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范文大全 说说签名 说说名字 说说短句 说说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4年华为心得体会(模板5篇) >

2024年华为心得体会(模板5篇)

下载文档docx

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以下是小编帮大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华为心得体会篇一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华为的冬》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任正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信息技术企业――深圳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他在新世纪之初华为公司创办10周年,公司业绩大大提高而且连续多年保持高速率增长的况之下,写了这篇文章。这是一篇警示华为公司各个部门人员不能被暂时的辉煌冲昏头脑,要居安思危,寻求企业未来发展的正确道

文章深切地指出了华为在正值公司高速发展全球it行业在大形势迅速回暖的“春天”之际,应该在公司良好的业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合理、明确的认识,提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认清并根除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弊病,在企业目前尚存的美好的“春天”里不能骄傲自满,要始终保持对未来发展清醒的认识,大胆预见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冬天”。

这篇文章发表距今已将近5年,但是它对华为公司内部的深刻影响,对信息技术行业内部的巨大震撼和所起到的警示作用仍然保持着文章发表当初所带来的“洗脑”式的效果。由此及彼,我想《华为的冬天》不仅仅对华为公司及其所属的信息技术行业产生作用,更应该对象我们这样寻求新发展或者正在发展而存有困惑的企业起着强烈的“醒脑”作用。

我们所属的航天军工企业在近年来国家外部政治、军形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军品合同任务量比往年大幅提高。很多兄弟单位都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之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公司顺应时代潮流情况也是如此,合同产量在时间过半的情况下比往年全年的合同产量还要多出一倍,企业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中蓬勃发展。我们公司正是像任先生所说那样,处于我们航天军品行业的一个难得的“春天”。

然而认真的分析国际未来的政治形势,和平和发展仍是国际政治的主旋律,我们外交的一贯取向是和平解决一切政治问题。上半年“连宋”相继访问大陆表达了台湾人民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期望,用非武力段解决台湾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从政治、军事层面上看,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中不可能再有像今天这样不用跑市场而订单不断、不用送货而用户上门“抢”产品的局面。而且我们再静心思考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和阻碍企业发展的棘手问题,我们会发现我们的问题仍旧很多,责任和压力仍旧很大。因此我们在成绩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绝不可沉湎于目前业绩的辉煌,不能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

从发展的规律来看,企业在经历一个比较大的跨越发展到高峰期前,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在企业发展到高峰以后很容易就滑落,而且滑落的速度令人吃惊,惯性惊人,对企业的重新发展、再造辉煌带来难以估量的困难。我国著名的家电企业长虹集团的教训就是明证,长虹从成为国内电子行业产值第一名迅速跌落到一百名以后,前后时间只有3年。长虹就是在发展到高峰期以后没有采取合理的手段处理好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全线崩溃。至今长虹还在苦苦的寻求突破。这个教训是很惨痛的。

经济学上我们常讲要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来寻求企业的未来之路,以一种审慎的、科学的态度来及时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来讲就是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各个环节人员的素质,找寻一些有诚意、而且拥有广阔前途的合作方向和伙伴。当然寻求可持续发展不是订单来了我们不做,而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接受一些可以完成、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的订单,更重要的的是应该考虑与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用户合作。切不可只是为了完成“数的任务”而忽视了良性的发展。做的多、做的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但是为了完成硬性指标而不顾影响、什么样的客户都做就是不对的。一些部门领导为了完成任务而选择一些没有什么前途和缺乏合作诚意的“一锤子买卖公司”来寻求订单目前的饱满,但这在将来肯定会得到不好的回报。比如人家窃取了你产品关键技术环节的机密,变相让你成为他们oem制造商而我们只能得到极少的利润等等。

还有一些领导看不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或者看到而视若无物、盲目乐观,对上级领导只报喜而不报忧、掩盖一些问题的真相,这是绝对错误的。另外还有一些同志做出了一些成绩然而却以为自己“居功至伟”,不把管理者放在眼里,置公司的管理规定于不顾,常常以各种名义占有企业的部分资源等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企业目前的工作种存在的问题,也许没有发现的问题还有更多。“杨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这些都是“春天”中的不和谐因素。我们的工作就是应该抽出精力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防患于未然,在目前形势大好的“春天”就做好“冬天”来临的准备。如果等爆发了危机再去临渴掘井,一切都可能会显得很晚。因此我认为我们的领导、同志们一定要预见到“公司的冬天”,做好一切准备,以免真正的冬天突然来临时让大家感觉极其寒冷,被严寒冻死。

