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四字成语造句及解释【一】1 .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3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 .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 .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6 .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7 . 嘻皮笑脸噤若寒蝉瞠目结舌黯然神伤黯然销魂 8 . 只有不畏艰险的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9 .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0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100个四字成语造句及解释【二】1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3 . 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4 .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5 .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6 .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唐寅《菊花》 8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 . 兰佩紫,菊簪黄。: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100个四字成语造句及解释【三】1 . 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赤胆忠心 2 . 六神无主将信将疑含情脉脉坐卧不安怅然若失 3 .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九日》 4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5 . 炯炯有神和颜悦色和蔼可亲精神焕发心平气和 6 .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7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 .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9 . 托根在石罅,叶盛花亦繁。——《菊花》 10 .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00个四字成语造句及解释【四】1 . 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蓬勃发展起来的。 2 .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3 .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4 .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 5 .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6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7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8 . 私心杂念得寸进尺斤斤计较 9 .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10 . 见得思义。 100个四字成语造句及解释【五】1 .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菊花》 2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3 .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菊花》 4 . 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 5 . 伤天害理口蜜腹剑挑肥拣瘦拈轻怕重 6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7 .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 .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9 .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0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