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范文大全 说说签名 说说名字 说说短句 说说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方案 > 信息化实施方案(实用19篇) >

信息化实施方案(实用19篇)

下载文档docx

实施方案要有详细时间安排和责任分配,以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些实施方案的关键要点和注意项。

高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接入”的目标,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基本网络服务,部分应用支持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上平稳运行。这些都为东北大学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校园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搞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事关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一个较为实际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对长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

步实施。首先,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和一贯做法。其次,校园信息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校园信息化的成果更加巩固。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信息化的蓝图是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考核力度,将信息化建设变成个人人支持的大环境。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信息化校园建设环境中来,才能不断开发出来网络上的应用系统。

2.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校园信息化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从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到教学科研活动全部信息化。其特点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进行数化、网络化、信息化,使得校园内的教师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

东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应本着“统一规划、软硬并重、分步

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持之以恒”的建设原则,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将我校建设成为一个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虚拟大学。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不断开发出来网络上的应用系统。

信息化校园建设,首先应选取重点应用开始,逐步展开。将总体规划的系统逐步细化,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开发并应用起来,在应用开发的同时,为以后的系统开发积累经验。在开发和应用各个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系统的实用性,如果开发出来的系统没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很难看出存在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信息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只有不断努力和改进,才能将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成果不断提高、巩固。

校园信息化是以网络基础设施和基本网络服务为核支撑平台,将东北大学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实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东北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从而达到提高东北大学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管理平的目的,并最终将东北大学构造成为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大学。

“校园信息化”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

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信息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的虚拟空间,使得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开来。校园信息化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证系统等),它是衡量网络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应用支持系统是校园信息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馆、网上教学系统等。信息服务系统是直接面向用户的系统,它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来获取各种应用系统的服务。

4.东北大学校园信息化分阶段实施方案

校园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期工程,侧重完成接入网建设,使网络的有线和无线接入线覆盖整个校园,基本解决教学区和学生区的结构化接入布线问题,完成全校信息高速公路主干网扩容与高速接入网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扩展基本网络服务类型,提高基本网络服务的承载能力,使校园网络核心服务器基本满足校园信息化的需要。同时,加强网络应用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开发网络教学系统,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实现校内收发文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对于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我校信息交换的公共平台,使我校的信息发布实现自动化。

《高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信息化的实施方案

1、职责体系:

总体原则:按照综治工作属地管理原则。

二级政府职责:学校所在地乡镇政府。

县市区人民政府。

职能部门职责: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学校自身职责:对学校内部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职责。

2、责任体系:

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与各级各类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第责任人责任。

与分管综治安全校领导、综治安全办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分管责任人责任。

与各班主任、门卫、寝室管理员、保卫科签订安全责任状。

3、工作机制:

安全知识教育制度。学校要有文本资料,安全知识教育计划、教育形式、内容以及课时,各班要有安全知识教育课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人纪录,安全知识教育需纳入学校总体课时。乡镇以上学校每学期需进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质灾害的突发事件紧急应急演练,此项活动作为安全知识教育重要内容。原则上初中以上学校要没立学生心理咨询室,省市重点以上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综治安全组织机构。学校需有专门的综治安全组织机构,行安全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安全办公室、专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宿管员、门卫。

1、行政领导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安排24小时值班。

2、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学校每周需对学校用水、用电、消防设施、食堂卫生、寝室状况、防盗、校舍等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安全检查纪录表,并填写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报告单,能整改的立即整改,无力整改的需急报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两小时记录一次巡查状况,学生就寝后一小时巡查一次并作纪录。

4、食堂管理制度,分卫生、采购、留样、规范化操作间、工作人员规范上岗等几块。

5、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分卫生、设施管理、安全教育几块。

6、晨检制度。

7、用水用电管理制度。

8、督查督办制度。

9、危险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11、安全预警制度,对暴、雷雨、高温低寒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胁进行预警通报。

12、告知义务。学生无故旷学、旷课或生病、发热学校应及时告知长并采取措施及时援助。

1、严格按标准配备消防设施。

2、紧急疏散通道需通畅。

3、重点部位设置视频监控设备。

4、乡镇以上学校有住校生需在寝室安装无线烟雾探测器。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名单;

2、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

4、学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学校安全检查记录表。

6、学校安全隐患报告单。

7、年度学校安全隐患自查登记表。

8、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记录。

9、安全况。

10、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11、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综治的文件资料:

“三三体系”,体系标准和内容如下:

三个平台:

1、安全综治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校县、市县联网互通,进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管理。

2、综治安全干部动态管理平台。加强对各级学校综治安全干部的动态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待遇,增强工作合力。

3、应急应平台。进一步推进双线巡查回、三级预警等工作,提高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应急应速度和工作运行效率。

三个体系:

1、工作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责任体系。进一步理清各级责任人责任,确保将责任落实贯穿到综治安全工作全过程。

3、台账体系。加强学校综治安全标准化台账建设,确保综治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种机制。

1、督查机制。

2、问责机制。

3、奖罚机制。

各县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治安梯级防控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市综治安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以此标准为考核依据,对各地各校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考评。

小学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下面是有20xx小学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xx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xx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xx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完成本学年数字校园复验,做好省信息化校园试点申请工作。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

(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

课件。

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实践应用。

以云平台使用和多媒体教室使用为抓手,使信息化工作再上一新台阶。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