因此在当前良好的形势之下,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看到公司有可能出现的危机,未绸缪,提前做好危机来临前的准备工作,时刻保持着危机感来面对可能到来的危机,战胜“冬天”。

结合我们公司的现状,我尝试将目前公司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木桶原理”中的木板均衡问题

管理中有个著名的“木桶原理”说明企业成就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核心技术、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市场营销、人才利用是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它们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技术上看我们虽然拥有行业内先进的“双曲线技术”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也有电子仪器的“平敏感元件”填补国内同行业的空白,但是我们的产值,员工的待遇并不比兄弟企业们好。为什么?显然我们还有其他方面的很多事情做的不够好,产品更新换代较慢、售后服务不足、缺乏经济增长点、管理不到位、不能人尽其用、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等。这些薄弱环节就是我们公司这个“木桶”的“短板”,这些短板决定了“木桶”盛纳的水量。领导抓工作就应该抓这些薄弱环节,优化部门的结构,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像任先生所说,这是一个体系建设的问题,体系建设的好坏决定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决定企业的最终利润。要建立均衡的价值体系,不可偏废,要强调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增加短板的长度。

做工作应该对事不对人

工作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执行者在工作时,总按照领导的指示做一些事情,但是却忽略了领导的指示有些时候并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但是执行者总是“严格”的执行领导的命令,当领导的指示与实际情况出现矛盾的时候,执行者总是不停的回报出现的情况而没有想办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他们没有体会到领导要求把事情做成功的意图,实际上是这些人害怕承担责任,担心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做法来办事情会出现问题,因此从本质上来看,这些人是自私的。还有人做事情总要寻求正规途径,在事情已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没有本着把事情做成的原则,一味的坚守成规,非要等所有手续完结。实质上他是在推托责任,事情最终还是要来做的,只是某种原因无法按照本来规范进行而已。这些事情就是典型的对人不对事,是“对领导负责”,而不是对事情负责,事实上对领导并没有负责。

对人负责的原则将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不可多得的机遇因为这种所谓的原则而遗失,让人扼腕不已。任何人在执行工作的时候都不应只为了对领导负责,而应该对事情的结果负责,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华为心得体会篇二

“现在是春天,但冬天的脚步已经近了”,这是华为公司时刻提醒告戒员工的一句,告戒员工无论你处在多么优越的时代,即便是衣食无忧,你也应该时刻为弹尽粮绝的那一天做好准备。

由此我想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古时候,人们生活在一个天下太平的年代,有一位小妇人在每次做饭的时候,都拿一把米存起来,邻居门问她:“为何这样?”她说:“今天存一把,明天存一把,等到有一天战乱到来时,我们就有吃的了。”

人生更是如此,没有人为你等待,没有机会为你停留,你自己所选择的工作,让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居安思危,让自己时刻跑在前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在别人前头,不要停下来,这是强者的状态,也是胜利者的状态,我们应时刻记注:“春天已经过去,冬天即将到来。”

华为心得体会篇三

我用着华为手机

这是我看到一本《华为工作法》想翻一翻的最初的想法。

谁知序言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那就是:华为公司是近年来头最盛的中国企业之一。华为的扩张速度令行业内的竞争者叫苦不迭,他们都忍不住惊呼“狼来了!”

是什么让华为成了一只狼?我好奇。

众所周知,狼的精神团队凝聚力。

一页页翻看,有种震撼。

华为不一般!其中有两点不容忽视: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

什么叫方法?我认为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华为的方法和态度,不仅适合企业,同样适合个人的生活,这是我读到《华为工作法》之所以感兴趣的原因。

怎样把华为的工作方法为己所用,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目的了。

那么,华为的工作方法是什么呢?确定目标,永远不要“先干起来再说。”

目标就是方向。

我喜欢爬,曾有这样的经历,走着走着剩我一人了,抬头一看,只顾低头走路,方向错了。

对于目标,还借鉴华为的方法————适当。

跳起来是为了摘果子,不是摘星星。这话说得真好!不是常有会见到这样的人吗?小事看不上,大事做不了。结果到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切实执行,脚踏实地————华为人最基本的工作态度。

态度有时候比能力更重要。

华为老总任正非说:不要总是说“做不到”,不试一试怎么能知道?

