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管理工具,能够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每份教案模板都经过精心筛选和整理,力求为教师提供最优质的教学素材。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使本课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初步认识11-20各数,但是这种认识局限于数字到名称的简单对应。对于数字所包含在进一步、深层次的含义即数的组成,理解不够深刻。这是一个将两位数量化的过程。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数字。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习经验的把握,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自主探索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使整个教学遵循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上有个评比台,于是我巧妙借助学生身边的资源,通过“每十个笑脸换一个大拇指”的评价规则,让他们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为后面的“满十进一”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我将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 第一层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鸥。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一边摆10根,一边摆1根”,这种摆法能够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第二个层次用计数器表示13个小朋友。 我用计数器直观地展示了“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计数器过度到抽象的数位表。并初步渗透了“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第三个层次根据数位表写数,理解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引导学生交流“11”这里面的两个“1”意思一样吗? 三个层次的环节教学结束后,再次设计巩固性小练习,这种练习及时有效地带领学生把前面零散的知识回顾整理,总之在这个大环节中,我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操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体验,实践中感悟。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既然数字是由于生活的需要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1)基础性练习。根据表格和数位表写数。 (五)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的继续,这个环节中我希望通过“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十进制”是怎样产生的,不但吸引了学生是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的情感。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延伸到课后、生活中去。 10个一是1个十。 满十进一。 我设计的了简洁美观的板书,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认字不多,所以板书的字数不宜过多,除了课题以外,我就把“10个一是1个十”这个知识要点板书出来;至于“满十进一”究竟该不该写呢?我们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我们这节课,从开始的“大拇指”——“小棒”——“计数器”的操作中都渗透了“满十进一”,所以我决定板书出来,这为孩子以后学习更多数位的数打下基础。 《15各数认识》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5各数认识》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15各数认识》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各数认识》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准备:课件、时钟实物。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设置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总体设计: 第一层: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数字宝宝去钟表家做客。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操作ppt与板书教具钟表)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主动探索,并且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内化,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还有数”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继续提问“这两根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针和时针的特征。之后,我再结合课件和板书同步演示,介绍时针和分针。我会用充满童真的语言和动作来吸引孩子。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我长长的,细细的,我的名字叫分针;记住分针是又细又长的。我又矮又胖,我的名字叫时针,记住,时针是又粗又短的”。当学生发现钟面上有很多数字时,我再引导学生数出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并且强调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接着,我适时的安排分辨分针和时针的练习,如:认课件中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学具钟表,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时针和分针。 第二步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教材,出示教材85页主题图,通过小明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墙壁上和床头柜上的钟表试认整时。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的时候就是7时”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的表示方法,《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7时》指导学生书空练习;在教学电子表示法时,《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两个圆点,记住,第一个圆点点在7的中间位置,第二个圆点,点在下面一些,然后再写两个0,读作7时》并且小结,两点后面两个0表示整时,两点前面是7就是7时。学生同步书空练习。然后,我用课件和教具同步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通过对7时的认、读、及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时的两种写法。《板书:7时7:00》再通过练习,《板书:3时5时》让学生板演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全班学生同步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书写,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引导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揭示课题——“认识整时”。 第三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把教科书86页第一题制成课件,通过观察把时钟和电子表有效结合。 2.把教科书87页第6题练习制成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着说一说。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能力。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如: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文档为doc格式。 。 各数的认识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以及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经历数数、画图、推理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 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数数才是解题的策略。 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知,揭题导入。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谁来数一数一起数一数。 2、加个要求数。 3、揭题看来大家已经能非常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6主题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熊猫吗星期六,一群小朋友排队去动物园参观大熊猫,那么在小朋友排队中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一起去瞧瞧。 2、捕捉信息,读懂题意。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谁能说说,在这些发现中和我们数学有关的是哪些信息。 从“小宇排在第15”这个信息中,你又能知道什么。 师课件出示问题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谁能说说“小丽和小宇之间”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读图训练,培养分析问题的意思和能力)。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孩子合作交流的意识)。 (3)动手操作,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数一数。 11121314。 画一画。 画一画的方法。 4、回顾新知。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般经历了哪几个步骤呢。 三、巩固新知,反馈练习。 1、玩滑梯。 2、坐车。 四、拓展练习。 看书问题思考比较观察和前面学习的排队问题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进一步灵活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唤起更多的生活经验)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解决的呢首先要找准信息,看清楚数学问题,在解决两人之间有几人时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还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这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同时记得在公共场所要文明排队,下课。 