规章制度。

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学习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四、网络管理。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学校网站建成后,专门成立德育专网,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少年队、政教处、学校法制专题,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探索。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根据《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实施方案》,结合我校信息化应用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应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切实提升我校信息化的发展内涵,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而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创建新型的农村现代化学校。

一、学校简介。

我校是一所远离市区的公办农村小学,全校共有21个教学班,教职工总人数62人,在校学生1032人。

二、学校现状分析。

首先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应用情况、师资水平、学生信息化应用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明确项目具体解决问题。

硬件建设:学校总共有25个普通教室,现有教学班21个,其中有四个教室分别安装了1台计算机和1台电子投影仪,有1个计算机房,共50台电脑,学校有信息兼职教师一名,负责硬件设施及网络维护;学校教师家中基本都有电脑,且已上网。在校学生中10%左右家中配置电脑,基本都能上网。

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已有投入,购买部分教学光盘资源。总体而言,资源不丰富、与实际需要脱节;校外的资源库使用比较少,教师之间缺乏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搜索或制作资源,数字资源缺失是阻碍信息化教学很大障碍。

3、师资水平。

学校共有教师62人,中老年教师居多。学校大多数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小部分教师能在自己教学中尝试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并认识到其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的支持,整合活动零星进行,难以持续产生实质效果;教师基本未参与过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

由于学校的设备还不能满足学生的教学需要,学生信息化应用技能较差。

三、二年内的工作目标。

1、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根据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学校内涵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开展分层、分项、分类的专业培训,达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技能的目的。

2、开发校本资源,服务课堂教学。聚集课堂,开发和应用校本教育教学资源,既要有教的资源,又要有学的资源;形成一套各年级各学科的电子。

教案。

和课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各学科都要有相当数量的课堂实录作为教研的素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后的诊断,为教师的网上教研提供资源,拓宽教研的组织形式,优化教研的质量。

3、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利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提升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水平,做到信息技术设备随处都有、随手可用;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初步建成能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4、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继续完善已有的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学生接受计算机教育的机会,巩固和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

5.完善管理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组建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充实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改进教学管理流程与运作方式。

三、工作推进策略。

1、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网络,搭建信息平台,添置一些必要的设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全体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学校各项工作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化管理。

2、培训实践,表彰奖励。

调查分析学校各年龄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

3、骨干带头,管理跟进。

要充分利用那些具有较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老师的作用,让其在校本培训、教学实践、网络使用等方面对需要帮助的老师进行辅导、示范、指导,建立起互帮互助的一对一共同体;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要充分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部署好、指导好、管理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工作。

四、主要工作项目。

1、加强学校教职员工的信息化专题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海教育资源网应用培训;课堂摄录、基本编辑技能培训;教学管理平台使用培训积极组织参与教学设计、教学理论、课程整合、教育技术、信息能力等各项专项培训活动,提高学校管理者信息化的领导力,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的服务能力。

2、做好数字化资源的校本建设,积聚校本教育资源。基于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要利用好教育资源库和课程研修网提供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学科主题的校本资源建设,着重梳理优化,形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益。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大家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贡献。

3、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网络服务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籍管理、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财务资产、图书管理、校务管理的信息化。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

4、逐步搭建、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要分学科、分学段建立充实学校教学资源,本校教师能制作的教案、课件等资料要及时上传到服务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全校师生开放,做到办公室和教室信息相通、资源共享,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

5、聚集课堂,探索各项信息设备和应用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开展教研组活动,听课、评课、探讨等形式探索出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途径。

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功能,学科教学特点以及教师的个人实践,努力探索出符合各班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利用与更新中心小学、长春岭镇中心小学组团式发展学校的合作关系以及临近小学的友谊学校资源,依托信息技术,相互学习,进行信息交换、经验交流、专题研讨和互相对等活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的途径。组织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优、课件评比等活动。

6、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发与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技术、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确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对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安排、指导、支持与协调。

(二)制度保障: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教育信息化先进教师的评比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教育信息化专题活动的竞赛,对活动中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经费保障:根据学校的项目开展需求预算,确保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和更新需要。

为进一步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推动教育现代化,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根据《焦作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沁阳市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沁教文„20xx‟1号)和《20xx年实验小学工作思路》,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构建学校“三通两平台”(实现宽带网络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共享优质资源,建设智慧教育。

2、实现“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体教师人人能上“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达标课,推出50节精品课。

3、教育管理在线平台应用常态化。

4、提高校园电视台节目质量,每周更新一期节目,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亮点。

5、学校网站能正常访问,定期更新,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主阵地。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建立ftp服务器(校级资源库),班班通同年级、同学科及跨年级资源共享。

2、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3、装修校园电视台,提高录播质量。

4、对网站进行升级改造,添加手机客户端功能,增加《实小景线》电子版和《网络咨询》两个板块。

(二)推进“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探讨,人人能上“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达标课,推出50节精品课。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在市信息中心和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骨干教师赛课,语数外各推出1至2节精品课,作为样板课,在全校进行推广。2、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组建学校“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专家指导组,对全校教师分学科进行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将微课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3、全员进行赛课,教师人人能上“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精品课。4、将ppt课件、微课应用和英语网络教材的使用作为学校赛课的重要评价标准,教师上课能够正确使用班班通设备,凡是上课时不能正确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不能评为达标课。5、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微课制作大赛,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站、微信等平台上进行展示。

