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范文大全 说说签名 说说名字 说说短句 说说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实习报告 > 我的家乡散文随笔 家乡的散文随笔(精选8篇) >

我的家乡散文随笔 家乡的散文随笔(精选8篇)

下载文档docx

一个好提纲能够帮助我们节约时间,提高写作效率。提纲的制定要符合文章的写作规范和要求。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读完它们你可以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我的乡散文随笔篇一

外国我不甚了解,然而中国的乡村对“”的节是很深很深的;房前屋后院里院外这是生活地方,皆有绿树成荫;野地坟茔、荒冢蔓草那是离去的地方,依然杨柳俯仰、松柏繁茂;这份情愫可见一斑。地狱和堂是善男信女们对死后灵魂的安排,然而在中国的乡村,在一群怀揣着最为朴素的世界观的农民身上,你是很少能看到的;生在这片土地上,百年后复又归于斯,犹如这土地上的树木,历数十载,方知脚下这捧乡土的温热。树木最初被大量种植在人类居所旁的原因我没有详查,可能是避灾祸:远远的望去一片郁郁葱葱,无有人烟;也可能是受道家思想影响:五行中木主生,人们都有一个子嗣绵长、家道兴旺的不懈的想;也可能是别的呢,我就不知了。

房后可种榆树,形体较大可挡风寒,五柳居士不就有“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的诗句吗。后院宜植槐树,不甚高大却枝繁叶茂,仲夏之夜扯一竹席铺于树下,上有鸣蝉相和、下有寒蛇低吟,或卧或坐、皆自成趣;中可拿一蒲扇,有一下没一下的摇晃着,夜空中可无明却必得有繁星,这次第,怎一个惬了得!在我家,谷雨前后槐盛开,它的花碎而密,一串串一簇簇像一群洁白的张开了翅的采蜜的蜂挂在枝头,微风拂过,淡淡的甜香。养蜂的人最知道花开花落的日子,槐花的花期不长,前后也就一周的时间,要酿得一些槐花蜜且得忙起来呢。人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蜂多了起来,“呦!后院的槐花开了吧?”禁不住的在中问了一嘴。午饭时端着碗到后院一看,果不其然,开得正酣。我们自有我们的吃法,不管是摊馅饼、做盒子,还是蒸熟了配以姜末葱丝凉拌都别有一番风味。只不过,槐树木质坚硬生长缓慢,要从一株小苗长到繁叶如盖,且有些日子呢;反正我家后院的两棵槐树,从我记到现在一直就那么大,仿佛十多年未见其变过。

堂前可载两颗石榴,既应了子孙满堂的寓意,又可在中秋之时共享鲜果。圆月初上,桂影成荫,一家老小庭中赏月,圆桌之上应时花卉鲜果:桂花、海棠、石榴、棠梨。石榴果笑的合不拢嘴,露出一排排火红的籽,品种不一、酸甜有别;我是顶喜欢酸中带点子微甜的.,多剥几粒轻轻一嚼先甜后酸,哎呦!那叫一个透亮!现在想想我就直咽唾沫,我是真想家乡的石榴了檐下窗前是要有一株腊梅的,至于花色红白皆宜。别的时日你是看不出妙处的,只待寒冬,映雪红梅相得益彰。数九寒天,大雪溜溜下了一夜,清晨醒来睡眼惺忪,隔着玻璃窗向外一看,就一眼,你便觉得神清气爽,再无半点的倦意。银装素裹的天地间,傲然挺立,或许此时的腊梅傲气少了几分,俊秀之气多了几点,白花红蕊在这雪国之中肆意的这般。此番情景怎能不叫人,怎能不叫人怜!《红楼梦》中有一片段,叫做“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单瞅这题目“世界”前着“琉璃”二字意境全出,紧后又是“白雪红梅”,胸中若无几点文墨何来此景!文中有宝玉、宝琴冒雪折梅一节,大红的毛毡、点点的红梅映着茫茫的白雪,老太太直说“好美”。自古好景不长,不可牢骚太胜;一年之中此番好景若得三五日,足慰我心。

庭中的井旁可种一棵柳树,人们常说“水曲柳”,可见柳树是喜水的,若侍奉的好自有一番佳处。如果还有空间,还可有一棵香椿树,这种树不管是叶子还是枝干都带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至于具体的我也说不大好,反正有人喜欢得紧,有人却厌恶;家人们说能避蚊虫,经我验证效果一般。但这树有一绝妙的好处,那就是早春的嫩叶可食用。早春,把积攒了一冬的鸭蛋壳、鹅蛋壳(保存要完好,最好是只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孔;鸡蛋壳太小不划算,就不要了)套在枝头芽尖处,只消十天左右的光景,那壳里满满的全是嫩嫩的叶。

敲碎壳,切成薄片,拌上鸡蛋一炒,甭提有多美味了。现在想想,也有六年没吃到了。至于墙外,还是种两棵枣树吧;一棵吃鲜枣,一棵晒干枣。中秋时节,大枣刚红了半圈,可生吃、可蒸熟。在房顶上晾晒大枣,对童年时节的我而言是件极幸福的事,暖暖的秋阳、温温的房顶、红红的枣子、还有一双荡在房檐上的小小的脚。

