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设计。想要了解更多优秀的四年级教案,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教学资源。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一、引入: 热身小游戏。 二、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5+34=48+29=。 230+540=360+240=。 三、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出示湿地图片)。 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 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四、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算式:271+31=。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指名学生展示竖式的计算方法,重点说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并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当百位上相加满十,不知道怎么办了? 想:十位上相加满十,向百位上进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千位上进一。 五、总结提升。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37页的做一做。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模板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1.填一填。0.1+0.1+0.1+0.1=()×()=()。 0.02+0.02+0.02=()×()=()。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文具店。 ——小数乘法(一)。 买3块橡皮需要多少钱? 优惠前:优惠后: 1×3=3(元)0.3×3=。 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多少?表示3个0.3相加的和是多少? 答:买三块橡皮需要3元。方法一:连加0.3+0.3+0.3=0.9(元)。 0.3×3=0.9(元)。 方法二:转化0.3元=3角。 3×3=9角9角=0.9元。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四单元1.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演示法、情景体验法和点拨法。从表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设计层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具体的学法是合作讨论法、尝试与体验法、练习法,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先估一估,再笔算下列各题。 238+91=659+306=。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我们学习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接着完成有关湿地生物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请看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 我知道了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呢?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求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就是把野生植物的种类数与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相加,算式是445+298。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结果是: 我们可以用口算,把298看作300,这样445+300=745;刚才多加了2,所以再减2,745—2=743。 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 可以交换445和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好,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算一算298+445的结果与刚才的结果一样吗? 三、知识运用。 1、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2、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277+769423+576766+657。 521+902125+874358+688。 可以根据和的个位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3、用竖式计算。 69+93=167+78=449+374=。 四、总结。 今后我们在做练习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呦! 五、作业。 1、用竖式计算。 749+284=479+546=857+396=。 627+385=954+288=。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请用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并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分别说一说它们是什么角。 135° 75° 120° 180° 出示以上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1.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3题。 教师:请同学们先在数学书上量出下面各图中每个角的度数,并填在表中。 学生自主动手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教师: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探索这个问题。 2.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4题。 3.出示第72页第15题。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得越开角越大,两条边合得越拢角越小。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能初步理解乘法结合律。 2、初步感知应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究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能理解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图片 ppt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迅速口算下面的算式。 23×3= 70×5= 13×100= 25×4= 125×8= 师:有谁愿意试一试,直接告诉我答案 生1:69;350;1300;100;1000。 师:好!请坐,太棒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说:含有相同的乘数,积相等;都用乘法计算,但运算顺序不同。 师:任意三个数连乘,改变运算顺序,积都不会变吗我们来找出三个数,算算看。 先独立举例子,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想法。为了节省时间,遇到较大的数可以借用计算器。 生汇报列举的等式。先展示,再板书。 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的算式,三个数相乘,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结果怎样(不变) 学生尝试回答。 师:其实把大家刚才说的共同点总结起来,就是数学中的乘法结合律。 师:如果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口头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 (a×b)×c=a×(b×c)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过程用语言表示出来,就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以后,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发现更多的规律。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 根据老师讲课适当板书 完成本节课题。第四单元运算律 课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去游乐场》教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你到游乐场都玩过些什么项目?看来,游乐场可真有意思。这不,淘气笑笑他们今天也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 二、合作学习,引导探究: 1、(1)出示主题图:淘气他们正忙着买票呢。