11到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这是说课的开篇语,要向听众详细介绍具体的教学内容,抓住知识的前后联系,说清这一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是在学会或掌握什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节内容对以后学习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同时注意语言的简洁。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说课中,说教法和学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可以上好一堂课,因此经常要用到多种方法。说课者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设计符合新课改新理念要求的教学方法,还要说出本课所采用的教具。我认为教法和学法在这只是概括说明,具体还应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 教学程序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我认为在说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说课中,我认为要给自己说课赋予一些基本思想。 说课不仅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如:你的教学整体思路是在什么教育理论支撑下展开的;而且教学理论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但切忌空洞,理论支撑要有力,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2、说课要有层次感。 简到难设计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满足。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总之,说课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便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有效陈述,该展开的内容充分展开,该说透的道理尽量说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 。 认识1120各数评课稿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猜小棒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在综合应用中创设“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通过在看尺子提问题时,生生之间的抢答,在“小小运动员”时,运动员介绍自己,然后下面裁判的评价、提问题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表现之一。学生在互动中,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情感在交流中体验。 总之,整节课中,教师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是先创设一幅教师带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第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3、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 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 生3:我发现有14棵树、20条斑马线。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中告诉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境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师:大家看看老师有一把铅笔,猜一猜,有几支? 生:[自由猜测]9、15、16、20……。 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 生:1、2、……10, 师:好的,老师先把这10支捆成1捆,那么再接着数下去。 生:11、12……20。(再把这10支捆成1捆)。 师: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对了吗?(台下一片欢呼声)。 师:现在你们能像老师刚才的样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吗? (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 师:这些数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 (班上桌子的张数、男女生各有20人……)。 2、摆小棒,读数。 (教师直接出示11支铅笔)。 师: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11。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边的1根,就是11。 师:[拿起1捆小棒]简单地说,几个十? 生:1个十。 师:[再拿出1根小棒]几个一? 生:1个一。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会说,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吧?[同桌互说]。 生:没问题。[同桌合作后个别汇报]。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 师:好多小朋友都看不见你摆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 [同桌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3、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小朋友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看看尺子图,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生顺数、倒数、读单数、双数)。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你发现什么?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15前一个数是几?后面又是几。 生:它的前面是14,后面是16。 师:比16多1是几?生:17。 师:19比20少几?生:少1个。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并且比我提得更好? [学生提问,其他倾听回答]。 师:好多小朋友还想提,那同桌合作,1个提问,1个答。[同桌内交流]。 师:小朋友能否把尺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 师:13比14少几?19前一个数是几?2个十是几?[抢答]。 三、学习应用,巩固新知。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好。 a、从11数到20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四、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生2:猜数字我很喜欢。 《15各数认识》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15各数认识》说课稿《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是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认识1----5”这节课中,依据课标精神,我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数字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本节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开课伊始,师生交谈:“今天的课堂老师为大家请来了许多好朋友,看看有谁?”学生们听后情绪高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这个儿童喜欢的情景串,既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在操作过程中巩固了“用圆片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字的意义。 新授“认识1—5”各数,注重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主要通过下面四个环节来进行: 1、摆一摆。 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根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二是根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通过两部分的操作练习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摆一摆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 2、拔一拔。 在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器的基础上,尝试着自己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实际也就渗透了1-5各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利用算珠直观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在原来的数上添一得到一个新的数,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最后在小组内开展拔珠的活动,由学生独立的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数字卡片上的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强对“1-5”各数的认识。 3、写一写。 写数字是学生初次接触,先由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教师重点指导写5,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4、说一说。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的重点。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学生找找周围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举出各种以一个数字为代表的实例。开始学生的思维并不活跃,局限于仅有的几个例子,于是我以“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为例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时间,想一想说什么,怎样说。在充分想的基础上,学生的兴致高涨,思维活跃,有了许多精彩发言:我们小组有4个人。我是一年级2班的学生。我家在xx路5号。……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的样子;听到学生们富有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我都不忍心打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他们感受到了数学不像想像中那样只是解答应用题,而是有趣得多,生动得多了。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在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或练习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积极反馈。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评价。