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并确定教学的时间安排,提高教学的效率。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要点。 《充气雨衣》教案小林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当生活中遇到难题时,他就积极开动脑筋,连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徐徐张开的裙子上得到启发,马上动手做。但是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决了张开的事又出现了收不拢的事。也因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从吹气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启示,他又动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帮助下,实用的充气雨衣终于做成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3、学会思考,实践,并愿意尝试改进生活中的日常生活用品。 学会默读课文,自主探究,掌握故事大意。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一课时 1、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大雨中行走会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2、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理解雨衣的下摆)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 (1)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指名认读(先注拼音,后去除) 膝下 联欢会 塑料气囊 旋转 塑料环 自行车内胎 塑料膜 剪刀 压成 暑假 差不多 粘在 缝雨衣 (2)指名分节读通课文,注意引导长句子的朗读及有问号的句子。(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想到 看到 做成 一般的雨衣———————————— ———————— 想 看 ----——————————————充气雨衣 2、小组长汇报充气雨衣的发明过程。(引导学生说出怎么想,怎样做的句子) 在汇报讨论过程中逐步出现以下句子: (1)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2)小林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 小结:小林是一个勇敢的孩子,碰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真棒啊。 (3)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小结:他在生活中很善于观察,随时随地去发现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厉害。 (4)当天晚上,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把它缝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做成了。 过渡 :瞧,他不仅想,不仅去看,还自己去做呢。 (5)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6)小林的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7)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买了塑料膜,又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助压成一个气囊。 1、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 把你预先收集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人或事迹介绍给大家,好吗?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想发明什么来解决问题呢?把它写下来。 充气雨衣《充气雨衣》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课,是一篇默读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描写了小林在下雨天穿雨衣弄湿裤脚而想到要把雨衣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边想边做,终于制成了“充气雨衣”的过程。小林是一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而且勇于付诸实践,值得我们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学情分析】。 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要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各段在内容上的联系。 4.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2.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 1.大家在下雨天都使用什么雨具?穿雨衣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举手回答)那同学们想不想改变这种让人烦恼的事呢?接下来我们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小林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发明了一种新式雨衣,名字就叫做“充气雨衣”。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次默读,整体感知。 1.指明默读的要求,(指名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默读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谁能告诉大家默读的要求? 生: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默读完之后提问: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给大家说一说。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课件)(提问反馈)。 三、学习生字1.出示带拼音词语。 充气、膝盖、联欢会、旋转、暑假、游泳、气囊、剪刀、塑料膜、压成、内胎、差不多、粘在、用品、嘿哟、真棒(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不带拼音生词。 充气、膝盖、联欢会、旋转、暑假、游泳、气囊、剪刀、塑料膜、压成、内胎、差不多、粘在、用品、嘿哟、真棒(同桌互读)。 3.出示生字。 充膝联旋暑泳囊剪膜压胎差粘嘿棒品(学生领读、开火车读。)。 重点是“囊、粘、差、假、膝”几个容易出现错误的字。 4.和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a.拆和法识字:联暑剪胎粘嘿棒(出示课件)。 b.组词记忆:囊(图片展示)旋膝(实物展示)。 c.出示多音字:差假缝称(出示课件,做选一选)。 四、再次默读,感悟课文内容。 1.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小林遇到几次难题,分别是什么,他又是怎么解决的?请在文中画出来。 2.全班交流。 问题一: ppt展示: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1)这是充气雨衣制作的(原因)。 (2)他是如何解决的? ppt展示:当天晚上,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把它缝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就做成了。 (3)他是如何想到这个办法的呢? ppt展示:“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女同学表演了舞蹈。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摆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a.大家说这些语句描写的好不好?好在哪?(指名回答)那谁能给大家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预设:徐徐、渐渐;比喻句。 (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这些句子描写得也很优美,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积累优美的词汇和语句,在以后写作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b.这样的雨衣好用吗?为什么? 预设:不好用,无法折叠。 ppt展示: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折叠呢? 问题二:新式雨衣无法折叠。 (1)那对这个问题他又是如何解决的? ppt展示:用能够充气的塑料塑料环代替铁丝环代替铁丝圈,不就折叠起来了吗? (2)这个办法好不好用?他是如何想到的呢? (3)想到这个好办法后,他有没有付诸实践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了? ppt展示:他没心思游泳了,换好衣服往家跑。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买了塑料摸,有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忙做成一个气囊。气囊吹起来,和充了气的自行车内胎差不多。爸爸帮着小林把气囊粘在雨衣的里面。 a.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动作描写。 b.小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爱动脑筋、爱动手。 c.到现在为止,小林最初的问题解决了吗? ppt展示:充气雨衣做好了。充起气来往身上一穿,嘿,别提多棒了!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 你觉得大家会怎样称赞小林呢? 预设:小林,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真爱动脑筋,我要向你学习……。 那这句话应该是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预设:满意、高兴(用你的语气来表现你们的满意与高兴吧。)。 五、回顾总结。 1.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小林制作充气雨衣的全部过程,谁能总体来说一下小林制作雨衣的全部过程?大家先讨论一下。 2.课件展示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并由学生(或老师)讲解。(重点第5段剪下游泳圈的气门儿,买塑料膜,压成气囊,给气囊充气,粘在雨衣上)。 3.介绍小林。 大家想不想知道小林是谁? 充气雨衣的发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韬,我们可亲切地叫他小林。随机出示关于林恒韬的文字资料: 充气雨衣发明者: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林恒韬(男,11岁)。 发明作品:充气雨衣,又名吹气衣。 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林恒韬被授予“小小发明家”的称号。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参赛作品中,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 (小林发明充气雨衣时仅仅是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见发明家并不是距离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远,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动脑,多思考呢?)。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共同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学生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学生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学生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如果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部分同学交流自己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己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1、会认读“充、膝”等14个字,并能熟练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大意,培养初步的语言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发明制作的过程。