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网

范文大全 说说签名 说说名字 说说短句 说说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 新材料作文范文(推荐十五篇) >

新材料作文范文(推荐十五篇)

举报/反馈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一)

建议继续抓新材料作文应试训练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指有别于以前的材料作文。题作文以前,就有材料作文这种题型了。新材料作文,虽然与旧材料作文一样,都提供材料;但新材料作文会提供N个可选择的角度,不限定文体。这样的新材料作文,不但不同于旧材料作文,而且保留了话题作文的优点,让考生有更多的自由,有更适合发挥自己写作个性的选择空间。如2007年上海春季招生作文题,“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把它轻轻送来。”就是新材料作文题,它给考生提供了三个角度——地方、事情、朋友。这三个角度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切入,只要写得好,都可能切题,都可能得高分。题干中只限定“不要写成诗歌”,其余的文体是不限的。

新材料作文的应试训练,关键处有两个:

(一)全面理解材料。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新材料作文的应试必须与材料紧密结合。所以,全面理解材料,是写好新材料作文重要的起步。例如对上海的作文题,不仔细阅读和理解,就不知道材料对提供的三个角度都作出了限定。选“地方”角度的,所写的“地方”,必须是“来过又离去”的那个“地方”,千万别写“游”的“地方”,别写“神往”的“地方”,别写读过的“地方”。假如写“事情”,所写的“事”必须是“经历又忘记”的“事”;如果写“朋友”,必须是“相识又分离”的“朋友”。另外,材料中最后一句话,初读不知其意,仔细地琢磨,方能领悟到这是作文要求的重要提示。提示什么呢?这里提示了作文必须写出你又想起那“地方”或那“事情”或那“朋友”的原因;同时,也必须写出“岁月轻轻送来”了什么“未曾有过”的“感悟”。

新材料作文一般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需要训练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了。在训练中,应注意学生对“全面理解材料”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的片面把握,避免因顾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时,也要避免因“选择一个侧目” “一个角度”而不能准确地“全面理解材料”。

(二)掌握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

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不同之处,在于话题作文可以漠视材料,甚至完全撇开材料只就话题作文,但新材料作文必须回应材料。所以,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是:贴紧材料写起,联系实际写开去。当然,这只是一般性的原则,具体文章会有具体的个性化写法,不必强求千篇一律,千万别又搞出一种新材料作文的套来。

二、抓好应试作文写作过程的各项基本功

考生在考场上完成一篇应试作文,一般的写作过程是:审题→构思→表达→修改。

知道这个写作过程的好处,首先是好让学生有把握地写。不少考生对自己怎完成一篇应试作文的操作过程糊里糊涂,每次作文都好像在碰运气,完全没把握地写。因此,考生有时是第一步和第二步并着走,边审题边构思,一二用,导致审题有误,构思紊乱;有时则是第二步与第三步并着走,边写边想,导致思路飘忽,若即若离;有时则第一、二、三步并着走,拿起笔就乱写一气;有时不知不觉分了四步走,走对了却无知觉。所以,大部分考生认为,作文发挥无定数,最没把握是作文。这种无把握的作文心态往往导致作文应试信心不足。

知道写作过程的好处,其次最好让考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出高分的应试作文。考场上的高分作文,不是碰运气“碰”到的,而是靠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写出来的。想在考场上写出高分作文,就得有四项基本功:审题——对题意的理解能全面准确。构思——对题意的转换能准确自然。表达——对题意的把握能始终清晰。修改——对题意的表达能反复推敲。

知道考场作文得高分需这四项基本功后,就知道备战高考作文该做什么了。建议就按高考作文写作过程的这四个步骤开展训练。

1. 审题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理解能全面准确。

分析考生对题意理解不能全面准确的原因,主要不是阅读理解的智力平不够,而是非智力因素影响造成的。比如,读材料的时间太短,怕作文时间不够,所以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审题,粗枝大叶的结果可想而知。又比如,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结果被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左右,理解歪了还蛮有理由地自认为“正确”,就导致“安乐死”。又比如,一边读材料一边就急于构思自己的应试文章,一心二用,也是导致读错材料的非智力因素。

所以,审题的训练,首先是自觉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的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材料的习惯。所谓好的阅读材料习惯,是指冷静、客观、全面理解材料。冷静是指控制好阅读的心情,别着急,沉得住气,静心地五分钟反复琢磨材料。所谓客观,就是尽量排除“先入为主”的干扰,尽可能地对材料进行客观理解。所谓全面,是就材料的整体意思去把握材料,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先有全面理解,然后才选角度。

另外,审题训练,还要注意培养找提示语的能力和方法。材料中的提示语,有些是明示,如上面的上海题,有文作明示:“阅读下面提示……”2005年的广东题,对“纪念”的含义、方式、内容、意义、主体等一一作出明示。另一类是暗示,如2006年广东题,没有提示语言,但寓言中对话题作了多方面提示。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对准确理解材料很有帮助。

审题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很多,这里不可能一一而述。总之,一定要明确审题训练的目标,训练达到目标为止。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重要起步,这第一项基本功不扎实,一起步就摔跤或走歪了,高分就无望了。

2. 构思的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的是——对题意的转换能准确自然。

构思的训练,首先是培养构思的习惯。高考作文一般不能写草稿,这种一落笔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写。要把边写边想的坏习惯改掉。

构思的任务是,把题意转换成一篇切题的应试文。这“转换”是构思的基本功。依据题意,你在“转换”时,要想出合适的题材和切题的“思想”。文章主要“写什么”,这是“中心”,这“中心”想表达“什么意图”,这是“思想”。动笔前必须想清楚全文的“中心”和“思想”,然后把这个中心思想句子写下来。只是大概地想想是不行的,因为这时的想法还模糊不清晰。写中心思想句的过程,就是逼迫思路成熟的临界时刻。能把中心思想句子写出来了,说明构思定型了,写起来思路就不飘忽了,可把握了。中心思想句子写出来以后,还得反复推敲,“中心”切题了吗?“思想”切题了吗?对“中心”和“思想”都有切题的把握了,还需要对文章的布局作个大概都谋划,打算怎么开头,中间分几段,详略在何处,需要作考虑。这样,构思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具有了构思的能力,每次“转换”都能切题,这构思的基本功,就是你高考作文得高分的致胜法宝了。

3. 表达的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把握能始终清晰。

表达阶段的任务是将构思定型的中心思想通过文字外化为一篇应试文章。

表达训练主要是掌握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写作方法。可分别训练记叙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抒情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议论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让应试文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离题的“垃圾”文字出现在文章里,就能得高分了。

具有了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功后,还可以进一步训练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种艺术法,如语言的艺术、修辞的艺术、过渡照应的艺术、画龙点睛的艺术,等等。

4. 修改的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表达能反复推敲。

平时要养成修改的习惯,要有修改的能力。如果平时修改的能力强,文章水平自然高,那么,高考作文虽不经修改,也能写出不是毛坯的文章来。

以上分述了高考作文四项基本功的训练。建议训练先分四个单项进行,再进行全文整体训练。有分有合,可能更为奏效。通过单项训练,让每一步骤的基本功都练扎实了,这就能让考生更清晰地掌握写好高考作文的步骤和方法,写起来一步一步走得更稳当。同时,通过分合训练,让考生知道自己影响得分的写作问题在哪,让考生能自主地针对个人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强化训练,这就更奏效了。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二)

1、从相异点入手,追因溯源;

