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中感慨零落的句子 精选65句1.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 文章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妖。 3. 《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 表明莲具有高雅而庄重的气质的句子是:亭……焉。 5. 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答:做人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直积极向上。不滋生私欲的枝杈,做益于人民的人。 6. 世人盛爱牡丹。 7. 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0. 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爱莲说一 填空题1 爱莲说中的“说”是 一种体裁,既可以 ,也可以 都是为了 。2 爱莲说作者 ,是 道州人,字 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 著有 。爱莲说是他 的名文。二 解释下列字词1可爱者甚蕃( ) 2世人盛爱牡丹( ) 3出淤泥而不染( ) 4濯清涟而不妖( )( )( )5中通外直( )6不蔓不枝( )( )7香远益清( )8亭亭净植( )(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花之隐逸者也( )11花之君子者也( )12陶后鲜有闻( )13同予者何人( )14宜乎众矣( )三 原文填空1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 2 描写莲花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 11. 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 , 。 12. 《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13.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 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1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5.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6. ”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 爱莲说中的“说”是 古代论说文 的一种体裁,既可以 记叙 ,也可以 议论 都是为了 说明一个道理 。2 爱莲说作者 周敦颐 ,是 宋代 道州人,字 茂叔 哲学 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 濂溪先生 著有 太极图说 。爱莲说是他 托物言志 的名文。二 解释下列字词1可爱者甚蕃( 多 ) 2世人盛爱牡丹( 非常 ) 3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 4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 美丽而不庄重 )5中通外直( 贯 17.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18. 7 “孟母三迁”以求不受环境的影响。孟子也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都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8 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莲花的任意连续的两句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19 你知道莲花还有哪些别名吗? 20 古今中外,有许多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的人,你知道有谁吗? 21 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2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濡养了千千万万的文人,把莲花式的高贵品质作为为人处事之道,读完此文,请谈谈你的感受。 23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 19.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0.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21. 从句子种类看,第2段第一句属(陈述)句,第二句是(感叹句)第三句属(陈述)句,第四句属(反问句),第五句是(感叹句)。 22. 表明莲肯有高雅而庄重的气质的句子是: , 。 23. 本文中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 24. 文章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 25. 形容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清。 26. 能够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出……妖。 27. 名句是 , 。 16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 。 17 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在写到“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他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 , 。 四 问答题1 划分第一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2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的哪些美好品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3 文章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 4 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又怎样的关系? 5 第二段句式有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莲之爱,同予者和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 句相 28.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29. 在形容人或物气质清高,让人敬重不可轻侮时我们常引用本文中的:可……焉。 30. 作者借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你认为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高洁而庄重,可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 31. 作者以(莲)自况;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32. 形容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3. 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5.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陶渊明),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众)。 36. 赞颂莲花正直而又通达事理的句子是: , 。 37.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38.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39.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0. 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41. 爱菊者“鲜” 二叹爱莲者甚少,三叹爱牡丹者众。 16 陶渊明以“逸”来保持自己的气节,本文作者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7 “孟母三迁”以求不受环境的影响。孟子也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都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8 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莲花的任意连续的两句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19 你知道莲花还有哪些别名吗? 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 ,荷花,芙蓉,菡 42. 文章中交代陶渊明特殊爱好的句子是: , 。 43. 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甚爱牡丹)一句形成照应。“众“和(独)相照应。 44. 本文描写的对象是莲。 45. 《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46. 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7.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48. 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对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庸俗 世风的鄙弃。 7 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句相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 世人盛爱牡丹 句相照应。其中“众”和 独 词形成反照应。8 “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就是 东晋 时代著名 诗人 体现他爱菊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是 桃花源记 ,学过他的诗是 归园田居 。9 作者认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洁身自好,坚持坚贞气节 和高尚品质。 10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说明了什么? 唐人贪 49. 能够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50.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1.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52. 名逐利世风的语句是 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 。 6 点明牡丹喻义的语句是 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 。 7 突出莲花质朴品质的语句是 濯清涟而不妖 8 表明莲花庄重而高雅的语句是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 赞颂莲正直而通达事理语句是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10 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 。 11 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莲 , 花之君子者也 。12 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13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14 隐喻社会上趋炎 53. 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4. 《爱莲说》中描写莲花正直,不旁逸斜出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5.