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咸点,看淡点。年少时,喜欢谈梦想;长大后,渐渐明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心想事成只是一种愿望,以心换心只是一种渴望。磕磕绊绊久了,才悟得“淡”之一字,弥足珍贵。淡看名利得福寿,淡看钱财少灾祸,淡看人情少纠结,淡看得失得自在。淡,即随缘。淡,是对拥有最好的珍惜。 心如同那水一样,虽然有时会脏,但是水的本质是不会被污染的,只要安静下来,水总还会澄清,只要我们拿走那些干扰的因素,如妄想、计较、执着、贪心、嫉妒。净土,不在某个地方,也并不遥远。真正的净土其实就是一颗干干净净的心灵,没有太多的功利,没有太重的执著,安然、平淡、从容。 幸福在哪里?猜忌使我们远离幸福的目光,怀疑使我们错过幸福的召唤,嫉妒使我们模糊幸福的面貌,妄想使我们失去幸福的拥抱。何必向神祇乞求幸福降临,要佛祖喜舍幸福的地图?幸福,原在我们的心灵。 佛教微博经典: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一直奋斗。学着做你自己,并优雅地放手所有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要太想念过去,因它会给你带来悲伤。不要太思考未来,因它会带给你恐惧。用微笑活在当下,它会带来喜乐。生活中很奇怪的是,你很容易忘记你想记得的事情,却不容易忘记你想忘掉的事情。 人生是一种平衡,你拥有了这样,必然会错过那样;你什么都想得到,结果往往会失去 对美丽的欣赏是一种高雅,而对美丽的贪求,却可能是一种亵读和伤害。也许,世间的美丽如天上的繁星,可是属于自己的只有一颗;生活中的美景若沧海烟波,能深藏于心的只有一个小湾。 恒东法师:生活里如何消弭和协调烦恼,俗语说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有时候已经习惯了和烦恼纠缠,甚至是达到了心不痛不能正常活的矫情程度,记得一个简单的办法,烦恼如同往事,少回味才是啊。 由此圣教,应知真如唯是一切分别永灭,非实有性,非离非有。……若言真如虽离言说而是实有,即外道我,名想差别,说为真如。如彼真如虽是实有,而就胜义,有、非有等分别不成。(古印度)靖辩《大乘掌珍论》 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无论过程是坎坷还是顺利,无论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用豁达、乐观的心态去走自己的人生路,只要我们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能找到快乐,那么无论怎样的人生都是美好的人生。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就是把自己拥有的看得太轻,把得不到的看得太重。可是,要知道,万事来去总有因,万物得失常在缘。因此,学会随缘,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事物,享受此刻所拥有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活法。何必在无明造作中精神自虐呢?要知道,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东西,此时此刻,便是最美的时刻。 九月的风带着秋的凉意,凌乱了心头的思绪,泛黄的落叶微微的卷曲,带着沧桑的痕迹,划了一个优美的姿势飘然而落,忽然觉得,原来沧桑也是如此之美。也许落叶的飘零会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旅程,但那份懂得,那份执念却不会改变它坚韧的性格,风尘一路没有悲伤,没有失落,总是坚信轮回的季节,还是属于自己的绿色。 在过去的原始部落里,他们视大地为人类的母亲,百般地爱敬;甚至奉若神明,不敢任意染污。但是现在的人类,窃占大地的生命、分割大地的生命、买卖大地的生命、滥垦大地的生命,造成你争我夺。大地虽然无言,眼看着这些百般糟蹋大地生命的人类,未来一些因缘果报的账目,真不知如何才能算得清楚。 佛、法、僧三宝的根本,是上师。师是诸佛之白性;上师是正法之根源;上师是僧伽之主体。如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所说:“上师鉴知我!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三世诸佛之自性,教证正法之根源;圣众僧伽之主体。本上师您鉴知!慈悲加持之巨藏,二种成就之生处,事业所愿悉赐予。本上师您鉴知!”099 很多人嘴上喊归命,心中却不敢,不愿把自己交到弥陀手中,他们怕这样不安全,觉得前途命运还是捏在自己手中更安全可靠。他们在向弥陀做着交易,只拿出一部分他们自以为好的,能卖出价钱的“善行”,向弥陀兜售说:“这样可以了吧,请按我修行的赏价,把往生给我吧!” 越祗国国王屯真陀罗供养佛。佛漱口,佛将水吐在地上,水立即化成宝池,周同二百里用七宝庄严,光明灿烂。中有八功德水,水底满是七宝之沙,八种莲花大如车轮,五颜六色,香气芬芳浓郁,遍布四方。人看到如此奇妙的宝池,欢喜赞叹佛陀功德无量!佛陀于是方便说法,为众生增添无上福德。 为什么日食和月食出现时行善功德大呢?按藏传佛教的说法,人身上有业气和智慧气两种。一般情况下,人每天呼吸两万多次,其中多数都是业气,智慧气几乎没有。日食和月食出现时,大部分呼吸是智慧气,由于智慧气的正面力量的牵引,修法、行善的功德及加持力不可思议。因此藏传佛教很重视日食和月食等殊胜日! 挥不去的是记忆,而你留不住的是年华,生命走过的旅程,就是自我调整的过程,既然无法抓住轮回的改变,但绝不能让心情随风沙走散;没有人能避开世俗的冷凉,也没有人能把馨香尽揽,那么就要抛开世俗的偏见,放手一份贪婪,回归生命的坦然。 “作秀”本来是艺人为了娱乐观众所做的各种表演,但是现在的人把所有在公众之前所做的任何演出、动作,都认为是“作秀”。此中意味着好表演、好求虚名、好赢得别人的赞美,而名之为“作秀”。