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预期结果和进度安排等内容。阅读这些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我们的科研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一、开题报告包括的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依据,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介绍国内外研究状况和自己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 2、本人对开展论题工作的设想,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和突破及可能达到的水平20xx年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程序20xx年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程序。 4、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预案。 5、论文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论文写作计划。 报告人提前将《开题报告》交系办公室,由系安排审核小组,并将《开题报告》分送每位成员,报告会的时间由系确定并报研究生部。开题报告审核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负责人、报告人导师、相关学科及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组成,成员为五名左右。 报告会程序: 1、系主任宣布报告者具有开题报告资格;。 2、报告人导师介绍报告者情况;。 4、审核小组成员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 5、审核小组讨论并就报告者是否通过开题报告而进入论文写作作出决议(必要时可采用表决方式)。 同时可提出修改、改进建议(以上1,2,5项程序进行时报告者应回避)。 三、备注: 1、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作曲系可在第二学期末进行)。 2、该工作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考核,未获准者,不得进入论文写作20xx年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程序论文。 3、若改题,需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审批。 4、在审核小组评议后,审批、备案、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 5、《开题报告》交研究生部备案。 谈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三、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 脱产研究生在第2学期末,在职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进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阶段。可先由教研部提供选题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选题意向后,由教研部批准。为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开题报告会应在脱产研究生的第2学期结束前、在职研究生的第3学期结束前举行。 四、评审小组的组成。 五、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六、开题报告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评审小组秘书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经评审小组组长签字后交研究生部备案。《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必须用钢笔填写,不得打印、剪贴。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归入学籍档案。 5.带开题报告的论文格式。 开题报告论文格式标准。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伴随着现代市场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规模逐渐增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战略眼光越来越多的放在了管理效益上,通过对企业管理效益的审计,不仅能够更加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推动市场经营效益的提升。 目前,我国的财务审计已经处于相当成熟的阶段,而相比国外,我国管理效益审计正处于起步阶段,20xx年审计署于《20xx年至20xx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绩效审计;同时由于国情、体制等方面的差异性,国外的管理效益审计模式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益审计中;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构建以我国企业市场环境为背景的管理效益审计模式尤为迫切。 本文对于企业管理效益审计的模式构建过程中,采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方式,设计一种可执行的管理效益审计模式;平衡计分卡的优势主要体现为通过战略组织目标的设定以及管理效益评价指标的明确,进而能够辅助企业在进行管理效益审计的过程中有效地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逻辑关系,从而为管理效益审计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以s连锁零售企业为例,首先针对其日常门店管理效益审计为具体对象进行探讨,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找出其现行门店管理效益审计措施的不足之处;其次本文通过适用性分析进而确定平衡计分卡理论是否适用,以及具有怎样的应用价值;再次,进一步确立基于平衡计分卡分析模型以及具体的执行措施,针对s连锁零售企业门店管理效益审计现状不足进行有效的补充以及完善。 1、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论文提纲。 预期成果。 开题报告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或应用前景 要着重说明你为什么要选这个题,写它有没有必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开题报告研究意义,欢迎阅读!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 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 一般来说,开题报告的研究目 的、 意义要开门见山地表达出来, 以便有关专家能够较明确地知道你的研究价值。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写作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说明问题是如何发 现的,即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一 般可以从有关政策及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出发来提出研究问题;其次,要说明 该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 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指出自己选题与 各个主流观点的研究前提的差异性,从而突出自己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再次, 要说明研究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这需要对所研究问题的实际用处有所了解,从 大多数选题来说,选题一个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给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参考。 