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中需要考虑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和实践能力。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思维要求较高,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神奇的克隆》教案4、知道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此为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1、师:我爸爸是一位爱侍弄花草树木的人,每当现在这个季节,常见我爸把一种树接到另一种树上,我好奇的问爸爸在干什么,他总是喜滋滋地告诉我:“我在嫁接树林呢!”还看见过他在秋季把桂花树、石榴树的树枝埋到泥土下,第二年春季就把这些压过的枝条移到另一处栽种。我常问爸爸这又是在干什么,他总乐呵呵地说:“我这叫压条。”今天人们给它用了一个新的科学名词叫……(生齐答:克隆!)知道老师今天与大家学习哪篇课文吗?2、板书课题:7、神奇的克隆,生齐读题。 1、自由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 (1)指名分段读文,达到读通读顺; (2)指名板演“薯”、“率”,检查对生字的识记(其他同学描红生字,加强识记效果)。 3、默读课文:要求:画出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如自己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4、归纳汇总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联系读文、生活,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1、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点内容: (1)什么是“克隆”? (2)、“克隆”实验成功; (3)、克隆造福人类。]。 2、通读全文,思考:克隆“神奇”在哪里?(从高等动物、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及克隆在医学上的运用引导学生全面回答此问题。)。 (师小结本节内容,过渡下一环节)。 1、描红、临写课后生字每字两遍; 2、继续熟读全文,课外查找有关克隆的资料,试着完成课外第3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神奇的克隆》课文及教案【精选】一、教材解读: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的条例,理解课文电脑内容不,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叙述的条例,知道克隆的意思,大致了解当前世界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例。 2、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克隆”――读! 质疑讨论:你知道克隆吗?(生交流)。 师: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译音,源于希腊文klone。原来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现在我们说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义上的克隆,我们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为什么指名说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吗?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导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让我们去寻找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明确初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生字的音读准,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读生字词语,进行词义质疑。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我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例。 1、交流概括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练习根据自然段意义之间的关联给课文分段。 (学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三段: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3、教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的一段――什么是克隆。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孙悟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毛变出许多个自己吗?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了课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吗?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流。)。 (用形象化的内容巧妙有趣地说明克隆的含义,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复制()繁殖()临近()。 噩运()协调()奇特()成效显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9自然段,了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样进行自我克隆的,了解科学家对高等生物的克隆情况。知道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处。 2、理解课文是如何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之处。 3、初步懂得,科学的发展,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了造福人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讨论。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克隆吗?(生交流)。 二、导入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5节)。 请同学自读课文3-5小节,找找答案。 (1)课文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况。 3、讨论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学的发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现了成功的克隆。 读课文第三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1996年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8节)。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朗读,为什么这么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向我们作介绍的? (交流: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齐读: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在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3、小结: (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前后呼应,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2、关于克隆,你还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神奇的克隆》教案设计1.认识生字,理解词句,读通顺课文。 3.初步了解说明文中心突出、科学性强、条理清楚的特点,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克隆”,请同学们快速读一二自然段,说说什么是克隆? 再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意理解,说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说说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指名说说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指名说说哪些个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是科普文章,介绍了克隆的一般知识,说明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指名说说: 本文中心是? 说明的顺序是? 5.朗读全文。 三、作业。 《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克隆?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读。 2.指名说说什么是克隆? 出示: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师指出:这是“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一般句型:“……就是……” 指名说一句。 三、学习第二段。 1.小组合作阅读。 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交流。 指名说说。 (1)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 (2)归纳说明方法: 分类别:分几个类别来说明。 四、学习第三段。 1.小组合作阅读。 朗读后分析讨论课文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写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的? 2.交流归纳。 先总说: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再分说:可以……可以……。 最后概括:克隆技术展示诱人前景。 总——分——总。 五、总结全文。 1.集体朗读全文。 2.指名交流: 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六、作业。 1.《补充习题》。 2.课外收集一二个克隆的事例。 板书: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造福人类——培育、挽救、培植。 小学五年级语文《神奇的克隆》课文及教案一、教材解读: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的条例,理解课文电脑内容不,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例。 2、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克隆”――读! 质疑讨论:你知道克隆吗?(生交流)。 师: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译音,源于希腊文klone。原来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现在我们说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义上的克隆,我们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为什么指名说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吗?