农村的树还有好多好多,像那大叶的梧桐、迎风作响的白杨、爱炸心的桑树、爱弯腰的棠梨。此时的我独在异乡为异客,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但不知家中今夜可有风雨,家中的人可也无恙。

我的家乡散文随笔篇二

家乡位于滇西北的一个小村。离村不远地方,有一条迷人的小溪。它是那么可爱,那么温馨,又是那么充满活力。

此时已是春天,小溪的春色,从两岸山坳处显现。一棵棵山茶树,主干粗壮,枝叶茂盛。枝巅上开始出现花朵,鲜红色的,使人格外温暖。春风阵阵,花朵多多,花也越鲜艳。它们拥拥挤挤,争奇斗艳。三五成群的孩子,快步走进山茶树间,从衣袋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吸管,迫不及待的吮吸着每一朵饱含花蜜的花朵,仿佛是一群急着采花蜜的小蜜蜂。当花蕊满满溢着花蜜时,他们心中有一股按捺不住的激动和喜悦。

小溪是清澈的。它时儿闭着眼睛,缓缓地向前流淌着,仔细听啪啪啪,那是它碰到水里的石头,它卷起无数朵美丽的小浪花,似晴天里的一片片白色浮云;它时儿睁开眼睛,湍急而欢快地向前奔流,发出哗哗啦啦的响声。听到溪水急促的脚步声,似乎某个地方出现干旱,等它去救急,拯救那里的小生命

溪小奔流着,时不时遇到陡坡。一段程就有一个陡坡,一个陡坡造就一个小瀑布,一条小溪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梯级瀑布。瀑布如飞珠溅玉,泠泠而下。每个瀑布下形成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生活着野生螃蟹和石蚌,池塘边石头上生长着天然的念珠藻。

清明前后,小溪两岸梯田似的草坪里,陆续生长着野生蕨菜。粗壮有力的'蕨菜,先头顶土层,再冲开土层,然后根芽不断破土而出,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越努力,越幸运,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的经典语句。此时,正是采集蕨菜、念珠藻,捕捉螃蟹的时节。山里的孩子们,有的背着竹篮,拿着镰刀,正在采蕨菜;有的手里挎着竹编小筐,采念珠藻;有的换着裤脚,撸起袖子,在溪水里石缝间捉螃蟹。

此情此景,勾起我童年那段苦涩的时光。每年三月,家中粮箱里的玉米粒不多了,很快面临着缺粮。这时,溪水边草坪里,因溪水滋润,早早出土的蕨菜,似乎迎接着山里孩子们的到来。

每隔两天,我去溪边挖蕨菜。妈把蕨菜煮透后,洗净切成小节,然后放些玉米面粉,做蕨菜玉米粑粑,应对家里缺粮,渡过饥饿难关。到了六月,田间小麦成熟了,我们又可以吃到白嫩嫩的馒头,滑溜溜的面片,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那个年代,山里人家多少年都这个模样。

此时,溪水在孩子们脚下,他们身旁,带着快乐的心情,唱着欢快的歌声,从山间流向远方。

山里,再大的人,都喜欢小小的溪。我见过浑浊险恶的大海,于是我知道一条小溪多可爱,多温情。其实,山里人大多一辈子没有见过大海,但他们心里收藏着几条清溪,和小溪所给予的生命和快乐。

我的家乡散文随笔篇三

重阳,秋凉,返乡。

秋日的天宇寂寥而高远,几片薄纱似的闲云,悠悠然飘着。阳光暖着小河水,水面波平如镜;偶有鱼儿戏水,漾起圈圈涟漪。

微风起,几只鸟雀从芦苇丛中惊起,扑腾着翅膀飞向远方。

河岸上的尾草,叶暗黄,狗尾草穗子沉甸甸的,似老人一样弯着腰。春夏时节,狗尾草总是在广袤的大地上疯长,以生命的绿色装点自然,馈赠清韵;如今,清韵逝去,容颜老去,难免感伤。人们常说,草绿草枯、新陈代谢是自然的规律,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面对花草荣枯,淡然处之才好。

路南一排水杉树,形似宝塔,是父亲年轻时种的;如今,枝叶苍翠,大有直上青云之势。有人曾劝我把树卖掉,可以换几个,我笑着摇头,个中缘由,不足为外人道也。

路北的荞麦田里,荞麦花由雪白变成了淡白,花儿就要谢了,细小的花儿中间,包裹着淡绿色的三角形的麦粒。如果再早几天回家,就可以看到“月明荞麦花如雪”的美景了。

院子前面的田地里,青菜和秧草不惧秋寒,一大片一大片的、绿油油的生长着;蒲公英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草,也受到了感染,顽强地生长着。一株半人高的无花果树立在其间,叶子碧绿宽大,宽大的叶子下面居然还可以看到几个青涩的果子。

银杏树有的成行站立,有的散居田间,它们似饱经沧桑的老人,坦然安详地面对这个世界。扇形叶子由深绿变成了枯黄,随风飘零,融入泥土,为来年的重生积蓄养分。有的树上缠绕着老枯的丝瓜子藤,挂着几个干瘪的丝瓜子。老了,做种用的。

