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您分享圣空法师讲心经视频,般若波罗蜜心经完整版,圣空法师开示心经,佛经《心经》,圣空法师念心经108遍,心经圣空法师21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有些人想要,但是能力不足,买不起自己想要的,因而动起歪脑筋,走邪路.走旁门,用各种不正当的方法满足欲望。这不是刺激社会经济的动力。 2、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可要。 3、欲和爱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它们常常容易引起人们贪的欲望,而欲和爱一旦和贪连在一起,就变成烦恼的名词。 4、凡是想要的超过自己的需要时,就叫作贪。但是,人常常不但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多少,而且也很难将需要和想要两者的差别分得很清楚,总是感觉还不够.还没有满足。 5、我曾在台北出席一项重要的会议,与会的人士都是有钱的商人及有地位的官员。开完会之后,服务人员来问我:请问法师,您的车子停在哪儿?我们代您把司机请来! 6、虽然,一切事,一切现象,一切人有不同的位置.立场和不同的环境,但对自己的感觉而言,不要当作是和自己有冲突或无冲突。这种感觉愈减少,见到的世界愈和谐。 7、又该如何取得内心的安定呢? 8、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物质文明发达之后,刺激每个人希望拥有 9、以个人立场来看,这样无穷的欲望,是一种负担.一种贪求。如果是为了家族.为了社会谋福而追求,不是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贪求,就会是好事了。 10、如果人在满足欲望时,没有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要.是不是应该要,就容易犯错。甚至有的人在欲望之下,连犯法都不怕了。 11、对于不喜欢的人.物或环境等,欲离不能离,想要而得不到,就有嗔心。这和身体与观念有很大的关系。身体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对生活有利的就贪,贪不到就嗔。 12、境随心转是另一个方向。这世界虽非净土,虽不像阿弥陀佛般的净土,可是若靠自己的努力,在未达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所见到的世界,也是比较清净的。 13、我说:这是不可能的。当下的你问我答,你我之间无分别吗? 14、我说:不一样,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5、这是他有能力要的,这些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家要的。他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计划,得到了好结果,就是他该要的。付出多少,得到多少。 16、所谓心不动或心不污染,不在于我们对环境的接触. 17、有人问我:佛经说无执着就是无分别.无烦恼,我们是否可以无分别? 18、般人贪五欲,修行的人,即使修苦行不贪求五欲,也有贪,贪的是圣果.圣位。得解脱,才真不贪。 19、能要的意思是说,在个人能力范围许可下,以努力付出而获得所需要的东西,但若能力不足,就该让贤,不应强求。 20、而在于我们放不下.丢不开。 21、而且现代人需要的东西不多,想要的东西太多;不应该要的也要,不能够要的也要。如果想要的得不到,便会导致内心不安定,社会问题丛生。 22、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可要。转贪心为愿心佛法说贪为苦本,想解决苦的问题,就要先从知贪开始。人的需求有两种,一个是需要,一个是想要。 23、若以圣人的尺度期许是对的,却不必要求他人或自己都是圣人。 24、般劝人不要贪.不要嗔的人,若要他本身完全不贪不嗔,是很不可能的。若能完全不贪不嗔,就是圣人。 25、如果用自己的智慧.劳力,努力工作,满足自己想要的欲望,虽然自己饭已够吃,房子已可遮风避雨了,是不是还需要努力再追求 26、若能慢慢地练习,不为过去的事烦恼. 27、但是,法身应依色身修,要以血肉之躯的色身修行佛道,才有可能开悟.解脱.成佛,所以身体是很重要的,它是修行的工具,也是烦恼的渊薮。 28、需要不多,知足常乐现代人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生活环境却因此而变得极为复杂。因为物质愈丰富,人类的欲望就愈强烈,见到人家有的,自己也希望拥有;已经便利的,希望更便利。 29、这也是我说的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30、所有的宗教都一样,只是用不同的名词而已,有的称佛,有的称耶稣.上帝.神。 31、贪.嗔.痴是你.我.他的具体表现。所谓你.我.他,其实就是我执。有我才知道有你.他.我希望…….我不希望……等念头。 32、对自己身体有利的,不希望离开,强迫离开,便起嗔心。 33、也不为未来的事烦恼,心就渐渐地与清净的境界接近了。 34、由于这些欲望,使得我们的生活被物质所引诱,而丧失独立自主的判断力和自信心。 35、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想要的东西却非常多;需要的东西应该要,想要的东西不重要。但是在这纷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平衡这四要? 36、若能慢慢地练习,不为过去的事烦恼,也不为未来的事烦恼,心就渐渐地与清净的境界接近了。 37、从佛学的立场来看,头脑细胞的意根加上意识才是心。人死后,头脑虽在,但是已经没有感情.思想。计算机可以记忆,录音带可以记忆,但是它们没有思想,有生命.有精神的头脑才是心。 38、但是,这位母亲认为他并未修好,所以拿起扫帚便将他赶走,并放一把火把供给修行人居住的草寮也烧了。 39、当时如果我真的认为参加这样的会议,非要有一辆自己的车子不可,岂不就是受了环境影响,而失去自我了吗? 40、误解佛法或不会修行的人,很可能与现实的世界产生隔阂.讨厌.逃避的现象。因此,再以一则故事 41、祖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认为菩提本来没有树,心也没有镜,既无树也无镜,不会有尘埃,也不必拂拭,这种境界更高。 42、与自己的名利起冲突,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生不欢喜心,也是嗔。 43、凡人即使不贪财,也贪名.利;不贪名.利,也贪五欲,身体是依五欲而生存,既然生在欲界,未真正入定或解脱时,对于色.声.香.味.触任何一样,无不是贪。 44、般人认为能对美色不动心,已是很有修行的人了。 45、精神的心,包括感情.理性.思想.观念等。这些虽然和头脑都有关联,但头脑却不等于精神,头脑是精神所依,精神是头脑产生的功能。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