对材料呈现的现象、事实、问题、观点等相互之间存在的相异点,进行深入分析,追因溯源,寻找切入点。

2、从矛盾处入手,深入挖掘;

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矛盾的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找准角度,做到言而有据,下笔成理。

3、从空白处入手,发散思维;

提供的材料,有时留有想象余地。考生必须围绕材料的核心内涵,依据自己的理解、体验与思辨进行拓展、补充,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从因果处入手,探究要旨;

认真梳理材料的来龙去脉,深入分析材料层次间的因果关系,抓住其要旨。

5、从关键句入手,纵深开挖;

找到关键句(或关键词)仔细分析提示或暗示的有效信息,形成合符材料意蕴的观点。

6、从限定处入手,锁定焦点;

注意材料本身的修饰限定语,它往往是深刻揭示材料内涵(或特点)的最有佳信息,盯住它,分析它,可以找到立意的突破点。

7、从问题处入手,找出答案;

对材料中直接提出的问题,要特别注意,要深入思考、权衡、判断,不能游离。如果是任务驱动

型作文,那必须围绕问题进行立意,千万不能答非所问。

8、从现象探本质,潜心思辨;

考生要读懂:提供的是什么材料,为什么这样说(做),这样说(做)对不对,怎样说(做)才对,要是非分明,充分思辨;要科学推究言(行)的结论(结果),揭示最本质的观点。

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议论类材料作文。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叙事类材料作文。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寓言类材料作文和图文类材料作文。

(五)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情感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情感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六)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也就是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既可以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也可以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既可以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做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也可以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七)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所给材料是多个时,可以在这多个材料中寻找相似点,也可以从相似的材料中寻找不同点。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多则材料类作文。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三)

材料作文写作模板(以议论文为例)

拟题?? 材料的引用不是照抄,更不能抛弃材料,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材料的引用不可过长,三五句话,50字即可。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精练点评材料,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也不能长,100字左右即可,不能举例。然后过渡到中心论点上。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论点一定要明确,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最好用判断句,或祈使句。文字要简炼,一两句话即可。

提示:列分论点时,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考虑。

用3个名人事例论证分论点一。

事例+事例+事例+事例共同点+结论句(事例要有代表性,最好古今中外)

规律总结: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由此可见…… 例:

分论点一:兴趣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先导,是人才成长的阶梯。

李时珍对医学的兴趣成就了伟大的《本草纲目》(事例1),贝多芬对音乐的兴趣成就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事例2),巨晓林对专业技术的兴趣让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事例3)……太多太多人才的成长,都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共同特点)。由此可见,兴趣,是成长途中的绿荫,带给我们希望与憧憬,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与辉煌。 (结论) 《材料作文写作模板》第 1 页 共 2 页

…… …… 余下全文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四)

从20xx年至20xx年,这三年的上海语文高考新材料作文题的具体内容,大都已经知晓了。那么,新材料作文到底有什么新的特点呢?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注视:

一、新材料作文的内涵多元性

比如,2009年的作文试题郑板桥的法,用隶书参以行书,非隶非楷,非今非古,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这段材料,实际上是由三句话组成的。然而,其中的每一句话,我们都可以作为写作的一个角度,去选取撰文:第一句话,我们完全可以提炼为做任何事情,人类都必须采取‘多元交融,兼收并蓄’的正确态度;第二句话,人们又可以理解为正确处置‘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差异与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三句话,那就很明显的是在提倡大家干事业,应该坚持‘独一无二、开拓创新’的人生原则。考题材料中所提供的这些多元内涵,你在作文时只要谈及其一、说透议深即可了,但千万不要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二、新材料作文的理念思辨性

这段材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辩证道理:竭泽而鱼、杀鸡取卵,这样的处事态度,是极其错误的行为。人们如果想要永远获得大鱼鲜美享受的话,那就必须首先考虑到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始终留有余地、考虑后果;对‘过犹不及’的道理,也要始终铭记心头、不可违背!由此,我们自然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撰文的论证观点,那就是:自然资源,要有序开发,细水长流;生态保护,要不断完善,持续发展

三、新材料作文的论证现实

再如,20xx年的作文试题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段材料,因为在两段铭文中,其差异是后句里多了一个不字,所以它们的寓意就完全矛盾相反了。在本段材料里,还特别有了一句醒目的提示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实际上,这句提示语,是在告诫考生们:论证这对寓有深意的矛盾铭文,你一定要体现出它的现实性来:也即矛盾事物的辩证性;理念认识的时代性;考生思维的原创性。再具体地说,当你在选择形象或抽象的事物话题时,如果能运用当代的创新观点,唯物辩证的论说矛盾体的诸多互变特质,那么,铭文的现实意义,就能给真正地展示出来了。为此,这里向你推荐当代散文大家余秋的《废墟》一文,你会对论证现实性的道理有清晰地理解了。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五)

当今世界正处于工业化时代的黄金期,在我们的身边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器械。出了家门走到大街上,你能看到摩托车,汽车,电瓶车;抬头你能看到民航飞机和直升机;走到海边,你能望到远处的游轮,说不定还能看到任务完成,浮出水面的潜艇。每当这些机械运作的时候,我都能感到巨大的震撼,人类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出了这么多聪明的“大个子”,既实用又不失美观。但是,这些大个子们却在消耗着人类的资源——工业的血液“石油”,滚滚的黑烟夹杂着未燃烧的尾气严重创伤了地球母亲,不知道有多少河流浸满污水,几方空黑烟密布。

为了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想发明一种金属新材料,与传统工业上的钢铁结构材料不同,这种金属材料是有半导体制成的,因而它也就有半导体独有的特效,能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伸缩自如。当然这种金属新材料的最大特性还不止于变形,它还能够锁住机械因燃烧不充分而散发出的未燃汽油和热量,重新将这些物质转入机箱中,对未燃汽油进行多次燃烧,对热量用于驱动机械。这样就既能解决传统机械中的30%石油因转化为散失掉的内能(未散失的内能用于驱动车体)不能被人类利用,又能将NO,CO2等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燃烧和封锁处理,不仅防止了臭氧层被破坏所引发的温室效应和两极融化,还能储存CO2和NO2作为人类资源的利用,例如CO2能做干冰和灭火剂;NO2能加水再处理制成农业上的化肥。

或许你会说过多的热量集中在车的表面,那表皮不久成了烫手的金属了吗?那样不是也会对触摸车体者造成危险吗?所以此时要看到半导体的作用了,它能够在特定的温度下进行自由伸缩。当汽车驶入阴冷的地下停车场时,因为温度低,所以车的表皮由原来的一整块分裂成一堆碎片,自然脱落在特定容器里。待到汽车发动的时候,再将他们倒入车体上,又会因为高温而膨胀,进而进行重新整合。

当然,金属新材料的功能不仅限于陆地,它对航空航天将会起到革命性的作用。我一直关注着,为什么将近100多年来人类只登上了月球,而不能登上金星,火星呢?究其原因是因为燃料不足,无法飞行那么远,而且又没有中点站进行加油。所以金属新材料派上了用处!将航天飞船表面涂上金属新材料,当航天飞船飞向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时,会因消耗能量过多,涂在飞船表面的金属新材料可向飞船提供热量,进而导致金属新材料表面温度下降。但是,飞船又像太阳行驶过去,太阳的光能会转化成内能使表面温度上升,进而继续提供热量。不仅仅是太阳在这个过程提供热量,空气摩擦也能提供大量的热量。我们发现,其实外涂的金属新材料在热量传递给机箱时是降温的,那么势必整块表面出现暂时分裂;而在受到太阳提供的热量的时候,由于金属新材料表面是升温的,势必又会重新整合。那么,这就形成了相对物体表面的接触不均,不断形成粗糙面,就能形成摩擦,而摩擦又能生热,所以空气也能给飞船提供热量。不仅如此,空气在提供热量的同时又解决了飞船寿命的一个致命伤,那就是在传统飞船下,空气摩擦因不能转化成可利用的内能,而单纯变成摩擦力,阻碍物体前进致使传统铁皮磨损,松动,脱落,飞船在向更远星际不断飞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能量消耗殆尽而毁损。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我相信人类终究有一天能实现星球观光。