院子右前方是父母的坟墓,碑石沁凉如玉,墓碑四周种植着彼岸花、鸢尾花、朱顶红,都没有开花;数根青竹围绕四周,风起,竹影婆娑,摇曳生姿。我静静观看她们的舞姿,聆听她们的私语,她们仿佛在说:“不要再沉沦于秋风的萧瑟和秋意的凄清,愿生者坚强,愿逝者安息。把握好生命的历程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渐渐地,疲累的心灵重归平静。

蔷薇从院墙上探出身子,尽情展示青绿的叶子,她虽然早就过了花期,但不肯老去。院子前面的水缸里,荷花、茎叶已经枯萎,但茎梗挺立,迟迟不肯躺下。她希望在下雨的日子里,“留得枯荷听雨声”吧。

后院东面,竹子架上木耳菜葱葱茏茏,绿油油的一片,像调皮的孩子,缠着竹竿往上爬。木耳菜叶子肥厚油亮,叶片中间,结出了一串串累累的果籽,果籽圆圆的,有绿的,有紫的,有黄豆那么大,甚是可爱。

偶见一两棵桑树、钉子槐树、楝树散布在路边,这些在我的家乡是硕果仅存的树种了。听说以前一次运动,砍去了很多像这样的杂树。我至今不解:花叶自开自谢,自娱自乐,自成天地,与人无争,人们为何要去野蛮干涉?每念及此,总会惹起万斛闲愁。

夕阳西下,暮色浸染。村东头传来“咩咩”的羊子的叫声,羊儿归巢了;旷野里传来“突突”的马达声,那是拖拉机在耕田,农民们准备种小麦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我的家乡散文随笔篇四

我的家乡山东平度,自古以来就有种芹菜的历史,而独城郊马家沟村出了名,我要对马家沟芹菜来个特写,用了这个题目,没有沽名钓誉之嫌吧?因马家沟村也属“平度”这个家乡,且离我的真正老家也就十多公里吧,带着这种愿望来写,就会感到一种亲切感,一写家乡的芹菜,就会有许多感情要自然流露出来,有许多憋在心里的要说。这不,又快到“青岛马家沟芹菜节”了,我就忍不住要写一写家乡的芹菜了。

家乡的芹菜据说有数百年栽培历史,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明朝。数百年来,流传着许多赞美芹菜的词语:“菜之美者,有平度之芹”、“饭煮青泥坊底芹”、“香芹碧涧羹”等等。为了了解家乡芹菜的延续历史,我又特意详查了《平度县志》,是这样记载的:“1950年,从潍县引进‘大叶黄’芹菜,色黄、皮薄、梗中空。经过科学实验,隔行种植,促使杂交,提纯复壮,单株选种,至1952年,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平马1号’芹菜……”这就足以说明家乡芹菜的栽培历史和起点了。

话说到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说的是1945年8月,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就住在离我老家七八里的朱家井村,指挥解放平度城的战斗。临战前的一天晚饭时分,当地的一个炊事员炒了一盘马家沟芹菜,飘散着馥郁的香味,吃起来鲜嫩可口,许司令马上让警卫员叫来了房东,问这芹菜怎么这么香脆?房东只简单回答:俺平度这里多处种芹菜,不过最好吃的要数着马家沟芹菜了。马家沟芹菜不仅嫩脆可口,还清热解毒,人吃了免灾提神。许世友司令听了连连点头,接着转向林浩政委,不无幽默地说:“这次吃了马家沟芹菜解个‘大毒’。”过了12天后,也就是9月10日这天,许司令率胶东军区从三个方向攻克了戒备森严的平度城,活捉了汪精卫所辖伪治安司令王铁相、伪第十二师师长张劲山等,歼敌6000余人,为当地人民解了“大毒”。这个传奇故事一直在家乡流传。

儿时所见芹菜很少,而多见芹菜心,因过去的人们大都不吃反季节菜,春、夏天也就没有种芹菜的,只有到了秋天才开始种,到了腊月、正月,正赶上过年卖个好价钱,也就是家乡菜农说的挣个“功夫钱”。到了卖芹菜心的时候,用手捏着一棵棵芹菜,精心地择着芹菜心,一棵芹菜只能择三四根心,价格很高,而择下的芹菜梗就不值钱了,买的也很少,因正值过大年的时候,大都买点芹菜心过个好年。所以,那时见到的大都是芹菜心。

儿时见到的芹菜心,是父亲骑着自行车进城赶集买回来的,感觉是那么的新鲜、脆嫩,颈儿白生生,叶儿黄灿灿,煞是好看,招人喜欢,也显得有点贵重的`样子。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随着我渐渐长大,每每父亲从城里买回来芹菜心,我就争抢着放到东墙根的小土井子洞里,用潮湿的土埋在靠洞口处的洞壁,便于空气循环,储存的芹菜心很好,一直一个多月都很鲜嫩。每当来客来人,只要大人一说,我就争先下到小土井子里,扒拉开泥土,挑选出几棵芹菜心,再把湿土精心地埋好,这是当年呵护的美味佳肴,肉心炒芹菜心,就是吃的那个鲜亮味,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且越嚼越香,那时的乡村里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这道菜,也不是哪家都能吃到的。那时家乡的芹菜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价值