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5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7. 《爱莲说》中,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两句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8.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 答:庄重而高雅。 5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0.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61. 《爱莲说》一文中的中心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62. 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生活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 63. 萏 20 古今中外,有许多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的人,你知道有谁吗? 司马迁 。 因为他能做到行为方正,据实写史。 21 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独立的见解,高洁的品质。 22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濡养了千千万万的文人,把莲花式的高贵品质作为为人处事之道,读完此文,请谈谈你的感受。 无论何时都应抵制不良环境对人的影响,要保持高尚的人格, 高洁的操守,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3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64. 图富贵,趋炎附势之风盛行。 11 “陶渊明独爱菊”和“予独爱莲”中两个“独”的作用是什么? 两个“独”字表明他们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明作者不同于陶渊明 的生活态度。 12 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人,本文各是什么情感和态度? 对“菊”肯定并惋惜。 对“牡丹”讽刺 对“莲”赞美 13 请说出文中菊、牡丹、莲的象征意义 菊-隐逸者 牡丹- 贪图富贵者 莲-君子 1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了莲以人的美好品质,进而以花喻人 揭示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5 第二段中的“噫”有什么作用?能否删去? 不能。用叹词表达深沉的感慨,一叹 65. 文章中交代陶渊明特殊爱好的句子是:晋……菊。 《爱莲说》中感慨零落的句子 精选49句1. 《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爱莲说》中,借莲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的名句是 , 。3 作者感慨真正的隐士非常少的语句是 , 。4 作者感慨真正的君子很少见的语句是 , 。 5 讽刺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语句是 , 。 6 点明牡丹喻义的语句是 , 。 7 突出莲花质朴品质的语句是 8 表明莲花庄重而高雅的语句是 , 。 9 赞颂莲正直而通达事理语句是 , 。 10 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 。 11 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 。 12 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语句是 , 。 13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 。 14 隐喻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语句是 , 。 15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 5. 通,通达 )6不蔓不枝( 牵牵连连 )( 枝枝节节 )7香远益清( 更加 )8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 立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花之隐逸者也( 指隐居的人 )11花之君子者也( 指品德高尚的人 )12陶后鲜有闻( 很少 )13同予者何人( 我 )14宜乎众矣( 应当 )三 原文填空1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莲 , 花之君子者也 。 2 描写莲花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3 作者感慨真正的隐士非常少的语句是 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 。4 作者感慨真正的君子很少见的语句是 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 。 5 讽刺当时追 6. 《爱莲说》中描写莲生长环境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 《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来写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或: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 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答:可答“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 9. 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句子是:出……妖。 11.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和(拟人)。 13.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14. 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5.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6.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7.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8.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9.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 。 20. 赞颂莲花正直而又通达事理的句子是:中……枝。 21. 《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2. 《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3.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24. 中国人都喜欢用《爱莲说》中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25.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我(却)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受(淤泥)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是却不显得妖媚。 26. 与“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和语言形式相似的是: , 。 27. 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28.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29.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0.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1. 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随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什么花? (莲花) 32. 在形容人或物气质清高,让人敬重不可轻侮时我们常引用本文中的: , 。 33.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34.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35. 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36.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37.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8. 作者爱莲,不仅是倾心于它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内质)。 39.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答:比喻人在混浊不良的环境中能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现象。提示:“染”自己私欲膨胀像成史杰那样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而堕落腐败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贫不占像汪洋湖那样清正廉洁,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40. 文章的主旨句是: , 。 41.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2. 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 句相照应。其中“众”和 词形成反照应。8 “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就是 时代著名 体现他爱菊的诗句是 ,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是 ,学过他的诗是 。9 作者认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10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说明了什么? 11 “陶渊明独爱菊”和“予独爱莲”中两个“独”的作用是什么? 12 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人,本文各是什么情感和态度? 13 请说出文中菊、牡丹、莲的象征意义 1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5 第二段中的“噫”有什么作用?能否删去? 16 陶渊明以“逸”来保持自己的气节,本文作者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他追求什么? 1 43. 指出句式: (1)菊之爱:(倒装句)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句)。 44.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 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45. 文章中隐含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句子是:牡丹……矣。 46. 用一组骈句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花:风定梅花香,月寒只影俏。 47. 根据莲的内涵,谈一谈你心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48. 49. 与鲁迅的《莲蓬人》中的“扫除粉腻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上一篇:结婚二周年祝福语64句
下一篇:爱情祝福语四字6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