一般地,选题要具有“创新性” 、 “重要性” 、 “前沿性” 、 “可操作性” ,也要兼顾“方法上的 意义” 。 “创新性”与“重要性”是指研究的问题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 对理论发展具有 贡献,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操作性”指具有实际操作性,预期可以在 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方法上的意义”是指研究这个问题预期会使用到一些新的研 究方法, 但是新的研究方法只是对你的研究的补充,重要的是研究的创新性与重 要性!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一)。 学号:*****。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学位类型:农业推广硕士。 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 导师:何**。 论文题目: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02)[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奥沙利文著苏晓燕等译,2003,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柴强,1993,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2001,房地产制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02,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2000,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1999,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ml,1998,上海三联书店; 11.万曾炜等,1997,土地经济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 12.万曾炜等,2001,透视浦东思索浦东[m],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平,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巧。施源,2002(ll),规划导向型的土地开发供应计划[j],城市规划; 18.马风光,2001(2),市场经济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术经济; 19.吴未,2003(3),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j],中国土地; 20.刘浩葛吉琦,2002(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j],国土经济; 24.张文彪,2002(8),美国的土地管理及其借鉴[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5.魏景明,2002(11),美国的土地管理与利用[j],中国土地; 26.束雷,2002(2),英国土地利用与管理[j],中国土地; 27.王国强,2002(4),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较研究[j1,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9.万曾炜,1997(2),论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j1,上海经济研究; 30.万曾炜,1997(l),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分析[j],浦东开发; 31,徐永倡等,1997(8),切实加强浦东新区土地的宏观管理[j],浦东开发; 文档为doc格式。 。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更多热门的开头报告分享阅读: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结合工程应用背景提出,要重点强调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该分部十分重要,必须写好!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文献综述部分可以沿时间主线组织撰写,也可按研究内容分类组织撰写;可以将国内和国外研究现状分开撰写,也可不分。文献分析部分是找差距、找问题的关键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下文研究内容的提出。当然,也可以一边综述,一边分析,再在结尾部分加以强调。 四、论文的研究内容、理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内容必须针对上文提出的学术问题加以提炼,研究内容必须要有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其科学性。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六、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七、论文提纲。 可按两级目录格式粗线条撰写。 八、预期的结果及创新点。 九、进度安排。 十、参考文献。 谈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一)。 学号:*****。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学位类型:农业推广硕士。 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 导师:何**。 论文题目: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奥沙利文著苏晓燕等译,2003,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柴强,1993,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房地产制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02,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ml,,上海三联书店; 11.万曾炜等,,土地经济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 12.万曾炜等,2001,透视浦东思索浦东[m],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平,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巧。施源,2002(ll),规划导向型的土地开发供应计划[j],城市规划; 18.马风光,2001(2),市场经济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术经济; 19.吴未,2003(3),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j],中国土地; 20.刘浩葛吉琦,2002(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j],国土经济; 24.张文彪,2002(8),美国的土地管理及其借鉴[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5.魏景明,2002(11),美国的土地管理与利用[j],中国土地; 26.束雷,2002(2),英国土地利用与管理[j],中国土地; 27.王国强,2002(4),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较研究[j1,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9.