼儿园。 2、教师另准备一些取暖用具图片,如古老的炭盆、暖手炉、热水袋、火炉,现代的油汀、空调、电热毯等。 3、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各种取暖用具” 1、让幼儿介绍自己带的取暖用具,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冬天冷吗?怎样做才会感到暖和呢?”(锻炼、穿厚衣服、取暖等) (2)“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带来的取暖用具介绍给大家,说说它叫什么,怎么用,再请你用给大家看看。”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是用不同的方法发热的,有不同的用法。 (1)“你们带来的取暖用具是怎样发热的?请小朋友们为大家介绍。 (2)出示幼儿没有说到的取暖用具,”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取暖用具,你们认识它们吗?” (3)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如何发热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取暖用具是如何发热取暖的:炭盆用木炭取暖;火炉、火炕用煤取暖;油汀、空调、电暖气、电暖风、暖手炉、电热毯是用电取暖;热水袋用热水取暖。 (4)请幼儿按照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进行功能分类。 好,刚刚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取暖用具发热的方法,现在我们给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分个类,看看哪些取暖用具是用电发热的,哪些是不用电的。把用电的这一类称为电器类。不用电的这一类称为非电器类。我们一起来给这些取暖用具找找家吧! (5)讨论取暖用具的优缺点。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取暖用具,你觉得哪个取暖用具好,为什么? 油汀、空调可以给很多人用,但比较浪费电,热水袋携带方便,可以灵活使用,但只能一个人用。炉子、火炕的缺点是不卫生,但经济实用等。 3、知道取暖用具的正确用法,注意使用时的安全。讨论:使用这些取暖用具需要注意什么?空调,电暖气要注意别触电。火炉和水暖气要注意防火等。引导幼儿多锻炼、多运动,才是最安全取暖方法。 4、古代人和外国人的取暖方式刚刚我们小朋友知道我们现代人的取暖工具,那你们知道我们古代人是如何取暖的吗?那你们知道外国人是如何取暖的吗?延伸活动:冬天里,各种动物的取暖方法。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多次讨论取暖用具的名称和发热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同伴哪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让幼儿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比教师告诉幼儿更能让他们接受,我设计了分类的环节,将这些取暖用具按用电和不用电进行分类,加深幼儿对取暖用具发热方法的了解。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