这就是我想要制造的金属新材料,它将会成为工业时代的核心材料,还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的象征。有了它,人类能有美丽的天空,干净的河流,苍翠的青国家之间不必因为石油的短缺而发动战争;人们更能在休假期间来一次美妙的太空旅游。相信总有一天能制造出这种金属新材料,带领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六)

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老师

老猴的博客

同学们好,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谈一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相比较而言,就是我们在中学的,特别是在高三的作文写作中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就是给材料作文。所以,也是我们同学在现在高考复习作文这样一个写作中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吧。特别是有一些同学因为读不懂材料,所以导致跑题;有的同学读不全材料会导致偏题;有的同学因为不能分辩材料和话题,就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以也导致偏题和跑题。这实际上就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所以,今天就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这个问题。那么主要就从三个角度来谈。

第一个,就是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 第二个,就是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写作。

第三个,就是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

对于给材料作文的说法有很多,有不同的说法。我的基本的想法是: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关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所以,我们就是要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关联点,能够关联得很深、很紧的这个点。所以我们下面分三步来看一看。

…… …… 余下全文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七)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1、材料多样性。新材料作文题目提供材料一般分为以下几类:寓言故事、漫画作品、名言警句、主题事件、诗歌作品,所选材料何谓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2、题旨多向性。材料所蕴含的道理多带有辩证色彩,蕴含着多个立意点,这些立意点都是可供学生选择的;

3、写作开放性。新材料作文依然秉承了话题作文的优势,可以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给了学生充分的写作空间;

4、立意限制性。因为新材料作文来源于材料作文,即是蕴含着多个立意点,但并不是可以随意立意,必须在材料的题旨指向中选择其一来完成立意,所以有一定的限制性。

新材料作文和以前的材料作文一样,审题立意是作文写作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能够把题意审清,把握好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向,写作也就成功了一半。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要针对作文引用的不同材料,给以不同的解读。寓言故事,解读寓意是关键;漫画作品,明晓讽喻是要害;名言警句,懂得哲理是首要;主题事件,解析事理是首选;诗歌作品,品味诗意是重点。

2、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是指要整体理解材料内涵,不可只将目光执著于局部,只有把材料的整体内涵了然于胸,才能够对题旨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可以保证不跑题。

3、多向性原则。所谓多向性原则是指要善于找到不同的立足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解读材料的内涵。材料题旨的多向性,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要从多角度去审视材料,去把握题旨。

4、遴选性原则。所谓遴选性原则是指面对材料的多方面的题旨,我们必须加以遴选,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擅长的文体等来选取我们便于写作的题旨作为我们作文的立意点。

通观近三年的新材料作文命题引用的素材来看,新材料作文题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寓言故事类,漫画作品类,诗歌鉴赏类,主题事件类。下面我们就不同类别简单分析其写作要点。

寓言故事类

这类新材料作文题目以寓言为素材,但寓言的寓意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像这样的题目有2008年的全国二卷、北京卷、福建卷、海南宁夏卷。下面以2008年全国二卷的作文题目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海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走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爬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带游客走了,原来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样的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是在全面把握寓言寓意的基础上,能够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立意,当然从两个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立意往往更为深刻。本题可以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损失;从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带来巨大的伤害;从老鹰的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如果从海龟和好心人,或者老鹰和好心人,乃至老鹰和海龟等角度辩证地审视问题立意将更有深意。

漫画作品类

这类作文题目是以漫画为题目素材的,有时只是一幅漫画,有时会有提示性文字。比如2008年江西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与右边的漫画,按要求作文。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籍。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要求:

①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

②题目自拟。

③所有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这个题目在去年全国一卷漫画作文题目《摔了一跤》的基础上又有创新,除了漫画外还加入了一些提示性文字,另外也有了文体限制。但仍保持了新材料作文的基本特征。对于漫画作文题目,在审题时,首先要认真观察漫画的构成要素以及漫画的细节。其次要明晓漫画要素间的关系。接着就是解读漫画的寓意,作为新材料作文的一类漫画的寓意往往不是单一的,可以像其他材料作文那样从不同的对象入手,从多角度去揣摩漫画的寓意。像本题可以从“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等等角度来立意。另外本题有文体要求,也有视角限制。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也要注意书信体的运用;并非以人的口吻来写,而是以动物的口吻间接来写。

诗歌鉴赏类

诗歌鉴赏类新材料作文题目是指以诗歌中的名句或一首诗歌为题目素材,让考试鉴赏诗歌名句,从中找出写作的立意点,进而按照要求写作。像2007年的北京卷作文题目和2008年的湖南卷作文题目。下面以2008年湖南卷作文题目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优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这是一个文质兼美作文题目,富有诗意,富于思辨。命题人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给了一些提示,而且秉承了湖南卷的文体限制的传统。诗歌鉴赏类作文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进而去解读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哲理解读的完成,也就是审题立意的结束。具体的审题技巧是从诗歌的意象入手,类似于漫画和寓言类作文从构成对象入手,分析意象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诗句包含的哲理。本题除了命题者列举提示的三种感悟外,还可从诗歌意象中涉及的远与近、浓与淡、似有与似无等现象,感悟出其它的哲理,如“整体与局部”、“现象与本质”、“美在距离”、“朦胧产生美”、“只见木,不见森林”等等。

主题事件类。

主题事件类新材料作文是指命题人以一个主题事件多角度选择素材,可以是多角度的事件展示叙述,也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议论。比如2008年辽宁卷作文和2008年的全国一卷作文。全国一卷作文题目围绕5·12汶川大地震,选取了六个方面的材料。具体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级特大地震。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xxx、xxx等党政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求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待这样的作文题目,我们要既要关注每一素材的内涵,也要整体关注作文题目的整体价值指向,只有这样才可以准确地把握题旨,找到合适的立意点。

这个作文题目提供了六个方面材料:党和xxx指导;国内外的救援;各种人的无私奉献;生命的奇迹;媒体全程关注;举国默哀。总括语: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对以上材料归纳分析可以确定一个基本中心:面对灾难,所做出的积极反应,所体现出的人性的真善美思想。即“生命至上,以人为本”。可以包括受灾难者对事物的感悟感受。具体分析:材料1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关爱、尊重。材料2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恪守职责,担当责任。材料3奉献精神,教师、国家工作人员恪守职责。材料4对生命的尊重、关爱、珍惜,被救者珍惜生命,顽强生命力。(救援以及带来的结果)材料5新闻24小时播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材料6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爱心传递。综上所述审题立意点可以确定在:材料叙述了汶川地震后举国上下、国际社会积极的态度以及行动,体现出了在灾难面前彰显出的人性的真善美的思想境界。立意点可以确立在以下方面:以人为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无私奉献,传递爱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族凝聚力,生命坚韧顽强,责任与担当等等方面。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八)