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思索、运用自身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2、激发学生对探索实践,发明创造的热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描写小林思考过程的语句 预习课文、做字卡。 一课时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邮票齿孔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发明的故事。出示课题《充气雨衣》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课件上有些生字,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 3、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2分钟时间,之后分南北半球读词语,比比哪边声音大) 4、同桌互认字卡,看看你能记住哪些字 5、检查记忆字形 三、指导朗读 1、听录音,默读课文,课文中给大家说了件什么事?谁能说一说? 2、在故事中,小林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解决的?结合课文,说一说。 3、在故事中,小林一共想了几次,根据课文找一找。把体会到的感悟读出来? 4、自读课文,说一说你还有那些感悟,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找课文,指导感悟朗读) 5、同学们,谁自己想到了新发明?举手说一说,写在课本上。 四、小结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共同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学生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学生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学生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如果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部分同学交流自己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己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充气雨衣》教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文章较长,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 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要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知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俺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课型:略读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14个生字的读音。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认读生字 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微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雨衣的故事。(板书课题:充气雨衣)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引导总结出几个问题:充气雨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雨衣要充气,充气雨衣有什么用等。)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师范读或放录音)。 二、自主探究,预习新课。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检查点拨,释疑解难。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抽词语卡片比赛读:卡片放在小组中间,轮流抽读,读错的大家帮助他。 (2)同桌做“红蓝铅笔”的游戏。同桌抽读课后我会认的生字,会读的字打上红点,不会的字打上蓝点,复习一会以后再抽读带蓝点的字。 (3)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准确,互相帮助正音。 3.检查生字自学效果,“开火车”读词卡。 4.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学生起来读课文,其他学生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播放课件。普通雨衣—旋转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出示挂图二,小林的充气雨衣怎么样?为了解决遇到的难题,为了做出这种新式雨衣,小林不断地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画出小林想办法的句子读一读。)。 5.小结:小林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方法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太满意的日常生活用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思考、讨论、交流)。 五、推荐阅读文章。 课后动手做一做,用我们勤劳的双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大家课外阅读自读课本上的文章。 纲要信号。 发现 想解决问题。 受到称赞 。 《充气雨衣》教案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识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共同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学生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学生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学生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如果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部分同学交流自己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己的设想动手做一做,我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小学二年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二、教学重点: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字词卡、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在下雨时,我们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二)、读通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抓住重点,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以下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a、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b、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c、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出示句子)。 c、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d、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4、板书关键词: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呀!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3、孩子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1、动动脑筋,做一个小制作。 2、读一读有关发明家的故事。 《充气雨衣》教案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知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俺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二年级下《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年级下《充气雨衣》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学习借鉴。 1、会认“充”等14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2、请你把谜底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充气雨衣) 3、小朋友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啦。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互相对读(同桌每人读一段),相互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相互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1、朗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2、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3、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价。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 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本文的主人公是与学生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与学生生活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因此本文对学生的触动力更为现实,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 。 《充气雨衣》教案1、会认“充”等14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知道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你写在纸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 2、请你把谜底在小组里揭晓,如果是一样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诉老师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板书:充气雨衣) 3、小朋友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板书:充气)有一个小朋友就发明了一件,他是谁呢,读读课文就知道啦。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互相对读(同桌每人读一段),相互检查,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相互纠正,碰到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你喜欢这件充气雨衣吗?为什么? 1、朗读课文,想一想,当大家看到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后会怎么称赞他? 2、你对小林的充气雨衣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请你在小组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互评。 3、再把课文读一读,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组推荐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评价。四、动脑、动手,学会实践 1、再读课文说说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打算亲自动手做个什么小制作?五、小结 小朋友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明,去创造吧! 