在这个售票处,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个别提取信息:太空船4元;蹦蹦床3元;电动车2元;淘气他们16个同学想坐太空船。)。 (3)师:那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生独立列式)16×4=大家同意这样列式吗?先请大家静静的思考一分钟,想想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4)师:想好的同学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可以动笔写出来和同伴交流一下。(生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小组派代表反馈: 2)竖式计算让板演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方法:“竖式是怎样书写的?计算过程是怎样的?”然后让不清楚的同学向板演的学生提问。(多两位同学说说)刚才几位小朋友都说的非常棒,我们在用竖式计算16乘4时,先写上16和4,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从个位乘起,用个位的6先与4相乘,等于二十四个一,二十是两个十要向十位进二,所以把进位的2写在十位的下面,但要写小一些,把表示4个一的4写在个位。接着用十位的1与4相乘,得4个十,再加上刚才进上来的2个十,所以得到6个十。)。 (5)评选出自己喜欢的办法:小朋友们看这几种计算的办法,你最喜欢哪种呢? 2、完成试一试。 (1)、让学生分组练习,请后两题的小组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讨论:在用乘法竖式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如果都学会了。假如我们全班同学都去了游乐场,你最想玩什么项目?(请几个人分别说出这三项)那如果我们全班同学都玩你喜欢的这个项目,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呢?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吗?集体订正时口答,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解决的是哪个问题。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师:淘气和笑笑他们坐完太空船,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海洋馆,海洋馆里展出的海洋生物可真是又多又美。小朋友们,你们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海底生物吧! 怎么样?海洋是不是非常神奇美丽?其实海洋还有许多丰富的物产和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所以小朋友们从现在起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就有可能成为海洋专家,为人类做贡献呢!好不好。当淘气他们恋恋不舍地从海洋馆出来,一出门就看见许多人围在一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原来是光明小学的两位老师带着31位同学来参观海洋馆,他们正在争论300元钱买门票够吗?咱们也来帮助他们算算好吗?(强调单位和回答问题)。 2、学生计算并反馈。 四、引导自结,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自己今天的学习状况。 通过“买票”这一活动,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同时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这是我进行课改以来深深体会到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也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我每节课的教学,都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节课也不例外。 整节课我以“买票”为线索,创设了“去游乐场”这一活动情境,同学们能在游乐场里边学边玩,边玩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孩子们都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们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改革中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我的每个教学环节基本上都安排成游戏式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四单元生活情景引入:同学们,有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忙吗?小红和妈妈逛超市,但她不认识价格表。(课件出示播放超市物品与价格)。 观察物品价格,指名说一说。(结合学生回答板书:5.98、0.85和2.60)。 超市里的这些标价有什么共同特点? 揭示课题:超市里商品的价格都是用小数来表示的,这些小数该怎样读写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课题)。 激趣引入:。 抢答题:地球上长的最高的动物是什么?(学生抢答,猜测长颈鹿的身高)。 出示教材第34页的情境图,学生读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板书小数。 1.读出下面各数。 23470933110000389500.7。 2.回忆一下: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什么?(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整数的计数单位依次是什么?(一、十、百、千……)。 3.导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熊二顺利拿到了蜂蜜。你知道吗,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小数的数位顺序。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观察教材第34页例2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板书1.8、5.63、12.378)。 (2)观察并思考:这些小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这些小数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小结:像1.8、5.63、12.378……这样的数都是小数,这些小数都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板书: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学生交流讨论:。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教科书第99―100页的例1。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见课本99页的例1某地区的城乡人口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见课本99页的统计图 3、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1)那年城市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2)那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年最少? (3)那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四单元本节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历,在生活中感受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大量的感性知识与数学活动,抽象、概括、提炼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使学生明确小数的数位名称及数位顺序,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从而达到巩固小数意义的目的。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类教案第四课时教室一、教材分析: 《整理房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本节课是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实践性的活动课,会应用到在第二单元学习的比较。本节课是分类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的基础。