后来,随之改革开放,各种各样的芹菜充斥市场,实梗、二梗、芹菜心、山芹等比比皆是,难分伯仲,根本就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生产的,市场的芹菜多了,那时家乡的农业特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马家沟芹菜宣传的力度也不够,与别的芹菜相比,没有优势可言,家乡种芹菜的越来越少了,这样一来,就很难吃到马家沟芹菜了,市场上买卖的芹菜根本就没有那种芹菜味道。吃着市场上的芹菜,人们却在怀念着本地的那脆的芹菜,回味着那清香的芹菜味,口舌生津,耐人寻味。更期盼着等到哪一天再吃上家乡的马家沟芹菜。

直到,家乡的决策者们才猛醒过来,对“马家沟芹菜品种资源保护及标准化技术研发”项目申报立项,建立了马家沟芹菜生产示范基地,采取马家沟芹菜品种提纯复壮、完成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实施芹菜产品分级包装等措施,使家乡芹菜重新进入了精品特菜的行列。通过举办“青岛马家沟芹菜节”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打造了马家沟芹菜品牌;通过一班人进京宣传,打开了马家沟芹菜销售市场,家乡的芹菜走进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摆上了上百个大中城市超市的货架,结束了传统芹菜成捆上市、地摊买卖、低价出售的历史,一棵小小的家乡芹菜,竟变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农产品名牌。如今的家乡芹菜销售火起来了,栽种面积达到了3000亩,是过去的30倍。

前些年,我曾要引领着省内外客人参观马家沟芹菜广场、展览馆。当您走进马家沟芹菜展览馆时,映入眼帘的是对马家沟芹菜栽培历史的介绍、马家沟芹菜的造型、一幅幅芹菜的美丽造型照片,折射出了家乡芹菜的一种独特美,彰显的是一种文化。各种做法的芹菜摆成了“芹菜宴”,芹菜的根、梗、梢、叶都是菜,可炒、可拌、可生吃,均有独特的味道和养生功效,家乡的芹菜登上了“大雅之堂”。

我的家乡散文随笔篇五

记忆中对家乡的秋收是深刻的,秋收是庄稼人繁忙的季节,也是最快乐的季节。

都说秋高气爽,是秋季和夏季相比,气温显得再不是那么的烦热,蓝天白云,给人以清新爽朗。天空一天天地变得空旷辽阔,视野一天天的向远伸延,一阵阵凉爽的秋风,催着大雁向南迁涉。这时的田野,放眼望去,那白皑皑的棉花,像一片云海;黄灿灿的谷穗,沉甸甸地垂下了头;红中透紫的高粱籽粒饱满;落光叶子的大豆胀破了皮。乡村的男女老少都活跃在田野上,充满着笑声和低语。家乡的秋收是一首如梦的歌,在人们的心灵里,滋长着无限的希望。

我生长在乡间,乡居的生活是愉快而甜蜜的。尤其是那一股令人心旷神怡的宁静和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叫人永难忘怀。家乡湖汊纵横交错,田块阡陌连绵,鱼塘清澈见底。秋天来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晓风残月,轻拂杨柳岸。

“粮食超千斤,棉花过双百”的年代,家乡的土地也种有棉花,大集体时,捡棉花是女人的事。她们或戴顶斗笠,或头顶包头,抹着包袱,一字排开,垂头弯腰的捡着棉花,捡这一朵,看那一朵,边捡边往包袱里塞。再把捡满包袱的棉花,倒在地头的荆篓里,然后由身强力壮的男劳力,把棉花挑到生产队的晒花场。

俗话说:“秋半天,秋半夜。”虽说已是秋天,可秋老虎还是不失威风,正午的炎热,仍然使人畏避。她们的颊上渗出汗水,流露出诱人的韵香。

那时,捡棉花按斤两记工分,有了工分,年底生产队分红就能分到钱。未出嫁的女子,她们拿着这辛苦钱,可到集市去扯花布、买香粉、办嫁妆。出嫁的女子也可以回到娘家,照样地捡棉花挣工分。捡棉花有手快和手慢的,快手一天能捡到八十斤,慢手也差不多能捡到六十斤。为了斤两,常常是天刚亮就去捡露水花,有心计的,把捡的棉花用衣服盖着,还生怕被太阳晒干。

从地里捡来的棉花称之为籽棉,籽棉晒干后就可以轧出皮棉,籽棉晒干的标准就是用牙齿去咬棉籽,有脆崩的声音就可以拉到轧花场了。轧花不同于弹花,轧花是分离出棉籽,用的是轧花机。古老的轧花机叫“镐子”,用耕牛或人作动力。70年代有了柴油机,淘汰了镐子,用上了锯齿轧花机和皮辊轧花机,棉花加工才实现了的优质低耗。弹花则是将皮棉纤维进行重新排列,达到蓬松的效果,但也能清除皮棉中的杂质。

生产队把轧出的皮棉用花包装好后,拉到当地的棉花采购站去交任务,也留下一些来分给各家各户纺纱织布做棉衣。

手工纺纱,要用纺线棉条。先把生产队里分得的皮棉,经过弹花机弹制后,再用根圆形的高粱杆,絮上一层薄薄的棉花,双手在面板上一搓,随着高梁杆的滚动,抽出高梁杆,就变成了纺线用的棉条。