想起了耳熟能详的小马过河:小马欲过河去磨坊。兔子说,水太深过不去。老牛说,水很浅,没问题。小马不知该听谁的'好,决定试一试,结果过河很顺利。

尽心去做永远胜过尽力去做。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我做了,但结果怎样?不去想。

有这样两口子,为洗脚吵架,就说明了“做和尽心做”的不同。

妻子说丈夫脚臭。丈夫说,我洗了,并抬起滴着水的脚证明。妻子问他为什么洗脚?丈夫回答因为脚臭。妻子说洗了依然臭,跟没洗有区别吗?所以,做过不一定做好。没做好和没做等同一样。

华为说:解决容易的事,做重要紧急的事,时刻做好艰苦工作的准备。

这些方法,并不陌生。尤其在我们小的时候上学时老师常讲。考试的时候,仍会遇到这样的孩子。一道题一道题认真的过,遇到似会不会的,咬着笔帽死磕。其实老师早就说过,先捡会的做,不会的,等做完再回头去琢磨。可是到了事情上,一些孩子就忘了,结果,时间有限,会做的没做,不会做的更别说。

华为说:时刻自省,天天进步。

人性的弱点是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拒绝别人的批评。自省,是知错认错的过程,不去掉污点,怎么能够有光洁的面?道理往往非常的简单,但做起来却总是艰难,怎样做到自我更加完美,或许,认真读一读成功者的经验,对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有帮助。

我不是华为人,但华为人的成功方法和态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学习华为,要从华为那里获取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所学习的不应该只是华为的体系,不应该只是所谓的企业文化,而更应该是华为人工作中的方法及工作态度,因为这些是华为成就的精华。

华为心得体会篇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安逸常生惰性,骄矜易得“短视症”。当我们飘飘然满足于昨日取得的成绩时,潜伏的危机就将很快浮出水面。中关村仪科惠光就是很好的例子。1997年,林大兵以其独特的“连锁品牌营销”方式起家,99年总销售收入为4亿元,赢得各方赞叹;2000年下半年,为了迅速扩张增加销售额以上市融资,开始高价进货低价销售,到了今年,融资失败加上销售冷淡,林大兵最后做起了骗子,聚敛3000万元货款逃匿。且不看仪科惠光涉及的法律和信誉问题,单看它短短的生存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缺乏危机感的企业难逃市场无情的淘汰。。仪科惠光在成功的光环下,完全忘记了起码的市场规律,盲目地扩张;又没有应对危机的准备,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最后铤而走险、违法经营,以至无法生存。

但是,任正非在企业如日中天时,却时时想着应对危机的策略:“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自豪感、荣誉感,而是危机感。”这位十年商海奋战的成功人士如是说,其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远,发人深省。也正是这种深远的忧患意识,像一只无形的手,指挥着华为从成功走向成功。但是成功的背后总是潜伏着危机,不能够盲目乐观,而且越是和平与繁荣时期,越是要提高危机意识和应对危机的潜力,让自我生存下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务必要有危机意识。华为任总语重心长地说,“失败这一天是必须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在谈到华为的危机时,他又说,“磨难是一种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在当前社会,我们要直面失业的问题:如果企业在竞争中失利,停滞不前,甚至倒闭,就会有人失业;如果个人不能适应竞争,也会被淘汰;还有因为特殊原因而失业和许多在职的隐性失业者。凡此种种,构成了我国巨大的失业人群。应对失业的压力,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首先,要自信,切不可自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相信自我的实力,不怨天尤人,不消极放下,不断鼓励自我,认准方向,找准时机,巧借东风,必须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再者,要自省,切不可自满。“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进行自我批判,看到自我的短处,并日益改善。改善一点,进步一点,才会在竞争中增加一份筹码。更重要的是,要自强,切不可过谦。在心理上,谦逊但是更加尊崇强者风范,自强不息,勇争第一。“少年强而中国强”,如果没有人敢做“出头鸟”,何来强大的中国?心理上的强势需要更加强大的技术实力。在技能方面,我们的专业知识技能、管理技能、创新潜力等亟待提高,要参与国际竞争更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国际范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不能比别人更快地掌握好最先进的技能,就难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忧患意识,源自一种深沉的职责感,对自我、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职责感和使命感。当今世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悄的拉开战幕。97年至98年,国际炒家对港币发起五次金融狙击战,第一次由于没有准备,香港损失惨重,被戏称为“自动提款机”;随后的几次战争中,香港个性行政区政府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做好多方准备,采取有力的措施,才反败为胜。然而,这胜仗背后是重重危机,险情迭起。况且,第六次、第七次战争可能已经在酝酿之中。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然而,在一片歌舞升平的背后,孕育着更加残酷的经济竞争。21世纪的钟声,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祖国的完美的明天,我们任重而道远。

华为心得体会篇五

人生也好,企业也罢,前进的道路上有一座座山坡,上坡的时候别太得意,因为翻过了这个山头,就开始下坡;下坡的时候也别太失落,不久又将迎来新的上坡。

人看书,有一半是在看自我。整篇文章,看着看着,寒气不由自心而生。冬天要来了,冬天真来了,当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的时候,刹那间,几乎每个人都成了卖家。库存积压,订单难求。我们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春天里,我们都干了些什么?