(三)大力建设学校资源库及平台。

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样本资源库,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和师生信息化成果展示。1、用好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师生人人会登陆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师生能够在线阅读,在线交流。2、开展班级资源库评选活动。分优秀、合格和差三个等级,并在晨会上进行优秀班级资源库命名,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周评选一次。3、征集20xx年以来教育教学优秀资源活动,充实学校资源库。4、建立实验小学微信平台,人人参加微信,教师每周在微信上最少进行一次教育教学交流。5、开展学生网页制作大赛,筛选优秀学生网页作品在学校网站展示。

(四)全面推进教育管理在线的运用。

1、规范公文流转。上级和学校文件、通知等必须在教育管理在线上进行运转。2、撰写教学反思。教师和行管人员坚持每写好教学反思、工作日志。3、每学期最少开展两次教育管理在线平台优秀日志、教育反思评选活动。4、每学期开展一次信息化优秀科室评选活动。5、优秀微课作品在教育管理在线平台展示。

(五)提高校园电视台办台质量。

1、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制作节目,实现周周有节目。2、在教育台指导下,增加师生dv校园、才艺秀和感动实小人物事迹展等版块,提高师生参与校园电视台的兴趣,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3、邀请知名节目主持人到校与家长、师生代表参与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提高校园电视台办台质量和影响力。4、围绕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5、坚持每月将好的节目和新闻线索向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推荐,提高学校知名度。6、每周将校园电视台节目链接到学校网站上,并在班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提高师生参与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的积极性。

(六)创焦作一流校园网站。

建成集学校管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网络教研、互动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应用的综合平台。1、对学校网站进行升级改造。美化学校网页,在现有版块的基础上,增加《实小风景线》电子版块和师生各类信息运用(网页制作)版块。2、增加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快速浏览。3、实现教育管理在线平台与学校网站链接,所有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或行管撰写工作日志时,必须通过学校网站进行登陆。4、规范网站管理,定期更新网站内容,严格网站工作审批程序,建立科室信息员工作制度,重要活动、新闻时效性强的工作要当天活动、当天更新。5、每周确定一个主题,选择优秀微视频在学校网站上展示。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统筹协调,密切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信息中心要对加强对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确保教师熟练掌握各项教育信息化手段。各处室每周至少向信息中心上报五条信息。

3、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成立信息工作专项督导组,由办公室和信息中心参与,对各科室工作任务进行督导,对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的科室或责任人进行责任问效。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逐渐建立了数字校园,尤其是最近几年校园局域网的建立,硬件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资源库的完善。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连接进了各个教室中,教育教学软件的初步形成,使师生之间可以共享数字化资源,在信息化环境背景下,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因此,可以全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改进工作,探索新的创新方式。在以往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讲解方式,将大量的知识点传输给学生,此种方式不具备合理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信息环境下,教师角色发生了一定转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而教师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扮演指导者。

2.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呈现全面性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多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期间,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到最高,以此培养学生主观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比如,以《嫦娥奔月》课本教学为例子,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然后,在这一视频故事氛围中,学生会对其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生在提升兴趣的基础上自主朗读课文,从一定程度加深对内容的认识,最后,通过开展自主学习,不仅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对于课堂学习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能够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确保课堂教学课堂稳定开展,以此实现学生呈现全面化发展方向。

2.3利用信息化搭建自学平台。

学习能够体现出学习人员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仅需要探索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还要利用原有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建立自学平台,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学习氛围,让它们能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此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自学平台中,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建议或者不同的想法,通过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质量。

3结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这对于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万军,刘庚.浅谈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9).

[3]谢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

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近年来,xx集团以每年40%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为了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配合集团规模化的快速发展,集团引进了信息化的管理,其中集团生产公司使用xxu8总账报表,商贸公司使用xxnc3.0总账、报表;销售业务使用维涛进销存系统,物流仓储使用实达仓库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培养了一批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才。

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集团信息化整体部署规划,集团的信息化存在严重的“集团信息孤岛”现象,快速的业务发展与信息化管理不相适应,这一矛盾随着集团业务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的凸现出来。

目前各核算单位虽说都使用了财务软件,但应用层次普遍不深;现有销售业务处理系统,很多是照搬或模拟手工的核算和管理模式,缺乏对业务的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财务总帐、报表不能与进、销、存业务系统一体化结合,业务数据无法达到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要求,销售计划与供应链计划、生产计划无法整体协同,现有的分销物流系统急需优化,更没有形成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客户整体产业链的完整供应链计划协同管理。

此外xx集团的组织庞大,急需建立一套适应集团整体管理和监控、决策分析的管理平台,真正实现集团和下属机构之间的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和协同管理。

集团信息化的软件应用现状,造成了信息的分散、失真和严重滞后,从集团全面管理的角度来看,集团信息化的发展落后于集团业务发展的步伐,已经无法与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相匹配。

二、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集团对内部的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日趋强烈,整合集团资源,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重新构建一套适应和促进集团发展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集团内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资源的整合、集团加强对各分公司的关键业务控制力度以快速响应外部市场的变化,都需要借助最先进的技术和集团管理理念,对集团信息化建设未来5年进行整体的部署和规划,来建设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整个xx集团的经营信息,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评价,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监控;具有功能强大的分析、查询体系,充分适应集团公司发展需要的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集团发展目标,全面提升xx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百年xx"奠定基础。