万曾炜,1997(2),论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j1,上海经济研究; 30.万曾炜,1997(l),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分析[j],浦东开发; 31,徐永倡等,1997(8),切实加强浦东新区土地的宏观管理[j],浦东开发; 谈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姓名: 专业名称: 学号: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 指导老师:**。 论文题目:自然――庄子生命观的核心。 一、选题的依据。 在学习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我感觉中国古代哲学家对生命的关怀尤其强烈,尽管也有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等,但这些问题多少都与人的生命存在相联系。他们探讨了人的生命本源、生命的本质特征、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无一不凝聚着先哲的智慧。而阅读《庄子》,我们不难发现书中充满着关于生命及其本质的思考和探索。这种思考和探索表现为对人们茫然疲惫而生、漂泊不知所归的生命状态的忧虑,以及对生命的困境以及如何实现其内部突破的思考。而庄子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最后都落脚在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自然”。在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道论传统的基础上,庄子将道家的“自然”思想发扬丰富,终于形成了其有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的生死观。这是本文的选题依据。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庄子生命哲学的研究,追寻其时代背景,揭示其生死哲学的观点,探寻其生死的精神超脱和全身之道,凸显“自然”思想在其生命观中的地位,以便十更好地认识庄子哲学,把握庄子哲学的基本精神。意义在于,庄子生命观是古人以自己的毕生体验总结出的安身立命之道,饱含着古人的生死智慧。虽时代发生了变化,但生死的哲理仍闪耀不朽的光茫。特别现在生活富裕了,人更惧怕死亡的威胁,面对死亡谈之色变,想长生不老,追求永生。学习庄子生命观后,就会知道生死乃昼夜之变,生乐死安。庄子那善待个人,关爱生命的宇宙情怀和守朴贵真的哲学思想,将为现代人的完美生活提供历史借鉴。 三、文献综述。 1.“自然”是庄子生命观的核心。 胡道静主编的《十家论庄》一书认为庄学中之政治哲学,主张绝对的自由,盖惟人皆有绝对的自由,乃可皆顺其自然之性而得幸福也。主张绝对的自由者,必主张绝对平等。庄学以为人与物皆应有绝对的自由,故亦以为凡天下之物,皆无不好,凡天下之意见,皆无不对。庄周保全自己的方法就是抱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对事物的变化漠然无动于衷。这种办法和理论就是庄周所讲的“逍遥游”。 徐克谦在《庄子哲学新探》一书中认为《庄子》书中的个性自由精神,是直观地、直接地、表象化地掩饰或呈现在庄子其人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之中。可以说《庄子》一书,与其说是关于自由的理论,不如说是展示自由的艺术。庄子其人的个性风采和自由精神,只是咋看美学与艺术的领域里,才得到了真实的实现。《庄子》的美学观对中国文学和艺术精神的影响无疑是极其深远的。庄子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和人生,以美学的道路来解决哲学问题,只要表现在物我两忘的审美关照、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价值取向、“游”的审美趣味、“至善至乐”的审美境界。 刘笑敢在《庄子哲学讨论中若干方法论问题》一文中认为命定论是庄子哲学的基础,也是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基础。不幸的一切命定的必然,人们为之无可奈何,所以莫若忘怀一切矛盾和差别,达到思想上的绝对和谐,也就是进入自由境界。庄子的精神自由是建立在命定论的基础上的。庄子的精神自由要摒弃一切感官的作用,直接去体验最高最根本的存在,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庄子哲学中有神秘主义或直觉主义。 朱松美在《庄子对个体生命的张扬》一文中认为庄子哲学的核心是人生哲学。在复归原始无望的情况下,庄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体认最终落实到精神的自由与进遥上。道家特别是庄子对人生的关注,则是抛却一切外在束缚和限制,突出个体生命存在,张扬个体人生价值。重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身(生命)心(精神)问题,是庄子哲学的本质。庄子精神自由的获得以“体道”为依据。通过对“道”的体认,感受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合一。在大宇宙中解脱精神负累,是庄子张扬个体生命的人手处。 单红在《齐物论自由思想研究》一文中庄子在个别篇章里也显示了对艺术和审美的否定,当然庄子对于大美和小美是有区分的,庄子反对的是囿于小成的小美,而对于道性之大美是充分肯定的。通过对庄子的悟道方式的具体分析可以知道,庄子把人从“未悟道”提升到,’,晤道”的方法是直接由道至道,任何折中和迁回的方法是为庄子所不取的,庄子就沉溺在自己的悖论当中只做形而上的努力和思考。该文认为审美处在这样尴尬的境地是有其必要性的,它在个人悟道和奔向自由的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刘红红、张玉春在《从“逍遥游”到“人境庐”――论庄子思想与传统士人出世隐逸人格在魏晋时代的确立》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士人的人格形态具有“入世”和“出世”的二元对立特征,其“出世隐逸的”一元导源于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确立于魏晋时代。正是魏晋时代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环境,为士人“出世隐逸”人格的最终确立提供了内外部条件。从庄子的“逍遥游”到陶渊明的“人境庐”,不仅展现了魏晋士人充满艰辛曲折和悲愤痛苦的心路历程,而且为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于世事红尘之外找到了一个身心栖息的家园。孔子研究2010年第4期付粉鸽、马得林在《法天贵真:庄子技术观的生命哲学解读》一文中认为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生命取向,是关于生命的哲学。其生命哲学以“道”论为中心,以自然生命为本位,以实现自由为最高追求。在生命的观照下,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技术观,它以体悟生命为核心理念,()以自然与自由的统一为技术追求的最高目标,以“以天合天”为技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因此,这种独特的技术观可谓是生命技术观。庄子的此种生命技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值得现代人借鉴。《自然辨证法通讯》2010年第一期葛西强在《论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一文中论及庄子生命美学的心灵旨归时认为庄子哲学以心灵中的宇宙大化生命境界为参照,他着重阐述以下内容:庄子有关个体感性生命的心灵的内在净化历程(去累、守宗与无己);净化明后所形成的自由而和谐的虚静化心态,以及将这种心态推及贯通于大化宇宙所得到的至高生命体验―天乐境界;在心灵中营构的以庄子生命之道为基础的“道境”,庄子心目中的终极愿望―在“道境”中游心逍遥。 2.自然生命观的本体。 胡道静主编的《十家论庄》一书收集了黄国荣的《胡适对庄子的看法和研究》一文,改作者认为胡适对庄子哲学的基本理解和解释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只是一个达观主义。这种达观主义的根据,都在他的天道观念。庄子的人生哲学,也只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这八个字。最终,胡适得出结论:“庄子的'哲学,总而言之,只是一个出世主义”。 徐克谦在《庄子哲学新探》一书中认为庄子“道论”涵盖西方哲学传统的本体论的意义,但是,庄子的“道论”是借助于“道路”、“途径”、“方法”之类的原初意象来表示的。