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的写作需要严谨细致,逻辑清晰,注重条理性和实用性。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小学教案供大家参考,相信会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一(一)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儿童运用形容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儿童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儿童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儿童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标 通过儿童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儿童的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二)环境准备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三)物质准备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儿童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 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 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 (三)整体欣赏,激发儿童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四、各领域渗透艺术: 让儿童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五、生活中渗透 在生活中,鼓励儿童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六、环境中渗透 1.将故事制成图片,让儿童进行排图讲述。 2.设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让儿童尝试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让儿童多欣赏同一体裁的童话故事,深化儿童对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 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二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等新词。 2.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语句。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在现实与想象的强烈反差中唤起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进而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你们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 2. 自学生字、新词。 (课文讲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五次擦燃火柴,五次产生幻象,第一次看到了大火炉,第二次看到了烤鹅,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第四次看到了奶奶,第五次看到了奶奶抱着她飞走了。小女孩最后冻死在街头。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4.按事情发展顺序提炼小标题 (1)悲惨生活 (2)美好幻象 (3)冻死街头 三、学习“悲惨生活”部分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时间:大年夜,地点:大街上,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冷的景象。) 3.交流(反馈) (1).对小女孩的鞋的细节描写 (衬托“穷”) (2).对小女孩头发的细节描写 “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说明小女孩美丽,引起人们的同情) (3).对周围环境的细节描写。 (天气衬托悲惨、凄冷,圣诞节衬托社会黑暗,贫富不均) 4.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 一、学习“美好幻象”部分 1.默读并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各出现了怎样的幻景? (l)自由读第一次擦燃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女孩寒冷)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怎么理解? (小女孩家里穷,她不敢随便用火柴取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思--议--读”的方法,下面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燃火柴出现的种种幻象。 3.小组自读自议,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 出现的幻景 说明了什么 第一次 温暖的火炉 说明小女孩十分寒冷, 渴望得到温暖 4.理解句子: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5.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寒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饥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象都随着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五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二、感情朗读“美好幻象”部分 三、学习“冻死街头”部分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小女孩“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 (“两腮通红”说明小女孩是冻死的,“嘴上带着微笑”说明小女孩临死的时候很快乐。) (3)理解课文结尾的几句话。 “谁也不知道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谁也不知道”说明没有人关心她;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看到了许多美丽的东西;第二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以死来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 2.指导朗读。 四、把本文的故事复述给别人听。 第三课时 一、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思考、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你认为这些想象合理吗? (学生表达) 2.你认为作者是根据什么展开想象的?你认为小女孩还可能看到什么?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最感动?要把感动读出来。 2.设置情境朗读。(配乐) 三、总结、扩展 2.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读几篇安徒生的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三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谢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习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爱读童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那些童话故事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丹麦的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由孩子们自己熟悉的童话故事引入课题,使学生产生知识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读后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3、读后汇报。 (1)检查自读情况:读一读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然后选一两句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 4、师提炼:小女孩处境可怜,命运悲惨。 [以读为主线,提纲挈领,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画出句子后,试着把这些句子读好。 2、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合作,汇报交流。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也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等等都可以。只要学生能够结合文中的语句,比较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小女孩命运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 四、引发矛盾,深入探究。 1、大家都说小女孩的命运悲惨,但是课文中最后三节却写到了她的快乐和幸福,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最后三节默读一遍,想一想这个问题。 2、学生自读,思考。 3、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4、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五、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片段) [用播放录像的方式回顾全文,给学生以想象、回味的空间,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六、质疑问难。 1、刚才大家欣赏了这篇精彩的童话,现在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吗? 2、学生自由提问,全班合作解决。(有价值的且无法马上解决的,师予以归纳,留待下一节课讨论) [让学生的共同合作来解决剩余的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布置课外作业。 1、从文中摘抄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2、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上一节课留下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3、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改写课文结尾。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释疑解难。 1、出示上一节课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3、小组派代表汇报,进行全班交流。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研读课文,体会写法。 1、布置学习任务 (1)请你把你认为文中写的最精彩的部分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2)自己读完后,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个部分写得好。 2、学生按要求学习,师巡回指导朗读。 3、指名读课文精彩部分。 4、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5、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6、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7、齐读课文五次划燃火柴的部分。 8、师小结:想象源于现实,只有源于现实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三、拓展延伸。 1、我们也来想象一下,如果小女孩现在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帮助她呢?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 3、师引导:是啊,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能来到现代,她就不再痛苦、孤独,因为有一大群爱她的小伙伴。让我们想象一下,她来到我们身边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自己动笔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4、学生试编故事。 [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表达学生自己的内心感受,使语言积累和运用得到有机结合。]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编写小故事。 2、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篇四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有感情地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 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梦中出现了一个小女孩,她想通过我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过大年的?”(吃、穿、住)你们是幸福的,可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却这样生活着(课件)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2、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体会到了什么? (当时的天气冷极了,小女孩生活穷苦,特别可怜。) 2、从哪里看出小女孩可怜,贫穷? 3、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4、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 (四)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1)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五)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怎样理解“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六)总结、扩展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七)布置作业 我邀请卖火柴的小女孩做客 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五设计背景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童话故事题材作品由于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容易被幼儿所感知和接受,于是这节语言活动课我选择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内容简单。