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 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少,而是因为他们没 有想过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 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自我要求的程度不一样,对缺点的认知会有差异,要求越 高,缺点越多。你自认为的缺点,对他人来说可能是优点,对这个世 界来说也可能是优点。譬如鹤颈之长算不算缺点?凫颈之短算不算缺 点?如此类推,不胜枚举,答案或许迥然不同。 一个人应当一次只想一件东西,并持之以恒,这样便有希望得到它。但是我却什么都想,结果是什么也抓不着。每次我都发现,当一个所追求的东西唾手可得时,我正在追求别的东西。太晚了。——安德鲁·加德 有个懂你的人,是最大的幸福。这个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读懂你,能走进你的心灵深处,能看懂你心里的一切。最懂你的人,总是会一直的在你身边,默默守护你,不让你受一点点的委屈。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的事。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就重新再来;没有机会重新来过的,就让它永远沉入时间的大海。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总是浸泡在注满过正确的池子里,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虚弱。只有放过曾经的自己,才能享受今天的快乐。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 不要轻易暴露内心的脆弱,学会承受应该担当的一切;不要轻易述说生活的狼狈,学会面对杂乱无序的现实;不要轻易虚度每一天的光阴,因为那是你余生中的第一天;不要轻易向世界妥协,它让你哭,你要在坚持中让自己笑。只要我们能承担、不逃避、会珍惜、够坚强,人生就不会太苍白。 《菜根谭》有句名言:“很多的功德,不及一个傲慢;无边的罪业,不及一个忏悔。”意思是说:一个人纵然做了许多的功德,一有傲慢之心,功德就会减少;一个人纵然犯了弥天的罪过,只要挚诚忏悔,罪过就能减轻。 我们很少人有勇气独树一帜,或很清楚明了自己究竟拥护什么主张。假如周围环境与我们个性格格不入,我们会变得神经质或不快乐,会感到失落和迷惑,会不喜欢我们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现在外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自我挑剔。 有些事情都是在青春之后才明白,有很多来不及做的事,有很多来不及说的话,一个转身或许就会让我们抱憾终身。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还是友情,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人都是有憾缺的吧,只是要记住,有花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惜取眼前人。即便青春易老去,问心无愧才能心安理得。 佛教认为“业”产生后不会消除,它必然要导致一定的结果,并且同类的因会导致同类的果。因此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业”)负责。我们不要把“业报”简单地视之为迷信。至少“你种下某种性质的因,就会导致某种性质的果”这个观念已经是对宿命论思想的某种否定,已经体现了在“业报”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如果灯受到外面的风吹就易摇动,发出的光明就不太清楚,就会影响我 们看书做事。同样,我们内心如果一直在起烦恼,为人处事也会迷惑而不清 楚。当我们守护好内在的清净心,启发内在的自性光明,这样才能对治烦 恼,明心见性。 见佛见光,见菩萨见莲花,固然可以增固信仰,但这都不是真实的奇迹。离一切相,即见如来。真实的奇迹不是临时的感应,而是身心的解脱;真实的奇迹不是停靠在驿站,而是找到心灵的归宿;真实的奇迹不是求财得财、求名得名、求利得利,而是烦恼减少、胸怀扩大、心生大悲。我们观赏日出朝霞,就要静守长夜;期待花开结果,就要撒种耕耘。生命本身就是奇迹,而真实的奇迹来自生命内心。 佛教微博经典:人生祸福相依,悲喜交织,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体谅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有慈悲心,才能度人;有艰难心,才能助人;有明智心,才能观人;有包容心,才能处人;有美丽心,才能示人。 有舍才有得,虽然有时舍了并不一定会得,可是不舍便永远不会有所得。有太多的人守着眼前利益不忍放手,就像沙漠中的鸟儿守着一棵孤树,却没有勇气飞出去寻找广阔的森林。所以,要想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首先要不怕错,更重要的,是不要错过机会! 生命故事中,有多少真情,不必言说,只在心里,凝成一抹誊恋,从容不悔;流年的转角,有多少遇见,似梦中琉璃,装点生命的诗意,且行且惜。人生,并非姹紫嫣红才算春天,有时,素心淡雅也是一种恒久的芬芳…… 一路走来,免不了会携带岁月的尘埃,生活总会给我们留下许多感慨,经过的事,路过的人,都给我们留下很多故事,偶尔翻阅起来,还会是一种感动,那些排解不开的心事,也已经不再被烦躁所侵染,在时光里慢慢的沉淀,只因我们更加懂得如何去爱自己,如何去爱生活,我们要前行,又怎么可以被如烟的往事主宰着呢。 玉兔金乌西坠,江河绿水东流。人生那得几千秋,万里山川依旧。