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编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下面是一些优秀的一年级教案样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1课时。 1、图片; 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 3、水彩笔。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小结。 一年级0的认识教案(课件出示小兔子一家拔萝卜的情景)。 估一估。 兔宝宝拔了一堆萝卜,如果不数,你能猜猜这堆萝卜大概有多少个吗? 同学们都猜有十几个,那看看兔妈妈拔了多少个? 兔爸爸呢? 过渡:看来小兔子一家的萝卜大丰收,他们都拔了10多个萝卜,是这样吗?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 1、数一数,兔宝宝一家拔的萝卜,都比10个多,都是多少个呢?咱们先来数一数。 兔宝宝: 2、自主学习。 动手摆:请数出11根小棒摆成一排。 要求:先想想怎样摆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的是12根,再动手摆一摆。 (生独立地边数边摆)师巡视,找不同的摆法,并发纸条让生摆在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的是不是11根小棒。 3、展示方法,先在展台下展示,再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条上标上号码。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摆在一起)。 教师:他摆的是11根吗?(全班一起数一数)。 (2)((1捆带2根))。 教师: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他摆的是11根吗?怎么知道的? 4、方法优化。 教师:这些摆法都是对的,那种方法最简单,能看的很清楚,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 为什么呀? 师生共同小结:1根小棒表示1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5根小?棒表示几个?? 那么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11根小棒,我们可以把这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慢慢地捆小棒)现在10根小棒变成什么了?(一捆小棒)。 这一捆小棒有多少根? 以后小朋友们再看到像这样的一捆小棒,就表示这一捆里有10根,它表示1个十。读“十” (板书:1个十)(全班齐读10个一是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二)教学12--20。 2、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在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19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同桌合作数一数,重点讲解20。 一人数兔妈妈的,一人数兔爸爸的。一边数一边说。够十个用皮筋捆上。让我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个萝卜。 师:谁数的是兔妈妈的,说一说,摆一摆。(师板书: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兔妈妈真能干一口气拔了这么多。 谁数的是兔爸爸的,说一说,摆一摆。 (2捆)一捆表示的是“1个十”,那2捆表示的是几个十?(2个十)。 (师板书:二个十是20)读作:“二十”。 (三)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看直尺,教学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出示尺子图。 (1)师:在这把尺子上有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吗?在哪里?(10后面)。 (2)全班从0数到20,在自由读,最后同桌检查。 (3)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从左往右数越大,从右往左数越小)。 (4)从0到10是一个十,从10到20又是一个十,那从0到20就是几个十? 2、在活动中强化对数序的认识。 (1)师:刚才我们看着尺子会数11到20,如果没有尺子,你会从7数到17吗?(男生数)从11数到20呢?(女生数)。 (2)遮住14、18、20这几个数,问:红房子里躲的是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7的邻居是几?你还可以怎样问?(指名问)。 (3)18离10近一些还是离20近一些?(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出来师:有谁是数出来的?)。 三、游戏巩固。 1、数一数,开头的情境图,每样东西各有多少? 2、比一比,谁翻得快。找出教材8、12、17、20页。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在数出20页看看有多厚。 教师和剩余的学生提问。 (1)排序, (2)请你介绍一下你手里的这个数? (3)15前面的数请站出来。 (4)12和14中间的数请站出来。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呢?鼓励学生交流收获。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超市图)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呀!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的东西,小朋友想要吗?(想)。 想要可没那么容易,老师有个规则:你们必须用钱来买。 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 (1)小朋友面前有1个小钱箱,请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内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谁愿意将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这是1元。(电脑显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1、谈话: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1元=10角。 2、引导: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1张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习。 小组讨论: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 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两人游戏:猜一猜。 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游戏中体验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每个面都是平平的,都有6个面,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等。)。 问题2:你能在学具中找出和这一类形状相同的物体吗?(明确长方体模型后投影出示)。 问题3:那么这一类物体又该叫什么名字呢?(长方体)。 问题4:和我们刚才学习的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点评,小结:正方体的六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不是,或者说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而长方体不是。)。 问题5: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教学时以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雪地里的那些小画家吗?它们都是谁呢?(小鸡、小鸭、小马等)。 师:它们是怎样作画的?(用脚印出来的)。 师:动物界的小画家很厉害,几步就印出了一幅画,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数学的图形王国里也有几位厉害的小画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些画家的作品。