描写细腻,情感丰富的童话作为欣赏教材。 活动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诵。 2、体会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幼儿同情心及爱心。 3、尝试用自己的行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有表情的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活动准备 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运用问题,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每年过年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在除夕夜里没有回家,她光着脚在街上卖火柴,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卖火柴的小女孩》吧。 2、整体欣赏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3、分段欣赏,通过问题感受并理解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童话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3)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4、讨论交流 鼓励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请幼儿想一想你如果遇到这个小女孩,你会怎么做? 5、情境游戏,加深理解。 让幼儿自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根据自己对故事和角色的感受尝试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 6、结束活动:完整重温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7、活动延伸: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篇六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 (2)齐读一遍。 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 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很会学习。 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四人小组交流) 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大家讲的很好。 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6、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齐读第二段 8、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9、一起读这句话! 10、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1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四、巩固提高,随文练笔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6年纪下册语文书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第二单元: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于人。 第三单元: 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底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第四单元: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第五单元: 百炼成钢发愤图强坚持不懈迎难而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革故鼎新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各抒己见不耻下问触类旁通精益求精古为今用 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篇七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谢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习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爱读童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那些童话故事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读后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3、读后汇报。 (1)检查自读情况:读一读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然后选一两句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 4、师提炼:小女孩处境可怜,命运悲惨。 [ 以读为主线,提纲挈领,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画出句子后,试着把这些句子读好。 2、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合作,汇报交流。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也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等等都可以。只要学生能够结合文中的语句,比较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小女孩命运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 四、引发矛盾,深入探究。 1、大家都说小女孩的命运悲惨,但是课文中最后三节却写到了她的快乐和幸福,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最后三节默读一遍,想一想这个问题。 2、学生自读,思考。 3、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4、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五、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片段) [ 用播放录像的方式回顾全文,给学生以想象、回味的空间,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六、质疑问难。 1、刚才大家欣赏了这篇精彩的童话,现在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吗? 2、学生自由提问,全班合作解决。(有价值的且无法马上解决的,师予以归纳,留待下一节课讨论) [ 让学生的共同合作来解决剩余的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布置课外作业。 1、从文中摘抄你喜欢的好词好句。 2、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 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上一节课留下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3、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改写课文结尾。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释疑解难。 1、出示上一节课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3、小组派代表汇报,进行全班交流。 [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研读课文,体会写法。 1、布置学习任务 (1)请你把你认为文中写的最精彩的部分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2)自己读完后,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个部分写得好。 2、学生按要求学习,师巡回指导朗读。 3、指名读课文精彩部分。 4、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5、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6、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7、齐读课文五次划燃火柴的部分。 8、师小结:想象源于现实,只有源于现实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三、拓展延伸。 1、我们也来想象一下,如果小女孩现在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帮助她呢?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 3、师引导:是啊,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能来到现代,她就不再痛苦、孤独,因为有一大群爱她的小伙伴。让我们想象一下,她来到我们身边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自己动笔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4、学生试编故事。 [ 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表达学生自己的内心感受,使语言积累和运用得到有机结合。]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编写小故事。 2、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 [ 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教学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卖火柴的小女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篇八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过程与方法】 1、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2、鼓励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体会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织近义词填空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小女孩的家庭情况。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作者“安徒生” 2、简介作者 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 3、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这个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还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大家根据图想象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这篇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请大家都来关心这个小女孩的命运。 二、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 1、读“预习”,理解“预习”要求。 2、边自学,边把每次擦燃火柴的起止位置画出来,注明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内容。 3、检查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理清脉络 1、卖火柴的小女孩所看到的五次幻象,课文中从哪里到哪里?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想想你读了知道对小女孩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说说 3、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在课文中注明。(可怜的小女孩) 4、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 (1)这一段怎样写小女孩“可怜”? (2)小女孩的确可怜,主要是因为她家里很穷,书上是怎样写她的家的? (3)朗读体会。 5、小女孩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一、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内容 二、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理解“终于” (3)擦一根火柴为什么还要鼓足勇气呢? (4)“奇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5)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6)结果怎样? 三、指导朗读 2、自学第二三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学指导: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经过可分为哪三个阶段?(擦——燃——灭)这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哪三个内容?(现实——幻象——现实)以下几次擦火柴。请大家运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二三两次擦燃火柴的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五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由读,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奶奶的?她看到的奶奶是什么样子的? (2)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3)学生读完师接着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的第一二部分,这两部分讲了些什么? 2、小女孩后来怎样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出示: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 3、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1、课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少美丽的东西”,作者知道不知道? 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的呢? 2、这篇课文是童话。童话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要根据想象虚构的。 这篇童话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 四、作业 再找一些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 如:《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丑小鸭》、《人鱼公主》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