徐克谦同时认为“安其性命之情”是庄子对“命”的安顿。人生德困惑,在很大程度上就蕴藏在“命”德吊诡与悖论之中。“命”的存在,使人的生命受到限制,感受到不自由。但是,“我”之所以存在,就因为“我”有个“命”,有个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命”。如果离开这个“命”的独特性,“我”也就不能成其为“我”了,“我”也就死了,没“命”了。 韩林合在《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一书中认为庄子的道实际上就是作为整体的(现实)世界。庄子认为世界整体的道构成了人的本体和命运。但是,只是在人类之初和人生之初,人才是与其同体或同一的。因而也只有这时,人生才不会产生问题,人生才具有意义,社会也才能安定和平。庄子指出了回归于道的唯一途径是安命。所谓“命”指独立于经验主体的意志的作为整体的世界(发生于其内的所有或任何事情)或者说道。 陈绍燕、孙功进在《庄子哲学的批判》一书中认为庄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天道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安之若命”和“与天为一”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庄子认为人无力胜天、亦不能违命。 王博在《庄子哲学》一书中认为庄子有着很强的命运感,并要求着安命,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在命运中主动把握自己生命的人。除了命运之外,还有人施展自己有限的知识和技巧的舞台。在这种施展中,生命中自由的一面得以展开。 陈绍燕在《庄子养生说发微》一文中认为庄子的养生说以宗道顺化为宗旨,以避祸存身为前提。“纯素之道,唯神是守”突出了养神的重要性。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节度食色述及了养形的基本方法。庄子形神相济、内外兼修的养生思想时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史哲》第4期王富仁在《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上)》一文中认为庄子的《养生主》是直接建立在《齐物论》哲学框架之上的。庄子之“道”是以“个体”观“整体”,是作为个体的平民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念和人生观念,他的“道”不只是一个“天地万物”的总名,而还是“天地万物”的本身。庄子之“道”是个体的平民知识分子依照特定的感受方式和思维路线主动建构起来的,是有其主体性的,也是有其主动性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养生主》所体现的庄子的生命观做了更加细致而深入的解读。 刘笑敢在《庄子哲学讨论中若干方法论问题》一文中认为庄子的世界产生于客观存在的“道”,依存于客观存在的“道”。在庄子看来,“道”是原始的、根本的、第一性的;世界万物是由“道”派生的、是从属的、第二性的。同时庄子不认为个人的感觉或意识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认为最高的知识是对客观的“道”的体认。因此,我认为庄子是客观唯心主义者,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庄子继承了老子以“道”为世界本原的基本思想,但老子哲学的基本着眼点是欲取先予、无为而无不为,还不想超脱现实,而庄子哲学的着眼点却是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完全摆脱现实。追求超现实的精神自由,这是庄子哲学的突出特色,对这一特色的理解不同,是分析庄子哲学思想时产生分歧的又一个原因。 黄烨在《庄子的生存哲学》一文中认为庄子的道的理论内涵是指:道是物的本根和始源,道不是本根之物和始源之物,道在物而不是物。“道”既然是物的本根、始源具有创生性,他不仅生天生地,而且神鬼神帝,万物因它而变化,生命个体当也有它产生。“道”不仅是无生命的万物之本,也是生命之本,人的形体、精神以及整个生命都是由“道”产生的,也是由“道”赋予其存在根据的。人的整个生命,从形体到精神,归根到底都是“道”赋予的。庄子坚持从宇宙自然中去寻找生命的本源,排除了彼岸神秘力量在生命创生中的作用;坚持立足于宇宙自然的立场来看待人的生命价值,表现出了重生珍生的价值取向;坚持将生死纳入宇宙自然之中,对生命关怀具有乐生安死的现实品格和超然思想等等都体现了庄子人生哲学的理性色彩。 廖o梅在《庄子生命哲学研究》一文中认为庄子将玄之又玄的“道”化生为实在存有的“气”,把创始生命的“道”形象地展现于实体的“气”中。在混沌之中,产生了“气”,“气”的变化生成了形体,随于形体的转化而形成了生命。“气”聚则生,“气”散开则死。生和死融于宇宙的大化流行之中,遵循于“道”的自然交替和轮转之中,犹如四季的变化,昼夜的更迭,“死生一也”。同时,系统地阐释了庄子出世、达观的生命哲学思想的同时;又着力地从其惜生、顺世的哲学层面探究了庄子生命哲学中积极、入世的思想内蕴,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庄子生命哲学思想的整体内涵,建构出了庄子生命哲学的完整体系,客观地展现了庄子达观、超凡的生命智慧。 冯登山在《先秦诸子的生死观》中认为以庄子之学中国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它代表着当时的某种时代精神。当时,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庄子继承老子之道而又“与时俱化”,认为人之死生乃“气之聚散”,它“自本自根”、“方生方死”。庄子重生而不贪生,乐死而不轻生。庄子追求全真保性,顺物安命,提倡“心斋”、“坐忘”、“见独”、“逍遥”的思想,与儒家“未知生,焉知死”、“死生有命”等生死观颇有不同。庄子的生死观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可以说,它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消解了死亡的悲剧意识,化死亡的忧惧感为精神的至乐感。 殷虹刚《论庄子的生命智慧》一文中认为庄子对生命的关怀可以分为由外到内、由浅到深的“保身”“尽年”和“体道”“养生”两个层次:前者是在乱世中求生存,多少带点无可奈何的意味,但后者是庄子在天地间的主动体道,是对生命真正的解放。它不仅透露出庄子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与珍惜,也体现了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欲拯救役役众生的慈悲情怀。 蒋学飞《论庄子对人生困境的超越》一文中认为庄子作为先秦道家的重要代表之一,人生哲学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部分。庄子的人生哲学注重精神自由和自然无为,尤其是庄子直面人生困境,提出了突破和摆脱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庄子一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他是在困境中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观,同时又在困境中提出了超越。困境和超越伴随了庄子的一生。庄子提倡“自然无为”的人生观,主张保持个人身心自由,追求一种无拘无束、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对庄子人生智慧的研究,有助于当今社会的人们摆脱情感、物欲的困扰,有助于人们遵循自然和利用自然,有助于优化民族性格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道”是庄子生命观的本体。 3.达到自然之境的方法。 韩林合在《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一书中认为庄子所言一个人为了安命,必须先行齐物,即放弃世界中存在着物我、彼我、是非(真假)、善恶(好坏)、美丑、等区分的俗见。正确的心态是不扰乱人心的俗知,不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区分,而是要返归于常心,达到明的状态。其次要做到“心斋”。人们要停止其心灵的正常活动:不去感觉、思考、感受、意欲等等,才能做到心斋,那么人们也就不会有各种各样区别的观念。这样,人们便可以安命、进而最终回归于道了。 胡道静主编的《十家论庄》一书收集高峰的论文《冯友兰论庄子哲学》,该文作者认为冯友兰将属于设计之下黄老之学的宇宙观把“无”看作是“气”,涉及了气性论的问题,他接着区分了庄子学说中“坐忘”和“心斋”这两种修养方法。从《庄子》文本看,“坐忘”是一种心理上的混沌状态;“心斋”则是一个“唯道集虚”的问题,与集中“精气”有关,所以冯友兰认为这和两者方法是不同的。 