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生:圆柱容易滚动,做车轮比较合适,长方体做车轮不行,下面太平了,不会滚动。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的长方体“下面”太平了,你们听懂了吗?他说的是哪里呢?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 师:大家摸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名称。 师: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长方形,请小朋友们取出长方形,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摸到一个平平的面)。 师:老师也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请大家再和老师一起像这样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四条边,四个尖尖的角)。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长边一样长。)。 左右对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左右两条短边一样长。)。 (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相等。)师出示一个梯形,让学生判断这个是不是长方形。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理由。 出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看一看。 生2:摸一摸。 生3:折一折。 (2)、迁移类比,认识正方形。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现在我们要认识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摸,看,折的方法来认识正方形呢?(同桌合作学习,来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一个平平的面。 生2:四个横平竖直的角。 生3:四条直直的边。 师:它的角是怎样的角呀?它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都是横平竖直的角。 生2:都是直角。 生3: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他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师小结: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 总结:不管位置,大小,方向如何,只要符合正方形的特点它就是正方形。 (3)、小组合作,认识三角形和圆。 师:我们很快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小组合作,用摸一摸,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特点,发现特点以后请举手表示活动结束。 师:这个图形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三角形有一个平平的面,三条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生2:圆有一个平平面,没有角。是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小结:弯弯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圆。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和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认识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直接强化,加深认识)。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1:分三类: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三角形;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样分可以嘛?谁和他分的一样?举手示意。 我们再来看一个。 生2: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角,边是直的);圆(弯曲的)。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3:分四类。 长方形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三条边,圆弯曲的。 生:圆总是自己一类;。 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放在一起,都有四条直直的边,也可以分开,因为也有不同的地方。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个好习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很好!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 四练一练,体验应用。 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课本37页练一练)。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五、延伸拓展,巩固总结。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待你们去发现。你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思考,会学到很多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形有4个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 圆圆是曲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在周围环境中找出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1、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颜色各异)。 2、正方形卡纸两张(一张四条边画有四种不同的颜色,另一张对边画同一颜色);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彩色小卡纸幼儿每人一套(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正方形、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宝宝。 4、用卡纸做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饼干若干。 (一)开始部分。 活动引入:猜一猜。 a、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这个宝宝它有四条边、有四个角,而且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小朋友想一想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形,加深幼儿对它们的认识。 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的小眼睛闭上,宝宝请出来了!(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呀,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宝宝,我有四条边,四条边都是一样长,我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老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我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感知图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一样大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3、出示长方形宝宝,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老师:正方形宝宝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但只有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有四条边,只有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老师后说)。 