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导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让我们去寻找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明确初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生字的音读准,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读生字词语,进行词义质疑。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我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例。 1、交流概括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练习根据自然段意义之间的关联给课文分段。 (学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三段: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3、教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的一段――什么是克隆。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孙悟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毛变出许多个自己吗?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了课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吗?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流。)。 (用形象化的内容巧妙有趣地说明克隆的含义,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复制()繁殖()临近()。 噩运()协调()奇特()成效显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9自然段,了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样进行自我克隆的,了解科学家对高等生物的克隆情况。知道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处。 2、理解课文是如何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之处。 3、初步懂得,科学的发展,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了造福人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讨论。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克隆吗?(生交流)。 二、导入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5节)。 请同学自读课文3-5小节,找找答案。 (1)课文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况。 3、讨论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学的发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现了成功的克隆。 读课文第三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1996年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8节)。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朗读,为什么这么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向我们作介绍的? (交流: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齐读: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在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3、小结: (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前后呼应,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2、关于克隆,你还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五年级《神奇的克隆》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理解本课重点词句,知道什么是克隆(以上为教学重点); 4、知道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此为教学难点)。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爸爸是一位爱侍弄花草树木的人,每当现在这个季节,常见我爸把一种树接到另一种树上,我好奇的问爸爸在干什么,他总是喜滋滋地告诉我:我在嫁接树林呢!还看见过他在秋季把桂花树、石榴树的树枝埋到泥土下,第二年春季就把这些压过的枝条移到另一处栽种。我常问爸爸这又是在干什么,他总乐呵呵地说:我这叫压条。今天人们给它用了一个新的科学名词叫(生齐答:克隆!)知道老师今天与大家学习哪篇课文吗?2、板书课题:7、神奇的克隆,生齐读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1)指名分段读文,达到读通读顺;(2)指名板演薯、率,检查对生字的识记(其他同学描红生字,加强识记效果)。 3、默读课文:要求:画出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如自己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4、归纳汇总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联系读文、生活,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2、通读全文,思考:克隆神奇在哪里?(从高等动物、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及克隆在医学上的运用引导学生全面回答此问题。)。 (师小结本节内容,过渡下一环节)。 四、布置作业。 1、描红、临写课后生字每字两遍; 《神奇的克隆》教案()()()()()()()()。 雌性濒临灭绝卓有成效克隆一模一样。 殖()例()饲()薯()。 植()列()伺()署()。 1、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2、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相结合,可以大大增加饲养效率。 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4、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年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1、蝴蝶____花丛,____树林,____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a穿过越过飞过b飞过穿过越过。 2、红军老爷爷满怀_____向我们讲述了红军四团在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进行______战斗的.经过。听完故事,同学们的心情非常______。在英雄精神的_______下,大家表示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a激烈激动激情激励。 b激情激烈激动激励。 1、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_____________的结合,才能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种繁殖叫有性繁殖。与之不同的是,无性繁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称________。 3、_______年,______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只克隆羊,名字叫_______. 4.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在医学上,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奇的克隆》教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 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神奇的克隆》教案《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五年级《神奇的克隆》教案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神奇的克隆》教案《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 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无性繁殖 (1-2)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3-5)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6-9) 《神奇的克隆》教案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挂图、生字卡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所以我在第一课时教学时,紧扣说明方法,先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复习了哪些说明说法。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不太熟悉,所以我认为:复习很有必要。第二节课课教学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其间我学生的互动并由此撞击出的火花也很有意思,虽然回想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万事开头难”,上一堂课如果从一开始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的进程也会轻松许多,而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得益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克隆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神秘又属高科技,符合孩子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 针对学生很容易在较冗长的理论前产生厌倦的心理,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导入部分必须马上抓住学生的眼球,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导入对象,如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个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个“罗纳尔多……”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对什么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进行运作、为何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等问题产生浓厚的追问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对于《神奇的克隆》这一文的教学,我一开始就思考着:假如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克隆知识的认识上,则会变成科学课;若放在说明文的学习上,又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正确理解克隆的“奇妙”之处,重在感悟文章的语言上。