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教材安排的整理房间中的物品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所以,学生在进行整理时容易产生亲近感,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应用随处可见,如:书店、商店、超市等等,学生也经常在这样的场所出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通过整理房间等活动展开,使学生体会了分类的思维方式,感受了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并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2、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3、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结合本课教学对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五、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具、学具准备:装有各种模型的资料袋、几种日常生活物品。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整理房间。 同学们,你们会收拾自己的房间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一个非常特别的房间!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56页,一起来看这个小朋友的房间。就是这间了! 1、对课文的初步感知。询问“小朋友,小明的房间给你感觉怎样?” (凌乱、不整洁、找东西不好找)。 2、仔细观察,你能在小明的房间里看到哪些物品? (书、本、笔、文具盒,还有衣服、篮球、足球和小汽车。)。 3、限时一分钟,小组讨论该如何整理这个房间。 生1:两件衣服要放到衣柜里。 生2:学习用的笔、书、文具盒、本子要放在一起。 生3:三个球是体育用品要放在一起。 生4:小汽车、小熊都是玩具要放一起。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 生1:看起来整洁、干净。 生2:东西好找。 生3:学习用品、玩具要分别放。 4、总结:像这样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整理房间的时候就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才能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 5、出示整理好的房间。问学生“整理过后的房间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 (很舒服,很漂亮,即整洁又美观。)。 (二)动手实践,体验分类。 活动一:贴一贴。 小组合作,利用最短的时间,把资料袋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结果,并在黑板上展示。(可按颜色分;可按用途分;可按大小、长短分类)。 活动二:摆一摆。 首先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讲台上放着哪些东西;接着给时间他们考虑该如何分类、摆放那些东西;然后叫一个学生上讲台摆一摆;再接着问是否有其他分发的,有的话也上去摆一摆给大伙看;最后老师总结学生分得对不对并指导。 (三)联系生活,感受分类。 生1:大人(老师)分一类,小孩分一类。 生2:男的分一类,女的分一类。 生3:个儿高的分一类,个儿矮的分一类。 生4:年龄相同的分在一起。7岁的分一类,8岁的分一类。 生5:我把戴眼镜的分一类,不戴眼镜的分一类。 ……。 师:你们真能干!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里,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这样的分类摆放现象?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1: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 生2:超市里的东西,用的放在一起,吃的放在一起。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以后应该怎样去做,使自己成为一个爱劳动爱家的孩子。 (五)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整理自己的房间,跟同伴说说你们的想法。比一比,看谁是个爱劳动、爱动脑的孩子。 人教四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写法和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为后继“小数的加减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掌握了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数与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有所不同。所以做好从整数到小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迁移、类推、比较分析很重要。学生有了以前的知识基础,这部分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学生容易直接把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迁移过来,错误的认为小数的大小比较时也是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需要在这点上做了重点强调。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正确比较小数大小,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探究意识,渗透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能较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 一、 复习准备: 师:你能完整的描述出整数师如何比大小的吗? 生:…… 师:(小结)整数进行比较时,首先要看它的数位,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相同时,从高位一位一位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二:新课学习 师:刚才,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了一下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例5,你能从这副图上得到哪些信息。 生:……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排排名次吧!要分别排出这四位同学的名次前后。就要将他们的成绩一一进行比较,那下面老师把他们分别分成两组来进行比较,看看谁会是优胜者。 师:老师把他们先分成两组,小明和小红一组,小莉和小军一组。我们先看小明和小红的成绩,这两个成绩该怎么比呀!有哪个小朋友想来说一说他的想法。 生:小明和小红比,3比2大,所以小明比小红跳的远。 师:(小结)小明和小红比,3.05和2.84比,其中,3和2是它们的整数部分,3比2大,也就是这两个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了,这个数就大了。那当小朋友们要对两个小数进行比较时,应该先比较整数部分。(板书:先比较整数部分) 师:我们再仔细的观察一下这几名同学的成绩,只有小明一人的成绩超过3米,所以,我们可以说小明跳的最远,给他一个名次的话,那他就是第一名。 生:比下一位,师:下一位就是十分位。 师:要进行十分位的比较,8和9哪个数大,9大,那也就是说小军比小莉的成绩更号,我们再看一看小红的成绩,2.84米,十分位也是8,那么小军也比小红跳的远,给小军一个名次的话,他应该排第几?(第二) 师:现在就剩下小红和小莉的名次还没有出来了,那到底谁是第三名呢? 生:小莉。 师:哦,你为什么认为是小莉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2.88和2.84在进行比较时,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则要比下一位。 师:下一位是百分位。 生:则比百分位,百分位上分别是8和4,8比4大,所以小莉跳的更远些。 师: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还有谁想来说一说。 生:…… 师:那么也就是说小莉是第三名,那么小红就是第四名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排名,他们之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生:大于号 生:…… 师:那如果在百分位上还不能比出大小呢/ 生:比千分位。 师:就要一位接一位的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三、练习巩固 四、今天这堂课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分类教案第四课时教室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事物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从中渗透思想教育。 4、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情感体验。 (1)、结合学生参加过的活动,谈话引入。 师:上周学校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参加了。今天老师还得到一个好消息,森林里也在举行运动会,小朋友们想去看看吗?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 (2)感知“前后”的意义。 (课本60页)小朋友,你们看见了什么?(学生先自己说,然后在让同桌学生相互说说)师:谁能把小朋友们看见的情景完整地说出来?