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参考范文中的一些优秀表达和句式,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我们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突出关键信息和要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教学内容: p.4的部分练习和p.5 教材简析: 这部分主要是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对比练习,进一步理清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算理;继续加强估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2、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如p.4第4题) 3、通过计算,渗透连除和除乘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相关学习做准备。 教学过程: 1、先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再计算 228÷3712÷6231÷5 944÷8543÷2197÷4 具体操作:先指名一道一道地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再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题,时间到后,在检查是否正确的前提下,比比谁做得更多。 在讲评板演题的时候,注意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 指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2种可能,或是三位数或是二位数。 2、练习:800÷2÷2900÷3÷3600÷3÷2 800÷4900÷9600÷6 先请学生观察这组题目,你觉得上下两题有什么特点?你猜它们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猜得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计算。 交流:猜对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上下两题的规律? (这个语言要求不必太高,主要还是在于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老师适当引导,使他们初步感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3、(p.4第4题)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都是396毫米,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说出各图形的名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边长。 读题后问: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别列式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 问:看来你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样长的周长,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短。或者说:同样的数,除的除数大,商就小;除的除数小,商就大。) 要求学生对照图理解文字内容,并正确解答。 5、布置作业:p.5第1题,p.4第5、6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读读背背中的词语,读熟后背诵下来,积累词汇。 2、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热情。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积累词语,培养阅读能力;引导观察,学会表达出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导语:本组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俊俏伶俐的燕子,欣赏了云雾中的阿里山,梦幻般的青海湖。回忆一下课文中有哪些描写景物的好词句。 (1)学生在全班内交流,相互启发。 (2)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词语,想想你已经弄明白了哪些词?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2、找找以上词语中还有哪些是描写景物的? 3、朗读成语,看谁背得快,记得多。 二、阅读 1、自由读文,想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a小组讨论b全班汇报 3、中国被成为世界东方的龙,我国有很多关于龙的故事,诗歌成语等。你知道哪些? 小组同学一起交流。全班汇报。 4、作者跟同学们一样喜欢龙,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自豪,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继续查找收集关于龙的'成语、故事、诗歌。 第二课时 一、导语激趣。 春天是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季节,昨天同学们已经分头去寻找到了春天。今天我们比比谁眼里的春天最美。 二、口语交际。 (一)想想:你到哪里找春天,你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 1、小组同学一起讲,互相帮助,力争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说说自己组观察到的景物。 (二)评评:你认为谁讲的春天最美,美在哪里?学生在班内发言。 三、画一画你眼里的最美的春天。 四、小结 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再次欣赏了美丽的春天,听到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与赞美春天,真是高兴。 五、作业。 收集春天景物的图片、录象、诗词等资料。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习作要求,其他同学想想这次作文有哪些训练要求。 二、拓展与合作。 1、把你画的画介绍给小组的同学。注意加进合理的想象。 2、小组同学可以把几位同学的画结合起来说,共同完成一篇作文。 3、想想,你会给你的作文取一个什么样的吸引人的题目呢? 三、读写联系,启发构思。 四、学生打作文草稿。 第四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要交流、评改自己的作文。 二、指导评改,体验成功。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把你认为好的地方念给同桌听,让别人分享你的成功。 2、同桌互读自己的习作中最精彩的片断。 3、全班交流评赏 (1)请较好的习作作者上台朗读。 (2)共同评议哪些地方好?有哪些不好?讨论修改。 (3)出示几篇中等程度的习作,请同学们阅读比较有哪些不足? (4)讨论如何修改作文。 a是否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b语句是否通顺 c构思是否新颖 三、修改习作 四、小结。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三教学内容: 课本p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1、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 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4、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学生活动。 5、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有直角。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四教学目标: 能够在本科设计的情境中熟练应用数词、形状单词以及颜色单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学习键盘英语字母y,u,i,o,p 能够听懂并回答有关形状的名称、数量以及颜色的问题。 学习句型 “whatshapecanyousee?” 重点难点: 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是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并运用形状拼组出新的图画,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 学习键盘指法与脑功能开发的'整合活动。学生看图说出第一行图画中有哪些形状,并参照左边的图用打勾的形势表示出来。连线拼图的活动的方法有很多种,组成的形状以及数量也有很多种,因此答案是不统一的。