三、xx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信息化指导原则

的全过程,也是今后集团信息化规划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1)集团领导,归口管理、组织保障

对全集团现有的信息技术力量进行整合,成立集团信息中心,作为整个集团的信息技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整个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工作。

xx集团的erp项目组织如下图所示:

领导小组由集团coo担任组长,小组组员由主要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总监组成。信息化委员会成员由系统分部、主要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经理组成。

各信息化项目小组由相关部门的关键用户组成,设小组长或项目经理一名,小组长或项目经理由主要相关业务部门的总监以上领导担任,在集团信息化委员会的领导下,和xx软件的子项目经理对口,负责本子项目的项目管理和协调、参与本子项目计划中规定的具体工作等。

建议xx集团建立erp项目激励和考核体系,以更好地推动erp项目和管理提升工作。

xx软件公司在xx集团的项目组织和xx集团内部的项目组织类似,设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总体协调人,并根据不同子项目和项目阶段设具体的子项目项目经理和相应的顾问团队、客户化开发经理等,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总体协调人负责分别和xx集团的项目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口沟通协调,xx软件项目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xx软件项目领导小组由事业部相关领导、分公司总经理等共同组成,负责项目高层沟通和高层协调,项目关键决策等。

《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北中学)。

我校是省级“鼎师英语”课题研究实验学校。两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重点探讨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深深体会到了网络教学给我们传统教学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变化。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当好课堂的管理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如,教师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使用了各种方法、创造了各种条件,确保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目标实现、提高教学效益;如何有效利用“鼎师英语”网络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等问题。

二、如何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活动、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包括最新颖教学的设计、制作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何时使用“鼎师英语”等方面的问题。

三、如何优化教师的辅助教学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利用电子白板和鼎师的优质资源;如何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和鼎师的学情统计;课外怎样布置家庭作业;如何进行作文指导和评估等。我们重点关注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过程中的方法,教师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鼎师英语在家庭作业和作文的`设计方面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四、如何优化学生主动学、愿意学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括怎样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家庭作业的设计、如何实现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鼎师英语”从实际出发,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五、教学结果的反思以有效的教学行为转变为评估点,也就是说,我们要抽出时间来反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它适应学生的各种要求,然后再看学生有没有进步。对课堂和课外随时出现的与师生关系有关的突发事件,及时地记录并做好反思,这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行为已经从只注重教师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回顾研究之路,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实施策略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转变。过去的“满堂灌”,老师讲教案、背教案,变成了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并充分利用鼎师资源,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学习内容;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学生喜欢鼎师的英语作业,鼎师网上统计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学生喜欢做,老师愿意使用。

2.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充分利用“鼎师英语”网络平台,课内外师生互动增加了,联系更加紧密;学生也乐于与教师分享学习成果,教师也愿意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网络平台,健康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参考文献: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课件缺乏针对性。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本节课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板书,进而适应学生。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搜集更多的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制作出不同形式的教学课件,要做到页面简洁明了,安排合理,避免太多文字,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2.2重外在形式,轻实质内容。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形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太过哨。图片色彩变化较大,其实,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不必在背景音乐、页面的跳转等方面下太大的功夫,否则就会显得喧宾夺主。教师认为制作的课件形式多样,就会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气氛就会异常活跃,教学效率自然会高。相反,如果学生长时间地接受多媒体技术的刺激,会导致身心疲惫,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动感的音乐,鲜艳的色彩,外在的声音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会消弱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长此以往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2.3多媒体课件缺乏共享。

在日常工作中,课件制作和使用一般都是教师本人来完成,教师间往往相互独立,教学资源不能共享,体现不出思维的碰撞,尤其是难以集中老教师们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并不娴熟,因此设计课件时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也不会考虑到为其它教师提供补充信息的需要,使得教学资源不能共享。

3提高教学手段发挥最佳效果。

3.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制作的课件不能太过花哨,不要过分的的注重画面的美感,插入过多的背景音乐,这样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在课件中要有学生的练习题库,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通过互动,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高中教育教学中使用对媒体技术,要从高中生的特点出发,遵循他们的学习规律,利用课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课件中加入适当的引导性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也要控制好图片的数量,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忽略教师所讲的内容。重点内容要在课件中特殊标出,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在一堂课下来,不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应始终服务于教学,很多教师制作的课件容量大,播放起来犹如走马观花,多媒体教学变成了看电影。所以,要合理使用多媒体,避免一下子把课件从头到尾演示给学生,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接不暇,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公式比较抽象,可以利用动画进行模拟真实的.情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使用的感官比较单一,朗读就用嘴,默读就用眼,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在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下去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

教学管理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有教学目标的管理,也有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符的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技术,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高中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班级授课的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大多数的能力进行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优秀的学生要进一步拔高,可以在网络中搜索更高的学习要求,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搜索巩固学习内容的相关习题。教务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把人事进行网络化观念里,建立自己学校的站,把教师的信息档案都根据不同的标准成若干个小系统,便于对教师进行各种管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会议,在过去可能需要长途跋涉,现在可以通过网络和远在千里的同行们进行研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方便了教育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3.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资源库方面的应用。

信息技术为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不仅有利于教师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资源库包含大量的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热点和认知特点、学科特点等建立不同的试题库,免费让学生和教师下载,资源库中还有大量的教学案例分析,有典型的易错题,方便搜索到优质的课程,并对课程进行按时更新。比如,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相对匮乏,在资源库中可以搜索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对于一些缺少优秀教学资源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搜索需要的知识内容,把自己没见过的一些知识点记录下来,经常翻看查阅,并对其进行牢固的掌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挑选习题进行练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样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还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4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它的运用使教育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再加工的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但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而是把这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克服不足,不断地对教育信息化进行发展和完善,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曹敏惠.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华章,2008,(z2).