在那时,家家都有纺车,村子里,彻夜都能听到纺车的声音。纺车是女人的舞台,她们编织着日子,编织着未来。

寒露霜降到了,田野变了色,棉梗扯后蓬在路边,棉花秆上的嫩桃(哑巴桃),再也开不出棉朵来,捆棉梗时,就把它摘回来,晒在生产队的禾场上,用石磙压过,用棒槌砸过,剥出没有绒度的棉花,也叫尾花。多用来打过冬的棉絮。

棉籽榨油用作食油,棉粕是棉籽经过压榨、浸出等工艺得到的一种微红或黄色的颗粒状物品,可用作肥料,棉梗也是很好的烧柴。

棉花曾一度是庄稼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或许在将来,“素裹群芳谁竞暖,轻身入被蔽时穷”的棉花,还能够再次成为农民增收的希望。

秋收割谷(晚杂)也是主要的农活,金黄的谷穗,秋风吹过,稻香扑鼻。这时候,女的割谷,男的挑谷,那“咔嚓咔嚓”的割谷声和“吱呀吱呀”的挑谷声交响在一起,在这金灿灿的田野上飞扬。

用机械脱粒稻谷多在夜晚进行。夜幕降临,秋夜透着寒气,脱粒机吞吞吐吐。拖草头的、喂口的、抱谷草的、扫渣滓的、搬粮食的、堆草垛的,整个场面紧张而有序,忙碌而热闹。夜深了,生产队安排有一顿难得的宵夜:木甑饭、萝卜汤。

秋雁横过天空,偶然把凄然的啼声滴落到人们心里,人们抬起头,望着远飞的大雁,意识到大雁越往南飞,天空就同这收割后的田野一样,也越显得空旷。

稻谷以外,高粱、黄豆、芝麻、花生、粟子(小米)等杂粮作物也要收割了,高粱摇曳着丰满的穗头,黄豆挂满了一串串黄灿灿的豆荚,芝麻茎秆粗壮、青梭密密匝匝,花生的茎叶有些干涸,长在土里的花生等着刨起,粟子的穗像狗尾巴弯垂着腰,穗大饱满。

粟子成熟时节,麻雀在粟田里飞来飞去,吱吱唧唧地叫着,赶麻雀也成了护秋的农活。驱赶麻雀的办法也很多,敲锣或放铳都可以吓跑麻雀;也可以在粟田插上树桩,扯上缚有玉米壳的稻草绳,麻雀飞来了,赶麻雀人只要拉一下绳子,既有声音又有动静,麻雀就飞走了。

扦芝麻必须是在清晨。挂着露珠芝麻叶湿漉漉的,芝麻籽才不会撒落在地里。何谓扦芝麻,是说收割芝麻不是一次性去割完,而是选择其成熟的`先割下,再去割那些后成熟的。把割下的芝麻搬到田边的空地,扎成小捆蓬起,太阳将芝麻梗晒干后,放上笸箩,一只手倒提着芝麻梗,一只手拿着木棍去敲打,芝麻籽纷纷落下。这一过程又叫“倒芝麻”。

黄豆田地间作高粱,先扦高粱再割黄豆。高粱熟的时候,一片火红。高粱的秆很高,鸟雀歇息在穗头啄着,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黄豆的枯叶上,蚱蜢飞来飞去,鲜红色内翅闪露。

秋阳下,女人们刨着花生,挖着红薯。架上晒的是花生,家家户户都堆满红薯。冬藏红薯的窖,方言叫“苕洞”,冬藏红薯不仅辅助了荒春时粮食的不足,还贮藏了来年所需的红薯种。

房前屋后的枣子熟了,挂满枝头,流光异彩。竹竿在密密的枣树间打来打去,地上响起噗通的声音。人们可随意采摘,其乐融融。

一场秋雨过后,空气清新而柔润,地面微湿。俗话说得好:“一场秋雨一场寒”,树木便纷纷坠叶,路旁的野菊花盛开,一年一度的秋天渐渐地向人们挥手告别。醉人的秋收,感觉也就那样丰实晶圆了。

往日的梦,一幕幕在我脑海中闪现。家乡的秋收,是勤劳的父老乡亲早起晚归的忙碌,是收获写在人们脸上的喜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也是五谷丰登,仓满囤满的象征。

萧瑟的秋天,每当看到片片落叶,我就思情起家乡的秋收来。于今,那昔日的田野风光渐渐地消失,因此更令我怀念!

我的家乡散文随笔篇六

大豆是我家乡的特产,家乡的歌唱家庞龙在《家在东北》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是家乡真实生活的写照。虽然我的家不在松花江上,但在东北大平原的西南边缘,土地一样肥沃,气候宜人,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的重点产粮乡镇之一,盛产大豆、玉米、高粱,大豆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顶梁柱。不过我对大豆情有独钟,大豆给了我许多乐趣!