一、指向现实的意识

20xx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专家、学者对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进行了点评,使用词汇最多是“现实(时代)、开放、思辨”,而“现实与生活”又是三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李泽淳、郝继东点评辽宁卷“作文材料内涵贴近现实,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胡廑点评浙江卷“题目与生活实际关联,让考生有话说”;史绍典点评湖北卷“湖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比较接地气,述说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儿”;厉行威点评湖南卷“散发着时代气息”;唐建新点评广东卷“嵌入时代烙印,引向生活感悟”……。(参见《语文学习》20xx年7—8期)可见,指向现实,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思考生活已经成了所有高考作文出题人的共识,也被很多语文专家、学者所认可,所接受。这种现实指向性,一方面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语文应“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应“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特别是在表达与交流上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则是时代与国家对现代学生的要求与期待,“作为当代高中生和未来的国家公民,理应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应死啃书本,作文中只会拿几个古人说事,套话连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应该思考时代困境,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丰富而多彩的生活。

其实,高考材料作文除了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之外,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的引导性。很多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从万千社会现象与事件中选取的,题目的设计都是经过反复的考量和精心的思考的,可谓慎之又慎,斟酌之后再斟酌,材料背后反映的肯定是现代社会或者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或经历的事情。另外,高考作文还有很强的引导性,高考作文指挥棒,引领了以后作文写作与研究的方向,更引导人们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共同思考人类的生存困境或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如张开老师所说:这些新材料作文都有一个鲜明的指向性:现实、现代,“引导考生积极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具有良好的导向意义。”正是因为高考作文的指向性、针对性、指导性,所以学生在写作新材料作文时就一定要有联系现实的意识,不仅就事论事,就材料谈材料,还要把材料放在宏

大的社会背景中去关照,去透视,放在历史与现代的坐标中去分析、把握,从而找到材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契合点,把握材料的现实指向,进而在写作中有的放矢,层层深入,展开论述。

比如20xx年北京高考作文“老规矩”就是勾连了“传统”与“现实”,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观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应该如何被对待”的老话题,就是对现实的一个鲜活的反映,世易时移,很多“老规矩”被人们淡忘,引导人们重拾“老规矩”,重新关注传统,思考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再比如全国大纲卷作文题“农民工与医药费”,现实指向性就更明显,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在人们普遍功利化、私利化、世俗化、缺乏信任的情况下,新闻当事人老王和医院以及老板之间的诚挚信任。互敬互爱的关系,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引领作用,在普遍缺乏底线,人情曰益淡漠的情况下,对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诚信、和谐、文明”等关键词有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江苏卷“青春与不朽”的作文题则力图引导学生直面现实,直面生命,永葆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张扬青春,一往无前,把握当下。

因此,指向现实的意识就是要求考生无论是在审读材料时,还是围绕材料写作时都要心中有现实,心中有指向。只有这样,才能有很强的针对性,才会语中要害,才会写得有深度,有思想,有高度。

二、基于材料的意识

新材料作文作为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出现之初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纠弊”,纠话题作文、标题作文之弊,防宿构、防套作,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识就是基于材料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分解为三点,第一点是用材料的意识。材料作文区别于以往的话题作文、标题作文一个很大优点就是材料,正像福建师大教授潘新和所说:“对于议论写作来说,可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材料’,‘材料’是决定议论质量的客观条件,‘材料’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论点’的正确性与逼真度。”因此,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重视材料的作用,特别要注意使用材料,就像张楠在《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在构建文章时的作用》中所说:“材料作文命题中的原材料在写作时‘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第二点是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因为论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可能凭空产生,而且,很多材料作文也往往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片面理解材料只会产生片面的观点,错误理解材料只会产生错误的观点,只有正确、全面地的理解材料,得出的观点才是可靠的,经得起推敲的。第三点则是论述中结合材料的意识,因为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材料为作文提供了多个角度,广阔的空间,也为写作划定了边界,超出这个边界就可能导致断章取义,审题偏颇,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谈,而抛开材料,或轻视材料则会重新滑向话题作文的泥潭。如王学东所说:“一则好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可以有多个论述视角的,但无论哪一个都不能脱离材料本身。”因此,学生在新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有基于材料的意识,做到观点源于材料,论述围绕材料,迁移回到材料,紧紧抓紧材料,紧紧结合材料。

这一点在20xx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黑白与数码照片”中表现得特别明显。20xx年6月29日,广东省教育考试研究院向社会公布的6篇优秀作文,无一例外都渗透着基于材料的意识,而且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玉金教授在((20xx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分析》中也指出:“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记忆/情感’,或者围绕‘照片/科技’来谈‘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都属于符合题意。”而如果“离开‘照片/科技’仅谈‘人的记忆/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则属于偏离题意。许多考生抓住了材料中的两句话来写‘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值得珍惜的点滴可能被稀释’,但如果不联系‘照片/科技’,则为偏离题意。”另外,“考生在写作中虽然引用了材料,但是另外引出其他一些不具有材料内涵的其他事物/概念进行比较,视为偏离题意。如黄金与生铁(少与多,贵与贱)、乌龟与兔子(慢与快)等。’可以说,基于材料的意识是防止学生跑题、离题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有了这道屏障,学生才可能在更高的层面上修饰、打磨自己的文章,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分数。

三、由实到虚的意识

由实到虚的意识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因为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有很多是现象类的,综观20xx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新材料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广东卷的“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辽宁卷的“祖孙有关万家灯火与满天繁星的讨论”,还有重庆卷“游客去波罗的海度假打碎玻璃被拒租”,全国大纲卷“农民工老王在医院打工抵债”,全国新课标乙卷“山羊过独木桥的比赛项目”等属于现象类材料作文。对于这类现象类材料作文,如果单纯地就事论事,很可能陷入纷繁的乱象中而不能自拔,因而也很少能写出深度,写出高度,不可避免地滑入泛泛而谈的泥沼。其实,现象不止是现象,特别是高考作文,所选取的现象,更不是一般的现象,也不是随意选取的,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芸芸万象,选取的现象肯定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和针对性,考查的目的也是希望考生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这也可以说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因此,学生在面对现象类材料作文时,一定要有由实到虚的意识,善于从个到类,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紧扣材料又有现实针对性的主题,在平时的写作训练时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良好思维习惯,善于从更深的层面上去思考现象,洞察问题的本质,只有这样,才会豁然开朗,写出深刻、透彻的文章。这也正如《语文月刊》副主编胡家俊所言,新材料作文写作“要重视对事例的分析,对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探究,对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意义的探究,对个案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探究。”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周丽蓉、田茂香对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题的分析:“新材料作文需要学生有一双洞察力的慧眼,透过现象触其本质,练习实际思考白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状态,周全表达自己的认识。”

所以,透过20xx年高考作文纷繁的材料,、我们发现,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背后反映的是“科技与人生,科技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北京高考作文题,本质反映的是“传统观念在当今现代生活中是否还适用的问题,是一个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相碰撞、如何继承与批评‘老规矩’的问题,是一个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需要面对的问题。”即“文化传承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另外,全国新课标乙卷反映的是“习惯规则与创新发展”的关系问题,辽宁卷则反映了“自然美、生态美与社会美、科技美”的关系问题,或者说“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重庆卷作文题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差异与公民意识”的问题,等等。由实到虚的意识确实会使学生的文章摆脱就事论事的俗套与肤浅,但也很容易滑向“虚而又虚”、不接地气的云端,因此要特别注意避免“从材料中得出普遍的道理或观点后,就围绕观点而展开分析,完全脱离材料的内容而空泛议论。”因为这样会再次滑入话题作文的泥淖,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空泛的分析,写成标签式的文章。