[2]马银娟.创设生动有效情境,构建轻负高质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3).

[3]王东.管江红.浅析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藏科技,2007(01).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对教育现代化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是解决当前教育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口,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与改革,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规划总体部署和和《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xx-20xx年)和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我校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采用云技术,云平台,未来的教育将改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空间。要转变发展观念。要从“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转变为“为教育现代化而信息化”。过去往往把信息化理解为多少台计算机、多少台服务器、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多少兆宽带,这只是信息产品,不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最关键在“融合”上。在发展方向上,从“建设主导”转变为“应用主导”。其核心理念就是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融合,这才是教育信息化本质。把握核心理念是以应用为导向,而不是以建设为导向,更不是以建设为目的。应用不是简单的使用信息技术,而是要与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管理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切入点,更是着力点,要用应用评价来推动应用导向,应用的程度越深入,教育信息化水平就越高。

“三通两平台”:教育部提出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源云平台,形成资源服务的云模式。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所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从建设角度讲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为学校提供宽带接入条件和在学校内部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什么是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一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二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

“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所谓“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应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不能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单理解成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其次应该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资源超市”,为各类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再次还应该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帮助教师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合适的资源,平台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最后还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平台的机构空间帮助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或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网上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条件支撑。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是把教育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的技术支撑和运行模式,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主动设计。要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为所有想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个网络阵地,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所以我们强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要整校推进,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必须是一体化的。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现在看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的、多级分布的、互联互通的、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网络学习空间”既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细胞”,又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全国师生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参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网络学习空间”、“班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机构管理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再加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资源中心,共同构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基础逻辑架构,使各地的服务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首期目标,是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思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今、明两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三个系列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完整地建立国家数据库。

第一,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建设以“校”为本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全覆盖,提高我校已有的宽带,为教师和提供基础设施配套的教学资源和软件资源,改善目前的网络教育和学习环境。

第二,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工作,推进以班为本的教育教学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要从班级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支撑来探讨“班班通”的内涵,包括教师备课、授课与课堂交流、作业与课后交流、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乃至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专业化发展等等。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真正改革教育教学评价,通过政策引导扭转当前绩效导向的误导;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与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支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与机制,包括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支撑服务机制,让教师能够方便、安心、顺心地钻研如何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引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立以人为本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与学习。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个资源优质、服务优质、管理优质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学校要在“网络学习空间”、“班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机构管理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上下功夫,不但要推动教学方式变革,还要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重在应用,建而不用不算“通”,要“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如:个人空间服务、个人知识管理服务、社交网络服务、互动交流服务、自主学习服务等。

第四,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集约化。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

第五,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学校,积极参与自治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学校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和学生家长信息管理工作综合性一体化。

第六,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常态化培训机制。与国培计划相结合将提升信息技术能力贯穿于教师培训的整体工作,确保全体教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建立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标准,逐步将信息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教师工作考核内容。

信息化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实现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公众信息网和残疾人事业数据库,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要求,结合目前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建设残联系统专用业务网;有条件的省份应努力将网络向市、县级残联延伸。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依托网络建立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数据库;积极推进省级残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统计指标体系并加快实现统计现代化。

1.搭建信息平台,营造网络办公环境。

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和地方残联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系统,依据本省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建立一个以中国残联为中心,连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的业务骨干网。

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邮件系统、公文管理系统、业务数据库和统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2.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中国残联充分利用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面向公众、基层残联和广大残疾人的公众信息网。

省级残联完成国际互联网建设,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拓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新领域,完善的服务功能,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建立与政府横向部门的`网络联系。

中国残联纳入国务院政府专网,通过“全国行政首脑机关第二代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与政府之间电子邮件的互送。

省级残联纳入当地政府专网的“二邮”系统,建立与本级政府和横向部门间的电子政务联系。

4.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实现统计的计算机化。

中国残联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设计统计业务指标,开发、推广事业统计软件。

省级残联统计部门规范统计渠道,加强统计管理;县级残联要逐步实现残联业务数据计算机化管理,着手建立基层统计台帐。

5.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

加强各级残联信息队伍建设,提高残联系统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整体水平。

根据信息工作的需要,针对人员特点,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工作。

将熟练掌握计算机作为对各级残联干部培训的内容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的需要,中央及地方各级残联信息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数据库和残疾人事业信息、统计工作指导、组织协调、技术培训、监测评估等;地方财政资金用于地方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及人员培训。

与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有机结合,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动员社会力量,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和设备。

中国残联制订省级残联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东部沿海地区和直辖市要借助自身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内部网络办公环境;在底,完成地市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

中部地区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能力,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市级残联节点的建设。

西部地区要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跳跃式发展,在底,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积极发展地市级残联用户。