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磁带、单词卡片、录音机、用形状组成的图画。 教学过程: a.greetings. b.上课之前,可让学生在家里准备好用图形组成的图画,并涂上颜色。 c.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图画,并用英语描述图中的形状、颜色和数量。然后让学生介绍书中图画里使用的形状,用英语说出名称、颜色以及数量。 d.播放录音,要求学生跟录音做动作。 在画与说唱活动中,应尽量启发学生练习所学过的数学、美术知识,并允许他们使用本课中没有学过的形状。教室可根据学生画出的新形状,适当扩充新的形状词汇。 e.利用电脑键盘学习英文字母。字母手指操。 f.本课是单元检测课。先带领学生复习本单元的全部内容,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 g.再让学生复习形状单词和数量单词的同时,教师还可重现、滚动颜色单词。应不断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描述,使学生能开口说身边的事物,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h.partb.让学生董必画一画或让他们进行小组活动:即个人一起讨论研究,看看每幅图中到底包含多少个形状。本部分即使语言训练,又是思维训练,同时还是智能开发的训练。教师应启发学生充分开动脑筋,达到动口、动脑、动手的教育目的。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五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后,检查上节所学字词掌握的情况。 二、学生默读第四、五段,思考问题。 理解:不是。这一句议论表明作者从父亲的“踌躇”中感受到了父亲一直把“我”当孩子关怀照料的深情。 理解:这里两个“聪明”都是糊涂的意思,这是针对:父亲和脚夫讲价钱,“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迂;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完全能料理自己,父亲大可不必过分小心。表现了“我”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深情的自责。 理解:体现父亲对儿子细心关照的事情主要有:(1)父亲因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嘱咐,甚是仔细;(2)尽管有事,终于决定亲自去送;(3)给“我”拣定靠车门的一张椅子;(4)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5)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父亲的慈爱之心真是感人肺腑。 三、范读第六段后学生齐声朗读,回答问题。 理解:具体写“背影”的是“我看见……显出努力的样子”一段。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 理解:父亲疼爱儿子,为儿子受累费劲心里反而高兴。买来橘子,父亲觉得尽到了照顾儿子的责任,儿子在旅途中可以不受干渴之苦,心里满足欣慰。 理解:“我”两次流泪是被父亲的爱子深情感动了。流泪后,怕父亲看是担心惹父亲伤心。表现了对父亲的怜爱之情。 四、学生齐声朗读结尾一段,老师简要分析。 分析:这段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表现了三层意思:一、二句表现对老境颓唐的父亲的哀怜;三~六句表现对父亲往日发怒的理解;最后三句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结束全文,呼应开头,抒发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五、揣摩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的含义。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理解: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宽慰。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理解:“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理解: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中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着想得周到。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理解: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他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理解: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这几句话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露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六、归纳写作特点。 1、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细致描写,表情达意。 2、平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感情。 对于这些特点,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读课文细心体会,真正领司了才能在写作时借鉴。 七、朗读全文,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写作特点。朗读时要体现感情。 八、课外作业。 1、朗读比赛。两三人一组,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2、写作练习。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了你?这件事的经过怎样?你受到了怎样的感动?参照这样的思路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抄在作文本上。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六板书: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1.指名三人分读第1、2、3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太阳的什么特点? 2.交流,29《太阳》第二课时。 板书:离地球远大得很温度高 1.作者是如何将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前个人先独立思考)。 2.交流。 (1)读句子。 (2)找规律。 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也就是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用具体数字) (3)再读句子,在数字下面加点。 3.练习说话 (1)看着板书,用上具体数字来说明太阳的三个特点。 (2)交流。 4.小结 5.质疑、解疑。 1.学习总起句(出示) (1)下面的句子有几层意思?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再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在括号里。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2)交流 (3)齐读体会 过渡:那么太阳究竟和我们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2.读课文,理清思路 (2)交流并板书: 动植物、人类生活 雨、雪的形成 风的形成 防病治病 1.学习5、6自然段 (1)雨、雪和风的形成与太阳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2)复述第5、6自然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9《太阳》第二课时》。 (3)小结 2.学习第7自然段 (1)齐读 (2)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人们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但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对皮肤会有伤害。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 1.自由读。 2.师引读,理清层次 3.学习正反两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1)同桌对读第2、3句话 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太阳与动植物关系的? (2)交流 (3)仿说练习 a.你还知道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b.出示:按下面句式练习说话 有了太阳…… 如果没有太阳…… c.