四、明确的角色意识

明确的角色意识首先要求考生有读者意识,要明白自己文章是写给阅卷老师看的,是面向阅卷老师的,因此要了解阅卷老师的喜好、阅卷老师对题目熟悉和了解程度以及该站在何种立场和位置来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文章的写作就有了一个潜在的读者,有了针对性,就不会造成说理的盲目与散漫。反过来,如果“读者不具备的知识、不熟悉的东西不解说,而读者熟悉的东西一再重复,就会削减说理的针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说理的效果。”这种潜在的读者意识其实很多作家都有,苏童把它理解为“写作,就是给陌生人写信”,阿来则说:“我从不取悦读者,但会很好地研究读者的需要。”另外这种读者意识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明确的角色意识的第二个表现是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面对材料作文,特别是观点类的材料作文,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遍观20xx年高考新材料作文,有很多是观点类的,比如江苏卷“有关对青春不朽的不同观点”,湖北卷“游客对山中美景不同的看法”,还有安徽卷“对改动台词的不同意见”等,这些材料一般以“有人认为……,有人认为……”的形式出现。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顺着别人的看法回答:你怎么看?明确表达你对材料的态度与立场。一般来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都是有争议的,存在相当的议论空间,回答问题的意识,会使你的观点紧紧限定在材料的范围之内,避免跑题、离题、偏题,你可以赞同材料中任一观点,然后展开分析、阐述,也可另起炉灶,思考出更新颖更有深度的观点,但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含义的范围。比如20xx年江西卷作文题目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不同看法:“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哪么回答问题的意识就具体体现为“你对研究性学习怎么看”:可以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经历与体验,也可以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见闻与感受,也可以顺着材料的思路,发表对探究性学习的看法,可以论述探究性学习的优点,也可以批判流于形式的伪探究等等。

明确的角色意识的第三个表现是要有说服的意识。我们知道,很多材料作文所呈现的材料,都包含着问题与冲突,潜藏着矛盾与对立,学生面对这样的材料作文,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有说服的意识;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火上浇油,不是添油加醋,更不是推波助澜,而是发出自己的声音,为问题的解决出分力。因此考生要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逃避,敢于接招,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有机制,有限度,有针对性,注意语气与说理的对象,既可以正面阐释,剖析示例,强化己方观点,也可以预想对方意见与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辩驳,这样立论与驳论相结合,正面与反面相呼应,立得正,驳得倒,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比如广州20xx—20xx年度期末考试作文“大跳广场舞”,有人赞为“广场文化”,有些住户则长期受噪音的干扰,甚至做出泼粪、鸣枪、放咬等不和谐行为。我们既可以从娱乐、健身、舒缓压力;排解孤独,增进邻里关系;退出社会竞争舞台后单调生活的一种释放,对往昔火热青春的回想等角度支持大妈跳广场舞,也可以入情入理地分析,让住户,让反对的人理解、体谅,换位思考。但也不能一味地谈广场舞的好处,不能回避其“扰民”的现实,不能回避基本矛盾与基本问题,否则,空谈广场舞的好处,只会激化矛盾,而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五、理性思辨的意识

要考生具有理性思辨的意识,一方面是应对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培养现代国民的要求。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所说,高考新材料作文“在呈现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等特点的同时,增强了对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明确诉求;这主要是因为逻辑思维和理性意识欠缺在我国国民中极为普遍,这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个

人发展。”而学生思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思维浅薄,深度不够;二是思维混乱,条理不清;三是思维单一,片面僵化。因此“借助高考的社会关注度和对中学教学的巨大反拨作用,让考生关注作文材料呈现出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引导考生利用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工具去思考现实、关注人生,这对青年一代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实,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成了大众普及教育,高中教育则逐渐演变为现代国民教育。因而高考也不再是选拔精英的考试,而是回归到考试的本质: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即将走向社会的高中生,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国民,是否具有现代人应有素质与意识。而高考作文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综观近几年的高考材料作文,所考查的主题与焦点也都指向了这些方面。比如20xx年新课标乙卷涉及到人与人相处的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20xx年全国大纲卷涉及到现代人如何处理义与利的问题;20xx年四川卷涉及到现代人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平衡;20xx年的重庆卷涉及到现代人美德与公民意识;20xx年上海卷考查了现代人对自由的理解;20xx年广东卷与辽宁卷都考查了作为一个现代人该如何面对科技对人生与社会的改变。当然,还有一些作文涉及到了善与恶,知与行,公与私,权利与责任,自由与规则,勇敢与敬畏,坚守与改变,个性与公德,情感与理性,博爱与宽恕,法律与悲悯,付出与收获,怀疑与创新等。而思辨意识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而且是一个作为现代人的高中生应该具备而又最为缺乏的,正如谢益清在《与其删除,不如改良——谈福建高考语文时文评论题》中所说的,面对材料,学生“由于思维缺乏灵活性,只能以单点结构式的直线性思维,简单地照抄题目原材料的观点和理由,或机械拼凑原材料的字句,在题目提供现有观点和理由的前提下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同时不能就一类问题,找到相关联的现象、问题进行拓展延伸,从而造成思路狭窄,继而陈述的理由空洞无力或杂乱无章。”因此学生思辨意识的具备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总之,指向现实的意识,基于材料的意识,由实到虚的意识,’明确的角色意识,理性思辨的意识,都指向了学生的审题与行文,因为“就高考而言,材料作文的审题是“重灾区”,而文章审题的方向、分析的尺度以及素材的迁移的信度,是完成一篇高质量考场材料作文的关键。”学生只有在五个意识指引下,紧紧抓住材料,紧紧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方向,养成仔细研读材料、具体分析、深刻思考、巧妙迁移的写作品质,这样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才大有可为,优秀作文才大可期待。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九)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桥面已不止一次听到桥墩的抱怨了

“出头露面,光无限,那是站在他人肩上”“飞南走北,连接两岸,那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桥墩没完没了,且话越来越难听

经过十几年的碾压、风霜雨的侵袭,桥面有的地方露出了钢筋,有多处还穿了孔桥墩也明显地感到桥面在不停地颤抖过了不久,桥面又出现了多处裂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题目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从材料的类型看,属于寓言类材料,审题时要由物及人从材料的内容看,故事涉及桥面和桥墩两个角色,二者本为一体,是合作关系,共同构成桥梁,完成桥的使命;但材料中作为合作伙伴之一的桥墩却“不止一次”抱怨桥面“出头露面,风光无限”,而桥面没有任何反驳,最终桥墩发现,在经历车辆碾压、风霜雨雪侵袭后,桥面早已伤痕累累从感情倾向上看,桥面是应赞赏的一方,桥墩是应批评的一方

经过以上分析,再联系“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从桥墩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不能只看到成功者表面的风光无限,还应注意到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压力和付出”“在别人得到赞誉时,不要抱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默默奉献者应多一份赞许”等;从桥面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生活中风光无限的背后是默默的付出”等;从二者关系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成功源于团队精神,团队成员分工不同,缺一不可,精诚合作是成功的保证”等总之,材料的核心是桥面和桥墩的矛盾,我们的作文立意要以解决这一矛盾为基础