相同点:都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一样大,都有四条边。 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 6、巩固。 给小客人送食物。(正方形嘴巴的小客人吃正方形饼干,长方形客人吃长方形饼干)。 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那些物品像正方形和长方形。 一年级dtnl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 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迷语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唐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课件出示谜语:滴嗒滴嗒,滴嗒滴嗒,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钟。(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钟面)。 (生说)。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钟和表,咱们一起来欣赏! 补充课件(课件展示各式钟表。)。 师:这么多的钟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生1:它可以叫我起床,让我不迟到。 ……。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们拿己准备的钟,(展示大钟面)仔细观察你们的钟面,钟面上都有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师:那你能说说有哪些数字? 生:从1到12。 师:那你能一个个的数给老师听一下吗? 师:上面有数字,那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针,一个长,一个小。 师:能用更好的词来说说吗? 生:老师那个中间有个圆圆的东西。 师:是呀,一个长针,一个短针,但是我们总不能叫它长针、短针吧!谁知道它的名字? 生:时针。 师:你知道时针,那你知道哪个是时针吗? 生: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师:说的真好,你怎么知道的啊,虽然我们还没有认识,但这个同学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师: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一学生指出老师钟模型上分针与时针。)。 (由学生自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提问)。 师:认识钟了,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咱们必须学会看钟表。 1、课件出现: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生:7点。 师:在数学上我们叫它7时。(学生跟读7时)。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生:7时,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我们说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7时,因为他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出示8时的钟面。 师:现在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3、出示钟面时间分别是3:00、6:00的钟面。 老师这还有两个钟,你们来说一说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时间,我们都把他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当钟面表示整时的时侯,我们看看这四个钟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如果无法回答,再按照下面蓝色的字方式引导)。 生:...... 师:他们的分针都指向几了? 生:12。 师:好的,分针都指向12。再看看时针呢?指向几? 生:7。 师:再看第二个钟面呢?第三个钟面、第四个钟面呢?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板书该结论)。 师:小朋友们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看看谁的声音最好听,准备好了吗?(生读)。 3、认一认。 师:你们读得真好,声音真好听。现在你们会认整时了吗? 生:会。 师: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拨钟面5时,12时,生认读)。 师:这是12时,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时刻的钟面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师:说得好,你的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拨一拨时间啊。 生:想。 4、拨一拨。 (1)师:那好,现在拿着你们自己带来的钟、表。张老师说一个时刻,你们马上把他拨出来,听好了。(1时,11时)。 学生拨,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2)师:你自己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让学生到展台上展示)。 师:我们现在把自己的钟表放在一边,让他休息一会。 四、教学记录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并且读出了整时,现在我们来学一学怎样用笔把整时记录下来。 1、出示情境图:我们知道,7时菲菲起床了。7时,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字就可以了。读7时。(在课堂本上自己写7时)。 师:在这个房间里面还有一个钟,看谁的小眼睛最厉害,找得最快, 生: 师:菲菲床头的这个钟叫电子钟,仔细观察桌面上的电子钟是几时几分?7时也可以象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表示:先写7,再写两个圆点,再写两个零。(生在课堂本上跟着老师学写)。 2、学生把剩下的三个时间(8时、3时、6时自己用两种写法写在本子上,请学生上黑板完成,讲评。)。 五、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整时,并会写整时。我们来看看小明在干什么? 1、p92小明的一天(根据时间,如果时间还有很多,可做;如果时间不够,先完成第2题练习,这个作为家庭作业)。 师:请小朋友们在书上用两种方法帮小明记录时间。(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练习。 生:想。 师: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下一天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时间记录下来,好不好? 生;好。 (2)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请小朋友们看看第一钟钟面显示的是几时?生:3时。 师:请你们想一想,1个小时过后会是几时呢? 生:4时。 师:第二个钟钟面是几时? 生:9是。 师:那如果再过1个小时,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10时。 师:那第三个钟呢? 生:5时。 师: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生:6时。 师:请小朋友们看第二道题有三个钟谁来说说每个钟面分别是几时?(4时、3时、12时)。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一个小时前,这三个钟又应该是几时。(3时、2时、11时)。 六、结束课程。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老教材(浙教版)在第五册才出现,在新教材中分三个阶段来编排,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上册。为什么提前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对钟表的知识接触早了。 从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看,在农村学校里,并没有像有的杂志上写的那么高。