早些年,老家土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种地的肥料只靠生产队养的几头牛,和几十只羊攒的那点粪,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无机肥料,一亩地也摊不上一车,乡亲们都知道“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的道理,为了保护地力,多采取玉米、高粱、大豆轮作。因大豆本身有根瘤菌,能固氮,种大豆的地块,不用上一点农家肥,那是真正的靠天吃饭。还美其名曰:大豆茬口养地。

大豆是居家过日子的必备。可做多种多样的食品,仅豆腐就有水豆腐、干豆腐,豆腐脑、豆腐皮……水豆腐能冻成冻豆腐,还能晒成豆腐干。用大豆做出的“小豆腐”则是家乡的一道特色菜。做法比较简单:将大豆用碾子压成小碴子,用开水沏了,与油炸大酱、切成小段的咸芥菜缨子、发好的干蘑菇一齐炖,用姜、葱、蒜、小辣椒做配料,再做一盆小米饭,你吃吧,撑破肚皮都不想放下筷子!

人们生活离不开大豆,豆油是大豆榨出的;豆杆是最好的烧柴;冬天如果家里有豆杆,那就不怕天冷了。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在家“煮豆燃豆箕”,然后再扒出一盆火,放在自家用黄土泥制的泥火盆里,放在炕上,一家人尽情地享受它送给人们的温暖。放学回来,在火盆里烧两个豆包、土豆、地瓜或者是爆一把玉米、黄豆,那就别提有多开心哟!

豆子有很多种吃法。可是我认为炒豆是最好的食品了。小的时候,农村孩子没有现在的孩子那么多好吃的酸奶、虾片,我是吃炒豆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常常将妈妈炒好的豆子揣满满两兜儿,边玩边吃着,有时还送给小朋友,大家就更愿意和我玩了。因为我会领他们玩老鹰捉小鸡、过家家,又有豆豆吃,我就成了“孩子王”。

在那个蔬菜奇缺的年代,黄豆是人们常用来下饭的副食。比较常见的吃法是生黄豆芽,黄豆芽的吃法有好多,可以炒着吃,可以做汤,也可配菠菜、鸡蛋、芥菜疙瘩咸菜等做炖菜。而吃法最多的是盐豆。盐豆做法简单快捷,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把豆子炒好,趁热时加盐水、葱花闷上几分钟,滋润一会就好了,口感既香又有嚼头。这是湿焖盐豆。湿焖盐豆相对软呼点,老人、孩子吃着不太费劲。也可以将盐水、葱花直接倒到炒好的黄豆锅里,翻几个个儿,不一会就干了,细一看,黄豆外皮上沾有一层薄薄的盐粉,这样的盐豆同炒的黄豆一样清脆,只是加了一些盐,能起到下饭的'作用。也可以装口袋里当零食吃。不论是湿盐豆、干盐豆,吃起来都是很费时的。家乡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称万贯,不能吃盐豆下饭。追其原因:一是盐豆下饭费时间,耽误干活;另一个原因是吃盐豆下饭。因盐豆能增加人们的食欲,吃得多。在那个时代,家家粮食都不充足,人们坚信能省一碗是一碗。由于盐豆味道好,牙口不好的老人,也会将豆粒在嘴里反复地嚼着,虽然嚼不碎,但看着那样投入的样子,也是一种享受。

大豆浑身是宝,割豆子后留在地里的叶子、茬子,是生火烧炕、做饭的好燃料。在北方冬季度过严寒靠的就是暖烘烘的火炕。每家都要备下充足的烧柴,以防大雪封山没柴烧。每年秋收后,勤快的人家就去地里搂豆叶、拔豆茬子。孩子、大人背着花筐,或拿着绳子,一人占十几根垄,用耙子搂垄沟里的叶子、梗子,用手薅茬子。一阵子过后,手起泡了,但还继续着。同龄的伙伴要看谁的堆大,那才叫能干。薅豆茬子似乎是农村孩子的必修课。豆茬的燃烧,完成了最后的一次奉献,它只用噼啪的声音向人们告别,并没有显示自己养育了大豆有什么功劳,它就这样完成了一生的使命。

田野里烧黄豆的情景是家乡人的独享。秋收时节,如果远处烟尘四起,那里有可能是在烧黄豆、烧玉米。

秋天的场院是父老的指望。最有意思的是打场,把豆枝子在场院里散开铺好,让马拉着碌碡在上面转圈地轧,赶马人在中间用鞭子不时打着马背,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神气极了!赶马人常常会唱着东北小调:“丰收了,粮食上场了。中秋月满,仙女嫦娥该下凡了!美丽的姑娘哟……你为什么还不走过来哟嗨!”

在我看来,打场最美丽的景观是扬场。扬场是个技术活,可不是谁都会干的。会扬场的只是村里几位年龄长的老人,老人也常常以会扬场而自居。在多数人起场、摊场的时候,他们几位往往是呆着,等待着扬场。扬场使用的工具叫木铣,同铁锹基本一个模样,只是锹面没有两侧的围子,是一个木制的平板。用碌碡压过的大豆将秸秆及大的根茎用杈子清出后,聚在一起,就进入了扬场的环节了。扬场是借助风力,把豆子和杂物分开。侧迎风将聚在一起的豆子连同杂物用木铣扬向空中,豆子就留在了迎风的一侧,杂质被风刮走或刮到豆子堆的边缘,用扫帚轻轻一扫就ok了!扬场是一门技术,朝天上扬开的豆子,就像绽放的礼花。准确地落在一起,不偏不倚。老人们边扬边说笑着。会扬的行家,扬过之后大豆在地上是一长溜——蛇一样,不会的扬成王八样,很不好分豆子与秸秆。在老人们扬场的时候,年轻人也不会停止嬉闹,好静的我会坐在干净的豆子边,用双手边捧着豆子,一次次向上扬,那就是我心中的一朵朵花儿在开放。我一边扬一边高喊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金子也得金子哟!”