【阅卷手记】这道作文题作为高三模拟考试作文题,命题形式符合全国卷Ⅰ的命题趋势,难度适中,立意较为自由,有利于考生发挥写作水平试题没有限制文体,但大部分考生选用了议论类文体,也有少部分考生选择了记叙类文体这是符合高中生的写作习惯以及表达思想的需要的从得分情况看,大多数考生的分数在40分~50分之间,其表现是能准确审题,能依据材料立意,主题基本突出,内容较为充实,表达较有特色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一、审题不准,立意偏差读懂材料是审题立意的前提有些学生在审题时,不能以原材料的核心为基准,或抓住只言片语,或错误类比,或自己给故事添加情节,或改变材料的感情倾向如有的考生抛弃桥面风光的前提,只谈要默默奉献;有的考生从桥面与桥墩的关系类比,推理出父母孩子的关系(爱与被爱);还有的考生觉得桥面风光,但也先被破坏,因此我们不要羡慕风光者……以上立意,都属于审题不准,立意偏差,得分自然比较低

二、角度不准,扣题不够有的作文内容本来是可以和主题联系起来的,但由于叙事角度偏斜或扣题意识不强,导致偏离主题如:“史铁生,这个曾经在地坛玩耍的孩子,这个曾经一次次在地坛思考活着的必要性的人……风华正茂的他因意外而双腿瘫痪,然而,祸不单行,他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无法接受,但是史铁生做到了,他把自己从死亡中拉了回来”这个事例,原本是可以的,但是因为没有扣题,所以主题不突出其实要扣题也很简单,只需分析时扣题就行了,如“史铁生是人人称赞的坚强者,是很多人喜爱的大作家,但这光环背后却是为人难以体味的艰辛”

三、开头太绕,入题太慢一些考生片面追求文采,故弄玄虚,还有一些考生不知如何开头,说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这都不是恰当的开头如有篇主题是“面对别人的风光,不要抱怨,要做好本职工作”的作文这样开头:“时间悠然滑过我们的指尖,不为谁而奔跑,亦不为谁而停留,何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世界?消极的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十)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过梦想,谁年少的时候没有过榜样?好的偶像能够成就一代人的志向、理想和美好的精神家园,而不好的偶像则会误人志向、毁人前程。在引导崇拜偶像时,我们要大力呼唤和推出“英雄偶像”,逐渐将那些“反面偶像”逐出舞台。

材料二:影视歌明星,总是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流行潮流。无论是昙花一现的辉煌还是常青藤般的经久不衰,他们带给人们的震撼与激情,是可以穿透岁月和记忆的。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偶像情结,只不过因所处的时代不同,意义与价值观也随之大相径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作文题由两则材料构成,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多材料作文。多材料作文一般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构成,比单则材料要复杂,不但需要弄清每则材料的大旨,还需要从整体上掌控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类:一是几则材料并列,互为补充,对同一问题作多层面的描画与论说;二是对立统一,对同一问题提供相反相成的事例。

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材料一所表述的内含是:好偶像与坏偶像对于人所起的不同的作用以及如何引导偶像崇拜的问题;材料二所表述的内含则是:每个人成长中都有偶像情结,且这个情结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通过对这两则材料的分析与对比后,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偶像”来说的,其内容上互为补充,共同阐述了偶像情结的内涵以及如何崇拜偶像的问题。写作时,我们如能紧扣“偶像”来写,并突出“情结”一词,就会很容易地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写作提示]

“偶像”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偶像情结”也是一个既年轻与古老的话题。仔细一想,我们便会发现这个文题所蕴含的思想底蕴与文化内涵极为深远。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化与个性化并存的年代,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自我的“择偶”标准,有人敬仰革命领袖xxx,有人欣赏文坛巨匠高尔基,有人崇拜篮球之王乔丹,有人迷恋影坛明星刘德华等。选择偶像,关键在于背后的精神风貌与价值取向,这是同学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用提供的材料打开自己的思路。比如材料中说“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过梦想,谁年少的时候没有过榜样?“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偶像情结”等话语中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双翅,进而在古今中外的现实或文学艺术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像屈原、李白、李清照、苏轼、鲁迅、海子以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这些对中国文化或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家、学者、英雄豪杰,也可以是艺术世界中的人或物。如维纳斯雕像、《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简爱》中的简爱、《复活》中的玛丝洛娃等,都可以进入到你的视野。这样,写作素材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有了素材之后,我们就要精心构思了——写出亏“我想得出来”的作文。如下面的一些写作角度就比较好:

(1)偶像情结折射出时代和大众文化的烙印;

(2)偶像崇拜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

(3)偶像的言行举止会影响一代人或一个时期,不可小视;

(4)崇拜偶像不能迷失了自己;

(5)偶像能起到榜样的作用,成为偶像,需要巨大的人格魅力;

(6)青少年更容易成为偶像的崇拜者,成为偶像也需付出努力和艰辛;

(7)偶像是一把双刃剑等。

另外,需要向同学们提醒的一点是,文章表现手法要力求新颖,别具匠心。如果仅仅拘泥于材料中所给的信息,是不大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需要我们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可以用心灵游历的方式寻找偶像,在寻找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心得和感受;也可以用偶像独白的形式或“陌生化”手法来揭示“伪偶像”的真实世界等。

2、[文题展示]

雪龙”号完成第四次考察北极任务

2010年9月20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出色完成了科学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载誉凯旋,顺利返回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此次科考关注北极海冰的快速变化对中国环境和气象的影响,以便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中采取更好的行动和策略。科考人员发现,北极海冰融化现象严重。科考专家余兴光称,中国处在北半球,北极的快速变化对中国的气候、生态、环境影响非常大。

在“雪龙”号向北挺进时,队员们发现北纬84度以北海域的海冰出现大量的冰间水道或水塘。由此可见,北极海冰加速融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说,北冰洋的变化令人震惊,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可能产生很多的环境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这次北极科考围绕国际北极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获取了多学科立体实测数据,不仅对深入了解北极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环境影响起到积极作用,也为国际北极科学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现场资料。

[运用指导]

近来年,围绕北极的国际纷争日渐增多,甚至大有兵戎相见之势,许多国家看中的是北极的资源,很少有从科学的角度审视这片寂静而热闹的寒冷极地。此次中国科考队,从北极气候角度考察,无疑具有人类价值。

[适合话题]

北极与环境变化,科学与生活,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表层与深层,远与近等。

3、垃圾场旁的高病人群

近年来,大型垃圾填埋场周围大多形成了高发病区。环境纠纷案件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国内外重大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

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场附近一居民区,患肿瘤类病和呼吸系统类疾病的发病率已明显增多。在民众提供的一份名单中,七年来仅患有肿瘤类病及其死亡人数就多达70人。以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附近村庄为例,牲畜死亡、植物怪长,阿苏卫附近成了枯树、傻羊和病人的村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患有呼吸系统类疾病、脑血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人数和死亡人数比以前明显增多;村民家中自备吸氧装置的户数超过半数;三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脑血栓的人数比例达60%以上。

国际上,以焚烧为主要处理方式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样威胁到附近居民的健康。据绿色和平组织《焚化炉与人类健康》研究报告,焚烧炉潜在地损害人类健康,主要表现在诱发突变、癌症、呼吸疾病、性别比例失调、先天性缺陷、多胎妊娠、心脏病、皮肤病、泌尿科疾病、甲状腺激素变化等10个方面。