王博在《庄子哲学》一书中认为《养生主》的核心是“缘督以为经”。养生的真谛在于:在复杂和拥挤的世界中发现空隙,然后游于其中,尽其天年。但要找到缝隙,心首先是虚的,不能为功名利禄所充满。以虚的心来面对世界,这个世界的缝隙才会向你敞开,你才会在这个世界中自由遨游。同时他也认为,庖丁解牛是生命自由得以展开的一种方式。 陈绍燕、孙功进在《庄子哲学的批判》一书中认为达到道的境界主要有三种方法“守宗”、“心斋”、“坐忘”三种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守宗”重在排斥外物对神秘直觉的干扰;“心斋”则是完全封闭人的感官;“坐忘”首先排斥了大大致相当于理性认识的“仁义”与“礼乐”,然后叙及“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三种方法虽然稍有差异,但却殊途同归,就是要排斥人们正常的认识方法,而采取一种神秘的直接方法。 李振纲在《生命的哲学庄子文本的另一种解读》一书中认为庄子关注生命的方式思考的是始终人世间中生命存在的合理性。他的“养生”在根本的意义上就是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其形尽如驰而莫之能止”的拥挤的世态环境中找到一个歇息之地。庄子强调心神在生命中的重要性,这种态度或思维方式对于“养生”来说是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养生之“主”了。 张尚仁在《庄子无为真性的养神之道》一文中认为庄子最重要的知识是养生的知识。养生的重点是养神无为,真性则是养神的根本途。无为对养生之所以重是因为无为是大道的本质。而养生必须使人的精神符合大道的本质,符合大道的本质则是人的真性精神,养生要做到保持无为真性,做任何事情都要神情专一。 四、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近现代的哲学思路作文本分析,求证相应的理论和观点,并整理成相应的体系。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本论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重点是探讨庄子思想中的“自然”概念何以是庄子生命观的核心。为了论证这个问题,本文以三个部分,从庄子生命观的体现、本体和方法来证明“自然”概念贯穿在庄子生命观的始终。 本文的难点是以“自然”概念为核心,尝试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庄子生命观。鉴于庄子生命观在庄子思想中的特殊地位,试图从庄子生命观的视角对庄子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政治哲学都有新的解读。庄子的思想固然很博大,其核心思想固然是以老子道论为基础的一种延续,但庄子思想有别于老子思想并具有其独特魅力的地方在于庄子思想的落脚点都是其生命观,对生命的关怀和思考是庄子思想的精华。本文就以“自然”概念作为突破口,重新诠释庄子思想的精华。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庄子的生命观贯穿道整个庄子思想中去,理解庄子在其所处的时代是如何面对与超越生命的困境的。写作的本文的意义就在于,以现代哲学的视角再解读庄子的精神,希望能对当下人们面对的生存困境提供一些理论和精神上的解决办法。 六、论文写作提纲。 一、庄子的生命观体现为“自然” 1.“自然”是生命的本真(礼法是生命的束缚)。 2.“自然”是生命的理想存在状态(逍遥无待的境界)。 3.“自然”是生命价值的标准(至人、神人、圣人)。 二、“自然”庄子生命观的本体。 1.“道法自然”是庄子生命观的逻辑本体。 2.“气”是庄子对生命本源的理解。 三、达到自然之境的方法。 1.自然的本质属性是虚静。 (1)离形去知:心斋、坐忘、去独。 (2)致虚守静:知恬交养、缘督以为经。 2.自然境界的认识论――齐生死于道。 (1)重生乐死。 (2)以理化情。 3.庖丁解牛:由艺术体验升华到自然境界。 (1)“顺”――人与“器”的关系。 (2)“游”――人与“物”的关系。 七、参考文献。 [1]郭庆藩。辑庄子集释。[m].中华书局,1961:7. [2]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m].:中华书局,1980:8。 [3]阿尔贝特・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9。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4。 [5]陈鼓应。老庄新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钱穆。庄老通辨[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9。 [7]王葆玄。老庄学新探[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5。 [8]崔宜明。命运观念的起源和理性内涵[j].中国哲学史,:3。 [9]钟泰。庄子发微[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 [10]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 [11]唐雄山。老庄人性思想的现代诊释与重构[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1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8。 [13]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j].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 [14]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6。 [15]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8]杨国荣。庄子的思想世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9]李振纲。生命的析学《庄子》文本的一种解读[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 [20]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谈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英双语教育”,在加拿大爱德蒙顿市叫得很响,本市有16所由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挂牌的中英双语学校,而且有中英双语家长协会,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寇祥明。他们的中英双语教育得到了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成功经验也得到了中国教育部门的广泛认可。中国的教育,对英语非常重视,大多数学校几乎也是中英双语教育,但在我们的中英双语教育中,英语教育的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理想程度。我有幸在加拿大工作,亲历了他们的中英双语教育,我觉得他们的成功对中国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目的:本选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加拿大爱德蒙顿市中英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与中国的英语教学进行比较对照,找出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不利因素,从而得到有益的启示,希望能对中国的英语教学有大胆改革有所帮助。 意义:真正的中英双语教育(半天中文上课,半天英语上课)在中国还不多见,本研究期望能为中国的中英双语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某些学校率先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中英双语教育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具体案例。 2、选题的依据(理论依据、技术依据、前期工作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加拿大爱德蒙顿市建立中英双语学校实行中英双语教学已经有25年的历史了,其中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英双语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而中国的教育也希望中英双语教育的成功。