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朝暮,叶落惊秋,秋,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季节,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温柔; 但秋天的雨,却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让人触景生情,心里升起莫名的感慨。 在宋代,诗人蒋捷笔下的雨,别具一格,表面上是听雨,实际上听的是人生,行云流水般、极具概括性地叙述了人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场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用短短56个字,写出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 这阕词 ,穿越四季,写尽人生,淅淅沥沥下了数百年,苍凉得令人初读断肠,再读已是满心满眼的沧桑。 说起蒋捷,你可能并不熟悉,但你一定听过他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也由此被称为“樱桃进士”。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在宋代词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24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祖上在当地是名门望族,29岁高中进士,他绚烂多彩的人生刚刚拉开帷幕,仅仅两年之后,元军便攻破了南宋的都城临安,原本应该春风得意的他,还没有任一天职,南宋便走向了灭亡。 随着南宋的灭亡,中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的明珠---宋词,到这里也戛然而止。而蒋捷也是因为生活在南宋末年,成为了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也成为了为宋词最后唱挽歌的人。 从此,蒋捷背负着亡国之痛,开始了动荡飘摇的下半生。元朝想让他去做官,他坚决不受,隐居于故乡宜兴的无边竹海,在萧萧竹声中度过余生。 他没有做过一天宋朝的官,却甘愿用自己的余生,做宋朝的守墓人。 生活在战乱年代的蒋捷,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一生千般感慨、万般无奈,无处诉说,他笔下的诗词,是在历经家国不幸之后的一种哀伤,是饱尝辛酸苦辣人生后的欲说还休,读来触动心弦、难以忘怀。 公元1299年的一个雨夜,年过五旬的蒋捷,寄居福善寺,此时距离南宋灭亡已有20载,他听着窗外连绵的雨声,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满怀凄怆凝于笔端,遂有了这一首千古绝唱。 《虞美人.听雨》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通过这三场雨,他的命运轨迹已经完整明晰地显露出来,有年少轻狂不知愁滋味,有壮年时的飘摇孤苦,老年的寂寞孤独,生活的酸甜苦辣在笔尖流淌,人生的悲欢离合流露在字里行间,那是种对光阴飞逝、物是人非、家国兴亡的感怀,读来令人感慨、心痛。 词的上阕,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在丝竹盈耳、舞姿曼妙的歌楼中沉醉于眼前的繁华瞬间,窗外雨滴敲打窗棂。 少年不识愁滋味,连那无情的雨丝也带着丝丝缕缕的欢情。因为未经人世之苦,所以心性单纯、轻松,在他们眼中,雨中的风景,自有另一番别致的韵味。 少年时,也曾有过意气风发,对未来满是憧憬。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人到中年,在他乡的小船上听雨,看那茫茫江面上乌云低垂,西风中,一只失群孤雁发出阵阵哀鸣,像极了兵荒马乱之际,苍茫大地上传来的幽怨声。 中年的他,却成了失群的孤雁,在烽火狼烟里哀鸣;人生如四季,走过少年的春季,步入中年的脚步愈发艰难。 一个“断”字,饱含人生多少难言的怆恨。想起这些年一个人东奔西走、四方漂流、报国无门,一个人踽踽独行在天地之间,将余生寄予在渺茫无知的未来,悲恸、忧恨就如滔滔江水席卷而来。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到如今已经两鬓斑白,在这寂冷的古寺中听雨,这场苍凉的雨,点滴中,回首往事,万分感慨、千般无奈一齐涌上心头,目睹朝代更迭,经历人生起落,悲欢离合的过往历历在目,随它吧,任凭雨一直下吧,一切也都无法挽回了! “悲欢离合总无情”,目睹朝代更迭,经历人生起落,是饱经沧桑后的感叹。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更是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之语,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 真正的悲伤,都是悄无声息、痛彻骨髓的,一阶寒雨,两鬓秋霜,一宿无眠的愁思,以及对亡国的绝望与悲苦; 物换星移几度秋,转眼间我已不是那个以梦为马的少年人,周身充满了中年应有的无奈与压力,这也是我的人生,无论快乐与否,依然要前行。 余生,不是得过且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愿我们都简单而快乐地生活。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