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师:如果小动物们再继续跑,你想它们的前后顺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师:说说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现在的前后位置是怎样的?同桌互说后再全班汇报。 (可给合这个变化,进行思想教育)即:师:小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会象动物们赛跑那样,会出现暂时落后的情况,暂时的落后不要紧,只要我们不气馁,继续努力,最终会超过别人的。 二、对所学加深理解。 (1)、“填一填”赛车:谈话引入:你们看完了动物赛跑,精彩吗?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更精彩的比赛场上去,(课本60页下面的插图)这里正在举行的是动物们的赛车比赛,参加这次比赛的动物有小兔、熊猫、小猫、小熊、松鼠你们想扮演小动物们进行赛车比赛吗?说说比赛的情况后。 有几个人? 3、数学故事。 让学生看图后,自己想象编出故事,先讲给同桌听,再讲给全班。 四、全课小结。 师:小朋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些什么?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教案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及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垂直与平行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课通过引导想象、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和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本质特征。运用激趣导入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这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正确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3.在“想象-操作-交流-归纳-质疑-总结-应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准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线”、“感知特征”、“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动,运用想象、观察、讨论、验证等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形成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小棒3根/人,白纸2张/人,记号笔1只/人。 三角尺一把,直尺两把,立方体一个。 一、复习导入,大胆想象。 1.复习直线及其特点。 (1)直线有什么特点? (2)想象直线的延伸。 (3)初步明确学习任务。如果大屏幕上又出现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 2、大胆想象:请同学们在白纸上把你想到的两条直线之间可能形成的关系画下来,看看你能画几种不同的情况。注意:一张纸上画两条线,画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欣赏。 3、选择部分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并进行编号。 二、观察分类,感知特征。 1、出示有代表性的几组的直线。 2、分类。 (2)交流分类方法,揭示“不相交”“相交”概念。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道理,很好,学数学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介绍分类的时候围绕一个词语——交叉。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如果按照“不相交”和“相交”两种情况来分类,应该怎么分?(板书:不相交)。 (3)你觉得相交的有哪些?说出你的理由。 质疑:同学们的主要分歧在哪里?2号、3号的两条直线,相交不相交?(用自己的方法验证a.观察想象b.延长验证c.测量判断)。 对于延长后可以相交的给予课件演示突破难点。这种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直线时,没有吧直线全部画出来。 (4)再次分类。 (5)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类是“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线。 师:这几组直线就真的不相交了吗?怎样验证?(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板书:平行线)。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一、生活中的大数。 小组内交流收集的数据,并按大小进行分类。 (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来的数据分成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两种类型)。 二、较大数的读法。 1、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 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2、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 在读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 3、巩固与应用。 在组内每人进行读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做试一试第一题,在读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 三、较大数的写法。 1、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 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2、讨论亿以上数的写法。 在写的过程中讨论总结亿以上数的写法。 3、巩固与应用。 在组内每人进行写数练习,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做试一试第二题,在写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 四、比较数的大小。 1、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先出几个数让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 如将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103412010439001318124。 2、比较更大数的大小。 让学生比较书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数据的大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澳门的人口数在这几个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与天津的人口数都是1千多万等。 3、巩固与应用。 在小组内,将每人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结果的实际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作业: 1、练一练1、2、3、4。 2、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板书设计]。 大数的读、写。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1、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老师的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994年至20xx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 精确到千公顷:约224319千公顷。 精确到万公顷:约22432万公顷。 精确到亿公顷:约2亿公顷。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生、老师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五、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六、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练习一。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265830000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3820000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编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式,体会编码的特点,初步学会编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难点是怎样科学合理地编码。