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十五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实现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公众信息网和残疾人事业数据库,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要求,结合目前残联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建设残联系统专用业务网;有条件的省份应努力将网络向市、县级残联延伸。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依托网络建立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数据库;积极推进省级残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残联系统统计指标体系并加快实现统计现代化。

(二)主要措施。

1.搭建信息平台,营造网络办公环境。

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和地方残联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系统,依据本省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建立一个以中国残联为中心,连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的业务骨干网。

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邮件系统、公文管理系统、业务数据库和统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

2.建立完善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

中国残联充分利用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面向公众、基层残联和广大残疾人的公众信息网。

省级残联完成国际互联网网站建设,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拓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新领域,完善网站的服务功能,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3.建立与政府横向部门的网络联系。

中国残联纳入国务院政府专网,通过“全国行政首脑机关第二代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与政府之间电子邮件的互送。

省级残联纳入当地政府专网的“二邮”系统,建立与本级政府和横向部门间的电子政务联系。

4.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实现统计的计算机化。

中国残联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设计统计业务指标,开发、推广事业统计软件。

省级残联统计部门规范统计渠道,加强统计管理;县级残联要逐步实现残联业务数据计算机化管理,着手建立基层统计台帐。

5.加强信息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

加强各级残联信息队伍建设,提高残联系统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整体水平。

根据信息工作的需要,针对人员特点,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工作。

将熟练掌握计算机作为对各级残联干部培训的内容之一。

(三)经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的需要,中央及地方各级残联信息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中国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数据库和残疾人事业信息、统计工作指导、组织协调、技术培训、监测评估等;地方财政资金用于地方残联办公自动化建设、专业骨干网建设及人员培训。

与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有机结合,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动员社会力量,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和设备。

(四)实施步骤。

中国残联制订省级残联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东部沿海地区和直辖市要借助自身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20**年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内部网络办公环境;在20**年底,完成地市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

中部地区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能力,20**年底前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市级残联节点的建设。

西部地区要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跳跃式发展,在20**年底,完成省级残联节点建设,积极发展地市级残联用户。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小学信息化实施方案

副组长:伍国兴、潘兴带、刘美环、陈志英。

总负责人:黎汉清潘红亮。

成、员:张朝英、杨丽彩、钟国健、曾健波、冯广云、黄环。

潘卿妹、卢淑芸、莫丹、潘财朝、潘思雅、陈炳钊。

黎惠恒、连笑梅、蔡燕萍、周桂泉、朱燕婷、刘焕卿。

赖思娟、卢慧娴、吴丽芬、卢慧芳、潘淑萍。

2、开展校本培训(吕校长、潘兴带黎汉清、)xx年11月8日—10日;

4、资源库收集。

语文科组:由黄爱环、江健英负责。

数学科组:由黄秀玲、郭庆江负责。

英语科组:由钟国健、潘红亮负责。

7、开展教师博客评比工作。要求每位教师的博客数量达到5页以上,(xx年11月15日)。

8、检查教师登录顺德教育oa、使用顺德教育oa收发文件的操作情况,要求每位教师每天所发送的数量要达到4条以上。

9、协助校长做好校长的博客的更新工作。xx年11月7日—15日;

10、课件制作竞赛评比:

11、做好电脑室硬件维修工作。xx年11月20日前。

小学信息化实施方案

1、建立ftp服务器(校级资源库),班班通同年级、同学科及跨年级资源共享。

2、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3、装修校园电视台,提高录播质量。

4、对网站进行升级改造,添加手机客户端功能,增加《实小风景线》电子版和《网络咨询》两个板块。

(二)推进“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探讨,人人能上“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达标课,推出50节精品课。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市信息中心和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骨干教师赛课,语数外各推出1至2节精品课,作为样板课,在全校进行推广。

2、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组建学校“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专家指导组,对全校教师分学科进行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将微课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3、全员进行赛课,教师人人能上“四个一”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精品课。

4、将ppt课件、微课应用和英语网络教材的使用作为学校赛课的重要评价标准,教师上课能够正确使用班班通设备,凡是上课时不能正确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不能评为达标课。

5、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微课制作大赛,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站、微信等平台上进行展示。

(三)大力建设学校资源库及平台。

建设一个资源充足、种类齐全,使用方便的样本资源库,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和师生信息化成果展示。

1、用好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师生人人会登陆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师生能够在线阅读,在线交流。

2、开展班级资源库评选活动。分优秀、合格和差三个等级,并在晨会上进行优秀班级资源库命名,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周评选一次。

3、征集20xx年以来教育教学优秀资源活动,充实学校资源库。

4、建立实验小学微信平台,人人参加微信,教师每周在微信上最少进行一次教育教学交流。

5、开展学生网页制作大赛,筛选优秀学生网页作品在学校网站展示。

(四)全面推进教育管理在线的运用。

1、规范公文流转。上级和学校文件、通知等必须在教育管理在线上进行运转。

2、撰写教学反思。教师和行管人员坚持每天写好教学反思、工作日志。

3、每学期最少开展两次教育管理在线平台优秀日志、教育反思评选活动。

4、每学期开展一次信息化优秀科室评选活动。

5、优秀微课作品在教育管理在线平台展示。

(五)提高校园电视台办台质量。

1、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制作节目,实现周周有节目。

2、在教育台指导下,增加师生dv校园、才艺秀和感动实小人物事迹展等版块,提高师生参与校园电视台的兴趣,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