生产队打场往往是以几位老把式为核心,不少的时候,他们说累了,下班吧,队长都不会说什么,也常常尊重他们的意思。将扬好的大豆聚在一起,队长会在四周用一个木制的,上刻“太平天下”的大印,例行公事在四周盖几下,嘱咐看场院的几句:今晚大豆不入库,看场的得注意点,别让人偷去。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人偷,也没人敢偷。一但被抓着,丢人是小事,让群众专政小组知道了,轻的是被打得扒层皮,重者甚至会丢掉小命。

冬天的生产队看护房是我们这些当年刚参加劳动的小青年十分向往的地方,场院房的灶堂内总不熄火,睡在那样的热炕上舒服极了。好多的时候我们都同看场院的大叔套近乎,晚上帮他看场。请求他留下我们。帮助看场是假,其实重要的是为了晚上有炒豆子吃。

虽然队长将大豆堆上做了标记,但用掏炕堂灰的大铁锹在边上轻轻地铲出几锹是没办法看出来的。所有看场院的人都有这功夫,将黄豆拿到屋里,将大铁锹置于炉子上,就是非常好用的炒豆子的锅了,那把锹也真大,一次能炒2斤,铁锹很好控制火候,热了端起来,凉了再放到火上,十分方便,不用10分钟就能炒一锅。那个时候我几乎天天睡在场院屋子里、天天有豆子吃。场院屋子是不允许外人住的,但看场院的老哥喜欢听我讲故事,还有免费的煤油灯供我读用,就这样我们相互利用,我成了他的朋友,那期间我读过《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林海雪原》《朝阳花》《苦菜花》等多部小说。

在场院屋子住,看见过看场院大叔的恶作剧。一位老哥发现夜里炒大豆的秘密,每天都要比队长来得还早,为的是吃点剩豆子。这天看场院的大叔说:你不准说话,看我怎么坑他一把。大叔将炒好的黄豆放进喝水的杯子里,到外边转一圈回来了,我看见茶杯里有水就问:这是什么意思?我给他弄点盐豆。我不知情。他说:你不能动这茶杯。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第二天早上那位老哥又早早来了,进屋就问还有豆子没有。我没吱声。看场院的大叔说:还给你留点盐豆,我们没舍得吃。说着将一茶杯豆子给了那位老哥。老哥是风卷残云,不一会就吃完了。过后才说:不怎么咸,盐少点。看场院的大叔说再做多放点盐。过会儿我偷着问大叔:你从哪儿弄来的盐?大叔笑了,小声说:那是我的尿,我上哪儿弄盐去?听后我恶心了好一阵子。

家乡的大豆有说不完的故事,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大豆由于产量比较低,乡亲们种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再也看不见谁家套着大马车拉着一车的大豆去加工豆油的场景了,而进口豆油逐渐走向了寻常百姓家,民族豆油加工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好多油脂厂下马停产,职工失业,而国外油源还时刻面临着涨价**,人以食为天,一日也不能没油,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国产大豆没有转基因的恶果,还是应该扩大生产,才会有一个稳固的油源。

又是春耕播种时,走,我们一起种大豆去!

我的家乡散文随笔篇七

从离开家读大学到现在,已经整整的秋天没有在家里度过,人未在,家乡的秋天仍然是那样的美好。

美丽的风景

在东北长白山区域,森林的覆盖率非常高,树木的种类也十分丰富。有松树、杨树、榆树、枫树、柳树等等,经历了夏天的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之后,到了秋天,除了松树之外,都褪去那富有活力的绿色。漫山遍野的绿色开始向多彩的世界变换,每一天的早上都能看见它的变化。早上伴着晨雾看不见山的颜色,更看不清楚山的变化。在袅袅炊烟和流动的雾色中,远山的色彩开始变得逐渐清晰,杨树、榆树等叶子的黄色,枫叶的红色,加上松树的青色,互相杂乱无章的布局,一幅美丽的画卷却就这样浑然天成。暮色里,红得发紫的落日映红晚霞,伴着火烧云的色彩和漫山遍野的红黄色彩,将一个静谧的山村衬托的是那样脱俗。

富饶的黑土地

到了秋天,野生或种植的各种作物也到了收获的季节,这时候的家乡人往往比较忙碌,除了收割自己的庄稼之外,总有人前往深山老林搞一些副业。“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当人们谈起东北有三宝的时候,我每次都认真地告诉他们,东北有数不尽的宝。药用、补品类除了有人参外,还有灵芝、当归、天麻、细辛、五味子、刺五加、艾蒿、穿龙骨、贝母、猪苓等等,种类非常多,多以野生为主,虽然人参可以种植,但是永远无法比拟野生人参的价值和价格。山中可以食用的自然少不了各种野果和野味,野果有桑葚、山里红、臭李子、山葡萄、山定子、元枣子、狗枣子等等,多以酸甜为主。当然还有山核桃、榛子和松子。活着的野味当然有野兔、狍子、野猪、獾子、野鸡、树鸡(学名飞龙鸟,味道鲜美且富有营养,素有“天上龙肉”之称,为八珍之一),这些现在多为野生保护动物,已经不能狩猎和食用了,目前可以食用的就是养殖户在森林捕获的的林蛙,在东北又被叫做蛤蟆,也是大美味。

我爱家乡漫山遍野的枫叶,也爱家乡那富饶的黑土地,我爱家乡的秋天,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散文随笔篇八

(一)

寂寞是什么?

