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愤怒可能充满快感,却代价不菲,它容易遮蔽你的感受力,令你陷入姿态的窠臼,进而滋生出狂妄。 2、 我们的平庸,似乎也正是我们从来不敢**裸地面对自己,对于我们的内心世界缺乏持久的关怀和信任。——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4、 现代世界的悲剧,常与个性的集体消失有关。因为欠缺内在的自我,人们倾向于服从,他们可能被意识形态、魅力人物所操纵,也可能变成光鲜的广告语的俘虏。他们还特别着迷于数量,因为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是最安全的选择。 5、 青春必须带上某种疯狂的痕迹,他让你恬不知耻的挑战历史。——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6、 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与信息丰沛、思想却匮乏的时代,个人声音轻易淹没在喧哗的众声中。人们相信体制、资本、统计数字,却不相信个人意志。大部分人要么放弃自己对个人独特性的坚持,要么躲入一个封闭、自溺的小世界。——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7、 旅行也是。它经常是智力与情感上懒惰的标志,因为无力洞悉熟识生活的真相与动人之美,人们沉浸于浮光掠影的新鲜感,以为看到了一个新世界,不过是在重复着旧习惯。异质的声音、颜色与思想,没能进入他们的头脑与内心,不过是庸常生活的小点缀。 8、 我们对于死亡有一种特殊的态度,甚至是豁达,在很多地区除去颜色葬礼后婚宴没有太多的区别。不是说我们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民族,而是我们有自己的方式,这方式则与漫长的传统,特殊环境有关。 9、 有时候新闻联播与快乐大本营真像是孪生兄弟,对于前者你分不清今天领导人说的话跟昨天又有什么区别,人民生活水平总是稳步提高,国家总是处于进步中,而对于后者整个世界似乎都被简化为那几十个明星的名字,笨拙的重复性模枋变成了一个人才能的唯一体现。前者喜欢使用的,大步向前,历史性的进步,被后者替换成,真的好经典,大师风范。甚至连主持人的风格都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前者像是一个恒定的语言充满了制度与机械的力量而后者则是人工的塑胶玻璃与电子混合品染上过多艳丽的人工颜料,他们都一样缺乏真实具体的人的信息。 10、 可能,对于一个漫长的生命来讲,灵魂可以激动的时期本就很短,这是整个暗淡生命中最明亮的时段,或许也是我们之所以存活在世间的主要缘由。——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11、 遗迹是一个不断修复的东西,况且中国的历史倾向于存留在典籍而不是建筑之中,除去万里长城我们不喜欢帕特农神庙的那种石头而倾向于木头,它们美观精巧却经不起历史烟尘。 12、 人们不倾听内心的渴望,回避孤独与焦虑,身在通行的规则背后,但人们也终究会发现,这种生活其实不值得一过。你越回避自己的内心,越茫然无措。——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13、 一个年轻人,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在大学宿舍床上,在北方春天城市街道边,完成了自己青春思想的历程。他对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用情甚深,如同热恋中的情人,将一切记在心中,溢于笔端,便有了这本书。——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14、 幸福需要的是一种心灵的力量,它让你如此地专注你的兴趣,它可能是爱情,可能是理想,甚至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玩具……在我们年轻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知识与技能,却惟独没有了灵魂。所以,我们的身体虽然丰满,却没有脊梁来支撑。——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15、 世界不是由复杂的概念和事实构成,而只是人内心真实与直接的体验。 16、 在一个高度功利化的社会里面,机械化往往会成为我们思维的最重要特征,人在机械化思维之后,人们就变成了一个说明书式的人生,而说明书每个程序需要信息来填补,所以我觉得人和人之间的这种深入的交流反而变得更加困难了,大家会着迷于所有的表象的这种交流信息式的解答,但所有内在的渴望和感受反而完全被遗忘和忽略掉了。 17、 比起那些苍白的思想者,行动的海明威更体现了黑格尔的论断:“人的真正存在是他的行为……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个符号,而是事情自身。行为就是这个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人。” 18、 功利主义的盛行是的校园日益变得枯燥,无话的需求和各种压力冲淡了学生本来应该“务虚”的青春,没有理想,不会胡闹,不会浪漫,在这个最应该放肆的年纪,我们的心灵却自觉地禁锢起来。生命力的活跃是大于任何实用知识的掌握的,因为我们是在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19、 邪恶的一个根源就是人类对于理想的不断追逐。当人们坚信他们站在正义一方,而致力于改善世界时,他们经常理所应当地运用强硬的手段来对付反对势力。——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20、 一场重大灾难,就像一场战争一样能有力地将人们团结在一起,突然之间所有的阶级,财富,性别,职业,智力,性格的差异都暂时消失了,人们感到空前的平等,也觉得自己是更大群体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找到了明确的归属感。