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案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关于大班教案的范文,相信对您的教学工作会有所启发。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篇一1、学会9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了解一些有关马的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3、初步了解马在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象征意义和重要地位,认识、体验、感受中华民族关于马的悠久文化,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篇二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6.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篇三本文由两幅长城彩色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片与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配合,展现了长城的壮丽和高大,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学生可以结合课堂内外知识,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学习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想象;学习本课的新单词,情感阅读文本,背诵文本。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阅读和想象力,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授本文时,让学生收集长城的古诗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图片,然后结合文章学习,通过阅读加深理解。 安排学生购买长城图片或文字资料长城风景资料片和投影片 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图意和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朗读。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默读导读 1.请学生讲解,老师及时表扬。 老师补充了几首古诗。 3.长城简介:20xx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形势危险的地方危险的地方修建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抗匈奴`侵权,修复了原秦、赵、燕北部的长城,连贯起来。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都建成了。为了抵抗外敌,明朝前后修建了18次。图中的八达岭长城是明朝修建的。 三、观察图画 1.学生自己观察,有条不紊地观察,谈长城的形状和外观,指名说(特别是学习后进的学生,及时鼓励)。 2.学生们互相说话。 3.自读课文,看文章怎么描述。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长城的起始点,体会长城的长,请同学读一读书中有关“长”的语句。 2.自由阅读第一段。 三、指名读。 学习第二段。 1.再次观察长城的近景,感受长城的.高度和坚固。补充:八达岭居庸关一代长城,城墙高8。5米,厚6米。5米,顶部厚5米。7米,女墙高一米,真的又高又结实。 二、指名读第二段。 三、同位指出堆垛口、城台等位置。 四、朗读第二段。 六、自学第三段。 1、读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2.感情地读一读。 3.理解思维练习3前两句的含义。 (1)自然想起是因为长城雄伟坚固,结构合理。谁来长城,就会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发自内心的感叹。 (2)一个才,表达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和智慧,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赞美。 七、自学第四段。 自学,你读了什么? 读第四段,读出骄傲。 八、总结。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多说说。 作业设计 1.以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记住生词。 板书设计 2长城 伟大的奇迹高大而坚固 歌颂劳动人民 课后小记 教学内容 加深对长城的了解,明确课文的组织,激发爱国主义。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深入了解。 1.学生们讲述他们收集的故事,老师表扬他们。 听了这些故事,大家都谈感受。 第三,阅读课文,然后联系图片,了解长城的结构和用途。 四、进行朗读训练。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自由阅读课文。 五、明确课文条理。 六、指导背诵。 1.学生可以自由背诵,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一段一段地背诵。 2.老师指导后进的学生背诵。 背诵指名,交流经验。 七、听写字词。 八、请几个同学当小导游,介绍长城。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中最喜欢的段落。 2.告诉别人你对长城的了解。 板书设计 2长城 概述长城长城脚下的感受 远近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篇四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欲望: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齐读,个别读。问为什么这样读?(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自读思考:课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2、讨论: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3、抓住“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一句,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等内容,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七、深入探究,感悟升华: 1、再读课文对比中理解,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2、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3、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4、诵读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篇五第一课时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活。 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2。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组合作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 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蜜, 最美乡下人家。 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 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3。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1。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2。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篇六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内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丰收的喜悦,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4.搜集查找有关麦子的资料。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理解文中几处句子的意思。 课件、小黑板 2课时 一、认识小麦,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面包、饼干等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吗?(了解麦子的用途) 2.出示课件,认识麦子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以及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3.以麦浪为背景出示片段,学生自由朗读。 在平原的深处行走,你看到最多的庄稼肯定是麦子,它从中国的北方大地漫向南方,从黄土地步入黑土地,从广袤的平原迈入曲折的丘陵,凡是有土地的地方,有人烟的地方,总能见到麦子在风中摇曳的身影,没有娇妍,不露媚俗,那是农民的杰作。所以,很多时候我把麦子当成了农民,他们朴素地融为了一体。麦子的辞典里只有两个字成熟,它最懂得农民的目光。为了承诺这两个字,麦子目睹过落叶,经历过飞雪,沐浴过春雨,倾听过夏日滚过的第一声雷,独自穿越了春夏秋冬,走过了一条冰与火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历程中,它在天地间不疾不徐地前行,不曲不折地生长,麦子的静谧与悠然,是积蓄,是酝酿。太阳越来越毒,火辣辣地拥抱着大地。接着,东南风从远方吹来,轻轻地抚摸着每一株麦子,每一寸土地。日益变黄的麦穗在麦茎上翻飞。