2006年,那是一个春天……

那年,倪总呐喊了,转型吧!大伙笑了,修船改装市场很火,大把大把的美钞漫天飞舞,不是没机会,只嫌伸手太累!傻子都会修船,傻子都能赚,好玩!

2012年,倪总又在呐喊了,大伙再也笑不出来了,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天气越来越冷了,寒气逼人,周围一丝不挂的“傻子”饿着肚皮跳着,跳着饿,不跳冷,好险!

回头想想,那个时候倪总让我们准备御寒衣服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是场反季“时装秀”,说说笑笑,轻简单松。如果我们那时能多准备几件,也许此刻会踏实些。市场没有也许,市场不相信,是该思考思考怎样过冬了。

安全管理,对于严冬里的企业,有点釜底抽薪的味道。安全,是要花钱的;安全,得去找柴火,取取暖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真正让企业陷入窘境的不仅仅仅是市场,更关键的是企业的管理。员工要管,流程要理。管员工比理流程难度要大,员工不理解,流程就免谈,对于安全管理,亦是如此。

安全管理,涉及到的无外乎两种人:安全管理者和“被安全管理者”。

安全管理者对安全本身的理解常常会略微滞后于企业的发展之需,因为绝大多数安全管理者有个共性——求稳。他们很少愿意变革。变革就有可能变好和变糟,变糟当然比不变更糟糕,在这个注重结果的环境里,这种心理很正常,但不正确!

对于“被安全管理者”而言,迫于市场的压力,常常会病急乱投医,对包括安全管理在内的所有一切提出变革的要求,怀疑一切,他们迫切需要更适应形势的流程,但他们很少去思考如何变革,如何变好,安全管理变革是安全管理者的事,他们只是“顾客”,这种情绪能理解,但不能理解!

于是乎,一个矛盾生成了。同样是想为企业负责的人,思考问题的立场和方式迥异,结果大相径庭,互相斥责对方,都说对方想冻死这个企业。

员工,需要人尽其才,需要掌握流程,需要一以贯之;干部,需要担当,需要表率,需要居安思危,需要革新。

干部,顾名思义,得自我会干、能干,其次要会部署其他人干,心甘情愿地跟着自我干。

人都有软肋,能共苦,不能同甘。忧患的时候,大家能抱团取暖,同仇敌忾。安乐的时候,大家飘飘然,乐悠美,窝里斗。一个优秀的企业,是在安逸的时候,能够号召员工提高忧患意识,能未雨绸缪,能相互协作。如果我们不是2006年迅速而果断地产品转型,早一点点入海工门槛半步,也许我们的员工此刻就只能蹬三轮、开出租。当然那里没有要贬这类行当的意思,只是我们更感兴趣更擅长的不是蹬车和开车,做自我想做的事才是幸福,才是自由。

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部门安全环境监督部,如何为企业寻觅“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我们务必应对的问题,真正钥匙并不在那篇文章里头,只能借鉴,不能照搬。

安全管理上能“少花钱,多办事”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能想到的……

——干部

干部对安全的正面表率作用,比投入几百万来得更有效、更持久。干部一声叹息,员工就会濒临绝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安全管理队伍

猫多了不必须个个抓老鼠。

培养一支精干的队伍,队伍不求大而求精,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利器,否则增加企业的成本不谈,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冻死街头。要明白,队伍越来越大,真正做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庙小一点,方丈减几个,和尚少一点”,任总裁如是说。

——安全文化

有多少物质财富,都有可能被抢、弄丢,甚至挥霍殆尽。如果这个财富是知识、是精神,那将永远属于你的。安全管理同样如此,有先进安全文化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要想有订单,安全先过关。如何跟同行pk,得拼文化,拼安全文化。

当然,三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干部带头跑,员工士气高;干部爱学习,员工素养高。冲锋陷阵的是干部,后盾是员工,最终的落脚点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我们安全管理流程变革的法宝,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的效应也是无穷的,如果安全文化能成为金字招牌,这样的企业才是百年企业,才是一流的企业,负职责的企业。

决心、坚持、求胜!

领导下决心,员工能坚持,企业方能取胜。

现实中,我们还有很长的坡路,但是我们只有先做国内安全文化一流的企业,才不至于被冻死,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国门,参与争夺国际一流石油公司订单的生存之争。

夜深了,天冷了……

这回,我哭了!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猜你喜欢
相关心得体会
推荐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