如学生观察画面时,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堂评价:“你观察到的这么多,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只要认真观察就会有多的收获!你在观察时还做到了按一定的顺序!”。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课堂评价:“你的动手能力真强!把你想到的动手摆了出来,真了不起!”。通过及时、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评价语,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本节课重视了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观察、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数学活动中,感受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感,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但是从课堂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来看,学生在“说一说”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课学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不足。因此,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的放失的进行课堂教学。 《11~20各数的认识》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的精神. 理解数位概念. 一、复习导入 . 1.数20以内的数。 (1)从1数到20. (2)从20数到1. 2.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的组成. 11、13、16、18、20。 分别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对11~20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怎么写这些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4【演示动画“写数”】。 (1)出示数位表。 十位。 个位 。 师:这个表叫数位表.它可以帮助我们写数.上面标着数位的名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闪动)第二位呢?(十位闪动)。 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呢?(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3个一就要在个位上写几?(在个位上写3). (2)出示小棒图: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12根)。 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两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师: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 有2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 十位上的这个“1”表示1个什么?(1个十)。 个位上的这个“2”表示2个什么?(2个一)。 这个数是多少? 请你用手指在桌子上写出一个12. (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5. 师:请你先摆好数位表,然后在数位表的上面摆出15根小棒. 说一说1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 5个一呢? 请同学们把它写在数位表上.(学生试写)请一人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4)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 师: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 老师演示: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 2.教学做一做. (1)看图写数: 出示p79格子图(一)。 师:如果不摆小棒,没有数位表,你能看图写数吗? 这有两行格子,左边的黄格子有几个?右边的粉格子有几个?一共是多少?这个数怎么写?(先写十位上的“1”,再写个位上的“4”). 出示p79格子图(二)。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写数吗?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 师:这是计数器,是用来计数的,右起第一档是个位,第二档是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 边拨珠边提问:十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 个位上有几个珠子?(1个)表示什么?合起来是多少?(11)。 师:同样是1个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量就不同. 这个数怎么写?请你书空. 出示计数器图(一)。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出示计数器图(二)。 学生独立写数,然后订正. (2)用数字卡片摆数。 老师说,学生摆.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在田格里写数(11~20)。 2.口头填数. 3.请把卡片按顺序排列起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你想到了什么?(拓展知识,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右起第三位是什么位呢?……)。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是先创设一幅教师带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第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知道这些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掌握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 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 生3:我发现有14棵树、20条斑马线。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中告诉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境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师:大家看看老师有一把铅笔,猜一猜,有几支? 生:[自由猜测]9、15、16、20……。 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 生:1、2、……10, 师:好的,老师先把这10支捆成1捆,那么再接着数下去。 生:11、12……20。(再把这10支捆成1捆)。 师: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对了吗?(台下一片欢呼声)。 师:现在你们能像老师刚才的样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吗? (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 师:这些数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数”的。 (班上桌子的张数、男女生各有20人……)。 2、摆小棒,读数。 (教师直接出示11支铅笔)。 师: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11。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边的1根,就是11。 师:[拿起1捆小棒]简单地说,几个十? 生:1个十。 师:[再拿出1根小棒]几个一? 生:1个一。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会说,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吧?[同桌互说]。 生:没问题。[同桌合作后个别汇报]。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 师:好多小朋友都看不见你摆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 [同桌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3、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小朋友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看看尺子图,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生顺数、倒数、读单数、双数)。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你发现什么?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15前一个数是几?后面又是几。 生:它的前面是14,后面是16。 师:比16多1是几? 生:17。 师:19比20少几? 生:少1个。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并且比我提得更好? [学生提问,其他倾听回答]。 师:好多小朋友还想提,那同桌合作,1个提问,1个答。[同桌内交流]。 师:小朋友能否把尺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 师:13比14少几?19前一个数是几?2个十是几?[抢答]。 三、学习应用,巩固新知。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好。 a、从11数到20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四、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生2:猜数字我很喜欢。 情境图尺子图。 《15各数的认识》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11到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1314()()()1819()。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d.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e.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f.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呢? (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20这个数中,个位上是几?十位呢?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 4.介绍计数器。 a.十位上拨下一颗珠子,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 b.十位上一颗,个位上拨下5颗,这个数是几? c.十位上有2颗珠子,这个数是几?为什么? 5.请翻开书第86页看一看。 6.试一试。 做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活动。 拨乒乓球猜数。 1.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14路公共汽车、年历卡片上有关的11~20各数等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觉得轻松、自然、喜闻乐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试着写数、排数,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3.