加个开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说一段话 1.指名读 思考:哪句话概括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板书: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假设句的不同写法,练习说假设句: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句虽然都是假设句,但写法不同) 3.练习说话。 4.齐读第8自然段。 板书设计: 离地球远 特点:大得很 温度高 动植物、人类生活 与人类的关系:雨、雪的形成 风的形成 防病治病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七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闰土与“我”所说的4个小故事; 2、学会“闰”字,并感受第1小节,的语言美; 3、能试背第1节。 重点(难点):以读为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课时板书: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八文章中有一幅插图,月下刺猹。 1、(出示:出示看瓜刺猹图片)观察图片谁能用一个词,说说对这个少年的印象?(勇敢、机灵、聪明……) 2、用自己的话介绍这张图片 3、闰土又是怎样介绍月下刺猹呢?出示第一段 4、将2.3环节对比,闰土介绍的好,好在哪?(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碧绿挂捏……感受重点词语) 6、师:我陶醉了,多想与闰土一起,望着深蓝的天空中……(生接背) 第一课结束,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孩子们基本上会背诵第一段。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九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好,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页,首先看一下本课的“预习提示”和有关“题注”的一些内容。看这些内容可以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关于朱自清以及《背影》这篇课文的一些情况。可以轻声读一下。[1分钟]) 二、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和题注,了解作者。 强调以下内容: (通过看“预习提示”和“题注”我们可以知道: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生于18,于1948年去世,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同时我们还知道,本文写于1925年……)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本文写于1925年10月,在当时和以后感动了许许多多读者。 (好,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要求……) 三、范读课文后学生自读。 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含义。 (好,刚才老师把课文范读了一遍,在本文当中,一些字的字音较难掌握,老师从课文中找出了一些字词,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同学们看他掌握得怎么样?好,同学们再一起读两遍。) 给加点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 差使狼籍籁簌迂腐踌躇蹒跚拭颓唐琐屑举箸 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 (读得很好。下面同学们结合“词注”看课文中对这些词又是如何解释的。请同学们轻声读一下。在读这些解释时,最好能和课文中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好,开始吧!) 狼籍惨淡勾留变卖典质赋闲蹒跚颓唐 (关于字、词我们就先处理到这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主要思考、讨论以下问题。[亮小黑板;读题……。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解决。{5分钟。好,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情况。}]) 四、学生速读课文,讨论下边问题。 方法: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老师可巡回指导。理解每个问题,都应结合课文中有关段落。 1、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结合课后练习一) 理解: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结合课后练习七)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一层(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3、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即本文的中心思想) 理解: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同学们对以上问题的掌握,就对下一步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接下来……[一遍]) 五、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加深体会中心思想。 六、理解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理解: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了作者(具体内容岂学生复述);扫除了文字障碍(字、词);分析了段落层次并概括了中心意思;弄清了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这是难点的突破。 八、布置课外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熟记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用老师指定的词语造句。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教学目的要求】 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 (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 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丽。最高的白杨有35米高,相当于十层楼房那么高。) 4。老师在大戈壁的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5。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分角色朗读4—13小节。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14小节。读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讲读。 第一句:“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1)“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朗读比较,体会感情。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1)这句话讲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指导有感情朗读。 第三句:“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 (2)幻灯再现白杨与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抗争的情景。 (3)老师描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2。小结,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 3。引读16小节。读后讨论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6。老师在大白杨树的旁边贴上两棵小白杨树。 (五)总结课文 1。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2。抓住三个问句,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 3。交流感受、升华中心。 (六)布置作业 1。