寂寞是湖心中无助的落叶,是高山之巅洁白的雪莲。

七夕相见的牛郎织女,是抚琴长嗟的伯牙子期。

寂寞是孤傲的雄鹰,夜行的独狼。

寂寞是心中有失落的东西找不回来。或者是找回来的东西又失落了。

失落又是什么呢?失落像衰败的花,像离藤的叶,像断线的风筝。

纠结的事太多,缠缠绕绕,撕不开的时候未免魂不守舍,于是人便倍感孤单冷漠。

失落像无数渐枯的藤,纠结着迎向寒风,终究会失去根基,黯然退场。即使是那些疏朗的枝,也有寂寞的时候,那些挥手告别曾经相依相伴的绿叶,涌动的是曾经的一树繁华。

(二)

有的人寂寞是怀念旧的时光,寂寞是思念已故的亲人,寂寞是失去的爱情,更多的人,寂寞是无所事事,是攀比虚荣,寂寞是千金散尽,是权力丧失。寂寞是春风不再,夏荷枯败,寂寞是秋意肃杀,冬日无雪。所有希望的生机都飘散于生命里,苍凉漫过,身旁的时光都如死水般,没有一丝灵动。即使周围是无边无际的春天,也不会有梦想萌芽,花朵烁烁,寂寞把这些美好沉沦于凝固的岁月里,任风起云涌再也不能触动心事。

而有的人,则是心里深蕴着力量。一如秋树之静美,虽然凋零了繁华,可是内心深处,依然酝酿着希望。沧桑掩不住深情,寂寞锁不住生命,这才是秋天的意义所在。就像墙角的一株枯草,在风里摇曳,经霜傲雪,根植泥土,心系蓝天。明年春风拂过,仍会奉献一片绿意,绽放一派生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

我倒是见过美丽的寂寞。正是秋天,五彩山色在远处斑斓着一片梦境般的美丽。有一次随性而行,不觉中步入深山里,极目远处,一个个小小的村庄散落山间,隐在群山薄雾之中,似一朵朵山花在梦境绽放。大山深处,一个十一二岁的女童,手里捧着一本书,正看着远山出神,她的身旁是一群专心致志觅食的山羊。正是午后,秋阳洒落着一片春日般的温暖。女孩告诉我,她每天都要在这里看书,看上一会儿书,再看上一会远处的山。在我看来,在这寂寞的大山深处,书是寂寞的,山也寂寞的,寂寞的羊群,寂寞的女童。

一个孩童,竟然也知道寂寞?我问她寂寞是什么,她想了想,幼稚的小脸上掠过一丝惆怅,然后,眼神一亮,似是摇头似是点头。她诉我说,寂寞是没人关心她了,她常个人感到孤单和害怕,她害怕时就看着山外发呆,她想念山那边的城市,想念在这座城市里打工的父母。她不知道城里面有没有好吃的,好玩的,有没有盛开的山茶花,酸甜的山枣儿,成群的山羊,有没有淡淡的白云,蔚蓝的天空……她想总有一天,她能丢下羊群,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

这样想着想着,她又不觉得孤单,不觉得害怕,不觉得寂寞了。

小女孩的寂寞是一种希望,一份期待,更使我有一种收获未来的喜悦。就如满山的枫树,红红的枫叶点燃了梦想,那些果子也已经馨香四溢。

(四)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即使寂寞,也是收获,收获的是一种心境,一种美丽,一种希望。收获是在寥落的背景上绽放的美好,冲淡了秋深凉重,洋溢着流淌的思绪。

人生的路漫长漫长,很漫长。在长长的路上前行,每个人都有寂寞的时候,那是一种人生的况味。孤独时会寂寞,失落时会寂寞,悲伤时会寂寞,甚至,成功时会寂寞,高兴时也会寂寞。寂寞如一枚秋天的叶,随风辗转,说不定哪一个时刻,就会落向心头。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所以,寂寞并不是人生的苍凉,更不是沧桑的叠影。寂寞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春天,若有温暖在,则果香四溢,芬芳满园;若无希望在,则暮蔼沉沉,层云暮雪。或许寂寞只是一时一地有所悟,有所思,转身之后,便消于无形。只是那样的瞬间,也是一种心灵的放逐,是一种回归本真的自然。

(五)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秋天如旧,我依然会有寂寞的时刻,似乎秋天是寂寞的故乡,可是,在这个故乡里,我会生长出美丽的希望,积蓄着温暖的力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让希望长驻心底,那么,所有的寂寞,都会闪着眷恋的微光。那么,所有的寂寞,都会成为春天萌动的种子,吐蕊花放,像胸中的那轮朝阳,在又一个寂寞的清晨,喷薄欲出。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猜你喜欢
相关实习报告
推荐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