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利用学生在方格纸上摆小棒、下方摆数字的小组合作机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11~20各数的意义。通过给数位起名字理解个位、十位、1个十和10个一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探究能力。 4.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会按顺序填数、比较大小、找一找相邻的数等。 5.通过学生拨球猜数游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测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每一数位上的数所表示意思的理解,巩固新知又活跃课堂。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一开课,老师就提供了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找一找公共汽车、年历卡片上的数,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所见过的这样的数。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这节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如在学习数位时,老师让学生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3.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自主、合作等的学习方式贯穿整节课,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4.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创造欲望和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如,老师让学生尝试把11~20各数按顺序排列起来,学生有按从大到小排的,也有按从小到大排的。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真正落实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5.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设计这节课时,老师考虑到本班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认数、写数、把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6.精心设计提问。在教学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如:观察11~20这几个数,你觉得哪几个数比较特殊?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后面写一个0?填完后,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这些问题,老师都在关键处提了出来,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动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空间。 《15各数的认识》说课稿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师:小朋友,今天小明没有带小棒,老师准备借一把小棒给他,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呢? 生猜。 师:猜得真多,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 生数(师展示)。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探索。 (1)摆。 生摆。 (2)说。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生说。 师:还有与他不同的摆法吗?(师根据学生的说,作好展示)。 师:小朋友真不错,想了这么多摆法,咱们来评一评,谁的摆法最好?为什么? 生评。(奖励)。 哪些小朋友的摆法跟他一样?请举起你的小手。哇,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 (3)学。 师:想知道小明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去看看!谁说说他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你们也能像他这样做吗?与好朋友合作绑一绑! (师顺手拿一捆)问:你们绑的这一捆就是1个几?这个十里有几个一? 2、读数。 (1)看,小明摆的是多少?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现在你知道11是怎么合成的吗?(11)。 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合成的! (2)这又是多少?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学生说还有谁能说说!(12)。 (3)小朋友,你们带来的小棒是多少?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多个学生说! 小朋友,20呢?你们会摆吗?把你摆的举起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吗?(20)。 3、休息(咱们休息一会!)。 4、数的顺序和大小。 (1)师:小朋友,今天除了来了这么多叔叔阿姨外,还来了位特殊的朋友,是谁? 请小朋友拿出这位特殊的朋友,按顺序读读他身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 师:小朋友,看着这尺子,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15前一个数是几?谁告诉我! 比16多1是几? 19比20少几? 18的邻居有哪些? 10离15近,还是19离15近? 师:谁也能看着尺子上的数提问给老师回答?(奖励)。 三、综合应用。 (1)师:小朋友,你能把咱们今天学的数字娃娃从你的学具袋里请出来吗? 瞧!他们好乱的,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说说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2)听口令,找朋友:a、请你找出比11大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比18小3。 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15的邻居?、、、、、、 (3)小朋友,汤老师手上拿着一张数字娃娃,你们猜猜会是多少呢?“大了,小了,对了。” 四、小结。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 唱歌曲走出教室!“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起!” 《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例3及课后题。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能够正确地读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3.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4.通过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和积极的合作精神。 :掌握数的组成,能正确的读、写11~20各数。 :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初步了解十进制。 :小棒。 1. 复习导入(大屏出示复习题)。 2.观察主题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 生:马路。 师:有谁知道,马路上一条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呀? 生:人行横道。 师: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生:注意红绿灯、走人行横道。 生:10人。 师:那你们猜一猜,马路上的斑马线的条数比他们的人数多一些还是少一些? 生:斑马线多一些。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生随意汇报)。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物体的个数超过1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 师:老师这里刚买了一些(11根)铅笔,请你猜一猜有多少根?生猜测。 指名数一数。 师:11枝铅笔用哪个数表示?(11)板书11 这个数读做十一,板书十一。 生齐读。 生动手操作。 比较学生的摆法,评出最清晰的摆法。 师:怎么样能让10根小棒变成一个整体,拿起来方便。(用橡皮筋捆起来)请同学们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捆好的同学举起来。(生动手捆小棒)。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10个一根小棒捆成了一个“十”了,你们真了不起。 板书:10个一就是1个十。 1、教学11。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拿小棒的游戏,请拿出10根小棒。(生举起来)。 请拿出11根小棒。你是怎么拿的? 生:拿出11根小棒并汇报方法。 师:11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生: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板书,生齐读两遍)。 师:这两个1表示的数量相同吗? 生:不相同,第一个1表示1个十,第二个1表示1个一。 2、教学15。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15根小棒,(生汇报怎么拿的)。 师: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板书 齐读)。 师:请你添一根小棒是多少根小棒,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小结:观察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师: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教学20。 师:摆出19根小棒,19再添一根是多少根了?(20)。 动手数单根的小棒,再次体会10个一是1个十。20是由2个十组成的。 2、学生顺序、倒序读一读。 4、在书桌里找11——20数字卡片。拿到数字的同学到前面展示。 5、请按一定顺序排好! 6、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到这些数字。你在哪里见过呢?(出示生活中的数)。 三、实践运用、强化新知。 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 1、读一读数。 2、比一比谁翻的快。 3、填空。 (1)20里面有( )个十。20里面有( )个一。 (2)1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4)、一个数是18的邻居,但不是19,这个数是( )。 (5)、一个一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 )。 两个两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 )。 (6)、 4、按顺序连线。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还觉得谁的表现特别好?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上一篇:最新加油经典语录(实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