教学中,第一环节我以谈话交流导入,利用今日说法真实案件《家中被盗一百万》的微课,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环节,探索身份证号码中的秘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本人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相关信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况下了解到底身份证号码中隐藏着怎样的信息。了解每个数字用几位数表示,新旧身份证的区别,数字编码的作用和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第三环节,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编码的方法。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 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关注生活,激发兴趣,渗透编码思想。 三、以生为本,习本课堂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2、过程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会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会运用数描述某些事物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逐步建立数感。 3、情感态度:在利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结构与含义,初步学会用数进行编码。 难点: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破案吗?生:喜欢。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侦破一起案件。请看案件的视频资料。 【课堂激趣】。 1。播放《家中被盗一百万》。 2。师:同学们,你认为谁可能是犯罪分子? 【设计意图】。 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巧妙设疑,引出课题】。 1。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了,身份证号码不就是一组数字吗?为什么能帮助我们破案呢? 2。师:也就是说身份证号码能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其实啊,像身份号码、银行卡号这样的由一组数字组成的号码也叫编码,是人们把数字赋予了一定的含义,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那编码里面有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力求将学生引入到生活情境,将学生对生活中数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本课的基础,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学与教的活动。 【探索组成、感悟特征】。 一、对比辨析,认识地址码。 2。师:一共18位。这就是身份证号码的统一性。不管身份证信息是什么样的,我们统一用18位数字表示。 3。师:那这18个数字都代表什么意思呢?身份证前两位代表省,三四两位的两位代表市,五六两位代表区或者县。 4。师:身份证的前六位,统一称地址码(边说边板书)。 二、猜猜我是谁,认识生日码。 1。身份证号码第七到第十四位是出生日期码,七到十位是出生年,十一十二位是出生月,十三十四两位数是出生日,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老师这里有一组出生年月日,你觉得是你,你就站起来。 2。展示年份20xx很多同学都是20xx年出生的。 3。展示月份02有同学有疑问了2月为什么不直接写数字2,而要写02呢?因为啊一年有十二个月,如果2月写2是一位数,12月写12是两位数,那身份证的位数就不统一了。 4。展示20xx0205师:只有一位同学了,你确定一定就是他吗?不一定。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获取身份证上的相关信息,达到对年月日这些旧知识的整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让学生简单的介绍了身份证编码的含义,这样设计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练习,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发挥想象,探索顺序码和校验码。 1。师:那不止他一个人,么怎么样区分同一天出生的人呢?这应该是所有双胞胎的烦恼了。顺序码,将同一天出生的人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编码。顺序码的最后一位1。3。5。7。9表示男的,0。2。4。6。8表示女生。有了顺序码,即使双胞胎的身份证也不一样了。这就是编码的唯一性。 2。身份证的最后一位是校验码,是通过前十七位计算出来的,有数字0—9,我们常见的身份证最后一位是x,其实是罗马数字10。师:身份证号码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啊我们可以把他分成四个部分: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设计意图】。 “先猜测,后验证”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身份证编码的规律的得出利用观察比较和猜测验证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特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走向生活,巩固新知。 1。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编码的知识,现在你们可以拿起知识的武器帮助警察叔叔破案了吗? 3。再看银行的卡号编码。2、3、5只有5持有甲银行的银行卡。所以确定5才是真正的罪犯。恭喜你们成功破案。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自我实践,检验真知。 (二)我是“小小编码师” 【设计意图】。 1。通过练习,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让每个学习自主思考的过程,经历编码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编码思想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对编码的认识,增强了课堂的数学味,将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课堂小结。 2。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你还见过哪些编码?生举例子。学籍号、军事情报、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车牌号都是编码。 3。师:同学们,我们的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数学好玩,祝大家玩好数学。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多媒体课件。 口算。 25+7512×416+4+2325×4×2。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200÷4=5050×3=150。 28×2=5656÷7=8。 判断并改错。 =75=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__70=125__8=40__5=11+7=4+25=。 70__50=8__125=5__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__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__25=100(人)或25__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__25=25__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__b=b__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__5)__2方法二:25__(5__2)。 =125__2=25__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__5)__2=25__(5__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__6)__1015__(6__10)。 (125__80)__3()125__(80__3)。 (12__25)__4()12__(25__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__b)__c=a__(b__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__26=()__()8__2=2()。 a__b=()__()a__()=15__()。 125__7__8=()__()__7(40__15)__[]=40__([]__6)。 25__(4__[])__([]__4)__132__4__6__5=(4__6)__([]__[])。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上一篇:我想要一个机器人(汇总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