人们抛弃掉日常的庸俗斤斤计较,感觉到自己的生活获得了更大的意义,就像一位年轻记者在绵阳新奇的发现了暂时的共产主义,这种热情富有感染力但是注定难以长久,这并非令人叹息而是根深蒂固的人类特性。 21、 在剑桥,你每天都听得到口音各异的中文。中国游客总是拥挤在一起,总是举着照相机,似乎不透过这小小的电子屏幕,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不把自己装在像框里,就什么也没体验过。 22、 他们的命运都差不多,为着自己的生活苦苦挣扎在,巨大的社会变迁面前感到无力,或是过分投机。(jìn)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深深塑造了他们的内心,过少的资源过多的人口之间的难以消减的矛盾,席卷一切狂暴的社会变化除了响应或忍受,个人似乎别无容身之处。有时我假装能理解这一切,试图富有同情心的看待这一切,但在更多的时刻我则因空气中飘荡的麻木精神匮乏而感到无聊和愤怒。 23、 在现代社会,一个男人为了获得与某个女人的快乐,他可能要煞费苦心地安排一次旅行,要通过豪华的游艇与精心的旅行路线来达到目的。一项原本单纯的快乐,变得困难重重,其中充满了不合人性的制度化。而对于一个原始人来讲,可能处处可见的草堆就是快乐的天堂。对于没有打开视线的原始人来讲,世界是狭小却清晰可见的,任何一点事物都可能占取他们全部的内世界,並带来了充满其间的乐趣。——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24、 如果你始终把自己看做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也始终拒绝体验更深刻与广阔的情感,你当然可以这样说,无知的感动与有知的感动是有区别的,就像幼稚与单纯有区别一样。 25、 我们身上的中庸性,妨碍了我们对于自由,对于生命的极端享受。我们驯化的教育背景,我们生命意志的软弱已经注定了,我们只能在对“在路上”的憧憬中度过青春时光。——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26、 不要让年龄成为唯一的武器。 27、 如果你始终把自己看做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也始终拒绝体验更深刻与广阔的情感,你当然可以这样说,无知的感动与有知的感动是有区别的,就像幼稚与单纯有区别一样。——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28、 比起那些苍白的思想者,行动的海明威更体现了黑格尔的论断:“人的真正存在是他的行为……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个符号,而是事情自身。行为就是这个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人。”——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29、 很多时刻,我们高估自己的独特性,完全忽视了人类经验的普遍性,但另一些时候,我们又缺乏智力上的自尊,不免低估自身实践的重要性。认定自己所热烈探讨的一切,那些世纪的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早已取得共识。 30、 面对不幸而产生感动是一种自然情感,但是当你把这种个人化的感动无限制地夸大,甚至是固定成一种抒情式的写作模式,这种感动的目的无法不令人怀疑。这种抒情,可能正危险地滑向滥情。——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31、 它并没有改变我的生活,它只是让我意识到时间在我的短暂生命里的流尚,我还年轻,如此而已,而“年轻就是天堂”。——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32、 这个世界很浮华,不要走得太快,是时候停一停,静一静,想一想,沉淀思绪后,重新出发,你一定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33、 而真正让我忧虑的是事情已持续至今,但所有的媒体却开始用统一口径说话,而且所有的私人记忆都变得一样,所有的悲痛情感都被引向国家真伟大,所有的悼念词上活动都可能变成被形式化的集体行为,所有对灾难更广阔更深入的探讨都缺席,只有一种单一的悲痛,这样复杂的人群复杂的社会面对这样一种复杂的情况是所有人却是万众一心,这些倾向于孕含着我们时代另一场严重的危机,我们情感理智的双重匮乏。 34、 我们的先祖创造了太多太多的华夏之冠,如何将先祖们创造的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使华夏千古文明浓缩在尧都浓缩在一处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经典中。一切变得容易理解,浩大的工程与历史情怀无关,他只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而且它与**式的坏品味相连――拜多年的标语化好大喜功的美学观念所赐。 35、 在最后的几天里我断断续续地读着林语堂的中国传奇,他用英文将中国的古典的短篇小说改写出来,我读到的则是它又被翻译成的现代汉语。 36、 在最后的几天里我断断续续地读着林语堂的中国传奇,他用英文将中国的古典的短篇小说改写出来,我读到的则是它又被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这个奇特旅程一点儿没有减弱它的感染力,我被这些小说的神秘感,简洁,人物奇特的性格,勇敢和洒脱的品质完全征服了。其中几篇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属于爱伦坡的作品,我在其中立刻就嗅到了那股独特的中国味道,说不清那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与我刚刚游历过的这片土地紧密相连,而我也是他的产物,但很可惜,这些宝贵的遗产密码已被我们丢弃了好几代。 