教学中主要注意了如下几个问题: 1.要求学生找出体现克隆“神奇”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回答来完成,学生纷纷找出许多生动形象的词、句、语段等,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激起兴趣,学习说明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的说明方法时,我先让学生从前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了克隆的定义,而后以一句话:“作者在介绍什么是克隆时,本身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可作者居然用了四个自然段。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盎然,纷纷思考,答案精彩迭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本段运用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等说明方法,从四个角度分别介绍克隆是什么,使克隆知识的介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好资料,活学活用。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如克隆羊的诞生过程中,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介绍时,配上图片展示。学生边听边看图片,其乐陶陶。其后我再向学生展示克隆技术下诞生的其它动物品种,大大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再如,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内容,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还引导了学生交流从网络、书籍等地方了解到的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重要意义。克隆技术从它一问世起就成为了一个涉及到人伦关系的生物科技,所以便备受关注,也因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克隆到底能不能造福人类。这也是“科学技术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的集中体现。由此,在学生体味了克隆造福人类好处后,我从“真假孙悟空相吵”的画面引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一定是好处吗?”的思考,进而以围绕“克隆技术一定能造福人类吗?”的辩题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勇敢跳出文本,大胆地辩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神奇的克隆》片断赏析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8课《神奇的克隆》。 教材简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这一课的教学,直接运用拿来主义,管老师上过,是指向写作的,个人以为思维还是非常清楚的,于是这次又按照他的流程,再上了一遍。两遍课文上下来,课堂效果是可以保证的,并且学生似乎也有所收获。但是,真个课堂总感觉太理性,像是在机械性的教知识点,学生是在被动的训练。 其次,过于理性。理性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好地把我,其缺点是有灌输的嫌疑。一堂课,不像是在教五年级的学生,更像是在教高中生。整个学习过程,才分开来,其实就是几步:提炼信息、与课文比较、得出结论、迁移联系。其中比较有价值的部分,如比较,对于学生而言的难度是不大的,所以教的时候课堂很活跃,这样的活跃似乎又有点不正常,缺了点思考的沉默。 如何去改变和调整,可能还需要继续思考。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万事开头难”,上一堂课如果从一开始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的进程也会轻松许多,而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得益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克隆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神秘又属高科技,符合孩子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 在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后,我开始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克隆是怎么一回事?请大家默读一、二自然段,画出能解释这个问题的语句。 片刻,有学生开始举手了。几位学生都说到了这样两句话,“孙悟空紧急关头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就是克隆。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这两句话都是在说明什么是克隆。显然,第一句是形象化的描述,而第二句则是科学定语,这是两种不同的说明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说明文,不仅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清楚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明方法的问题。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两句话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再辨析。“请大家读一读,比一比,这两句话哪一句话更能说清楚克隆是怎么回事?为什么?” 结果,学生一致认定第一句形象一些,易于理解。第二句则更为准确一点。通过比较,学生也明白了这是两种不同的说明方法。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克隆”技术的神奇、发展以及成就。教学第八自然段末尾的“……”时,我采用了假设法:假如我是科学家,我想克隆,(为人类造福什么)。借此问题激发学生合作探究,体验克隆的神奇。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一名学生用响亮的声音回答道:假如我是科学家,我想克隆一所希望小学,让所有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快乐学习……多有爱心的一个孩子呀,但这一说,遭到了其他同学的极力反对,有的说“房子是沙土、石子、砖块做的,不需要克隆。”有的说“房子是建造的,怎么能说克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位女生被迎面袭来的反驳搞得莫名其妙。看得出她不光有些失意,更存有太多疑惑:老师不是刚刚说被克隆的物体与原来的事物看上去一样吗?怎么我克隆一所学校就不行呢?……此情此景,让我措手不及,我备课时全然未想到这一问题,学生会提及到克隆与生物无关的事物。正因如此,当时的我竟然将一个最好的时机“放跑”了,只是顺应着其他学生的说法“趟”了过去——对,有道理!若当时“顺水推舟”,接着其他学生的话题引导下去,点破“克隆”就是针对有生命、有细胞的生物而言的,而沙子、石头、砖块有细胞、有生命吗?那么“克隆”的真正含义就迎韧而解了。 遇到这一问题后,我深刻地意识到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得钻研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备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领会生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五自然段介绍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这篇课文,内容较好理解,学生一读就知道。面对这样的文本,如何上出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呢?面对文本,我反复读着,最终我决定从以下两点作为突破口:第一,从课文第一部分(1-4)节,体会作者对“克隆”这个概念的全面阐述。作者先说什么叫克隆,然后讲到了低等生特的克隆,再引出高等生物的克隆。这种层层递进的写法,值得学习。第二,抓住文章的题目“新奇”,体会克隆技术新奇在哪里,文中第八节介绍新奇时,有三处双引号和一处省略号,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符号的用法及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制造、配件、装配”在文中的实际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词。由省略号,让学生再补充一句。有的学生说:“能够培植出头发,让脱发的人免遭痛苦。” 从这两方面入手,得其意,得其言,得其法,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对于《神奇的克隆》这一文的教学,我一开始就思考着:假如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克隆知识的认识上,则会变成科学课;若放在说明文的学习上,又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正确理解克隆的“奇妙”之处,重在感悟文章的语言上。 课文以“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作结,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呢?这是一个有着很大张驰力的问题,可以以此为统领,引导学生揣摩前面的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奇妙之一:《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奇妙之二:柳树的“插条”,马铃薯、仙人掌的“切块”便能培育后代。奇妙之三: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经过二十分钟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上述“奇妙”可以看作是“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是克隆技术“浅层次的奇妙”,而下文介绍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则是克隆技术被人类“操控”后的奇妙用途。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要引导学生利用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也可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让学生去想象,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神奇的克隆》说课稿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性科普文章,介绍有关克隆技术的科学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我认为教学本文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自然界的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前景——师生互动,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布置练习题,搜集相关信息,进一步扩大知识面。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说教学过程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下一篇:自动离职通知(热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