造句:(1)哪儿……哪儿…… (2)不管……不管……总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一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3 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罔殆谓哉焉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四、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3)弄清虚词的用法。(4)补充适当的词语。(5)调整句子的`语序。(6)揣摩句子的语气。(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 八、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二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观书有感》,并背诵。 2.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古诗两首-观书有感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1.《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 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article/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 2.学生分组进行研读,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4.教师小结: (三)朗读训练 1.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自由大声朗读这首诗。 2.指明学生读,大家评议。 3.齐读。试着背一背。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诵,体会古诗吟诵的乐趣。 (四)小结 (五)辅导学生诵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朱熹的《春日》 诵读 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师指导 再读,背诵 (六)作业 1.背诵古诗 2.摘抄古诗并配画 3.成立陆游古诗研究小组,对陆游人物和他的诗进行研读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三1.在语境中,认识“呱、纹、圈、返”等生字,学写“影、倒、游”三个生字。 2.在画一画、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并初步进行迁移运用。 3.圈圈、做做青蛙妈妈动作的词,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圈圈、画画波纹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回声的动作路径。 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这个教室好大呀! 台下坐着许多老师和家长呢! 让我们掌声欢迎他们吧! 学习、积累第一段,走进故事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四1.积极想象,大胆用画笔表现自己喜欢的太阳。 2.学会用多种颜色的涂画法,感受色彩美,提高大胆运用色彩的能力。 3.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4.训练幼儿的绘画太阳的能力。 1.经验准备:了解关于太阳的粗浅知识,欣赏过有关太阳的美术作品。 2.物质准备:油画棒、幼儿操作材料。 1.讲故事,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太阳的颜色》。 附故事:小白兔每次看见太阳它都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小白兔去问小鸟。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您瞧,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绿油油的。”小白兔跑去问小蜜蜂,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您瞧,太阳照在花朵上,花朵红艳艳的。”小白兔跑去问小青蛙,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您瞧,太阳照在稻穗上,稻穗黄灿灿的。"小白兔想: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提问:刚才小动物们都怎么说太阳的颜色的?)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白兔想啊想,这时天上下起雨来了,不一会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小白兔想彩虹阿姨住在天上,一定知道太阳的颜色,就跑去问彩虹阿姨。彩虹阿姨先让小白兔数数她身上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啊!共七种颜色。”小白兔说。于是,彩虹阿姨就说:“对啦!我身上的七种颜色全是太阳公公给的。”小白兔快活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2.讨论:让幼儿谈谈对太阳的认识和感受。 师:提问,小白兔明白了,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那你们想一想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自由回答。) 幼:没有太阳,花、草、树木,它们会都死掉。没有太阳我们也会生病。 3.教师讲解,请幼儿示范太阳的画法。 师:请个别幼儿上来画太阳,让其他幼儿观察讨论画法。 师:引导幼儿用多种颜色涂画太阳,增加幼儿对色彩表现力的认识。 师:这两个小朋友画的都漂亮,那你们心中最美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师:提示幼儿大胆的表现心中想象的太阳,越夸张、越拟人化越好。 5.引导评价、互相欣赏。 (1)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师:可请画好的小朋友把画展示给其他的幼儿看,互相说一说自己心中最美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把幼儿画好的作品拿到教室布置主题墙。 活动以“故事”为线索,引导幼儿大胆畅想,用已有经验,大胆说出不同形态的太阳形象。在活动中首先通过故事导人,让幼儿在听听、说说、讲讲的过程中了解太阳的颜色。紧接着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了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过程充分展示幼儿想象、用语言大胆地表述为下一环节打下伏笔。接下来,结合了课件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幼儿感受色彩美,通过太阳的七种颜色的美和色彩带来的心里感觉,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渗透到美术活动中,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感受色彩美;为下文的绘画作铺垫。整节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放手让幼儿去画。从而帮助幼儿感受到艺术活动的夸张性,体验艺术活动中大胆想象、创作的快乐、有趣,萌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五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 (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3、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七、学习“分别“部分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板书:难舍难分 八、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重难点的质疑 2、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六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胯下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闰土喜爱地感情 1、(多媒体出示图片)教师描述画面后,要求学生找出闰土讲的四件事。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这四件事。 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学习,理解课文,读出感情,感知人物形象 1、分小组讨论,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以组为单位谈理解,说感受,练习把选出的段落读出感情。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下面是文中重要内容的学习,实际顺序以课堂上学生的选择为主) 捕鸟: 1、引导学生想象闰土捕鸟时的情景,不仅把这件事情读出趣味来,还要能演示出来。 