他们的中文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我们的英文也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中英两种语言同时学习,所以在很多方面是可以学习借鉴的。 (2)技术依据:一是通过调查和访谈,作为自己论文创作的第一手资料。二是本人。 有两年的时间工作在多所双语学校,在大量的实践和学习中深受启发,从而将理论的实践相结合,来阐述本文观点。另外我的导师崔成学热情帮助,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指导。 (3)前期工作研究依据:对论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在教学中试验了自己的许多想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现实基础。 3、与选题有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文化、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也日趋频繁。这对21世纪人才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通晓一门或几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各国教育界追求的共同目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开题报告《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寇祥明》。加拿大,新加坡和美国等国家都是以多民族和多种文化共存为特点。在双语教学方面,这些国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部分地区中英双语教学已经从小学开始,在加拿大爱德蒙顿市中英双语教学已经从幼儿园开始。他们的课程的设置、师资配备、教材的编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爱蒙顿市成立的专门的中英双语教育研究中心。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中国对双语教育的研究也经过了很长的探索之路。特别是中英双语教育,有些地区已经从幼儿园开始了。有的配备了专职英语老师,有的配备了外教。在大学中,双语教育也成为热门话题。其研究范围涉及到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材选择、语言环境、考试制度等。 例如辽宁师范大学对中英双语教育提出很好的改革建议:第一,提高双语课程的质量。许多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口语和听力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这已经影响到了他们在双语课上的学习效果,对他们自身的双语学习已经造成的障碍。第二,我们急需合格的双语教师,缺少合格的双语教师已经对我国双语教学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虽然学多教师具备有非常高的英语水,但对专业知识了解很少,以至不能准确的表达。第三,双语教育的资料需要更加的丰富,现今的双语教育资料多数的目的还是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关于,生物,数学,化学等学科的双语教材。第四,我们要积极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双语教育环境,良好的双语教育环境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境来接受双语的输入和输出。最后,我们还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来确保双语教育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建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和启蒙运动,其意义远远超过能源的节约.它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有机综合,从而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创造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生活空间.它对于建筑领域的革命意义可以从技术、社会、经济等角度来审视. 3.1技术意义。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对绿色建筑认识的逐步深化和成熟,人们索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理念,环境与资本的结合成为未来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建筑由此也进入一个从生态伦理提倡向生态实践研究深化的新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深化与发展在材料、设备、形态学等不同的领域展开,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技术与其它设计元素的整合也开始从过去的简单叠加、更多关注外围护结构本身的设计向技术与建筑整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转变,逐渐成为了绿色建筑系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绿色建筑技术逐步完善和系统化的必然结果,它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整合搭建了一个平台,使绿色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为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简便易行、规章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价工具和设计指南. 3.2社会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新的生活方式的提倡、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地方文化的延续两个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首要社会意义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基于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看作是一个社会教育的过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原则是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健康的建筑空间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是为设计人员所垄断的专业工具,而是为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开发商、业主、市民等所共同拥有的评价工具.它的开发打破了以往专业人员的垄断局面,积极鼓励市民等公众人员的参与. 3.3经济意义. 关于绿色建筑方面论文本站340;角度出发,将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的经济问题整合到从建材生产、设计、施工、运行、资源利用、垃圾处理、拆除直至自然资源再循环的整个过程.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不完全是政府机构的责任,作为从事设计工作的建筑师同样对于制度的健全负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将相关的政策问题纳入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中,成为系统解决建筑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重要方面.在微观的层面,目前从经济角度出发的设计策略都更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运作方式,并据此对具体的技术策略进行调整. 