看着日升日落,时间就这样在春夏秋冬的轮回中悄然流逝。生活对每个人都是一样,光阴在公平中流逝,社会在竞争中前进,人生在磨砺中成长。所以,困难也好,成功也好,顺利也好,挫折也好,它不会厚此薄彼,都是对每个人素质、能力、生命质量的一次大检验。 俗话说:“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如果整天纠结在日常琐事中,只能听到三姑六婆的闲言碎语,只能看到井底一片蓝天,是无法有大作为的。而一个具备大格局的人,必然心怀天下,心系苍生,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不为一己的私利而钻营苟活。 人生的得与失都是一种感悟,得到需要的,是福;贪求过多的,是累。人生的需求如同吃饭,只能吃两碗的饭量,如果贪图饭菜的香味多吃两碗,不但不能正常享受多吃的好处,相反,倒会因为胃承受不了而带来痛苦。可见,得到未必就是享受。不要和别人攀比,学会不贪婪,不奢求,平和宁静,知足常乐! 一花一叶一如来,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一片叶,每片叶都有自己的绿意。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比进入他人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自己的世界,认识真正的自我。 从现在看过去,会看见无知;从宽容看是非,会看见解脱;从接受看命运,会看见踏实;从平凡看生活,会看见快乐;从检讨看内心,会看见成长;从随缘看事物,会看见自在;从善念看他人,会看见慈悲;从乐观看未来,会看见希望;从反省看自己,会看见转机;从知足看人生,会看见珍惜。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在你眼中,只要用心就能捕捉;就在你掌心,只要合手就能把握;就在你脚上,只要移步就能到达……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望眼欲穿,我们苦苦挽留,我们东奔西走,却总是感觉幸福很遥远——那是因为我们看错了方向,握错了手,走错了路——不属于自己的不要强求,已经得到的好好珍惜。 过去或成功或失败,或快乐或伤痛,都属于过去。留在昨天的阴影中不肯走出就永远看不到前面的阳光。我们不该在一日之初、黎明升起之时还背负着昨日的伤痛。记忆是痛苦的根源。过去的一切都让它随风而逝吧,不要让昨天的伤痛令自己痛悔一生。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一笑是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一笑是大度,吃亏的时候能开心一笑是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一笑是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一笑是大气,被轻蔑的时候能平静一笑是自信,失恋的时候能轻轻一笑是洒脱。 生命的高度是一份知足的恬然,人生的高度是能取能舍、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善取善舍的那份安然。很多时候,人们希望取得,并且认为多多益善。然而,“取”的前提必定是先“舍”,只有“舍”,才能“得”。 一朵花凋谢时,你不会太难过,因为花开易谢。但你却不能接受爱的人去世,你错以为事物有恒,所以痛苦。无常是好事,每一扇门都为变化敞开,我们不抱怨,努力、面对,你会变得积极、慈悲和富有智慧。 如果我们常想着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就会善待对你好的每一人,就愿意为他付出,就会使友谊不断巩固发展;如果我们常想着自己对别人的好处,就会让自我优越感不断膨胀,就会因他人的一点点过失而感到委屈和不平衡,就难以宽容的对人,这样对完善自身不利,也不利于友谊。一念善,皆是善;一念恶,皆为恶! 星云大师说,他一生遭到无数误解,他看报,别人说:和尚也看报?他写字,别人惊讶:和尚也用钢笔?他看时间,别人不满:和尚也带手表?他去讲法,刚刚从车上下来,就听见人群惊讶声:和尚居然坐汽车?星云大师不得不说话,他说:拜托,我要走着来,一个星期也走不到……所谓人生,就是误解途中的坚忍。 看淡得失了无忧。人,因无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人总是从无到有就欢欣,从有到无则悲苦。其实,“有”有何欢?一切拥有都以失去为代价;“无”有何苦?人生本来一场空。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态决定苦乐。缘来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闲心品尝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不论是开心的事,还是悲伤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要遇,不管是携手的人,还是擦肩的客。所以,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不要评判别人的对错,不要计较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花开花谢,我自安然。 人类是有情爱才生到人间,父母如果不相爱,就不可能结为夫妇,子女又怎么生到人间来呢?可是,人活在世上为了情爱,常常苦乐参半,为情所苦,为情烦恼,所以处理情爱一定要有方法。用慈悲来升华感情。世俗的情爱是自私的,如果能够升华为对众生的慈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切就更完美了。 微信公众号搜索 说说网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下一篇:微信朋友圈晚安简短语句