37、 我们身上的中庸性,妨碍了我们对于自由,对于生命的极端享受。我们驯化的教育背景,我们生命意志的软弱已经注定了,我们只能在对“在路上”的憧憬中度过青春时光。 38、 更重要的是,不管我怎样厌恶这个现状,我仍是这个现状的受益者。我担心既有的生活秩序被打破。在突然到来的无政府主义和现存的体制之间,我默默地选择了后者。它代表了我习惯的秩序与稳定。 39、 我们总以为自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却发现这一个个面貌不同的个体总是被那种强大的理事力量、伟大人物的光辉所左右,轻易的放弃自己的个人自由与尊严。 40、 只有你有能力睥睨一切时,你才具有厌倦的能力。——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41、 不要假装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了,传统早已割裂,我们是个无根的民族,精神一片荒芜,伪造出的传统只加剧了我们的虚伪,凸显了我们的空洞与脆弱。 42、 对于大规模灾难我最清晰的记忆来自于年的SARS,那时候北京是一座孤城,我犹记内心的恐惧,但是当风波过后人们遗忘的速度更令我吃惊。以至于没有人有兴趣知道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我们犯了哪些错,该进行哪些检查与反思。灾难期间那两种情绪经常让我窒息,一种对政府行为的无原则的谅解与褒奖,像是那种官与民正如父与子间的传统关系的延续,另一种则是民间那无休止的滥情,眼泪总比理智更充沛。 43、 当然,我们都会怀念史努比,就像上个世纪的人怀念世纪的单纯一样。但面对现实的残酷,我们所能做的可能仅仅是怀念。——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44、 距离年的卢沟桥事变整整年过去了,但是我对于那场战争的主要记忆只是几个孤立的年份,几场孤立的战役,几次骇人听闻的屠杀,至于战争的内在逻辑细节,中国失败与胜利的原因,中日两国真正国力的对比,杰出人物和普通人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敢与怯懦,则几乎未得到探讨。我们总是在遗忘,似乎所有的苦难都仅仅是苦难本身,除去哀叹与控诉,无法转化成真正的精神财富,转化成我们对自身命运的探求。 45、 每个人都要尽量地寻找自己。 46、 这是次失败的谈话,事实上旅途中我经常有这种感觉,我通过书本来理解世界,书中的语言是富有逻辑的,拖沓,我就一跳而过,在大多数时刻他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章节都会指向某一个结论或者拥有具体的意义。但在旅途中我只是偶尔碰到富有逻辑性的表达,在大多数时刻思路不那么清晰的交谈者用沉默,跳跃,离题来回答我,从不使用我习惯的书面语。你之前见到了太多的成功者,小左对我说,成功者的标志之一是他们能够面对社会表达自我,但除去小部分的成功者,剩下的则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也需要表达但却被斩断了习惯性的方式,他们沉默他们迷离的眼神,还有他们低着头的小动作可能比他们的语言更有效地诉说了自己。 47、 幸福需要的是一种心灵的力量,它让你如此地专注你的兴趣,它可能是爱情,可能是理想,甚至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玩具……在我们年轻的身体中,充满了各种知识与技能,却惟独没有了灵魂。所以,我们的身体虽然丰满,却没有脊梁来支撑。 48、 县城在中国社会的区域划分中占据着多么尴尬的位置,它失去了村镇的宁静和人与人之间相对紧密的关系网,却没有获得城市的自由与丰富。 49、 在过去多的一个世纪,这种“个人精神”从未真正觉醒,它总是屈服于人际的网络、群体的压力、社会的标准、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危难……“个人精神”的失败经常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它可能是一种全然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了整体的利益而压制自我,也可能是一种高度的自私,除去现实利益,什么也不关心。前者放弃了个人判断,把选择的困境、道德和智力上的风险交给了集体意志,后者则选择把自我中的一部分关闭起来,拒绝和世界发生真实的关系,更恐惧这种关系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恐惧独自面对世界,必须隐藏在某种面具之下。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怎么可能真正理解我们生活世界?或许,当我最终能建立起这种“个人精神”时,我的第二股风也就悄然地吹来了。 50、 在现代社会,一个男人为了获得与某个女人的快乐,他可能要煞费苦心地安排一次旅行,要通过豪华的游艇与精心的旅行路线来达到目的。一项原本单纯的快乐,变得困难重重,其中充满了不合人性的制度化。而对于一个原始人来讲,可能处处可见的草堆就是快乐的天堂。对于没有打开视线的原始人来讲,世界是狭小却清晰可见的,任何一点事物都可能占取他们全部的内世界,並带来了充满其间的乐趣。 51、 我心中的“大学”是一个这样的地方:那里有全世界最乱的床铺,最低廉的酒吧,最喧嚣的澡堂,每个床下都有半年没洗的球鞋和袜子,每个人都带着一副“天下兴亡舍我其谁”的神情,这神情里有骄傲、有执拗、有稚嫩,更重要的,总是写满了莫名的忧伤。——许知远《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52、 加缪说,旅行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恐惧。旅行者远离了家乡,一种模糊的恐惧感随之而来,他本能的渴望旧环境。正是在恐惧中,你变得敏感,外界的轻微的变动都令你颤抖不已,你的内心再度充满疑问,要探询自身存在的意义。人类的所有知识、情感、精神世界,不都因这追问而起?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