我看见我家、邻居家以及整个村庄都在这金色的光芒中颤抖,打开的窗户飘进浓浓的麦香。年少的我这时总喜欢站在窗前屏住气息,猛吸一口空气,那成熟的收获的喜悦飘然而至。 江南《成熟的麦子》 4.谈阅读感受,导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在不懂的词语旁画一个小问号。 (3)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独立自学。 3.小组内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2)分自然段检查课文的朗读。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重点是字音准确,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洋溢田埂镰刀挎着赤脚脚趾咧开嘴巴乏 (3)写字指导:翼字是上中下结构,注意要写得紧凑,上下不要出格;禁是上下结构,上面写紧凑,下面的示字要写宽;锅字里面的人字不要写到口字里面了。 (4)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感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乐、麦子丰收带来的喜悦、文章语言美等。)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说,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在小黑板上板书不懂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备下节课继续讨论。 例如词语:娴静诱惑冷不丁蹒跚 句子: (1)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脚走在软绵绵、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会有泥土从脚趾缝儿里冒出来,真舒服。 (2)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问题: 3.反复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 四、细读课文,尝试解决。 带着以上问题细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小组互议、寻求帮助,尝试解决问题。 五、作业。 1.朗读自学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继续思考探讨小黑板上的问题。 一、导入。 空旷的田野、暖暖的和风、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温馨的田野风光画啊!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这群快乐的农家少年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麦子黄了带来的丰收喜悦。 二、品读课文,体会自然美与语言美。 本课时采用随机学段,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学汇报,同时出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随机解决。 (一)以第一段为例。(假定学生汇报的是第一段) 1.学生汇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学生评价。(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引导:你认为他读得好吗?好在哪儿?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觉得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请你试一试。(读出自然的美、语言的美,读出自己的感受。) 3.老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解决小黑板上的问题)。 和风:和煦的风,和暖的风。 空旷:四周宽阔敞亮,没有遮拦物。 娴静:文静、稳重。这里指谁文静稳重?是什么写法?为什么这样写?(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麦子和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快乐成长,也代表丰收的喜悦,实际是人们心情愉快。) 4.出示课件,感受田野风光的美。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心情怎样?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读第一段。 (二)总结学习方法。 1.学生汇报; 2.其他学生评价,再读; 3.老师引导,学生补充,共同解决问题; 4.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自然段。 其他各段引导的重点 1.第二段。 田埂:田间的小路。(为什么是湿湿的、长长的?) 诱惑:吸引的意思。麦子和豆荚为什么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干什么?(割麦子、拾麦子)从本段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握、挎) (还可能是吸引我们去玩、去扯草、去放羊等,让学生自由想象。) 出示: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蚱蜢,不停地蹦着跳着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唱着、笑着、玩着、闹着等)为什么说我们像青蚱蜢?(顽皮可爱、蹦蹦跳跳的样子,写出了丰收的喜悦、高兴的心情。) 想象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蹦蹦跳跳走在田埂上的情景,再读体会。 2.第三段。 (1)出示填空: 五月的风(),赤脚走在()、()的泥土上,()会有泥土从脚趾缝儿里(),()。 先读括号里的词语,再连起来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换成其他词语再读一读。(如依次填入:柔柔的,松软的,湿润的,突然,钻出来,真有趣)谈谈感受。(体会用词的生动,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语言美与意境美) 想象情景,口头描述:五月到了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柳条()竹笛()竹管()鞭子 读一读这些词,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蹒跚: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撒着欢儿:形容十分高兴。 如果你是小伙伴之一,看到蹒跚开步的鸭子,撒着欢儿的羊儿,你会怎样?把高兴的心情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吧!(齐读) 3.第四段。 师读:不知是谁真欢喜!可以看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顽皮的孩子,引导读出顽皮的语气) 体会人物想法再读本段。 4.第五段。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小心翼翼?用小心翼翼说话。 想象剪羊毛的情景,说一说。 禁不住:忍不住。说明什么?(想到兔子有了鲜嫩的青草吃,想到剪兔毛的快乐情景,发自内心的高兴) 体会丰收的喜悦读一读。 5.第六段。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读一读,想象劳动的情景,体会劳动的快乐。 想象野炊的情景,再说一说。 6.第七段。 出示:吃饱了,我们也乏了,随意往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 乏:累。 从随意、躺、闭上、伸开体会孩子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再次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怎么画?画出了什么图案?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1)填空。 ()的田野()的泥土()的青草 韧韧的()直直的()黄黄的() 娴静地()蹒跚地()小心翼翼地() (2)用小心翼翼禁不住造句。 (3)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以难忘的野炊为题,把课文的有关内容改写成一篇小作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篇七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 2、能列举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点滴,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生:描画自己的“小脚丫”,寻找自己的照片,收集自己的故事。 教师:动画演示课件,背景音乐,实物投影 一课时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些都是谁的脚印? (显示一组小动物的照片及其脚印,对号入座) 2、师:大家都找对了,小动物们都跑出来向你们祝贺呢! 3、出示一系列动画故事: 小鹿的成长:吃奶--吃草--奔跑--自己独立生活 小象的成长、小狮子的成长…… 1、师:我们小朋友们是谁养育的?爸爸妈妈 2、(出示一个个小脚印从小到大,同时配上音乐) 看,小小脚丫,天天成长 3、比较“小脚丫” 师:你的小脚丫,现在多大了? 学生拿自己画好的“小脚丫”与书本上的“小脚丫”比一比 师:你想说些什么话?(生回答:我想告诉大家……) 4、小结归纳:小小脚丫,天天成长。 1、看书上的.照片,说说丁丁的故事 吃奶--学走路--看病--逛公园--学识字--外出旅游 2、说说自己各阶段的故事 婴儿阶段: 请你把从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故事告诉大家。 (展示婴儿照片,体现父母的辛苦,孩子长得健康) 幼儿阶段: 你记得照片里的故事吗? (展示孩童照片,感受父母关爱,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 儿童阶段: 进了小学,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展示近阶段照片,父母教育孩子,使其更聪明、健康) 3、情感交流,体验父母的“爱” 儿歌展示:教我走路,教我说话 使我聪明,使我健康 交流:你看了照片,听了故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小结归纳:其实,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我们齐声说:“谢谢你们的爱,我会报答。”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篇八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方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物 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实践运用 (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实践分组 (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选定目标反复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普罗米修斯教案篇九《大海的歌》由两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大海睡了》采用叙事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静”之美。它采用拟人的手法,使画面有声有色。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淋漓的真情,把大海静谧之美与人类新生之美巧妙地熔在了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又饱含深情。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就好在诗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大海,和大海对话。诗人不仅看到了美景,更体验到了风景中的人情。在生活中,也许我们也有过同样的体验,唯有把自己融入自然,把真情融入自然。用心去体会才能感知,才能与这样的景物对话,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诉说……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海上的风》一诗,采用复沓式的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动”之美。作者连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大海的祥和、温柔,粗犷、豪放。大海时而是纤纤的花仙子,时而是多情的琴师,时而是勤劳的汉子,时而又是粗放的狂飙,这就是变化万千的大海。两篇韵文,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想象丰富,情趣十足。读后使人身临其境,遐想无限。 如果说《大海睡了》是一幅故事化了的画面,那么《海上的风》则是一幅又一幅跳跃的画面;如果说《大海睡了》表现了大海静谧的细腻之美,那么《海上的风》则表现了大海壮阔、雄浑之美;如果说《大海睡了》突出展示了大海的静态美,那么《海上的风》则突出展示了大海的动态美。因此,朗读时要注意突出大海雄浑的气势。另外,还可以把两首诗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各自的特点。 学习这两两篇优美的诗歌,内容没有什么难度,然而要想领略诗歌表现的优美意境,感悟大海的美丽与神奇,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则需要学生自己细细品味。诗歌的优美意境有时是语言所不好表达的。因此,尽量避免拆开始的讲解,而是把大段时间交给学生用心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增加品味的实践机会;通过对大海的更多了解,以丰富学生的形象积累,为想象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所以,教学前,师生可以广泛地搜集表现大海美丽风景的图片或音像材料,为师生交流作好准备。 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 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 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鼾声、潮声、绽开、掀起 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 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第一首诗歌: 1、读文感知: 1)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 2)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 3)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 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 白天,浪儿怎么样? 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 4)指导朗读: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想想怎么读好他。 5)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6)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为什么? 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 7)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他睡的香吗?从从哪里看出。同学们再读读这句。 2、指导背诵全文。 学习第二首:海上的风 一、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 2、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 就()()()() 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那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 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 教师用缓慢、温柔的声音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柔。 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 4、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 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 末尾为什么用了一个省略号? “你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如:“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___;山上的风是___,他一来,就___”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教室可推荐教参书中的篇章 2、让学生试着续写“大海的歌” 《给予是快乐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1、首先我们做个游戏,做“笑”的游戏。(大笑、微笑、笑眯眯等) 2、与高兴相近的词语有哪些?(板书:快乐)你什么时候会很快乐?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整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1 1、谁给予了谁什么 2、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自学指导2 (1)保罗一共想错了几次,用三角符合标出第一次想错的段落;用叉号标出第二次想错的段落。 (2)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一次想错的段落,从哪里看出保罗想错了?他为什么会想错?(因为保罗自己就是认为得到是快乐的) (3)自由地大声的读保罗第二次想错的段落,思考交流保罗第二次错在哪里?从小男孩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纯洁无瑕、美好无私的心灵和乐观自信的品格) (4)想象他们三个人是如何度过这个夜晚的,这个夜晚他们为什么难忘? 四、自学检测 1、保罗从小男孩的()中觉得小男孩也想(),没想到他竟然(),从中看出小男孩一心想着(),而不是()。 2、保罗面对素不相识的小男孩竟然发出了()的邀请,是因为()。 3、从小男孩的话里,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的心灵和()的性格。 4、保罗的眼睛湿润了,把小弟弟抱上车是因为()。 五、指导朗读 1、读出第一部分中小男孩羡慕、惊讶地神情。 2、小男孩第二次的话应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 六、小结过渡 1、正是由于小男孩的话打动了保罗,所以保罗——(引读第十二小结) 2、在这美好的夜晚,车里的三个人会各自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七、课堂训练 填空题: 保罗因为()而感到难忘,小男孩因为()感到难忘,小男孩的弟弟因为()而感到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3、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读读蒋风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润翰的《感恩之心》。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下一篇:最新低保申请书(通用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