3.4伦理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无论各个国家的评价体系在结构上有多大差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减小生态环境负荷,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这就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人类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态度,体现出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对立向统一的转变.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5.1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组成。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包括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称为内部效果,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称为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经济学的观点:内部效果可进行财务评价,外部效果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所谓国民经济评价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产业关联效果、环境和生态效果,技术扩散效果,外部效果会造成私人成本(内部成本或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绿色建筑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标. 由于绿色建筑刚刚开始发展,统一性的量化指标体系还没有确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严格控制建筑产业规模,限制从业人员数量.粗放型增长模式的集中表现为各地争上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人海战术,一旦国家限制建设规模,将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水平低下.(2)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着力建筑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结合工程项目,针对未来建筑业特点,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新机具、新工艺、新材料,积极引进、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科技成果,提高机械化水平.(3)在城市规划、勘察设计中贯穿“绿色建筑”的思路.家庭住宅和城镇建设必须保留在建或改建的余地,从采光、通风、排水等方面控制对环境的破坏.(4)精心施工,降低资源消耗,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应采用节能降耗措施,防止过多地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等. 5.2外部效果给建筑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政府的干预调控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加强建筑工程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强化以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全过程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监管,在项目成本上体现为将部分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使得“非绿色建筑”项目的内部成本提高,内部效益降低,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使有效资源向绿色建筑经济领域合理流动. 6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业建筑经济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有不断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则为:(1)建筑在寿命周期内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2)减少建筑寿命周期内污染排放,(3)保护生态(自然)环境,(4)形成一个健康、舒适和无害的室内空间,(5)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与环保相统一. 总结:上文中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内涵设计理念以及它的效果分析和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但是在未来的设计中如何掌握绿色建筑的一个度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揣摩,相信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一种趋势.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前言、 一、1、2、3、······。 二、1、2、3、······。 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表述为什么要做本课题,亦即介绍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和背景(实践的或/和理论的). 2.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叙述此课题的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3.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综述) 还存在哪些不清楚或未解决的问题,或者还有哪些不足,有待于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探索(而这正是自己要做的). 4.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重点和难点,预期要突破的问题(即创新点) 思路:说明将通过怎样一个理论思考,实验研究等探索过程达到你的研究目的方法:本研究中主要将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必要的和主要的,按照大类分)要按照研究的逻辑顺序具体说明在研究某个方面或环节的问题时将采用什么方法. 重点:本课题研究中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方面或要解决的核心的问题. 难点:本研究中最不容易解决好的工作环节或最难克服的问题. 预期突破:你的研究有可能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取得什么样的创新性成果 5.本研究的意义(理论的或/和实践的) 论述本研究可能具有的各方面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在实践方面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在理论方面的意义; 本研究所采取的新思路,所尝试的新方法等具有的理论或实践意义. 6.本研究已经具备的条件(硬件和软件,主观和客观,资料和手段,等等,要概述) 7.本研究需要提供的支持和/或有可能遇到的困难 8.本研究的工作计划,方案,时间安排 9.本研究的基本内容(论文框架) 10.本开题报告所用和所涉及的参考文献 11.有关附件 列出所要采用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实验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等. 