在英国、西班牙和日本,老式和现代化的焚烧厂雇员,均发现体内二恶英总毒性当量水平升高,影响健康;在意大利,市区接近垃圾焚烧的居民,患癌率大大增加,肺癌死亡率上升倍;1962年至1992年,一垃圾焚烧厂的工人,胃癌死亡率增加倍。在英国,一份涉及70个城市的焚烧炉和307个医院医疗物焚烧炉研究报告表明,居住在附近的儿童癌症死亡概率增加两倍;在比利时,维尔赖克两座焚烧炉附近居民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增加了倍。

[运用指导]

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垃圾的贮存、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方法,将很难找到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途径。如今,人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而那些住在垃圾场附近的人群,无疑受害更深。

[适合话题]

环保与生活,垃圾与健康,垃圾与文明,环境与生存等。

4、黄河开河鱼成稀有珍品

据中国之声报道,每年3月下旬,随着黄河冰融河开,吃开河鱼就成了包头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然而现在,由于生态环境恶劣,真正的黄河开河鱼在包头市场上十分少见。开河鱼主要的生存环境就是在黄河。然而,随着近年来黄河两岸人口和工厂的增加,黄河水体污染非常严重。在2004年,黄河包头段就遭遇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水源污染事件,黄河水体挥发酚超标92倍,高锰酸钾指数超标12倍。这种生态环境导致黄河段内80%的黄河独有野生鱼类死亡。黄河开河鱼更是一年比一年少,享誉全国的包头黄河鲤鱼现在已经难觅踪影。目前在包头市场上大家吃到的开河鱼绝大多数都是由黄河水饲养的,真正从黄河里打捞出来的开河鱼已成稀有珍品。

[运用指导]

昔日普通百姓家餐桌上常见的黄河开河鱼,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水质下降,已成稀有珍品。孕育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如今却正在遭受无情的摧残,文明的摇篮正惨遭破坏。这个令人痛心的话题,具有极大的讽刺意味!

[适合话题]

环境与生活,母亲河危机,生物危机,人类危机等。

5、产水比产油贵

迪拜不只是一个财政上没能量入为出的城市,在生态上它也极度透支。被修剪得整齐的草坪上,满是喷水的喷头。在一个像小山一样大的冷室里,人们用天然雪修建了一个滑雪场。然而,这里却是沙漠——世界上最缺水的地方。

有人在迪拜修建了一个有空调的海滩,冷气管铺设在沙子下面,这样显贵们的脚趾就不会被灼伤。新的泰格伍兹黄金高尔夫球场每天需要大量的水灌溉其场地。沙尘暴经常席卷这个城市,尘土漫天飞扬,天际一片模糊。沙尘过后,酷热登场,所有没有得到人工加湿的地方都会被烤个通透。

这里没有地表水,又是世界上降水量最低的地区之一。阿联酋的水是由海湾地区的海水淡化厂淡化而来的,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水。生产淡水的费用超过了生产汽油的费用。即使待着不动,在迪拜,人们对水的需求量也相当高。在即将到来的水资源紧缺、能源从石油向其他资源过渡的时代,迪拜尤其脆弱。

水质越来越糟糕。游客们常常可以看到未经过处理的污水以及漂浮在海上的污物。迪拜扩张得太快了,其污水处理设施却没有跟上步伐。海水变成了黑色,臭不可闻。游客被告知:不要到海里去,那里到处是排泄物和细菌,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游客来这里就是享受海滩生活的!

[运用指导]

迪拜人用石油换金,再用金钱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在沙漠里建起了天然雪场、空调海滩。迪拜人生产淡水的费用超过生产汽油的费用,他们却用这些水去喷草坪。一个闻名于世的旅游城市,却有许多污水、污物、细菌充斥其间,这与人们心目中清澄、圣洁的形象如此悖离,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适合话题]

环境与文明,生命之源,金钱与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十一)

材料构成的内容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话题型”材料。在给定的段落中,我们表达一个相对集中的中心,或者一个相对清晰的语义指向。在我们总结这个中心之后,我们根据“中心”构思和写作,我们围绕“材料”写作。对于这样的材料成分,我们把它看作是一个“主题”成分,它只是与更多提炼中心的一个链接。另一种是“选择性”材料。在给定的文本中,给出了给定主题的几个方面。候选人只需要选择一个方面来写作。这种形式经常出现在“谚语”和“哲学家的话”中。

面对灵活多样的表达形式和丰富的书面内容,考生往往无法把握材料的本质,导致作文的片面性和离题性,成为困扰考生的一大难题。事实上,写一篇好的材料并不难。面对材料,考生应该“冷静沉着”,抛弃一切浮躁情绪,调整自己的写作状态——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

试题的考查应该是“三个清理”

1.看清楚材料,理解内容。阅读材料时,应注意判断材料属于哪种成分,具体理解材料的整体内容,真正理解材料。这个链接着重于对材料的整体把握。

2.澄清内容,提炼中心。这个链接是决定是否离题的关键。必须认真对待。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型”内容,就要总结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是写作中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性”内容,就必须选择一个点来确定这个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清楚地阅读要求,规范写作。阅读材料后,不能忽视“写作要求”。叙述材料后的要求需要仔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和“结合材料”之类的词,最好能在作文中巧妙地反映材料的内容或影子,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引用材料”。但是,在“引用材料”时,禁止机械地应用。如果对上述文本没有要求,可以引用,但不能引用。然后看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题目、风格、写作风格、字数等方面的局限性。然后用标准化的方式书写,永远不要“越界一步”。

想法是“三个按钮”

1.抓住材料,阐明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材料之间的主要联系。因此,作文的主题必须突出,这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叙事还是讨论论文,主题都应该与给定的材料直接相关,并反映在作品的所有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因此“点到点”的设计在构思中尤为重要。

2.紧扣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你想写一篇讨论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整篇文章的焦点。如果你想写一篇叙述,关键部分是最能反映文章主题的部分。这一部分的描述应尽可能的丰富和生动,以澄清其在文章中的位置,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抓住重心,澄清文章的重点。这篇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材料选择、情节设计、语言表达、修辞运用等。简而言之,无论哪一方面,考生都需要在突出主题的同时突出文章的亮点,这样作文就会增添鲜明的色彩。

写作应该是“五个一”

一个美丽的主题:主题文章的眼睛,一个简洁而吸引人的主题,是一篇精彩文章内容的集中表达,所以不要简单地处理你自己的作文主题,在计划主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迷人的开始

一句指出主题的话:在具体的写作中总是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所以至少一句指出主题的话对于明确主题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有趣的结尾:这个结尾就像一段音乐结尾的音符。它越令人难忘,就越有趣。

一个整洁的表面:想象一下,谁会喜欢读一篇潦草的写有“飞行颜色”的作文?我认为你也不想读它,所以“不要做你不想对别人做的事”。

写作的提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材料写作也是如此。因此,上述方法都是提高实际写作中作文质量的方法。我希望考生平时能不断练习上述“三招”,养成写作习惯,这样就能轻松地写好材料。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十二)

一、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我们现在所说的新材料作文是指xx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后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从这一点来讲,我认为把它称之为命意作文或供料题意作文是合乎情理的。他给出材料,就是规定了作文的范围和含意。审题就是要解读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意”,这是准确立意的前提。

二、供料题意作文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

供料题意作文的要求与近几年话题作文的试题要求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提出“话题”。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料”为范围。没有了话题,就不存在有时话题与材料不一致的地方,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所以试题要求一开始就提出“全面理解材料”。其实,无论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理解”都是进入审题构思的首要条件,在供料作文审题时特别加上了“全面”二字,就是强调对这个材料所涉及的范围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材料即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无论哪种材料范围,它都将作为衡量考生作文符合不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所以,在试题要求中,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内容或含意)之外就偏离题意。