3、邀请知名节目主持人到校与家长、师生代表参与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提高校园电视台办台质量和影响力。

4、围绕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5、坚持每月将好的节目和新闻线索向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推荐,提高学校知名度。

6、每周将校园电视台节目链接到学校网站上,并在班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提高师生参与校园电视台节目制作的积极性。

(六)创焦作一流校园网站。

建成集学校管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网络教研、互动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应用的综合平台。

1、对学校网站进行升级改造。美化学校网页,在现有版块的基础上,增加《实小风景线》电子版块和师生各类信息运用(网页制作)版块。

2、增加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快速浏览。

3、实现教育管理在线平台与学校网站链接,所有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或行管撰写工作日志时,必须通过学校网站进行登陆。

4、规范网站管理,定期更新网站内容,严格网站工作审批程序,建立科室信息员工作制度,重要活动、新闻时效性强的工作要当天活动、当天更新。

5、每周确定一个主题,选择优秀微视频在学校网站上展示。

小学信息化实施方案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统筹协调,密切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信息中心要对加强对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确保教师熟练掌握各项教育信息化手段。各处室每周至少向信息中心上报五条信息。

3、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成立信息工作专项督导组,由办公室和信息中心参与,对各科室工作任务进行督导,对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的科室或责任人进行责任问效。

xxxx小学。

20xx年2月22日。

信息化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xx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1、加大硬件投入。20xx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xx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完成本学年数字校园复验,做好省信息化校园试点申请工作。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

(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实践应用。

以云平台使用和多媒体教室使用为抓手,使信息化工作再上一新台阶。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学习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7、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学校网站建成后,专门成立德育专网,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少年队、政教处、学校法制专题,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探索。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小学信息化实施方案

近年来医院医疗业务逐年迅速增长,大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包括网络与信息设施、设备)、人才资源的使用相继接近满负荷甚至超负荷。随着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生存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信息化技术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我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筹划部署;指导各科室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检查信息化建设实施情况,并督促落实整改;对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第一条。

信息化经费是指日常信息人员培训经费和设备购置经费,具体包括:培训业务费、培训差旅费、设备维修费及设备购置费、信息化资料购置费等。

第二条。

经费预算管理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在医院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医院信息化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各项经费。

2、保证总量、逐年增长的原则。为保证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提高,每年信息化投入的经费应不少于当年医院收入总额的10%。

加大信息化设备的投入,保证用于信息化设备购置的经费;增加信息化资料的购置经费;同时,根据医院的发展逐年增加文献信息资源购置经费。

第三条。

教学经费预算的核定依据。

专项信息经费根据医院各年信息化计划的需要,考虑医院的财力分项核定。

第四条。

经费使用监督。

为确保经费足额投入到信息化工作中,医院将加大信息化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严禁挤占、挪用。具体做法是:

(一)医院监督。医院分管信息化建设的负责人应于每年底向医院汇报经费的使用情况。

(二)财务监督。会计人员应提高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对每笔支出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

(三)审计监督。医院审计处每年应定期对信息化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的监督、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

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信息保密制度、信息安全制度、信息网络安全制度、计算机防毒制度、数据备份制度等各项制度,医院各科室应严格按照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执行,如出现违规操作情况将进行处罚以保证信息化安全。

1、业务学习培训计划由信息科根据工作计划作出安排。

2、成立业务学习小组,定期组织业务学习;

3、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20个课时的专业培训。

4、工作人员必须完成布置的学习计划安排,积极主动地参加信息部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

5、有选择地参加其它行业和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鼓励参加其它业务交流和学习培训。

6、支持、鼓励工作人员结合业务工作自学。

加强信息科人员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升职业道德掌握安全技术,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更好的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

小学信息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规定和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步伐,市教育局现就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

到20xx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30%左右的教师开通个人网络学习空间。

到20xx年,基本形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广泛融合的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观念、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县市、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

到20xx年,实现环境建设、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建设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1、认真做好教育信息化体系顶层设计。

坚持“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用3到5年时间,初步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全市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深入推进“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建设。

按照国家和省工作部署,与中国电信等网络运营商合作,继续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个人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

3、加大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力度。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加快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奖励的基本条件。

4、广泛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力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优质教育资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局面。认真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总结经验,形成一套有黄冈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推出一批教学名师。

5、大力提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水平。

通过送教下乡,“网络支教”、“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等形式,努力提升教学点教学资源应用水平,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6、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监测和考核,尽快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中考范围。

7、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定点帮扶机制。

依托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建立城乡结对帮扶机制,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定点帮扶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带动薄弱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师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整体提升。

8、建立稳定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电教机构和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城区中小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应成立信息化中心,其负责人相当于处室主任,并至少配备1名专职信息技术人员(规模在12个班以上的学校按每增加12个班增配1人),新配备信息技术人员必须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应与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9、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积极与省教育厅对接,加强职业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仿真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

10、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努力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科学化,促进政务、校务公开。

1、强化认识,加强领导。

成立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学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黄冈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

各县市教育局和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立推进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强化责任,主动作为,创新推进,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确保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实效,确保20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多方筹措、均衡发展”的原则,加大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争取将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公用经费中单列,保障运行维护工作需要。充分使用好国家“全面改薄”项目资金,优先考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在公用经费项目下设信息技术服务费科目,确保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政企合作建设模式。

