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年级数学讲故事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小方块。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7<60()×4<10 三年级数学讲故事教学设计篇二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多媒体课件教学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2×8+6=7×9+5= 5×5+3=3×9+7=8×6+4= 1.练习三第2题。 43×8=7×44=39×5=75×6= 3×284=9×263=6×724=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2×14=24×2= 16×3=4×14=24×3=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年级数学讲故事教学设计篇三(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年级数学讲故事教学设计篇四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与到数学交流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能够初步进行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与反思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及其性质。 2、能够辨别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一面大镜子。 2、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最好是长方形镜面。 四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中的轴对称现象,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对称现象,老师希望大家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1、观察活动一: (1)出示幻灯片:“桥梁及其倒影”。 (2)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生:桥与影子连在一起,景色很美。 生:桥与影子完全一样。 生:桥和影子是对称的。 (3)刚才大家说的都不错,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对称现象,是桥相对于水平面和影子相互对称的一种现象。 2、观察活动二: (1)出示幻灯片:“小朋友及其镜面” (2)再来观察这幅图,比比看谁发现的多。 生:镜面里外两个小朋友动作都一样。 生:镜子里外的东西都是对称的。 ...... (3)小结:在生活中大家都照过镜子,都有这种体验,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是我们和镜中影象相对于竖直镜面的一种对称。 ...... 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 1、操作活动一:“照影子,上下活动头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经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既头部向左,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 4、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巩固练习: 1、游戏形式完成练习十五第四题。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看到的完整图象是什么?镜子里外的事物是什么关系? 2、独立完成第5题,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想? 3、你觉得这节课表现的怎样? 反思: 三年级数学讲故事教学设计篇五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正确掌握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眼急脑快(口算) 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逐一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8+7=9+5=8+42=46+9= 34+53=28+12=520+300= 2、心明手巧(笔算) 师:同学们很顺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来,必须打开密码箱才行,你们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吗?现在请拿出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密码是多少,看谁算得好。 笔算下列各题:25+38=45+29= 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后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3、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好,看看你认识那些野生动物。 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演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 1、分析统计表,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注意思考从“已知种数”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数据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3)出示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思考。 2、尝试解答 (1)师: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请用竖式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3)师生齐分析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把这题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比较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打开密码箱的两题和例题,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引出课题。 1、神机妙算(直接写出结果) 65396743 +78+86+95+88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 2、拔萝卜(用竖式计算) 58+9468+5286+77 (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3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3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 (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的情况。 3、配钥匙(连一连) 师:班长暖羊羊它负责小羊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间的钥匙给调乱了,你们能帮帮暖羊羊,把钥匙给配好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58+9458+6759+7579+89 125168152158134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算得又快又准。 4、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答吗?请把你的算式写在书上。 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并指名说出解答的算式。 师:除了上面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想一想(扩展延伸) 两位数加上的两位数加和是多少?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讲故事教学设计篇六1.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应用: 1.756÷7÷6624÷6×5 801÷(3×3)960÷6×4 2.按要求连一连。(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的第一个数!) 4.完成下面的题目 三年级数学讲故事教学设计篇七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 教学步骤 教学前可利用课外活动、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一些观察度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 a、参观车丫和码头,看看汽车、火车和轮船的航运里程票价表。 b、观察公路的里程碑,并从这块里程碑直到下块里和碑,实地观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体会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c、测量操场四周的长度(或跑道的长度),算一算要绕几圈(或直几个来回)才是1000米。这样使学生对“千米”的长短有初步的了解。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填括号(说一说推理过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1、导入新课 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遗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教室长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长50();铅笔尖长4()。 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4、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做第71页“做一做”,中的两道实践题。 三年级数学讲故事教学设计篇八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7~98页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与方法,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通过试验、操作、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发现、创新的能力。 3、渗透真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 三、教具:cai课件、长方形纸 四、教学设想: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引入,如果要测量一个长方形操场的面积,用面积单位去量,这种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长方形游泳池的面积,我们能把面积单位摆到水面上去吗?从而引入面积计算的新方法: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然后,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可以摆下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刚才动手操作的情况,你是怎样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的,并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练习与拓展,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讲故事教学设计篇九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皮尺。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