2、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 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捡贝壳、看跳鱼儿: 指导朗读。 2、重点理解“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这句话,想象“鬼见怕、观音手”的样子,指导朗读。 3、出示图片感受贝壳色彩的'鲜艳丰富。 看瓜刺猹: 重点指导朗读“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和“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牲畜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感受紧张、惊险、刺激的情境,体会闰土的感想。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我对闰土的羡慕赞美之情 四、小结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体会文中描绘的意境。 板书设计: 捕鸟 20.少年闰土拾贝 刺猹 看跳鱼儿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培养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导学――展交――训练”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确定位置》的第一课时。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三)关于教学流程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导学――展交――训练――评价”。 1、导学: 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入新课中让学生手拿教师准备的座位票自己找座位,一方面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另一方面直接是对预习成果的一个展示过程。从游戏中体会确定位置的方法。 2、展交: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第一个展示环节中,肯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座位,这时教师马上请小老师帮忙给这些迷路的同学找到座位,并要求告诉对方找位置的方法。等大家都对号入座后,教师再次提供轻松愉快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位置。 3、训练: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初步应用“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这些词语描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位置。 4、评价: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三、教学过程(相关图形参见课件) (一)、谈话引入 (二)、活动展示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凭票入座”的游戏。老师想给大家重新排座位,请大家根据拿到的座位号找座位。 1、明确要求。师:在找座位之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结合学生的提问生生互动介绍哪是第一排,哪是第一个。) 2、找座位。提出:先观察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再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 3、小老师指点:对找不到座位的同学请小老师帮助找到座位,并要求告诉对方找位置的方法。 4、描述位置。 (学生都找到座位后,)提问: 坐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 请第2排所有同学站一下,请每排第2个同学举手。 坐在第3排第5个的是谁? 坐在第5排第3个的是谁? 班长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学习委员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提问:请每个同学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5、归纳小结。 讲述:刚才我们是用“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板书课题)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时,先要确定哪是第1排,哪是第1个。 6、“试一试”。(出示小动物做操图。) 提问:站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谁站在第2排第3个?红色的小兔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请每个同学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告诉同桌它们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三)、综合训练 (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2、找“第几层第几本”。帮忙找书:请帮我拿《新华字典》,说出它的位置。分别说出《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放在第几层第几本。找自己喜欢的书。 3、“找地雷”游戏。 4、到电影院找座位。 5、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 (四)、应用拓展 涂色游戏:学生在纸上按照指定的位置涂色,涂完了看看像什么。 (五)、交流评价: 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八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最佳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学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十九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了唐代的三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或背一背呀? 2、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枫桥夜泊》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再现画面。 二、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别董大》和《暮江吟》这两首诗。 1、给一定时间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在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1)《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一二两句写景。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写景是为了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提问:诗中描写的景物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2)《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夕阳从地平线上平铺水中,江面上形成了一半碧绿一半红的景观。“铺”字用得非常恰当。“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由此诗人在第三句对这种景象进行了赞美: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啊!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然后指名读,评读,教师指导读。 5、背诵这三首古诗。 三、.总结 这三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个人感情。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对诗句的阅读、感悟,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下,我们可以选其中一首古诗默写下来,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 附: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课外延伸 在班级举行“古诗朗诵会”活动。教师可从朗读技巧上做些指导。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