3、加强督办,确保实效。

完善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和专项督导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体系,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纳入督导评估范围,不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项督查、评估。

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教育局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会议精神,在区信息中心领导与专家的指导下,结合我校信息化应用实际情况,切实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应用水平,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勤于进取,勇于开拓,努力优化校园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

教学。

与学校各项管理的改革实践之中,努力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和管理新模式,真正提升我校信息化的发展内涵,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市推咸宁市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的整体目标结合我校实际,未来两年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达标的基础上,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利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提升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水平,做到信息技术设备随处都有、随手可用,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初步建成能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二)具体目标。

1.完善制度,纳入学校发展规划。

2.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研究水平,3.加强资源建设,开发校本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完善管理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4.科研引领,塑造学校信息化的办学氛围,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类研究与实践,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并结合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学校信息化的办学氛围。

5.开展课堂教学应用研讨活动,聚集课堂,开发和应用校本教育教学资源,既要有教的资源,又要有学的资源;逐步形成一套各年级各学科的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各学科都要有相当数量的课堂实录作为教研的素材,为教师的网上教研提供资源,拓宽教研的组织形式,优化教研的质量。

二、工作推进策略1、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结合学校教学综合楼、教学楼的加固修缮,整体布局学校信息网络,并做必要的调整,做到基础建设优良,一步到位,十年不落后。全体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学校各项工作过程和结果的高度信息化管理。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认真整合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争取主管部门支持,继续加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1)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办公室再调整、完善办公电脑的数量,在一人一机的基础上,实现一组一机。(2)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在班级和专用室配置多媒体设备的同时在课外活动和相关学生活动场所增加多媒体设施,既为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组织常态教学提供硬件上保证,又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提供保证。(3)修订学校教师办公电脑管理制度,规范教师办公电脑的使用行为,提高教师办公电脑的实际运用效果。学校电教部门根据“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的要求,与技术部门联系,建设好学校信息平台。(1)链接全县同学科教学交流平台,实现全县同学科教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2)建设、完善学校县级骨干教师的个人网页。(3)开通学校学科教师qq群。(4)建立学科教师博客,并做好管理与服务。(5)按照优秀标准(条件),办好学校网站,提高学校网站的实际作用。

3、培训实践,表彰奖励。

调查分析学校各年龄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展示和评比活动,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

4、骨干带头,管理跟进。

要充分利用那些具有较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老师的作用,让其在校本培训、教学实践、网络使用等方面对需要帮助的老师进行辅导、示范、指导,建立起互帮互助的一对一共同体;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要充分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部署好、指导好、管理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工作。

三、

主要工作项目。

1、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网络服务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调整和修改学校网站的结构项目,体现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服务功能。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籍管理、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财务资产、图书管理、校务管理的信息化。做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

总结。

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能。

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设,逐步搭建、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同时加强市、县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工作。要分学科、分学段建立充实学校教学资源,以ftp形式或网页形式存储。本学年,学校将购买的教学资料镜像放到校园网上,便于教师随时使用。本校教师能制作的教案、课件、网页等资料要及时上传到服务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全校师生开放,做到办公室和教室信息相通、资源共享,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

2、加强学校教职员工的信息化专题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与eduoffice软件的培训和使用,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积极组织参与教学设计、教学理论、课程整合、教育技术、信息能力等各项专项培训活动,主要项目:

(1)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完成全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2)参加区组织的分层次、按需求的教育专业培训,提高主要领导、班子成员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发展、管理和应用的水平,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人员对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3)组织教师设备使用技术培训,主要为规章制度学习、电子白板操作、移动书写板操作、数字教室讲台设备操作、无线领夹麦克风使用、数字教室上课如何配合总控室等。

(4)组织全员eduoffice易用办公软件和教育资源平台使用培训。

(5)组织建设的学校网站管理平台的使用培训,提高学校管理者信息化的领导力,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的服务能力。

3、做好数字化资源的校本建设,积聚校本教育资源。(1)依托eduoffice易用办公软件和教育资源平台鼓励教师积累课堂教学资源素材,实现共享。(2)推进现有资源的应用力度,如远程观摩、课堂实录、家校互动平台、校园论坛等。

4、聚集课堂,探索各项信息设备和应用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县、校有针对性的使用培训基础上,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组织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优、课件评比等活动。

5、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校本拓展型课程开发与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二、三、四年级信息学科的开设,提高学生学技术、用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校本信息课程,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四、保障措施(一)制度保障。

1、将信息化应用推进列入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必须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育科研、家校联系、社区互动等方面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层次,做好规划,确定目标,提供保障。

2、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信息化先进教师的评比活动、每学年开展三项以上的教育信息化专题活动的竞赛,对活动中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组织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学校建立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推进方案,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校设备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保障各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具体负责本部门对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安排、指导、支持与协调。具体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高松华校长副组长:成明泉组员:李虹周海堂方治国但金付。

(三)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重视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教育理念、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整合水平。

(四)网络管理。办公室内教师用机主要用于办公、搜集资料、备课等业务,每位教职员工在办公时间内不允许浏览不健康网站,不允许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各校要完善督查制度,办公用机情况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

(五)经费保障:落实学校信息化技术项目开展需求预算,确保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和更新需要的经费。

杨畈高小信息化应用推进项目工作小组。

2015年5月18日。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猜你喜欢
相关方案
推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