本文的主人公是与学生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与学生生活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因此本文对学生的触动力更为现实,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一、整顿课堂纪律,表扬上节课表现好的同学。 二、复习字词、朗读课文。 三、指导《同步训练》。 1、“帮你识字”里的字我们大家都认识了,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组词。(领读词语)。 2、“我会组”和“我会填”的部分最后留出时间做。 3、思考一下“我会想”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先自己思考一下,在同桌之间交流你的想法,最后提问同学站起来说。 4、“快乐阅读”:先齐读一遍,再请学生站起来分别读,最后分角色读。 5、“智力游戏”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 三、学生做剩余题目,师巡视指导。 《充气雨衣》教案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字词卡、课件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在下雨时,我们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二)、读通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抓住重点,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以下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a、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b、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c、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出示句子) c、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d、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4、板书关键词: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呀!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3、孩子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1、动动脑筋,做一个小制作。 2、读一读有关发明家的故事。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6课《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略读课文,情节清晰,但识字任务较重,共要认识14个生字,有些字存在识记难点,如“旋”、“囊”等。文中的小林因为生活中的一次经历: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小林淋湿感冒了。为此,他就积极开动脑筋,想把雨衣改一改。他从张开的裙子和塑料救生圈上得到启事,将可充气的塑料气囊粘在雨衣的下摆,发明了实用的充气雨衣。课文4、5自然段中长句较多,朗读是个难点。 1.会认“膝”“囊”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3.朗读感悟1、2自然段,了解发明充气雨衣的原因。 4.学习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并主动探究问题。 重点:会认14个汉字,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难点:朗读课文,联系实际,学会观察、思考。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一)接题质疑,激发兴趣。 1.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并学会动手做一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这一主题的。 出示课题:16。 气雨衣课题中有一个生字,你能读准它的字音吗?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需要充气的? 教师出示充气蹦床、充气攀岩、充气水池等图片。 2.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整理并板书出示。 问题预设: 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1.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默读一遍课文。 2.检查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语。你觉得认读字词要注意什么? (2)自由拼读;开火车领读,随机正音; (3)交流识记字形。 (4)引出多音字转假缝差。 (5)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黑板上的问题。相关语句可做记号。 2.小组合作:说说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是从哪儿发现的,教师随机引导。 预设:读了课文,学生最易解决的问题就是“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和“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这两个问题。见此机会引导学习1、2自然段。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充气雨衣的发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韬,我们可亲切地叫他小林。随机出示关于林恒韬的文字资料: 充气雨衣发明者: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林恒韬(男,11岁)。 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林恒韬被授予“小小发明家”的称号。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参赛作品中,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 真能干,你们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 (2)林恒韬怎么会想到发明充气雨衣的呢?你是从那写文字中了解到的?学生读相关文字。 出示第1自然段,再读。 什么叫“顶着大雨回家”? 小林顶着大雨回家,他遇到了什么问题?(随机朗读: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朗读这一段。 (3)教师补充:因为这次遭遇,小林感冒了。当天晚上就发高烧,还为此请了三天假。假如你是小林会怎么想?谁能找找小林想的句子。 这个难题指什么? “一直”说明什么?(小林没有放弃,坚持思考)。 “……”表示什么意思?(小林思考的过程持续进行,没有结束。)。 (4)小林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从书上找一找。 (学生说,教师出示解决图片)并板书:旋转的裙子。 (5)回家后小林怎么做的?板书:铁丝雨衣。 新的雨衣做好了,穿着这种雨衣,雨水不会再流到裤腿上了,可新的问题又来了,是什么? (6)这个问题小林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小林游泳的时候想到了塑料救生圈。 (7)充气雨衣终于发明出来了,我们也一起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吧。 (8)一个很简单实用的小发明,也需要发明者的细心观察,多做多想,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林的思考过程。 (9)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神气呢,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想发明什么来解决问题呢?给大家一些小提示。 2.小结: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充气雨衣》(板画)。 (板画)。 作业布置: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充气雨衣》教案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知本课14个生字。 3、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纠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需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内容,教师给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 2、局部同学交流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伸 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俺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发明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小制作这一环节,即开发了文本资源,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中心小学王萍玮】。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日语交际的能力。语文教学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例如说科学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的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课文《充气雨衣》等告诉我们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每一种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第四小学陈芳芳】。 教材的编写具有明显的时代精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为教师的合理利用及创造性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半个学期来,我深深感觉到教材编写更具人文性、灵活趣味性。 如《充气雨衣》等等这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抽象,但是教具随手可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上课时我让学生好好观察很多事物可以画出来,什么事物是不能画出来的,余味未尽。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初步建立也就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了。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学生知道风和气味是画不出来的,他们举的例子千奇百怪,真是妙趣横生。 诱发创新灵感。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五小学李慧英。 《充气雨衣》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小林从张开的裙子和吹气的救生圈上得到启示,做成了实用的充气雨衣。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从小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并从中获得启示,以激发学生学科学、多动脑、勤动手。 我趁势把问题延伸:人类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也能从身边的事物得到启示吗?教室顿时弥漫思维之气,一个女孩首当其冲:“我看见舞蹈的同学把裙子一掀,就变成了另一条,我也想改良一下我的裙子,让我的裙子一条能当几种款式穿。”“我的学习用品总爱弄丢,我想发明一个带感应器的文具盒,让放在里边的文具丢失了,也能寻回来。”“冬天我们穿一身厚厚的衣服太不方便了,我要制造一件能调节温度的衣服,冬天的时候,我们穿着它保暖又轻便。”……直到课后,许多学生还兴味盎然、意犹未尽地围着我诉说他那最伟大的、最了不起的思想结晶。 一节课下来,值得大家肯定的是:课内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对其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了他们创造思维品质的形成。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下一篇: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汇总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