在一个50多位的班级里,有少部分学生认识整时,认识的也相当模糊,比如拨得时候把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5认为是5时。这样就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听了一些《钟表的认识》,总体的感觉是,照顾学生个性多了,但学习效果却差了。囫囵吞枣式的只怕学生掌握的不够多,只怕听课老师说学生的起点不够高,就让几个好生撑撑台面。基于以上几点,把教学内容定位在认识整时上,半时的认识作机动处理。为此,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2、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珍惜时间,学会交流,学会分类。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合作意识、交流能力、探究能力。 鉴于以上的目标定位,本节课教学设计基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控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为此,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活动化。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2、教学素材生活化。提供生活化的材料,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1、让学生经历观察、分类、建模的过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够辨认和区别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形状。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一年级0的认识教案1.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创设了“乡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拨钟面”“制作作息时间表”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对时间的认识与有趣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2.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钟面先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安排了“找生活中的电子表”“设计星期天的活动安排表”“帮小熊修钟表”“小小设计师”等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钟表的读法和时刻的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刻,正确、熟练的记录时刻。 2.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通过关注升国旗,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读出整时和几时几分的时刻。 2.读准钟面所表示的各个时刻。 教学准备: 视频仪,教学挂图,教具,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投影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及升旗时间和降旗时间。 提问:你知道我们中国国旗的知识吗? 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 (照片是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拍摄的,照片有国旗班的叔叔们正在准备升旗。升旗时间:4:48;还有降旗时间:7:37)。 我们都要热爱我们的.国旗。 2.我们已经学会了读时刻和写时刻,谁来说说怎样读时刻和写时刻? 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有关认识时间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1.读时间。 师:刚才我们是8:10上第一节课,现在已经过了5分钟,现在是几时几分?(8:15)。 你是怎么想的?看谁能想到和别人不同的办法? 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想法: (1)5分5分的数。(2)1分1分的数。 (3)通过钟面判断分针的位置,再读出时间。 (4)用加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2.拨一拨。 老师说出一个时间,让学生在钟面拨出来,再说方法.。 9时5分。 (先把时针拨过刻度9,指向刻度9和刻度10之间,再拨分针指向刻度1,表示5分。 2时35分。 7时43分。 (先把时针拨过刻度7,指向刻度7和刻度8之间,,再拨分针指表示示40分,将分针向前拨3小格,麦示43分)。 师小结:几时,时针就刚走过几时;几分,分针就从12走过几个小格。 (二)综合练习。 1.找朋友。(课本练习十五第6题,)。 把时间和相应的钟表连起来。 (让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几生答案,全班交流。)。 2.拨一拨,填一填。(练习十七第7题。)。 投影出示钟表图。学生拨一拨学具。 (1)现在是几叫几分?(3时)。 想一想过5分是几时几分?(过5分,分针再向前转过5小格,指向刻度1,过5分是3时5分)板书:过5分是:3时5分,3:05。 (2)现在是几时几分?(9时33分。)。 想—想过2分址几时几分?(过2分,分针再向前转过2小格,正好指向刻度7,过2分是9时35分。)板书:过2分是:9时35分,9:35。 (3)现在是几时几分?(5时45分。)。 想-想过6分是几时几分?(过6分,分针再向前转过6小格,正好指向刻度lo前面1小格,过6分5时51分。)板书:过6分是:5时51分,5:51。 (4)现在是几时几分?(7时22分。)。 想一想过10分是几时几分?(过10分,分针再向前转过10小格,正好指向刻度6前面2小格,过10分是7时32分)板书:过10分是:7时32分,7:32。 (三)提高练习。 1.出示“快乐的星期天”图。(练习十五第8题。)。 (1)先让学生按图中的四个事件顺序讲一下这个小朋友干了什么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讲一个小故事。 (2)看上面的4个时间,哪个最早,对应哪个事件? (3)把四个时间利四个事件一对应,进行连线,看是不符合实际, 起床—8:07。 出门--9:15。 踢球—10:35。 回家—12:05。 (4)让学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再讲一遍这个小故事。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1.小小填空知识多,可要认真做一做!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两个数字中间有()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钟面上长针是(),短针是()。 (2)时针走一大格是()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钟,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一圈是()小时。 (3)早上,哥哥和妹妹同时从家去学校,哥哥7:30到校,妹妹7:35到校,()走个快,()走得慢。 (4)我们现在所学的时间单位是()、()。1时=()分。 (5)时针和分针重合在一起是()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线是()时整。 2.我会认时间,我是守时好孩子。 3.挑战对与错。(选一选)。 (1)吃一顿饭用了()。 a、30分b、5小时c、50秒。 (2)我们的课间休息时间是()。 a、25小时b、15小时c、10分钟。 (3)上一节课是()。 a、45小时b、45分c、45秒。 (4)1小时可以写成()。 a、1:0b、1c、1:00。 (二)评价完善。 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觉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1.找朋友。 拓展提升: (生活体验题)家里的报时钟真有趣,几点钟就响几下,每半点钟也要响一下。有一次,丁丁听到钟响了一下,没过多久又响了一下,过了一会又响了一下。你知道这三响各是什么时间吗?请写下来。 第一下:___,第二下:___,第三下:___。 教学反思: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上一篇:电脑的说明文(实用18篇)
下一篇:企业元旦放假的通知(热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