供材料题意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不一样,过去的材料作文往往是要求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写一篇议论文。如果是没有解读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观点写一篇议论文,也仍然算是偏离题意。全面理解材料,依据材料范围作文,并非是为了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相反,试题加大开放性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应试作文有更多的多样性和更多的个性。所以,试题要求紧接着就提出“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三、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作文命题的三种主要类型

1.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

2.理论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阐述道理)

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

五、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

①服从材料的整体;

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

③自己有话可说。

“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给材料作文,是命题者在命题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材料或条件,要求作文者按材料内容提炼论点,自己拟题或按命题作文。这些材料,从数量上看,有的是单一型,即材料只叙述一个正面的或反面的事实,它包含的观点一般只有一个;有的是综合型,即材料叙述的是几个正面的或反面的,甚至正反两方面都有的事实,它们包含的观点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一个事实就是一个观点。从内容上看,有的是同类材料,即综合型中只有一个观点;有的是异类材料,即综合型中有几个观点。从形式上看,有的给文章(包括故事、诗歌、童话、寓言),有的给人物实际或事情片断,有的给画面,有的给条件。这些材料,一般都有命题者的特殊要求。所以,审题时一定要吃透材料的精神实质,明确特殊的要求,避免偏离所给材料和特殊要求。

六、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据此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当然,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寻找最佳角度的问题。如果给的是一则材料,要学会同中求异;如果给的是多则材料,那就要做到异中求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识庐山真面目”,定要深入“此山中”。

七、作文审题立意一例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讨论分析审题立意:

1、从等待的主客体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等待。作文时我们可以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写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同时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时我们可以写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中考、高考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中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待阿富汗战火的平息。

2、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年。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

3、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虽近在咫尺,有时却也如隔着万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远在天涯,虽远在天涯,有时却也可瞬息即至,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

4、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也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也可以是烽火岁月。

5、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6、从等待时的心情来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美丽的;可以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

7、从等待的结果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颜,抑或是水;可能是团圆,抑或是分离;可能是希望,抑或是无奈;可能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无限良机,抑或是“水中月,镜中花”,竹篮打水一场空。

想到这里,这篇作文的立意可以说非常明确了。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十三)

一、平中见新,意蕴丰富。

作文材料中的五种镜除了具有实用性以外,在特定语境中,还有不同寓意。望远镜能从空间距离引申到时间距离,产生“远见卓识”的意涵;显微镜让我们联想到洞烛幽微,明察秋毫;反光镜照出我们的背后,是反视,也是反思;哈哈镜给人以幽默,也能引发对真与幻、原形与变形的辩证关系思考;三棱镜折射出绚丽的光彩,启示我们要善于在寻常中发现美……每一种镜都有着多元的释意角度。在此基础上,要求考生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镜加以组合生发,进一步拓展了意蕴空间。可以说,想象有多丰富,这几种镜组合产生的意义就有多丰富。

二、开合有度,选择多向。

该作文题所给材料是确定的,对材料的使用也有明确的限定,可以较好地避免宿构。五种镜可以任意组合,使考生在选择材料时有较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与五种镜相适切的文体也是多样的,喜欢叙事的考生可以记叙与镜有关的故事,长于理性思辨的考生可以从镜中感悟人生,科学知识丰富的考生还可以撰写科学小品,等等。除了诗歌之外,考生可以任选文体,自拟题目,充分施展才华,彰显个性。

三、以生为本,推进课改。

该作文题中的五种镜,有的是日常用品,有的是实验仪器,有的甚至是玩具,都是常见之物,比较贴近考生,为考生所熟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找到构思立意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独特情感体验的理念。该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认知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使考生发掘出一定的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内涵,体现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十四)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xx年高考福建卷)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①格林兄弟俩,曾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作品“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立意:付出,本来就是一种收获;②格林兄弟的作品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才得以流传至今——立意:让优点尽现芬芳(选材:田忌与孙膑、成龙与孙楠等);③格林兄弟在《童话》未面世前,没有把心思全寄托一件事上——立意:让人生多点精彩(选材:黄兴、香港阿福等)。

【例2】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对材料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这则材料以叙事为骨架,说的是邮差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心生倦怠,又因为自己的心态转变而看到希望。从整体叙事方向看,它要论及的应该是人生在面对困境、挫折和打击时,要以何种心态和方式去应对的问题。

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

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播种野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结果收获的是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

(1)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

(2)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境)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正因为邮差的播种才能收获繁花。注意这里的播种与收获的事物必须是正面的能对人生起积极导向作用的。而且“播种”不能等同于付出,限定了面向群体性,在广大的范围内发挥广泛的作用。

立意误区:

1、断章取义,片面理解。

如果只从局部出发,没有看到事件的前后因果关联,只想到花的绽放需要时日的积累,那就难免偏题。叙事类命题,可以从事件的前因后果角度多加比照,得出符合通篇题旨的立意。

只看到“不断地撒下种子开出了许多美的小花”的结果,没有从分析其原因,揭示其深意入手,立意定为“积累”“量变到质变”“注重点滴”“坚持”等则不当。

2、只看表层,不求深入。

有的认为,邮差走了二十多年的辛苦路,心情是越来越差,直到后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去做,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于是,立意为“凡事必须亲身实践,不能空想”。材料并没有反映“实践”和“空想”的问题,这样立意,偏离材料主旨。

新材料作文范文(篇十五)

一、起源

高考后的一个新提法,这种提法主要是针对20xx年高考全国卷的甲卷和乙卷的作文题目提出来的。自1999年以来,全国卷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话题作文,20xx年出了材料作文。而20xx年的作文题目又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材料作文。那时的作文限定文体,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20xx年的作文题这些限制都没有了,所以有的人就把这样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二、优点

也能看出考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单位时间内的写作能力,属于较好的作文形式。旧材料作文特别强调审题,审题不当,全文皆输。当年扣审题特别严格,而出题人也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似乎成心和学生过不去。而新材料作文是在总结了前者和后来兴起的话题作文优劣的基础上,新近产生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审题虽有一定难度,但大多平和,不再过于严格,题意也尽可能让学生能懂,其重点在于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三、顾名思义

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这不是新材料作文是什么?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xx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四、命题

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另外,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标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他们提炼主题的能力。这种作文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读材料至关重要!写好新材料作文,举一反三,也能写好话题作文。

五、审题写作

材料引述,适当得体材料引述,材料作文离不开对材料的思考、加工,甚至引述。但许多考生不懂引述材料的技巧,习惯性地在文章的开头复述材料,或者把材料当一个论据来用,或者将材料生硬地拉长,将一个概括性的材料改编为没有细节描述的冗长故事等。这样引述材料,都是不合适的。写材料作文处理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有三种方式:

1、概括引述

试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有几百字,大家都将其引述在文章中,难免会令评卷老师生厌。如果能用概括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笔墨引述之,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关键语句

试题材料中能揭示主题的关键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关键点,也是巧妙引述材料的切入点。

3、续接材料

如果材料是叙述性的,自己构造故事的能力又强,叙接故事的方法新编故事,也不失为一种处理材料的好方法:以材料的结尾为媒介,或浮想联翩,演绎故事;或精研深思,前瞻事态未来,以精妙的构思、新奇的情节制胜。总之,材料的处理只是一种手段,只要“适用得体”就算用得好。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猜你喜欢
相关句子
推荐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