提示: 在最后定稿的学位论文中: 开题报告的1―5项内容应该出现在"引言"(或绪论,前言等)部分,并在"引言"最后概述本论文的基本逻辑结构(这是第9项的变形). 开题报告的第6-10项可不直接出现. 开题报告的第11项附列在论文的"注释与参考文献"之后.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进行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专家汇报自己学位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目的是请专家帮助判断:自己选择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选用的研究方法可不可行、自己的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然后由专家给出具体的建议。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的目的,同时在文献和研究方法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 因此“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是开题报告的重点,如果对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不进行深入论述,一带而过,评审专家将无法判断你的研究前景,也就无法对你的研究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 因此硕士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时应适当确定自己的研究水准,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科学研究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热门思想汇报对试验结果或调查数据的分析应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以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因为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老师汇报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因此研究生应该就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方法及拟达到的目标等进行全面、深入地介绍、说明,并接受专家的批评和建议。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的确定。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可以从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3、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 4、主要研究内容与写作大纲。 5、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着重查阅的近年内发表的中、外文期刊文章)。 1、工作总结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名是研究生写作论文的必经过程,所有研究生(含:博士生、硕士生)在修完学位课程,写作学位论文之前都必须作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写作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教研室(或研究室)所承担的国家、省部委等有关部门下达的研究项目或课题以及本人的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选题,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学术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名。 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名,必须提交"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内容包括: (1)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4)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不得少于3000字。 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向导师提出申请,申请获准后,博士生在博士生指导小组范围内作开题报告,硕士生在导师所在教研室或教学小组作开题报告。 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教师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主要评议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研究生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评议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二种。评议结束后,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评语"栏中填写评语。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方可进行论文撰写工作。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名是研究生写作论文的必经过程,所有研究生(含:博士生、硕士生)在修完学位课程,写作学位论文之前都必须作开题报告。 第二条。 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写作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 第三条。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教研室(或研究室)所承担的国家、省部委等有关部门下达的研究项目或课题以及本人的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选题,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学术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名。 第四条。 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名,必须提交“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内容包括: (1)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4)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不得少于3000字。 第五条。 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向导师提出申请,申请获准后,博士生在博士生指导小组范围内作开题报告,硕士生在导师所在教研室或教学小组作开题报告。 第六条。 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教师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主要评议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研究生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评议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二种。评议结束后,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评语”栏中填写评语。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方可进行论文撰写工作。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